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抗感反应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2031 次
小麦条锈病抗感反应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会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品质。针对小麦条锈病的抗感反应研究是农业领域的热点之一。在这里,本文将探讨小麦条锈病抗感反应的相关问题。

什么是小麦条锈病抗感反应?

小麦条锈病抗感反应是指小麦在感染条锈病菌后,通过一定的生理和生化反应,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减轻病害的损失。这种反应是小麦自身的一种防御机制,也是小麦品种抗病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如何提高小麦的抗锈病能力?

提高小麦的抗锈病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择抗病品种。在育种中,选育抗锈病品种是提高小麦抗锈病能力的关键。目前,国内外已经选育出多个抗锈病小麦品种,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锈病能力,可以在锈病高发区域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可以有效控制锈病的发生和传播。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加强排水、适时浇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

3.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出多种生物农药,如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一种常见病害,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降低小麦产量。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变黄、凋萎,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整株死亡,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

2.降低小麦品质。小麦条锈病会导致小麦籽粒变小、变形,影响小麦的品质。

3.增加农药使用量。为了控制小麦条锈病,农民需要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抗病品种。在种植小麦时,应选择抗锈病品种,这样可以降低小麦条锈病的发生率。

2.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做好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具体措施包括合理施肥、加强排水、适时浇水、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

3.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控制小麦锈病。目前,国内外已经研制出多种生物农药,如拮抗菌、枯草芽孢杆菌等。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关吗?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气温和湿度是影响小麦锈病发生的关键因素。在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小麦锈病易发生。在高温潮湿的气候条件下,应加强小麦的病害监测和防治工作。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小麦叶片上。初期,叶片上会出现***小点,逐渐扩大形成条状黄斑,后期变成橙***锈斑。严重时,锈斑会扩大并连接成片,导致叶片变黄、凋萎,甚至导致整株死亡。

如何识别小麦条锈病?

识别小麦条锈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观察病部形态。小麦条锈病的病部形态呈现出条状、线状、环状等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

2.观察病斑颜色。小麦条锈病的病斑颜色为橙***,有时会呈现出棕红色或暗紫色。

3.观察病部位置。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变黄、凋萎,甚至导致整株死亡。

相关拓展:

问:小麦锈病有什么特点?怎样防治?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根据发病部位和病斑形状又分为条锈、叶锈和秆锈三种。小麦锈病在全国主要麦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轻者麦粒不饱满,重者植株枯死,不能抽穗,历史上曾给小麦生产造成重大损失,一般发病越早损失越重。

(1)症状历历识别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短褐斑”,这是区别三种锈病的口诀。条锈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茎秆和穗部也可发病,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含烂让,以后形成***粉疱,即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叶锈病初期出现褪绿斑,后出现红褐色粉疱(夏孢子堆),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秆锈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可为害叶片及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红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合成大斑;后期病部长出黑色、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和菌丝体)在小麦和禾本科杂草上越夏和越冬。越夏病菌可使秋苗发病。春季,越冬病菌直接侵害小麦或靠气流从远方传来病菌,使小麦发病;发病轻重与品种有密切关系,易感病的品种发病较重。春季气温偏高和多雨年份,植株密度较大,以及越冬病菌量或外来病菌较多时,易发生锈病流行。

(3)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二是药剂拌种。用粉锈宁按种子重量0.03%的有效成分拌种,或12.5%特谱唑按种子量0.12%的有效成分拌种。三是叶面喷药。发病初期每666.7米2用20%粉锈宁乳油30~50毫升,或12.5%特谱谈局唑15~30克,对水均匀喷雾防治。

问: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有哪些,附小麦锈病症状

抗锈病小麦品种有泰麦733、济麦262、洛麦29、新麦208、西农857、中麦875等。1、泰麦733:半冬性小麦,生育期231.7天,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亩产为497.8公斤。2、济麦262:冬性普通小麦,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亩产454.35公斤左右。3、洛麦29:半冬性小麦,可抗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亩产约483.0千克。

一、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有哪些

1、泰麦733

(1)该品种为半冬性品种,生育期为231.7天,其幼苗呈匍匐,苗壮,抗寒性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适中,穗呈长方形。成株期叶色浓绿,旗叶较小,上冲,穗层整齐。其株高约70厘米左右,株型紧凑,茎秆粗壮,抗倒伏。

