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参种植
太子参是一种常见的药材,也是许多人在家中种植的植物之一。太子参的品质和产量,对于农民朋友们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太子参的品质、种植方法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太子参的品质太子参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在中药市场上有着很高的价值。太子参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太子参的品质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是特一等、一等、二等和三等。其中,特一等太子参是最好的品质,其次是一等、二等和三等太子参。
二、太子参的种植方法太子参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适合的土壤:太子参适合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
2.控制光照:太子参喜欢阴凉潮湿的环境,因此种植地点要选择在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3.控制温度:太子参适合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中生长,温度适宜在15℃-25℃之间。
4.控制湿度:太子参需要保持一定的湿度,但是不能过湿,否则容易引发病害。
5.施肥:太子参需要适量施肥,但不宜过量,否则可能会影响品质。
三、太子参的病虫害防治太子参在种植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白粉病: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严重时会影响太子参的生长。防治方法为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
2.蚜虫:主要表现为叶片出现**斑点,并有白色粘液,严重时会影响太子参的生长。防治方法为使用40%敌敌畏乳油进行喷洒。
3.根结线虫:主要表现为太子参根部发生腐烂,根系受到破坏。防治方法为在种植前使用40%甲基溴磷乳油浸泡种子,或者使用4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进行喷洒。
四、太子参的收获和加工太子参的收获时间一般在10月份左右,当太子参的叶子开始黄化时,就可以进行收获。太子参的加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清洗:将太子参用清水冲洗干净。
2.切片:将太子参切成薄片,厚度约为2-3毫米。
3.晾干:将太子参晾干,晾干后的太子参会变得更加坚硬。
4.烘干:将晾干后的太子参进行烘干,烘干后的太子参可以放置一段时间,等到其变得更加坚硬。
参考资料来源:《中药大辞典》
《现代中药学》
相关拓展:
问:太子参适合在哪里种植?
太子参种植地方
一般太子参生长在山谷或山坡阴凉处。它害怕阳光直射。一般种在半阴凉的环境就够了慧敏。太子参适宜生长在凉爽湿润的环境中。一般南北方都有种植。常见产地有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等。其中内蒙古的太前运枝子参比较有名,产量也比较高。
太子参种植条件
种植太子参一般对环境要求较高。温度不合适就不能正常生长,所以最好保证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这样才能长得更好,根部也不会冻伤
太子参种植与管理要点
1.光照一般太子参喜欢半阴的环境,保养时注意不要给它太强烈的直射光。2.太子参生长期缺水。一般要多补充水分。可以三天浇一次,促进太子悄握参生长。
问:太子参怎么种植
摘要:太子参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有补气益血、生津、补脾胃的作用,可以作为人参乃至西洋参的代用品,很受中医药界和保健品行业的青睐。由于广阔的市场前景,不少人开始种植太子参,那么太子参怎么种植?太子参什么时间种植?下面就来了解下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一、太子参什么时间种植太子参种植时间一般在10月份。从育苗到收获需2~3年。太子参一般2-3月出苗,随之现蕾开花。4-5月植株生长旺盛,地下茎逐节发根、伸长、膨大。果期5-6月,种子6月成熟。6月下旬以后,地上茎叶枯萎,大量叶片脱落,“大暑”时植株枯死,参种腐烂,新参在土中互相散开,进入越夏休眠期。
二、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栽培管理
1、选地整地
太子昌裂参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喜肥、怕涝、怕旱,因此以选择地势较高、肥沃疏松的地块种植为宜,排水不佳的积水地、盐碱地不适宜种植。地块前茬最好为甘薯、蔬菜等作物为宜,在前茬收获后,将地块翻耕,耕地时施入农家肥做基肥,结合耕地翻入土壤中,在耙细整平后,做高畦。
2、繁殖方法
太子参的繁殖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是种子和块茎繁殖方法,块茎繁殖在采收时选择芽时完整无损伤的根为好。在畦面上开沟,将块茎斜摆或平放在沟的一侧边,芽头的位置要一致,再覆土,覆土的厚度较为重要,过深参根大,数量少,产量低,过浅参根小,质量差,以5-6cm为宜。种子不易收集,常常利用自然掉落的种子原地育苗,在原地栽培后收获后,将地块耙平,施肥后种一茬萝卜、蔬菜等,收获后在耙平,这时种子就会发芽出苗,生长到有3-4片叶子就可以移尘培栽。
3、田间管理
在出苗后要及时中耕除草,如果种植面积和杂草较少情况下,建议人工拔除,而如果种植面积大、杂草较多,可以采用化学除草,但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太子参怕涝,一旦土壤积水,极易腐烂,所以在雨后一定要及时排水,在干旱时,也要及时浇灌,以利植株生长。如果植株生长缓慢或生长弱势,可适当追施一些人粪**或硫酸铵。
4、病虫防害
太子参的病害主要有根腐病、耐兄闭叶斑病、花叶病,大多是因为高温高湿环境的引起,所以在种植时一定要选择排水量和通风效果好的地块,发病病害及时喷洒药物防治。虫害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它们主要危害病害,影响产量,严重时导致地上部位枯死,对于它们可以用除虫剂兑水灌根,或者制作毒土毒杀。
5、采收加工
一般到了夏季6月份的时候植株就会枯萎死亡,此时应及时采收,通常是选在天气晴朗的时候进行,将采挖上来的太子参去掉土壤后放在开水中浸泡2~3分钟,再放在太阳底下晒干即可。
问:太子参怎么种植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李老师
太子参的种植技术
[别名]孩儿参、异叶假繁缕、童参等。
[科属]为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
[概述]太子参为补益类中药,以块根供药用,有类似人参的益气生津和补益脾胃的功效。尤其适用于小儿夏季久热不退、饮食不振、肺虚咳嗽、心悸等虚弱之症以及小儿病后体弱无力、自汗、盗汗、口干等症,进补太子参效果显著。近年来由于种植少,产量低等原因,已成为持续紧俏的中药材之一。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以及安徽的宣城、郎溪、广德等县。目前各地广泛栽培。
[形态]为多年生草本,株高15-20厘米。地下块根肉质、直生、呈纺锤形,上有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具明显膨大的节,光滑**。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小,倒披针形,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叶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片最大,通常4叶轮生状,长卵形,基部狭窄成柄,边缘略呈波状。花腋生,白色,近地面1、2节处有单生闭锁花,形小,无花瓣;蒴果近球形。花期限4-5月,果期5-6月。
[习性]喜气候温和而湿润的环境;怕高温,气温在30oC以上时,生长停滞,进入夏季休眠;性耐寒,具有在低温条件下发芽、发根的特性。畏强光,在烈日下易枯萎;喜荫蔽,在阴湿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喜肥沃、怕涝。要求疏松、肥沃、含有丰富腐殖质,且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轻壤土。凡在贫瘠、土壤过粘、土质坚实、排水不良及低洼之地,均不宜种植。亦可撒播:将畦作成前作收获后,将土壤深翻2
问:太子参种植用什么肥料好?
