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霉病发病能否控制 灰霉病发病能否控制下来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病害,可以影响多种农作物,包括水果、蔬菜、花卉等。一旦发生灰霉病,会导致作物叶片、花瓣、果实等部位出现灰白色霉层,严重时还会导致作物腐烂、变质,降低产量和品质。
灰霉病的防控措施针对灰霉病的防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病害预防
在种植前,可以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原体的存活率。同时,在种植过程中,注意保持作物周围环境的清洁,及时清除落叶、病叶等杂物,减少病原菌的滋生和扩散。
2.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增强作物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避免过度施肥,以免增加作物的营养供应,导致病原菌的滋生。
3.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有效的防控方法。可以使用一些天然的杀菌剂,如苏木精、红霉素等,减少病原菌的繁殖。还可以利用一些有益微生物,如拮抗菌、真菌等,与病原菌竞争生存,减少病害的发生。
灰霉病能否被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虽然难以完全避免,但是可以采取一些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扩散。灰霉病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
拓展问题:1.灰霉病的发病与气候有关吗?
是的,灰霉病的发生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特别是温度、湿度等气候因素。一般来说,温度在20℃左右、湿度在80%以上时,病原菌的繁殖速度最快,灰霉病的发生率也会相应增加。
2.灰霉病的防控是否需要使用农药?
虽然农药可以对灰霉病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是过度使用农药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在防控灰霉病时,应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等环保型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
3.灰霉病对作物品质的影响有多大?
灰霉病的发生会导致作物变质、腐烂,对作物的品质和产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端水果、蔬菜等作物,灰霉病的发生会使得其商业价值大大降低。
4.有哪些作物容易发生灰霉病?
灰霉病可以影响多种农作物,包括草莓、番茄、葡萄、玫瑰等。其中,草莓是灰霉病的重要宿主,对草莓的危害尤为严重。
5.灰霉病的发生是否会对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是的,灰霉病的发生会导致农业生产中的大量作物受损,降低产量和品质,给农民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问答拓展:农户如何防治灰霉病?有没有哪些方法效果好防治速度快?
霉病是露地、保护地农作物常见而且比较难以防治的一种真菌性病害,这种病害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灰霉病病原菌在湿度持续90%达以上以及温度在20~30℃之间时容易滋生,农作物一旦感染了灰霉病,其花、果、叶、茎均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产。对于农作物种植者来说,做好灰霉病的预防工作非常重要。
一、灰霉菌的繁殖特点
1.灰葡萄孢是灰葡萄孢的一种,具有传播范围广、繁殖能力强的特点。葡萄孢的孢子会随着气流飞走。如果种在大棚里,灰霉病菌的孢子不仅会落在农作物上,还会落在大棚的墙壁上、地面上、棚膜上、棚架上、苗绳上。
2.灰葡萄孢一般会从瘦作物植株上“下手”,导致瘦作物率先发病。当灰葡萄孢的“力量”逐渐加强时,它会感染更强的作物植物。
二、灰霉病的爆发条件
灰葡萄孢常以菌核在土壤或植物残体中越冬和越冬。连续下雨,温度在20~30℃时,会产生大量孢子,随气流在空气中传播。当农作物因耕作操作或机械损伤而受伤时,它们会从农作物的伤口侵入植物。当作物植株的底部叶片受到肥料的伤害时,它们会从叶片的边缘伤口侵入植株。农作物开花时,由于花瓣没有及时闭合,会从花瓣侵入植株。
三、灰霉菌的鉴别
该病可危害农作物的茎、叶、花、果,但主要危害果实,青果的发病通常更严重。
在灰霉病发病初期,作物的叶片最先被侵染,从作物尖端开始,沿叶脉呈“V”形向内延伸。叶片和叶柄呈灰色,渍水,组织软化腐烂,慢慢出现灰霉病。当发现农作物的叶片呈灰色且有涝渍时,可以确认农作物患了灰霉病。
四、灰霉病的预防
灰霉菌容易传播,危害很大。等到灰霉病发生后再吃药防治,往往为时已晚。灰霉病的预防很重要。
1.减少灰霉病的病原体基础。
通常,灰葡萄孢寄生在土壤和植物的剩余组织中。当发现植物有异常时,应及时清除病果、病叶、枯枝、烂叶,并集中焚烧。
2.变温通风
晴天上午11点打开棚膜,降低棚内湿度。阴天及时打开通风口通风除湿,避免因棚内湿度过大而滋生病菌。
3.不要浇“大水”
尽量在晴天的早上浇水。浇水时要采用“小水浇地”的方法,千万不要浇“大水”,以免棚内湿度过大。
4.***预防
防治灰霉病的主要杀菌剂有嘧霉胺、腐霉利、乙霉威、异菌脲、福美双、菌核净、吡唑醚菌酯和氟康唑。
大棚种植作物前,可以选择一些对幼苗生长没有影响的化学药剂或消毒剂,如腐霉旦闷利、甲基硫菌灵、异菌脲等。进行喷药,同时要选择无病苗进行移栽。
有没有哪些方法效果好防治速度快?