(2)该品种穗较大且均匀,籽粒呈白色,角质率98%,饱满度较好,千粒重约49克,成熟落黄好。

(3)经抗病性鉴定,该品种可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感赤霉病。

(4)该品种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497.8公斤。

2、济麦262

(1)该品种为普通小麦品种,冬性,幼苗半直立。其株型半紧凑,旗叶宽大、下披,较抗倒伏,熟相中等,其生育期比鲁麦21号晚熟1天。其株高67.2厘米,亩最大分蘖74.8万,亩有效穗32.7万,分蘖成穗率43.8%。

(2)该品种的穗呈长方形,穗粒数37.5粒,千粒重44.7克,容重750.9克/升。籽粒特征有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粉质等。

(3)该品种中抗条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

(4)该品种在2024-2024年山东省小麦品种旱地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454.35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唯指增产6.44%。在2024-2024年旱地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492.97公斤,比对照品种鲁麦21号增产4.92%。

3、洛麦29

(1)该品种为半冬性小麦,全生育期为227天,比对照祥山昌品种周麦18晚熟1天。其幼苗呈半匍匐状,苗势一般,叶片较为宽短,叶色呈深绿色,冬季抗寒性中等。株高约75厘米,抗倒性强。株型稍松散,蜡质层厚,旗叶宽长,略披。它的分蘖力较强,成穗率中等。

(2)该品种的小麦春季起身拔节较迟,耐倒春寒能力较为一般,且后期根系活力一般,耐高温能力一般,熟相为中等。

(3)该小麦可抗慢条锈病,高感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

(4)该品种小麦在2024-202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冬水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3.0千克,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2%。在2024-202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93.7千克,比周麦18增产5.9%。在2024-2024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2.9千克,比周麦18增产5.2%。

4、新麦208

(1)该小麦为弱春性,中早熟,幼苗半匍匐,它的叶宽而长、上冲、青绿色,分蘖力中等。其株高为80厘米左右,株型略松散,穗层较整齐,旗叶短宽、上冲,长相清秀。它的穗层较厚,穗大码稀。

(2)该小麦的穗呈纺谨扒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粉质,均匀饱满,黑胚率低。平均亩穗数44万穗,穗粒数28.8粒,千粒重43.5克。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和秆锈病,中感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叶锈病和赤霉病。田间自然鉴定,中抗叶枯病。

(4)该小麦在2024-2024年度参加黄淮冬麦区南片春水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36.3公斤。2024-2024年度续试,平均亩产500.7公斤。2024-2024年度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9.0公斤。

5、西农857

(1)该小麦为普通小麦品种,属弱冬性中晚熟品种,其幼苗半匍匐,分蘖能力较强,生长势较强,叶色深绿,冬季抗寒性较好。其株高73.7厘米,株型半紧凑,蜡质重,穗层较为整齐,旗叶宽短上举,干尖轻,穗下节中长,抗倒春寒能力较为一般。其亩穗数为42.2万,穗粒数为36,千粒重为51.3克。

(2)该小麦穗纺锤形,穗长度中等,排列紧凑,结实性一般,白壳,短芒。其籽粒呈白色,较为饱满,半硬质。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高感白粉病、赤霉病。

(4)该小麦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5.8公斤左右。

6、中麦875

(1)该小麦为半冬性中晚熟品种,全生育期为226.5-236.9天。其幼苗半匍匐,叶片细长,叶色浅绿,冬季抗寒性较好。春季起身拔节早,两极分化快,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型偏紧凑,旗叶偏小、上冲,穗下节较短,株高75-78cm,茎秆弹性弱,抗倒性中等。

(2)该小麦为长方型穗、较大,穗层整齐,小穗排列松散,中芒,白壳、白粒,角质,饱满度好。其根系活力较强,叶功能期长,耐旱性较好,耐后期高温,落黄好。

(3)该小麦可中抗条锈病,中感叶锈病、白粉病和纹枯病,高感赤霉病。

(4)该小麦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74.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2.6%。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Ⅱ组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81.9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3%。在2024-2024年度河南省冬水A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5.8kg,比对照品种周麦18增产4.0%。

