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主要是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162 次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主要是

毛白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

毛白杨是我国北方常见的树种之一,但是其生长过程中常常会受到毛白杨锈病的影响,导致生长缓慢、叶片凋落等问题。那么毛白杨锈病的病原是什么呢?

病原介绍

毛白杨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属于锈菌科锈菌属的一种。该病的病原菌主要寄生在毛白杨的叶片上,通过孢子的形式进行繁殖传播。在高湿度的环境下,病原菌孢子会在叶片表面形成黄褐色的小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斑点会逐渐扩大,形成黑褐色的锈斑,病叶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落、枝条死亡等问题。

防治方法

针对毛白杨锈病的防治,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消毒

在病害初期,可以采用喷洒消毒液的方式进行防治,常用的消毒液有过氧化氢、氢氧化钠等。将消毒液均匀喷洒在叶片上,可以有效杀灭病原菌,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2.剪除病枝

在发现病叶时,可以及时将叶片剪除,避免病害扩散。同时,如果发现枝条已经感染,也需要及时剪除,以免病情蔓延。

3.加强养护

毛白杨锈病的发生与树木的养护有很大关系,加强树木的养护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在生长季节,可以适当增加施肥量,保持土壤湿润,提高树木的养分吸收能力。

4.选用抗病品种

在进行毛白杨的种植时,可以选择抗病品种,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目前市场上已经有多种抗病品种供选择。

相关问题

1.毛白杨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毛白杨锈病会导致毛白杨生长缓慢、叶片凋落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2.毛白杨锈病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毛白杨锈病主要通过病原菌孢子进行传播,也可以通过风、雨水等因素传播。

3.毛白杨锈病的孢子在什么环境下容易生长?

毛白杨锈病的孢子在高湿度的环境下容易生长繁殖。

4.如何预防毛白杨锈病的发生?

可以加强树木的养护,选择抗病品种,及时剪除病枝等方式预防毛白杨锈病的发生。

5.毛白杨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毛白杨锈病的治疗方法包括消毒、剪除病枝、加强养护、选用抗病品种等。

问答拓展:如何防治毛白杨锈病?

毛白杨锈病主要为害幼苗及幼树。大树上也有发生,但并不造成严重为害。该病为害叶片塌培,也能为害芽。严重时使病叶和病芽枯死,影型神响杨树的生长。该病是毛白杨苗木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除为害毛白杨外,还能为害新疆杨、河北杨、山杨、银白杨等。
【症状】
春天杨树展叶期,即可看到树上满布***粉堆,形似一束***绣球花形的畸形病芽。严重受害的病芽经3周左右便干枯。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害后,形成***小斑点,以后在叶背面可见到散生的***粉堆,即病菌的夏孢子堆。严重时夏孢子堆可以联合成大块,且叶背病部隆起。受害叶片提早落叶,严重时形成大型枯斑,甚至枯死。在较冷地区,早春可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即为病菌的冬孢子堆。病菌也为害嫩梢,形成溃疡斑。
【发病规律】
该菌以菌丝状态在冬芽中越冬。随着春季温度升高,冬芽开始活动,越冬的菌丝也逐渐发育,并形成夏孢子堆。受侵冬芽不能正常展开,形成满覆夏孢子的绣球状畸形。这些病芽成为田间初侵染的中心。4月上旬病芽便陆续出现。一般病芽比健芽早1~2天展开,经20天左右便干枯。由于夏孢子的重复侵染,5、6月份为发病高峰。7、8月份,由于气温不断升高,不利于夏孢子的萌发侵染,病害进入平缓期。8月下旬以后,气温逐渐下降,随着枝叶的二次抽发,病害又进入发展阶段,形成第二个发病高峰期。至10月下旬,由于温度不断降低,病害便停止发展。
该菌除为害毛白杨、新疆杨、银白杨外,还能侵染响叶杨、河北杨、山杨等白杨派树种,但树种间的抗病性差异在田间是明显的,毛白杨和新疆杨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在初春病芽出现时期,可以利用病芽颜色鲜艳和形状特殊的特点及时发现并摘除。
(2)在发病期间喷洒100倍50%的代森铵;500~1000倍50%退菌特等有一定效果。
(3)清除田卜衫亏间病落叶,以减少病菌的可能来源。

问答拓展:杨树叶打卷是什么病?

杨树叶枯病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重视的病害,为害毛白杨、小叶杨、小青杨、银白杨、北京杨等多种杨树,对杨树苗木及幼树造成严重为害,叶片大量提前脱落。
【症状】
病斑产生于毛白杨锈病的夏孢子堆的对面(叶正面)或直接产生于叶面上。病斑多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初为灰褐色,后为灰白色,中部产生黑褐色霉状物让磨,病斑直径一般为1~5毫米。
叶枯病菌的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为26~28℃,萌发速度快,12小时就有80%的孢子萌发,18小时有92%的孢子萌发。
【发病规律】
病落叶上的分生孢子越冬后的萌发率近40%。该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在病落叶及芽中越冬,作为翌年的初侵染来源。借风传播,从4月下旬至9月均有孢子飞散,5月出现小高峰,7月下旬孢子飞散出现高峰。病菌由伤口侵入,潜育期很短,在温度、湿度适宜时,两天就出现新病斑,一般是4天左右。在河北,竖蚂5月中旬出现病斑,7月份已很普遍,8、9月达到高峰,大量落叶。
高温多雨、高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苗木过密,通风透光不良会促进病害的扩展。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尤其在同一余滑埋圃地或林地上,不要连种某一易感病树种。
(2)加强管理,有条件的地方秋天清除病落叶。
(3)锈病严重的地方,及时防治毛白杨锈病的发生和蔓延,以减少叶枯病菌的侵染。
(4)在发病高峰前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问答拓展:杨树叶生锈斑是怎么回事

杨树黑斑病又称杨树褐斑病,它能感染多种杨树。近两年的夏秋两季,持续降雨,光照不足,空气湿度高,形成了渣吵长期的高温高湿环境,为黑斑病菌的萌发和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杨树大面积黑斑爆发,造成杨树早期落叶,严重削弱了树木活力。

该病通常发生在叶片和嫩枝上,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背面有针状凹陷的小亮点,随后病斑扩展至约1mm,叶片前部有黑色、稍隆起、褐色斑点。

5~6d后,病斑中心(叶片正反面)出现乳白色突起的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堆。后来,病变扩大成大的斑点,大多是圆形的。病情严重时,整片叶子变黑,病叶可提前2个月脱落。

扩展资料:

杨树黑斑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病原菌为马宋菌属,隶属于体腔菌科(coelomycae)、盘孢子菌和盘孢子菌亚科。

1、烟雾机防治。对于高大树木,可组织专业队伍使用6hy-25型烟雾机进行集中控制,并可使用8%百菌清烟雾剂或2.5%氟硅唑油烟剂。控制时间应控制在早晨5-7点或晚上18-20点,无风时。

2、喷雾控制。在病害初侵染前,最迟在雨如嫌侍季前向苗木和低矮幼树喷者芹200倍波尔多液、70%代森锰锌600倍液、50%多菌灵700倍液或70%托布汀1000倍液,连续喷2-3次,以控制病害的蔓延。雨季喷洒时,药液中应加入0.3%的明胶(或豆粉汁、豆浆),防止被水冲走。

3、加强森林管理。增加有机肥和土壤杂肥的施用,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树木潜能,提高树木抗病能力;雨后及时排除林中水分;随时清理处理病假,消灭病原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杨树黑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