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白锈病怎么处理 山药白锈病怎么处理最好
山药白锈病是山药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会严重影响山药的产量和质量。如何处理山药白锈病成为农业方面的一个重要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从病害的原因、症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病害原因
山药白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是因为山药生长过程中遭受了高温多湿的气候,或者是由于山药的养分不足、生长过程中受到了虫害等原因,导致山药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发生白锈病。
二、病害症状
山药白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的话,还会出现黄化、萎蔫和死亡等现象。白锈病会严重影响山药的正常生长,降低山药的产量和品质,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三、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山药白锈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1.保持山药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尽量避免高温多湿的气候。
2.加强山药的管理,定期施肥、浇水和除草,保证山药的养分供应和生长环境。
3.定期喷洒杀菌剂,可以使用氧化锌、硫酸铜等杀菌剂进行喷洒。
4.及时发现山药白锈病的症状,立即进行治疗。可以使用氢氧化钙、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洒或涂抹。
四、相关问题
问题一:
答:山药白锈病会导致山药的产量和品质下降,严重影响山药的生长和发展。
问题二:
答:可以通过保持山药生长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加强山药的管理、定期喷洒杀菌剂等方式进行预防。
问题三:
答:可以使用氢氧化钙、硫酸铜等药剂进行喷洒或涂抹。
问题四:
答: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末状物质,严重的话,还会出现黄化、萎蔫和死亡等现象。
问题五:
答:主要是因为山药生长过程中遭受了高温多湿的气候,或者是由于山药的养分不足、生长过程中受到了虫害等原因,导致山药免疫力下降,从而易发生白锈病。
问答拓展:山药病害
(1)山药炭疽病
①症状。发病初期,在叶脉上产生略有下陷的褐色小点,不断扩迟档大成黑褐色病斑,中部有不规则的轮纹,上面着生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茎基部被害,出现深褐色水渍状病斑,后期略向内陷,造成枯茎、落叶。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体附着病株残叶和病苗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次侵染源。6月发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扩大为害,一直延至山药收获。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80%时,发病严重。
③防治方法。一是山药收获后,清洁田园,扫除病株残叶,集中烧毁或沤肥;二是栽植前,种苗经波尔多液(1∶1∶150)浸10~15分钟消毒处理,减少种苗带菌;三是发病初期,摘除病叶,再喷30%特富灵可湿粉剂1500~2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每隔7天一次,连续喷2~3次。
(2)山药斑枯病
①症状。罹病叶片,病斑呈多角形,直径6~10厘米,中心部褐色,边缘暗褐色,上生无数小黑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时,病叶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分生孢子器附在被害叶上越冬。次年春季温湿度条件适宜,分生孢子从分生孢子器中溢出,借风雨传播,进行再次侵染,扩大为害。秋季发生较普遍,苗期为害严重。
③防治方法。参照山药炭疽病防治。
(3)山药褐斑病
①症状。植株下部叶片首先发病。发病初期,叶面病斑***或黄白色,边缘不明显。病斑不断扩大,并受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5厘米,***,边缘不清。后期病斑周缘变褐色、微突出,中心部分淡褐色,散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盘,有时形成暗褐色的边缘。同时,在叶面长出无数白色小点,即分生孢子盘上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严重发生时,病斑汇合,叶片穿孔枯死。