二、小麦锈病症状

1、条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

(2)叶片发病时,会出现鲜***疱状夏孢子堆。孢子堆呈长椭圆形,体积较小,呈虚线状排列,孢子堆破裂可散出铁锈色粉末状的孢子。后期病部会变成黑色疱状的冬孢子堆,不易破裂。

2、叶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叶片上会形成圆或长椭圆形、橘红色散乱排列的疱状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也可散出黄褐色夏孢子粉末。

(2)后期,病株的叶背面会形成椭圆形黑色冬孢子堆,不易破裂。

3、秆锈病

(1)该病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叶和穗。

(2)病株上会形成夏孢子堆,呈长椭圆形,这种病在三种锈病中体积最大,呈红褐色,形状不规则,还可以穿透叶片,叶背的孢子堆比叶正面的还大。成熟后表皮大片开裂翻卷,散出锈褐色孢子粉。

(3)后期,病部会出现黑色冬孢子堆,表皮容易破裂,散出黑色冬孢子粉末。

问:小麦锈病治疗

治疗剂的应用是防治小麦锈病的新方向,已引起国际上普遍重视,并有不少成功的先例。国内已往所应用的防锈药剂,仍局限于保护剂。1958年通过温室小麦幼苗的接种喷药试验,从将近300种化学药剂中选出氨基苯磺酸及其钠盐、氨基磺酸钙、氨基磺酸铵及盐酸苯肼等5种药剂对小麦三种锈病(条锈、叶锈、干锈)均具有优良的治疗效果。这5种药剂中以氨基苯磺酸及其钠盐和氨基磺酸钙的治疗效果较为突出。喷布0.4%氨基苯磺酸、1%氨基苯磺酸钠和0.5%氨基磺酸钙后对条锈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70%、65%和70%;对叶锈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0.7%、73.2%和84.4%,喷布的浓度愈高防治效果愈大,每次喷药的有效时期约为二星期。1959年先后在福建省莆田县、安徽省歙县和宿县、河南信阳及吉林公主岭等地进行的田间试验一致肯定了温室的结果。每亩用量为200—300斤水溶液,喷施2—3次。0.4%氨基苯磺酸对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2%、93.7%和89.2%;1%氨基苯磺酸钠对三种锈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7.3%、85.8%和84.1%;0.8%氨基磺酸钙对三种锈病的平均防治效果分别为80.2%、96.6%及77.7%,但使用后叶部呈现药害。同样情况下波美0.5度石硫合剂对三种锈病的平均防治效果仅为50%左右。氨基苯磺酸钠易溶于水,当使用30%的浓度,每亩喷施6斤时,对秆锈病的防治效果仍然良好,有希望应用于大面积飞机防治。磺酸制剂除了能抑制锈菌夏孢子形成外还能改变小麦品种对条锈病的反应。对条锈病高度感染的碧玛一号(反应类型为“4”)喷药后变为高度抵抗(反应类型为“1”),产生典型的过敏性枯斑。喷布氨基苯磺酸后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产(5—30%),对种子萌发并无不良影响,但氨基磺酸钙对种子萌发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应用氨基苯磺酸的植株所产种子经初步分析发现种子含有微量药剂,对人畜无不良影响;喷布浓度为0.4%时种子含药量仅为2.28—7.80微克/每克种子重,其中至少有一半药量由喷布于穗部的药附着于种子表面。锈菌夏孢子发芽试验证明,水洋菜中含0.01—0.04M氨基苯磺酸时由于酸性较强(pH3—4),对孢子发芽有抑制作用;当pH值调节至6以上时,孢子仍能正常萌发。叶面喷施氨基苯磺酸后亦因酸度提高,对孢子萌发亦有抑制作用。氨基苯磺酸在植株体内的抑菌浓度视药剂在接种后施用的早晚而有差异,接种后1—5天施用0.01M浓度后的体内,药剂最终抑菌浓度为125—401微克/每克鲜叶重。黑麦成株试验局部施药后在短期内卽转运至未喷药的部位,距施药部位愈远的叶片、叶鞘和茎干含药量愈低;小麦幼苗第一叶喷药后6天第二叶卽含有很高药量,19天后仍保持900微克/每克鲜叶,高于有效抑菌浓度。氨基苯磺酸在植株体内抑菌作用的机制仍须进一步进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