太子参施肥分为基肥和追肥,基肥施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撒施,追肥可施用含氨基酸叶面肥或者磷酸二氢钾等叶面喷施,若基肥施足的情况下可以不追肥。
太子参施肥:
一、整地施肥
对选好的土地在除草后,进行翻梨及去杂,按比例整理出茶盘式的厢面和沟,沟厢分明,在厢面上撒施基肥,可以施用有机肥或者复合肥均匀撒施入厢内,覆盖一层细土备用。
二、追肥
太子参的生长期短,枝叶柔嫩,不耐浓肥,基肥施足的情况下,满足植株生育需要,在土地肥沃、基肥充足、植株生长良好时,可以不追肥;在植株茎叶黄瘦的缺肥情况下,建议喷施海餐沃叶面肥,补充太子参所需营养,及时壮根壮苗,提质增产。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效,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的环境,怕高温,高温下容易枯死,耐寒,多在我国的北方地区种植,是收益较好的经济作物。太子参的种植管理要求给您简单介绍一下:
1、土壤:太子参种植时候,土壤很重要,农户应选择中、低山及丘陵地,地势相对较高的斜坡地,平均海拔在500至1500米为宜,新开垦土地的表土上种植太子参比较好,这样种出来的太子参病害少,腐殖质含量多,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太子参根系的生长。
2、管理:在太子参苗期,栽种后需要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促使太子参的种根生根及生长,同时需要注意除草,春季幼苗生长缓慢,越冬杂草繁生,可用小锄浅锄1次,其余时间都宜拔草,防止伤根,在5月上旬后,植株已封行,除拔除大草,可停止除草。
问:太子参种植技术与效益?
答:太子参种植的经济效益
太子参喜温暖湿润气候,喜肥,怕涝,耐寒,怕旱,在疏松且含有丰富腐殖质砂质壤土中生长较好。根系分布浅,具有低温发芽、生根和越冬的特性,用根繁殖,10月下旬至封冻前栽种,翌年7--8月收获,一般亩产200公斤(抗毒一号杂交太子参在山东曾有过280公斤的产量记录)。
播种移栽
1、播种:白鲜皮种子采收后晾晒5~7天,放在阴凉通风处贮存,10月上旬至11月初,进行秋季播种,如果不能秋播,将种子放在室外进行低温冷冻,翌春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季播种出苗早、苗齐。播种时搂平床面,按行距12~15厘米开沟,沟深4~5厘米,踩好底格,将种子同细沙一起播到沟内,盖土3~4厘米,每平方米播种量10~15克。盖土后床面稍加**,有条件的床面盖一层稻草保湿,有利出苗。
2、移栽:白鲜皮幼苗生长1~2年,在秋季地上部枯萎后或翌春返青前移栽。将苗床内幼苗全部挖出,按大小分类,分别栽植,行距25~30厘米,株距20~25厘米,根据幼苗根系长短开沟或挖穴,顶芽朝上放在沟穴内,使苗根舒展开。盖土要过顶芽4~5厘米,盖后踩实,干旱时栽后要浇透水。
田间管理
1、育苗田:白鲜皮育苗田出苗时应逐次将床面的覆盖物除去,生长期内要经常除草松土,雨季应做好田间排水。2年生苗在生长盛期适当追施氮磷肥,也可用0.3~0.5%磷酸二氢钾液进行叶面喷肥。秋季地上部分枯萎之后,除去残存茎叶,向床面盖土2~3厘米,以利幼苗越冬。
2、移栽田:白鲜皮移栽田经常松土除草,每次除草后要向茎基部培土,防止幼根露出地表。7~8月份高温多雨季节做好排水,防止田间积水造成烂根,同时增施磷钾肥。不采种子的植株在孕蕾初期剪去花蕾,以利根部生长。秋季枯萎后,及时割去茎叶,床面盖土或盖一层充分腐熟的农家肥,俗称施“盖头粪”,利于根部越冬和翌年植株生长。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