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长豆角锈病怎样治疗 大棚长豆角锈病怎样治疗呢
大棚长豆角锈病怎样治疗?
大棚长豆角是我国南方农村常见的一种蔬菜,其营养价值高,口感鲜美,深受人们喜爱。由于大棚内环境潮湿,通风不良,长时间的高温高湿容易导致植物遭受病虫害的侵袭,其中长豆角锈病是常见的病害之一。那么,针对大棚长豆角锈病如何治疗?
一、采取物理方法预防病害的发生
在大棚内种植长豆角之前,应该对大棚进行全面的清洁和消毒,除去病菌和虫卵。同时,要注意通风和排水,保持大棚内的干燥,避免病害发生。在长豆角生长的过程中,要及时清除枯叶和死枝,保持长豆角整洁,避免病菌滋生。
二、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害
生物农药是指以微生物、植物和动物等为原料制成的、对害虫、病菌等有杀伤作用的农药。使用生物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长豆角锈病,而且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疗方法。
三、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害
化学农药是指以化学合成的方法制成的、对害虫、病菌等有杀伤作用的农药。使用化学农药可以快速、有效地控制长豆角锈病的发生,但是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有害,建议在使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避免过量使用和误用。
四、采用物理方法治疗病害
在长豆角受到锈病侵袭时,可以使用物理方法进行治疗。例如,可以使用高温熏蒸、紫外线照射等方法杀死病菌,达到治疗的效果。
五、使用病毒防治病害
病毒防治是指利用病毒对害虫、病菌等进行杀灭和控制的一种方法。病毒防治可以针对长豆角锈病进行有效的治疗,而且对环境和人体无害,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治疗方法。
六、如何预防长豆角锈病的发生?
预防长豆角锈病的发生,关键在于加强大棚内环境的管理。要保持大棚内的通风和排水,避免长时间高温高湿的环境,清除枯叶和死枝,保持长豆角整洁。还可以采用轮作、间作等措施,避免长期种植同一种蔬菜,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七、长豆角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长豆角锈病会导致长豆角叶片变黄、凋萎,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和品质。而且,病菌还会在大棚内迅速传播,导致其他蔬菜也受到感染,形成病害链,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
八、长豆角锈病的防治有哪些注意事项?
在使用化学农药进行长豆角锈病防治时,要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和面部,避免吸入农药和接触皮肤。同时,要选择正规的农药产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使用。
问答拓展:请问豆角锈病用什么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发病初期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1000-1500倍液等,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喷药时重点要把药喷到植株中、下部位,要轮换用药。
喷药时加入0.2-0.3%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会促使植株尽快恢复长势。
预防用药:下雨后及时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即可有效的预防豇豆锈病的发生。
发病规律
北方病菌以冬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萌发时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入寄主形成锈子腔阶段,产生的锈孢子侵染菜豆并形成疤状夏孢子堆,散出夏孢子进行再感染,病害得以蔓延蔽袭扩大,深秋产生冬孢子堆及冬孢子越冬。南方病菌主要以夏孢子越季,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源,一年四季辗转传播蔓延。
北方该病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尤其是叶面结露及叶面上的水滴是锈菌孢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夏孢子形成和侵入适温15~24℃,10~30℃均可萌发,其中以16~22℃最适。
日均温24.5℃,相对湿度纯并锋84%,潜育期9-12天。菜豆进入开花结荚期,气温20℃左右,高湿昼夜温差大级结露持续时间长此病易流行,苗期不发病,秋播菜豆及连作地发病重。南方一些地区春植常较秋植发病重。
问答拓展:豆角锈病图片怎样防治?
