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吲哚乙酸与生长素关系 吲哚乙酸与生长素关系是什么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5435 次
吲哚乙酸与生长素关系 吲哚乙酸与生长素关系是什么

吲哚乙酸与生长素的关系

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acid,IAA)和生长素(Planthormoneauxin)是植物生长发育中重要的激素,它们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协同作用,共同调控着植物的生长发育。

1.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合成

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合成的,生长素是由吲哚乙酸合成的。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茎尖、芽尖和嫩叶等处。生长素的合成和分泌受到光周期、光强度、温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2.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影响细胞壁松弛、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来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吲哚乙酸和生长素能够促进细胞伸长,使植物的茎、根、叶等器官得以生长发育。生长素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分化和形态。

3.吲哚乙酸和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等。吲哚乙酸和生长素还能够影响植物的开花、结实等生殖过程。

4.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应用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利用生长素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利用吲哚乙酸可以促进果实膨大、改善果实品质;利用吲哚乙酸和生长素可以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使植物更好地适应环境等。

拓展问题:

1.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区别是什么?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是两种不同的植物激素,它们的合成和作用机制不同。吲哚乙酸是由色氨酸合成的,生长素是由吲哚乙酸合成的。吲哚乙酸主要影响细胞伸长,生长素则能够影响植物的分化和形态。

2.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最佳施用时间是什么时候?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最佳施用时间因作物和施用对象不同而异。一般来说,生长素的施用时间应该在作物的生长旺季,例如春季和夏季;吲哚乙酸的施用时间应该在果实膨大期。

3.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过量使用会有什么影响?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过量使用会对植物产生负面影响,例如会导致植物的叶片变小、茎变细、根系发达不良等。过量使用还可能会导致植物的生长受到抑制。

4.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使用注意事项有哪些?

在使用吲哚乙酸和生长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根据作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施用时间和剂量;2.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不要过量使用;3.避免与其他农药混用;4.注意保管,避免接触儿童和动物。

5.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使用对环境有影响吗?

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使用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例如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在使用时应注意环境保护,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相关拓展:

问: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吗

吲哚乙酸就是生长素,生长素就是吲哚乙酸
植物生长素不只吲哚一种,吲哚丁酸是生长素类似物,但苯乙酸不是
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闭败仿吲哚乙酸”这个是1946年科学家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进行化学分析才得出的,故A错误;
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这个是达尔文的实验证明的,故B错误;
C、“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于尖端以下的部位”这个是拜尔的实枯稿验证明的,故C错误;
D、如图,温特将胚芽鞘尖端放在空白琼脂块上证明了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轿纤质,故D正确.

问:植物生长素和吲哚乙酸关系?

吲哚乙酸是科学家埋亏最早发现的植物生长素,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生长素类物质,比饥判如弯肢神吲哚丁酸等等,所以植物生长激素是一类物质,当然包括吲哚乙酸。

问: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关系

吲哚乙酸,缩写IAA。所以IAA是指吲哚乙酸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算等于关系

问:吲哚乙酸和生长素的关系

吲哚乙酸,缩写IAA。所以IAA是指吲哚乙酸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算等于关系

问:植物生长素和吲哚乙酸关系?

吲哚乙酸是科学家最早发现的植物生长素,后来人们又发现了多种生长素类物质,比如吲哚丁酸等等,所以植物生长激素是一类物质,当然包括吲哚乙酸。

问:【高一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

学习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走走停停便难有成就。比如烧开水,在烧到80度是停下来,等水冷了又烧,没烧开又停,如此周而复始,又费精力又费电,很难喝到水。学习也是一样,学任何一门功课,都不能只有三分钟热度,而要一鼓作气,天天坚持,久而久之,不论是状元还是伊人,都会向你招手。高一频道为正在努力学习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整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1、在胚芽鞘中:

(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弯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产生生长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原因:

(1)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刺激下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背光一侧运输

(2)纵向运输(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运到下端,不能倒运

(3)胚芽鞘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两侧的生长不均匀,从而造成向光弯曲。

生长素(温特,琼脂实验):吲哚乙酸(IAA)

3、植物激素(赤霉素,细胞*素,脱落酸,乙烯):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

4、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可转变成生长素。

在植物体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生长素的分布:植物体的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5、植物体各个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茎>芽>根

6、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7、生长素的应用:

无籽蕃茄:***期去掉雄蕊(未授粉),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柱头。

顶端优势:顶端产生的生长素大量运输给侧芽抑制侧芽的生长。去除顶端优势就是去除顶芽。

用低浓度生长素浸泡扦插的枝条下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麦田除草是高浓度抑制杂草生长。

【二】

1、***: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之间关系:

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

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

正常的温度:37度

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免疫共同调节

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