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棱的功效 三棱的功效与作用及用量
三棱的功效
一、清热解毒
三棱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热毒病疮、痈肿疔疮等病症。三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三棱毒素、三棱皂苷等,具有抑菌、杀菌作用。
二、利**消肿
三棱还有利**消肿的功效,可以治疗水肿、浮肿等病症。三棱中的三棱皂苷能促进肾功能,增加**量,排出体内多余水分,缓解水肿症状。
三、通经活络
三棱还有通经活络的功效,可以治疗**、关节炎等病症。三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三棱皂苷、三棱甙等,能够促进**循环,缓解疼痛。
四、降血脂
三棱还有降血脂的功效,可以治疗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三棱中的三棱皂苷能够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
五、增强免疫力
三棱还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等**。三棱中含有多种有效成分,如三棱皂苷、三棱酚等,能够促进免疫细胞的产生,增强人体抵抗力。
六、其他功效
除了以上几种功效外,三棱还有抗**、抗炎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多种**。
三棱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功效。三棱也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大家在使用三棱时,一定要注意用量和方法,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参考资料来源:
1.《中国药典》
2.《中药大辞典》
3.《中药学》
相关拓展:
三棱(黑三棱科黑三棱属植物)释义:
三棱,中药名。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及**。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
问:三棱有什么作用?
三棱,中药名。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Sparganiumstoloni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多系野生。分布于东北、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梁型高游及**。主产于江苏、河南、山东、江西等地。原植物生于沼泽地或水沟等处。喜温暖湿润气候,以喜阳、低湿环境最宜生长。冬季至次年春采挖,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性味、租蚂归经】味辛、苦,性平。归肝、脾经。
【功效】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的功效。用于症瘕痞块,**,瘀血经闭,胸痹心痛,食积胀痛。临床用名有三棱、醋三棱。
【中医古籍相关论述】
《本草纲目》:三棱能破气散结,故能治诸病。其功可近于香附而力峻,故难久服。戴原礼云:有人病徵癖腹胀,用三棱,莪术,以酒煨煎服之,下一黑物橡尺如鱼而愈。
下乳汁。消积须用醋浸一日,炒或煮熟焙干,入药乃良。
简误:京三棱,洁古谓其辛苦甘,无毒。阴中之阳,能泻真气,真气虚者勿用。此见
谛之言也。故凡用以消导,必资人参、芍药、地黄之力,而后可以无弊。观东垣五积方皆有人参,意可知已。何者?盖积聚症瘕,必由元气不足,不能运化流行致之。欲其消
也,必借脾胃气旺,能渐渐消磨开散,以收平复之功。如只一味专用克削,则脾胃之气愈弱,后天之气益亏,将见故者不去,新者复至矣。戒之哉!
《本草蒙筌》:味苦、辛、气平。阴中之阳。无毒。色白属在气边,专破血中之气。故消症瘕血块证,兼驱积聚气滞疼。虚者忌煎,恐损真气。
《本草乘雅》:固以形地举,亦以功用言。李广传云:威棱惮乎邻国,故主老癖积恶,匪此破敌,不灭不格矣。
《得配本草》:苦,平。入足厥阴经血分。破血中之气。散一切血积气结,症癖坚硬作痛,消肿,通乳堕胎。
得丁香,治反胃恶心。血膈。配大黄,治痃癖。
欲其入气,火炮;欲其入血,醋炒。
真气虚、素有血证者,禁用。
怪症:浑身燎泡如棠梨状,每个出水,有一石如指甲大,其泡复生,抽尽肌肉即死。急用三棱、莪术名五两,为末,分三服,酒调连进。治之,愈。
破积非猛烈之药不奏功,然必身体壮健,饮食如常,用此攻之,积自消散。若元气不足,中气不运,以成积块者,攻之无不速毙。东垣五积方,皆用人参助其元气、健其脾胃,但使症瘕渐次消磨,不专用克削之药,意深慎也。同道君子,务宜斟酌用之。
《本草分经》:苦,平,力峻,入肝经血分。破血中之气,散一切血瘀,气结,消坚积。