②发病规律。病原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座附着在被害部越冬,成为初次侵染源。生长期产生分生孢子,遇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经1~2天即可萌发,进行再次侵染。一般于7月中下旬开始发生,8月为害较重,直至收获均可被害。潮湿、多雨季节有利穗旦坦发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实行轮作,避免连作;二是猜桐清洁田园,扫除枯叶残叶,减少越冬菌源;三是从6月初开始,喷洒波尔多液(1∶1∶200~300),每隔7~10天一次、连续喷2~3次。发病严重时,喷洒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每667米2用药量400克对水喷雾。
(4)山药叶锈病
①症状。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在6~8月份为害。病斑***,多角形,中心有黑色小粒点散生,后变成红白粉状小点,老斑暗褐色,可穿孔。严重时,在茎部和叶柄也有发生。导致全株落叶枯死。
②发病规律。此病以菌丝在被害部位越冬,第二年分生孢子飞散蔓延传病。
③防治措施。一是与水稻进行2年轮作,可减轻病害;二是播种前进行种薯消毒,也很有效;三是发病后,应立即摘除病叶病株烧掉。
(5)根腐线虫病
①症状及为害。该病症状主要表现在块茎中上部。生长期表皮组织先出现小的圆形、椭圆形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不规则形大斑。受害组织初为红褐色,后变为褐色腐烂,病斑凹陷,严重时病斑绕山药一周,地上茎枯萎死亡。土壤潮湿时,病组织感染腐生菌,加剧块茎腐烂。病轻时山药块茎仅表皮呈现褐色坏死斑点,于贮藏期条件适宜病斑继续扩展造成严重腐烂,后期病组织失水干缩,表皮龟裂,剥离表皮后可见大小不等的凹陷斑,此病不仅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种苗(山药栽子)贮藏。
②生活习性。该线虫属于转移性内寄生,易造成组织腐烂。线虫可在病组织中大量繁殖。卵内椭圆形,1龄幼虫在卵内,孵化后2龄幼虫开始侵染,块茎组织内存在世代交替现象。线虫可在病种苗上随贮藏而越冬,作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来源。
③防治方法。一是注意种薯消毒;二是用40%多菌灵400倍液浇灌。
问答拓展:汉中山药怎么栽培高产
1、选地山药系深根作物,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质壤土,对气候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很强。
2、繁慧穗殖方法
山药有两种繁殖方法:芦头繁殖和毁型珠芽繁殖。4月上旬,当气温上升至15℃左右时,取出砂藏的芦头,选择粗壮完好的作种栽,栽时先在畦面上按行距30厘米开横沟,沟深10厘米,宽20厘米,再按株距20厘米,将芦头朝同一方向平摆沟底。栽后覆土厚5厘米,再盖一层厩肥,然后浇水。每亩用种栽100千克左右。
3、田间管理
(1)搭架山药茎叶为藤茎。当幼苗长到30厘米时,要按行距用竹竿搭架,架高2米,将茎牵引到架上,利于生长。
(2)除草追肥幼苗出土后,要及时除草,一般3-4遍,人工除草,不要损伤种栽和茎叶。当苗高30-50厘米时,追肥一次,冲稀的人粪尿水每亩2000千克左右,可适当接一些尿素。
(3)排水灌水
山药为肉质块根作物,怕积水,雨季一定要及时排水,严防雨水漫过畦面,以免造成烂根。山药耐旱,但为了增加产量,干旱季节也要适当浇水并追肥。
(4)病虫害防治
山药主要防治地不害虫。在栽种时应用1:1:15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再下种,防止烂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行土壤消毒,可杀死土壤中的病菌及地老虎、蛴螬等,药剂可用呋喃丹、辛硫磷等。地上部分茎叶可能发生白锈病,可用代森锌500倍前余卜液叶面喷雾1一3次即可。
问答拓展:夏季种植山药时应该如何预防病害呢?
山药,是中医药的名称。本品为盾叶薯蓣的干燥根茎。11月至12月,切根、清土,用竹刀刮去表皮,晾干或晒干。选用粗山药,用水浸泡,加点火,盖上棉被,保持湿润闷热,然后放在木板上,揉成圆柱形,两头一起切开,晾干后磨光。主治,健脾、补肺、强肾、益精。治疗脾虚泄泻、慢性痢疾、虚寒咳嗽、口渴、遗精、***、***。滋补脾胃,促进津液和肺,补肾和收敛精。用于脾虚、少食、持续腹泻、肺虚咳嗽、***遗精、***、***、虚热口渴。
在阳光明媚的山区野生,喜温,性寒,在北方稍覆盖即可越冬。由于山药是一种根深叶茂的植物,栽培区应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菜松土壤肥沃的砂壤土。土壤呈酸性时,易产生分枝和根瘤,影响根系的产量和质量;如果碱性太强,根就不能充分生长。为了中和土壤的酸性,应在南方较酸性的土壤上施用石灰栽培。
每年10月挖出地下根,将根茎上部折下15-25cm。根茎稍微暴露在阳光下蒸发水分。2-3D暴露后,伤口愈合,放入室内或室外挖掘储存。坑的深度和悄激氏覆土的厚度不应冻结路头。河南坑深40cm,覆土6cm,寒冷天气覆土10cm。保持湿润。次年4月,将其取出,行距30~45cm,株距18~20cm沟栽。芦苇头被放在犁沟里,上面覆盖着泥土。球茎繁殖,在四月中旬,将去年秋天收集的球茎从坑中取出,然后在阳光下播种。行距30cm,株距10-15cm,沟深6cm。将球茎放入沟中,覆土启散6cm,约一个月即可发芽
田间管理出苗后,应搭设支架,使茎、藤向上生长。脚手架材料不受限制。竹子,高粱秸秆和树枝可以使用。5月至8月,应***追肥,以粪肥、稳定肥为主,可结合浇水或在根系周围撒施。如果浇水后下雨,土壤太湿,根系就不会向下生长,形成叉根。雨季应注意排水,适当浇水。浇水过多也容易引起锈病,使早期落叶,影响根系产量。白铅册锈病和褐斑病是害虫防治的主要病害。防治,设置支护,做好通风,不得种植在危险潮湿的水域。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