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遭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小麦条锈病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害。传统的防治方法是使用化学农药,但这种方法不但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对小麦产生负面影响。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
什么是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病是由条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在小麦生长期间出现。病害初期,感染部位会出现淡***的小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会变成橙***,并逐渐扩大,形成长条形的锈斑,严重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什么是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是一种利用寄生植物来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方法。寄生植物是指在其他植物上寄生并吸取其养分的植物。例如,一些寄生植物可以在小麦田里种植,它们会寄生在小麦上,吸取小麦的养分,从而抑制小麦条锈病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的优点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具有以下优点:
- 环境友好:相比传统的化学防治方法,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经济效益高:寄生植物的种植成本低廉,而且可以自然生长,不需要额外的投入。
- 防治效果好:寄生植物可以抑制小麦条锈病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预防和控制的目的。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的注意事项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虽然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措施,但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选择适宜的寄生植物:需要选择对小麦有抑制作用的寄生植物。
- 合理的种植密度:寄生植物的种植密度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
- 注意防治其他病虫害:寄生植物虽然可以抑制小麦条锈病的生长,但也可能会引起其他病虫害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防治。
小麦条锈病转种寄生的相关问题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症状,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用什么药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比较大,每年都会大面积的发生而且也非常的普遍,所以加强对小麦条锈病的预防以及防治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小麦条锈病症状是什么呢?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你知道吗?小麦条锈病用什么药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小麦条锈病症状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快成熟的时候叶鞘上会出现圆形或者卵圆形的黑褐色夏孢子堆,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且呈扁平堆短线状;还有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会有条锈病的发生。
小麦条锈病发病原因(一)品种抗性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病原为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柄锈菌属条形柄锈菌小麦转化型,是基棚纳专性寄生菌。
在小麦种植过程中,若是发生条锈病,在小麦很多部位均会出现染病症状。
其中较为容易出现的部位是小麦叶面,其次使其茎部。
该病主要是造成锁口疸出现,导致小麦无法抽穗,从而大幅降低小麦产量。
而促成小麦发生条锈病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小麦品种的抗病性和抗逆性强弱。
不同的小麦品种对于条锈病的抗药性存在明显差异,若是大面积种植同一抗原的小麦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导致小麦丧失抗病性,从而提高了条锈病的发生概率。
除此之外,随着我国小麦行业的发展,存在外地引种的情况。
种植者若是未对引进的小麦种子进行处理,使病种混入健康麦种中,则会引发严重条锈病。
(二)种植技术在进行小麦种植时,其中小麦种植布局、种植顺序以及作物熟制与条锈病的出现具有间接联系。
小麦的培育技术是通过控制田间的菌源量以促进小麦生长以及提高其抗病性。
但对于连作田,菌源积累的量过多;邻作田则导致小麦抗病力弱,易发生条锈病。
另外,存在部分地区小麦播种时间未把握好,导致小麦播种过早,同时,存在施肥手段不科学、植株间的透通风光性差以及杂草严重等现象,为小麦发生条锈病创造了极好的环境。
(三)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造成小麦发生条锈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气候环境因素和降水因素。
由于条锈病的生存特性,该病害适合生活在湿搏没度较高的环境中,且该病害能够抵抗的低温度是7℃,越冬能力强。
条锈病病原可在冬小麦的叶片中潜伏,到次年返青时开始活跃,平均温度达到5℃,该病害就可进行袍子繁殖。
与此同时,降水因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条锈病的袍子繁殖,在春雨时期袍子繁殖扩散速度较快,这正是条锈病多在春季爆发的主要原因。
小麦条锈病用什么药防治小麦条锈病可以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g拌麦种150kg,也可以使用12.5%特谱唑可湿性粉和族剂60-80g拌麦种50kg。
对防治防治小麦条锈病有效的杀菌剂有敌钠酸、敌锈钠、代森锌等。
问: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物是怎样的?
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表面有微刺,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图7-4,图7-5)。
图7-4夏孢子
图7-5冬孢子
条锈病菌耐寒力强,其发育与侵入所要求蚂孝梁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10~15℃,萌发最适温度10~12℃,最低0℃,最高3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很弱,夏孢子在36℃下经2d即失去活力,且在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大,死亡越快。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萌发率低,如25℃以上形成的夏孢子,在蒸馏水中需6~8h才萌发,且萌发率不超过30%,而在20℃以下形成的夏孢子,4h后即可萌发,萌发率高达80%以上。
条锈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全世界已鉴定并命名了近100个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由于各国生产上所使用主栽品种不同,且不断更换,因而国外的鉴别寄主及国际统一鉴别寄主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经过多年研究,选定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鉴别品种,包括Trigo、Ewreka、Fulhenb、保春128、南大2419、阿勃、早洋、阿夫、丹麦1号、尤皮Ⅱ号、丰13号、洛夫林13、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牛朱特等17个品种,已鉴定出32个生理小种。其中条中31和条中32为最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已经慎腊成为许多地区的优势闷运生理小种。
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上,有些小种还可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已发现病菌还有节节麦、山羊草属、鹅观草属、雀麦属、碱草属等14属74种杂草寄主。这些杂草寄主在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另外,迄今未发现条锈病菌的转主寄主。
问:小麦条锈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是:()D
问:我国小麦条锈病主要流行年份为____。
D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