《医学衷中参西录》:气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术:味微苦,气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温,为化瘀血之要药。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症瘕,月闭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疼,一切血凝气滞之证。若与参、术、耆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调血和血。若细核二药之区别,化血之力三棱优于莪术,理气之力莪术优于三棱。
药物恒有独具良能,不能从气味中窥测者,如三棱、莪术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虽坚如铁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开破之品转不能建此奇功,此三棱、莪术独具之良能也。
而耳食者流,恒以其能消坚开瘀,转疑为猛烈之品而不敢轻用,几何不埋没良药哉。
三棱、莪术,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或用黄芪六钱,三棱、莪术各三钱,或减黄芪三钱,加野台参三钱,其补破之力皆可相敌,不但气血不受伤损,瘀血之化亦较速,盖人之气血壮旺,愈能驾驭药力以胜病也。
【现代药理研究】
1.三棱煎剂不但有抗血栓形成作用,还有溶栓作用。
2.三棱煎剂能使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加快,达到较好的抗炎作用。
3.三棱30%注射液对小鼠肉瘤S180有明显抑制作用。
4.三棱75%水煎剂可使离体肠收缩加强。
问:三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三棱治症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三棱和莪术功效相同,均具有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与两者相比,三棱具有较强的破血作用,莪术具有较强的行气作用。
一般配方中,两者应合用,可用于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腹部肿块积聚等。由气滞血瘀所致。还可用于因积食气滞引起的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可唯培与青皮、陈皮、麦芽混合使用。如果脾胃虚弱,可加入党参和白术。
扩展资料:
禁忌:
1、不能和南瓜一起吃——易发生黄疸和脚气病;
2、不能和乳酪一起吃——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3、不能和竹笋一起吃——同食会引起腹痛,中薯简毒;
4、不能和半指手唯夏一起吃——同食影响营养成份吸收;
5、不能和红豆一起吃——同食会引起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棱
问:三七的功效与作用
有药价值,是一种健身补品问:中草药:三棱的功效与作用
三棱
(《本草拾遗》)
【别名】萆根(《抱朴子》),京三棱(《开宝本草》),红蒲根(《本草图经》),光三棱(《药材资料汇编》)。
【来源】为黑三棱科植物黑三棱或小黑三棱、细叶黑三棱的块茎。
【植物形态】①黑三棱(《救荒本草》),又名:肄草(《字林》),三棱草(《千金翼方》)。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下生粗而短的块茎。茎直立,圆柱形,光滑,高50~100厘米。叶丛生,2列;叶片线形,长60~95厘米,宽约2厘米,叶背具1条纵棱,先端钝尖,基部抱茎。花茎由叶丛抽出,单一,有时分枝;花单性,集成头状花序,有叶状苞片;雄花序位于雌花序的上部,直径约10毫米,通常2~10个;雌花序直径12毫米以上,通常1~3个;雄花花被3~4,倒披针形;雄蕊3;雌花有雌,蕊1,罕为2,子房纺锤形,柱头长3~4毫米,丝状。果呈核果状,倒卵状圆锥形,长6~10毫米,径4~8毫米,先端有锐尖头,花被宿存。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池沼或水沟等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地。
②小黑三棱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生多数块茎。茎高40~60厘米,叶片宽线形,长45~55厘米;宽6~8毫米。雄花序位于雌,花序之上,无柄,通常5~7个,具叶状苞片;雌花序3~6个;雄花花药线形,花丝线状;雌花子房倒卵形,花柱宿存,略呈钩状。果呈核果状;纺锤形,熟时黑褐色。
生于池沼及水沟等处。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地。
③细叶黑三棱
形态特点为根茎短,块茎较小;叶片狭线形,长45~70厘米,宽3~4毫米。
生于沼泽、水沟等处;分布东北、河北等地.