豆角锈病,可以喷洒二氰戊唑醇。二氰戊唑醇,是二氰蒽醌和戊唑醇混配剂。总含量35%,其中二氰蒽醌20%,戊唑醇15%。
二氰蒽醌,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作用机理
具有多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能量转换酶,最后导致病菌死掉。具有良好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
应用
适宜作物果树包括仁果和核果如苹果、梨、桃、杏、樱桃,柑橘,咖啡,葡萄,草莓,啤酒花等。
防治对象除了对白粉病无效外,几乎可以防治所有果树病害如黑星病、霉点病、叶斑病、锈病、疮痂病、霜霉病、褐腐病等等。
使用方法
主要是茎叶处理。防治苹果、梨黑星病,苹果轮纹病,攫桃叶斑病、锈病、炭疽病和穿孔病,桃、杏缩叶病、褐腐病、锈病,柑橘疮痂病、锈病,草莓叶斑病等使用剂量为525克(有效成份)/公顷,防治啤酒花霜霉病使用剂量为1400克(有效成份)/公顷;防治葡萄霜霉病使用剂量为560克(有效成份)/公顷。
或喷洒丙环唑。
丙环唑,是一种具有保护和治疗双重作用的内吸性三唑类除菌剂,可被根、茎、叶部吸收,并能很快地在植物株体内向上传导,防治子囊菌,担子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特别散哪唯是对小麦全蚀病、白粉病、锈病、根腐病、水稻恶菌病、香蕉叶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可有效地防治大多数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但对卵菌类病害无效。丙环唑残效期在1个月左右。
丙环唑具有除菌谱广泛、活性高、除菌速度快、持效期长、内吸传导性强等特点,已经成为世界上大吨位的三唑类新兴广谱性除菌剂代表品缓汪种,是经济作物类专用除菌剂。
丙环唑属于低毒除菌剂。其制剂敌力脱25%乳油由有效成分、乳化剂和溶剂组成冲培。乳化性能良好,能与多数常用农药相混。贮存稳定期为3年。
问答拓展:农村人种植的豆角上长了许多的锈斑,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怎么防治?
豆角上长了锈点,很多人习惯性以为是锈病,那你就错了!因为炭疽病同样危害豆角,且可能被误认为是锈病。
一般来说,豆角锈病多在中后期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荚也可受害。叶片和茎蔓染病,初现边缘不明显褪绿小黄斑,后中央稍突起,渐扩为深***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红褐色粉末。后在夏孢子堆或四周生紫黑色疱斑。有时叶面或背面可见略凸起的白色疱斑。荚染病,形成突出表皮疱斑(注意:突出的疱斑是本病在荚果上的病征)。表皮破裂后,散出褐色孢子粉。
北方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以叶面结露和水滴是锈病孢中睁子萌发和侵入的先决条件。适温为15-24摄氏度,相对湿度85%以上。秋播和连作地发病重。
防治措施主要有:(1)种植抗病品种。(2)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减少病残体越冬越夏。(3)选用苯醚甲环唑、氟硅唑、腈菌唑、丙硫菌唑、吡噻菌胺等杀菌剂喷雾防治,部分三唑类杀菌剂有抑制生长作用,须注意。
豆角炭疽病:叶片发病始于叶背,叶脉初呈红褐色条斑,后变黑褐色,并扩为多角形网状斑。叶柄和茎病斑凹陷龟裂,呈褐锈色细条形斑,病斑连合形成长条状。豆荚初为褐色小点,后打为褐色至黑褐色圆或椭圆形斑,周缘稍隆起,四周常具红褐或紫色晕圈,中间凹陷,卖袭岁湿度大时,溢出粉红色粘稠物(注意!这是本病病征)。种子染病,出现黄褐色大小不等凹陷斑。
本病以种子带菌越冬,借雨水飞溅进行初侵染。在多雨丶多露丶冷凉多禅厅湿地区,种植密度大,土壤粘重时发病重。
防治措施主要有:(1)选种抗病品种。(2)用咯菌腈等杀菌剂拌种。(3)合理轮作,旧架材用代森铵等消毒处理。(4)发病初可选用咪鲜胺丶苯醚甲环唑、溴菌腈、氯苯嘧啶醇、噻菌灵等杀菌剂喷雾,隔7-10天用药一次,连续防治2-3次。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