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三环唑75%(可湿性粉剂)施用量(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788 次
三环唑75%(可湿性粉剂)施用量(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

水稻生育期比较短,都以中小穗型水稻品种高密度栽培来获取高产。由于施肥不平衡、密度大,通透性不好,极易发生各种病害,造成减产和减收。

这不5月25日来自保定市的默默用户在APP平台上发来水稻问题图片,询问他的水稻这是怎么回事?

图片来自:用户图片

专家根据图片显示给出解答:

昌盛(广东省韶关市,擅长植保技术)

稻瘟病,用拿敌稳或咪鲜胺。

冯涛(安徽省六安市寿县,擅长作物水稻、西瓜、小麦、玉米)

这种症状建议叶面可用碧护+肟菌戊唑醇+磷酸二氢钾或氨基酸叶面肥调节。

刘风花(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金草帽专家)

长期保水,造成欧根,根系不好,产生的病害,放水晾田,用二氢钾加生根剂加稻瘟灵,三环唑咪鲜胺2-3次七天一次药防治。

知识大课堂——一次了解水稻稻瘟病的危害

危害症状

稻瘟病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几种,其中以叶瘟发生最为普遍,穗颈瘟为害最重。

一、苗瘟。一般在秧苗三叶期前发病,无明显病斑,表现为苗基部灰黑色,秧苗上部黄褐色,叶片卷缩,植株枯死。

秧苗上部黄褐色,叶片卷缩

二、叶瘟。可分4种类型:

(一)慢性型。病斑为梭型,两端常有沿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外围有黄色晕圈,潮湿时背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

(二)急性型。病斑为暗绿色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叶片正反两面都有大量灰色霉层。

近圆至椭圆形的病斑

(三)褐点型。多在气候干燥时抗病品种上发生,呈褐色小点,不产生孢子,无霉层。

褐色小点

(四)白点型。多在感病品种嫩叶上出现,呈圆形白色小点,无霉层。

嫩叶上出现,呈圆形白色小点

三、节瘟。节间变黑,潮湿时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

节间变黑

四、穗颈瘟。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稻穗秕谷增多。

穗颈和枝梗感病后变褐色

五、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产生黑褐色小斑点。

谷粒的护颖、颖壳上产生黑褐色小斑点

发病规律

(1)病期。四叶期至分蘖盛期和抽穗初期最易发病。叶片从40%展开至完全展开后的2天内最易感病。穗颈以始穗期最易感病,抽穗6天后抗性逐渐增强,13天以后很少感病。

(2)气候因素。温度和湿度对发病影响最大,其次是光和风。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利于发病。水稻处于感病阶段,气温在20~30℃,尤其在24~28℃,阴雨天多,相对湿度保持在90%以上,易引起稻瘟病流行。分蘖期和抽穗期遇持续低温、多雨、寡照天气,易引起叶瘟和穗茎瘟流行。

(3)栽培因素。旱育秧苗瘟发病严重。种子带菌,引起秧苗发病。病稻草多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广,来年可能发病重。偏施氮肥,稻株徒长,表皮细胞硅化程度低,易发病。长期深灌或冷灌,土壤缺氧,产生有毒物质,妨碍根系生长,会加重病情。

越冬。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稻草、病谷及种子上越冬。带病种子、病稻草堆和以稻草沤制而未腐熟的肥料,是第二年病害的初侵来源。

初侵染。越冬病菌在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上,形成中心病株。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种子可引起苗瘟。

侵入。当分生孢子着落在稻株表面后,有水条件下,在15~32℃时均能萌发,形成附着胞,产生侵入丝。气温低于13℃或超过35℃时,病菌均不能侵入。

传播。风是孢子飞散的必要条件,雨、露、光等能促进孢子脱离。遇阴雨天气时,孢子可全天释放。

防治方法

一、选用抗病品种,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搞好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品种单一化种植。

二、合理施肥、灌水,施肥原则为底肥足,追肥早,多施农家肥,增施磷钾肥。

三、田间宜湿润为主,干干湿湿,适时晒田,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科学施肥,控制氮肥施用量。

四、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做到氮肥早施,并控制用量,增施磷钾肥。

五、加强水稻健身栽培,提高抗病能力。

六、同时,要割净水渠和池埂上的杂草,以增加通风透光性,清理销毁稻草,减少田间菌源。

用药参考

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235-270克/亩喷雾

20%咪鲜·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50-90克/亩喷雾

40%稻瘟·三环唑悬浮剂(低毒)使用60-70毫升/亩喷雾

40%稻瘟酰胺悬浮剂(低毒)使用30-40毫升/公顷喷雾

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20克/亩喷雾

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低毒)使用25-35毫升/亩喷雾

5%寡糖·噻霉酮悬浮剂(低毒)使用46-55毫升/亩喷雾

40%三环·氟环唑悬浮剂(低毒)使用30-40毫升/亩喷雾

26%稻酰·醚菌酯悬浮剂(低毒)使用60-90毫升/亩喷雾

24%井冈·丙环唑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60-240毫克/千克喷雾

10%春雷·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中等毒)使用100-130克/亩喷雾

50.5%春雷·硫磺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40-160克/亩喷雾

8%烯丙苯噻唑颗粒剂(低毒)使用1666-3333毫升/亩撒施

30%己唑·三环唑悬浮剂(低毒)使用70-90毫升/亩喷雾

325克/升苯甲·嘧菌酯悬浮剂(低毒)使用30-50毫升/亩喷雾

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低毒)使用200-300克/亩喷雾

40%春雷·噻唑锌悬浮剂(低毒)使用40-50毫升/亩喷雾

450克/升咪鲜胺水乳剂(低毒)使用44.4-55.5克/亩喷雾

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低毒)使用15-20克/亩喷雾

20%异稻·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中等毒)使用100-150克/亩喷雾

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23.3-26.7克/亩喷雾

20%咪鲜·己唑醇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40-50克/亩喷雾

60%硫磺·三环唑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25克/亩喷雾

70%,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100-143克/亩2)140-喷雾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33克/亩喷雾

25%多·福·硫磺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60-200克/亩喷雾

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微毒)使用75-112.5克/亩喷雾

75%苯甲·咪鲜胺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40-50克/亩喷雾

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低毒)使用100-127克/亩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