【采集】秋、冬二季均可采收,挖取块茎后,去掉茎叶及须根,洗净,削去外皮,晒干。
【药材】干燥块茎呈圆锥形:扁卵圆形,上圆下尖,长2.5~5厘米,直径1.5~3.5厘米。表面黄白色或灰**,细腻或粗糙不平,有刀削痕迹,并有密集的点状须根痕,略呈横向环状排列,两侧面有突起,凹凸不平。质坚实,极难折断。切断面平坦,黄白色或灰白色,向内色较深,中间有多数不明显的维管束小点。气微弱,味淡,嚼之微有麻辣感。以个匀、体重、质坚实、去净外皮、表面黄白色者为佳。
主产江苏、河南、山东、讧西。辽宁、安徽、浙江、四川、湖北等地亦产。
尚有莎草科植物荆三棱的块茎,在东北及内蒙古、陕西、新疆、江苏等地亦作三棱使用,商品习称"黑三棱"(《开宝本草》记载的黑三棱即此),或称"带皮三棱"。荆三棱为多年生草本,高70~150厘米。根茎横走,先端具球状块茎。茎锐三棱形。叶扁平,线形,长20~30厘米,宽5~10毫米,基部呈鞘状抱茎。长侧枝聚伞花序有3~8辐射枝;每辐射枝有1~3(~4)小穗;小穗长圆形,长1~2厘米,宽6~8(~10)毫米;鳞片膜质,长约7毫米,外面被短柔毛,先端有芒,芒长2~3毫米;刚毛6;雄蕊3,雌蕊1,柱头3。小坚果三棱形。药材呈近圆球形或倒圆锥形,长约3~4厘米,直径约2~3厘米。表面黑褐色或红棕色,有皱纹,须根痕较少;去皮者外形与上述品种相似;质轻而坚,横切面平坦,**,有散在的维管束;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小黑三棱含挥发油0.05%。
【炮制】三棱:拣净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润透,切片,晒干。醋三棱:取净三棱置开水锅内浸没,煮至五、六成透时,加醋再煮至八成透,停止加水,并停止续火,留在锅内闷透,吸尽余汤,捞出,晾至外皮无水分,切片,晒干。(每三棱100斤,用醋30斤)
【性味】苦辛,平。
①《本草拾遗》:"甘平,温。"
②《日华子本草》:"味甘涩,凉。"
③《开宝本草》:"味苦,平,无毒。"
④《本草衍义补遗》:"辛苦。"
【归经】入肝。脾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太阴。"
【功用主治】破血,行气,消积,止痛。治症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①《日华子本草》:"治妇人血脉不调,心腹痛,落胎,消恶血,补劳,通**,治气胀,消扑损瘀血,产后腹痛、血运并宿血不下。"
②《开宝本草》:"主老癖症瘕结块。"
③《医学启源》:"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破气。"
④王好古:"通肝经积血。治疮肿坚硬。"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5~3钱;或入丸、散。
【宜忌】气虚体弱,血枯经闭及**忌服。
①《医学启源》:"破气损真,气虚人不用。"
②《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⑧《得配本草》:"素有血症者禁用。"
【选方】①治症瘕:三棱草(切)一石,以水五石,煮取一石,去渣,更煎取三斗,于铜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纳密器中,旦以酒一盏服一匕,日二服,每服常令酒气相续。(《千金翼方》三棱草煎)
②治五积六聚,七症八瘕,破一切血,下一切气:大黄(煨)、硼砂、三棱(煨热,切)、干漆(炒烟尽)、巴豆(去皮、油)各一两。上为末,醋煮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丸,或五丸、七丸,量人虚实加减服,空心米汤下。(《医学切问》三棱丸)
③治妇人、室女血寝,**不通,脐下坚结大如杯,久而不治,必成血蛊:京三棱、蓬术各二两,芫花半两,青皮(去瓤净)一两半。上锉如豆大,用好醋一升,煮干,焙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桐于大,每服五十丸,食前用淡醋汤下。(《济生方》三棱煎丸)
④治血瘀经闭,小膜痛:三棱三钱,当归三钱,红花一钱,五分,生地四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⑤治产后症块:京三棱一两(微煨,锉),木香半两,硇砂三分(细研),芫花半两(醋拌炒干),巴豆一分(去心、皮,纸裹压去油)。上药,捣罗为末,研入前件硇砂、巴豆令匀,以米醋二升,熬令减半,下诸药,慢火熬令稠可丸,即丸如绿豆大,每服,空心以醋汤下二丸。(《圣惠方》三棱丸)
⑥治食积腹胀:三棱、莱菔子各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⑦治慢性肝炎或迁延性肝炎:三棱、莪术、当归各三钱,赤芍四钱,丹参八钱,白茅根一两,青皮三钱。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问:三棱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三棱治症痕积聚、气血凝滞、心腹疼痛、胁下胀疼、经闭、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疮肿坚硬。
三棱和莪术功效相同,均具有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与两者相比,三棱具有较强的破血作用,莪术具有较强的行气作用。
一般配方中,两者应合用,可用于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腹部肿块积聚等。由气滞血瘀所致。还可用于因积食气滞引起的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酸臭。可与青皮、陈皮、麦芽混合使用。如果脾胃虚弱,可加入党参和白术。
扩展资料:
禁忌:
1、不能和南瓜一起吃——易发生黄疸和脚气病;
2、不能和乳酪一起吃——二者功能相反,不宜同食;
3、不能和竹笋一起吃——同食会引起腹痛,中毒;
4、不能和半夏一起吃——同食影响营养成份吸收;
5、不能和红豆一起吃——同食会引起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