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苯甲·吡唑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
30%苯甲·吡唑酯的用法用量使用注意事项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苯甲·吡唑酯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杀虫剂。在使用苯甲·吡唑酯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法
苯甲·吡唑酯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上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小菜蛾等。使用时需要将药剂均匀喷洒在作物叶面,并注意药液的浓度和喷洒时间。
二、用量
苯甲·吡唑酯的用量需要根据不同作物和害虫的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每公顷用量在150~225克左右。但是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不要超过规定的用量,以免对作物造成伤害。
三、注意事项
1.使用苯甲·吡唑酯前需要认真阅读标签和说明书,了解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使用时需要佩戴防护服、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以免药剂对人体造成危害。
3.使用苯甲·吡唑酯时需要注意防风,以免药剂飘散到非目标区域。
4.在使用苯甲·吡唑酯时需要注意药剂的保存和处理,避免药剂污染环境。
拓展问题:
问题一:苯甲·吡唑酯对人体有影响吗?
回答:苯甲·吡唑酯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在使用时需要佩戴防护用品,避免药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问题二:苯甲·吡唑酯与其他农药的配合使用有什么注意事项?
回答:苯甲·吡唑酯与其他农药的配合使用需要遵循药剂的相容性原则,以免产生不良反应。在使用时需要认真阅读标签和说明书,遵循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问题三:苯甲·吡唑酯的使用对环境有影响吗?
回答:苯甲·吡唑酯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危害。在使用时需要注意防风,避免药剂飘散到非目标区域,并注意药剂的保存和处理,避免药剂污染环境。
30%苯甲·吡唑酯的百科知识
苯甲·吡唑酯是一种杀虫剂,化学名为2-(4-氯苯基)-1-(甲氧羰基)-4-(四氟甲基)-1H-吡唑。它主要用于防治果树、蔬菜、棉花、玉米、水稻等作物上的害虫,如蚜虫、白粉虱、小菜蛾等。苯甲·吡唑酯具有快速、持久的杀虫效果,但是也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杨春晓.农药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杨春晓.农药学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问答拓展:苯甲吡唑酯对水稻的使用量
亩用量为: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30~50亳升兑水喷雾,主要防治水稻或蚂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迅毁等。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苯甲·吡唑酯为苯醚甲环唑与嘧菌酯的混配剂,适期足量施用对水稻纹枯病,水稻细条病和稻瘟病亩团备均有良好防效,也能用于防治稻曲病。问答拓展:养香瓜种植你使用杀菌剂苯甲吡唑酯吗?
苯甲·吡唑酯是由苯醚甲环唑和吡唑醚菌酯复配而成的一种广谱性杀菌剂,苯醚甲环唑为三唑类内吸性甾醇脱甲基抑制剂,是三唑类杀菌剂中防治病害范围最广,最安全的杀菌剂,具有内吸、保护和治疗作用;
吡唑醚菌酯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是目前防治病害最广,治疗效果最好的杀菌剂,具有保护、治疗、铲除、渗透、内吸及耐雨水冲刷作用,对由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者轿、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全面替代代森锰锌、百菌清、甲托、多菌灵、甲霜锰锌、霜脲锰锌等常规杀菌剂。
主要特点
(1)杀菌谱广:苯甲·吡唑酯可有效防治早疫病、炭疽病、白粉病、霜霉病、蔓枯病、立枯病、菌核病、黑星病、流胶病、疮痂病、褐斑病、叶斑病、茎枯病、锈病、晚疫病、白腐病、黑痘病、斑点落叶病、褐斑病、条锈病、赤霉病、蔓枯病等100多种病害。
(2)防治彻底:苯甲·吡唑酯具有保护、预防、治疗和铲除作用,治病更加彻底,是目前最优秀的杀菌剂。
(3)内吸性好:苯甲·吡唑酯喷施后,能被茎叶快速吸收,并在植株体内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可以杀灭植株各个部位发生的病害。
(4)渗透性强:苯甲·吡唑酯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喷施后,药剂能从叶面渗透到叶背面,将植物组织内的病菌彻底杀死,具有隔叶治病的效果。
(5)提高抗病性:苯甲·吡唑酯能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增加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积累,提高作物虚埋对病菌的侵害抵抗力。促进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
适用作物
可广泛用于小麦、玉米、棉花、水稻、马铃薯、花生、大豆、番茄、茄子、辣椒、草莓、豆角、黄瓜、西瓜、甜瓜、甘蓝、大葱、大蒜、苹果、梨、核桃、樱桃、桃树、猕猴桃、柑橘、荔枝、龙眼、番石榴、杨梅、杨桃等多种作物。
防治对象
可防治由子囊菌、半知菌、担子菌、鞭毛菌等真菌引起的霜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叶斑病、斑点落叶病、根腐病、炭疽病、蔓枯病、褐斑病、黑痘病、白腐病、叶斑病、茎枯病、黑胫病等上百种病害。具有预防、治疗和铲除效果。
使用方法
(1)防治小麦、花生、玉米等作物的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白粉病、锈病、叶斑病、赤霉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使用,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1~2次即可。
(2)防治黄瓜、西瓜、丝瓜、甜瓜等瓜类霜霉病、蔓差嫌蚂枯病、炭疽病、疫病等病害,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2000~3000倍液喷雾1~2次。
(3)防治柑橘、柚子、橙子等果树炭疽病、沙皮病、溃疡病、黄斑病,可在发病初期,每亩用30%苯甲·吡唑酯悬浮剂1500~2500倍液喷雾1~2次。其它作物可使用方法,可参考以上作物的使用方法。
问答拓展:苯甲,吡唑酯的功效及用途
本品是由吡唑醚菌酯和苯醚甲环唑复配而成的杀菌剂,其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抑制细胞壁甾醇的生物合成,具有保护、治疗、叶片渗透传导作用。按推荐剂量使用时,对柑橘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苯甲吡唑酯可以防治炭疽病。对于柑橘树炭疽病,亩用苯甲吡唑酯兑水稀释2500-3500倍喷雾。苯甲吡唑酯不可与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等碱性物质混合使用,其他不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轮换使用。
扩展资料:
使用要求:
1、本品应于柑橘炭疽病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注意喷雾要均匀,喷雾至叶片微滴水为度。视病害发生情况,每隔7-10天施药一次,可连续用药2次。
2、旦斗宽大风天或预计1小时内降雨,请勿施药。
3、本品在柑橘上使用的安全间隔期为21天,每个作物周期的最多使用次销芹数为2次。
注意事项:
1、本品对眼睛有刺激性。使用本品时要穿防护服,戴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口罩等。
2、对鱼类等生生物、家蚕毒性较高,不得污染模亮各类水域,远离水产养殖区用药,禁止在河塘等水体中清洗施药器具;蚕室和桑园附近禁用。鸟类保护区附近禁用。
3、建议与其他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菌剂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
4、本品不可与强碱、强酸等物质混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吡唑醚菌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苯甲酰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