一、***板诱杀装置
蚜虫有一定的变黄或变橙的倾向,我们可以在田间悬挂粘斑(一般涂有杀蚜农药),可以有效诱杀蚜虫。黄斑的大小以15*20cm为宜。
二、种菜时铺银灰色地膜。
蚜虫对银灰色有很强的厌恶感,所以我们种植蔬菜(如辣椒、茄子、西红柿等)时可以铺银灰色的膜。),或者在果园悬挂银灰色反光塑料条,有效将蚜虫赶出农田。
除了防蚜虫,地膜本身还能提高地温,保墒防涝,防杂草,促进养分转化,对蔬菜的早熟高产非常有利。
三,利用球孢白僵菌进行生物防治。
球孢白袭或僵菌是一种虫生真菌,能侵入昆虫体内繁殖,吸收昆虫体内的营养物质和水分,进而导致目标昆虫死亡。球孢白僵菌是国家林业局推广的高效生物杀虫剂,可用于防治玉米螟、甲虫、蛴螬、粉虱、蓟马、蚜虫、介壳虫、天牛、螟虫等。
使用时,将白僵菌花粉稀释100倍,喷洒在叶片上,可有效防治害虫。球孢白僵菌对人畜无毒,对害虫无抗性。如果使用多年,将大大减少害虫的数量。
四,喷洒“尿液洗涤混合物”
所谓“洗尿合剂”,就是洗衣粉和尿素的混合溶液。洗衣粉拍迟伍和尿素都有一定的腐蚀性,能有效溶解蚜虫的体壁。同时,它们还能防治红蜘蛛、粉虱、菜青虫,杀虫效果可达90%以上。尿素还可用作叶面肥,在蔬菜上喷洒尿素混合物有助于提高蔬菜产量。
五,喷猪胆汁溶液。
猪胆汁有很强的苦味,可以有效躲避害虫,以此为食。它在控制蚜虫方面也很有效。使用时,我们可以将猪胆汁稀释100倍后喷洒,每锅水中加入30克洗衣粉(提高溶液的附着效果),可以很好的防治害虫。
六、喷洒烟叶水
烟叶中含有大量的生物碱,能干扰蚜虫的生理代谢,可用于防治蚜虫。在农村市场,我们可以买到烟叶,一公斤烟叶可以浸泡在100公斤的水中,喷洒后的杀蚜效果非常好。
问答拓展:大棚草莓的灰霉病怎样控制
专家解答
灰霉病是草莓常见的一种病害,分布广泛,危害严重。棚室生产草莓,由于湿度大,发病概率更高。灰霉病的病原为真菌,发病早期可感染叶柄、叶片、花蕾、花朵和果梗,叶和果梗发病部位产生褐色水渍状斑。浆果成熟期,危害症状非常明显。受侵染的浆果初期出现油渍状浅色小斑点,然后扩大到整个果实,果肉变软,表面密生灰色霉状物。未成熟的果实感染初期产生淡褐色干枯病斑,后期呈干腐状。叶片及匍匐茎感染后,初期出现暗黑色病斑,严重时干枯死亡。该病在气温20℃左右,湿度较大的情况下易发病;在空气干燥,气温31℃以上或2℃以下的高温和低大罩温条件下发病较轻。灰霉菌孢子从健全组织侵入的能力较弱,多从伤口或枯死的部位侵入。
防治措施:
(1)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合理密植;经常去除老叶、枯叶;防止氮肥过量造成秧苗枝叶郁闭。
(2)减少病菌来源在定植前要对土壤消毒;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除烂果和落果。
(3)降低湿度采取高垄、地膜覆盖方法降低棚室内湿度;用滴灌或膜下灌溉技术控制水分过量;及时排除田间积水。
(4)药物防治从草莓现蕾至开花要喷药保护,使用的药剂有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液滚亏闹,波尔多液200倍液,多菌灵1000倍液。当初见发病可用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粒粉剂600倍液。也可用沈阳农业大学研制的烟剂2号或灰霉净烟空竖剂熏烟,每667米2用量350克。
提示板
灰霉病是草莓重要病害,发病重的年份产量损失可达50%以上。在草莓棚室生产中,在定植前要清除枯枝烂叶与杂草,并对土壤消毒,消除传染源。在生长季节里,通过通风降低湿度,消除病菌生存条件。现蕾至开花期喷施保护性杀菌剂进行防控。发病时选择高效低毒的杀菌剂防治。
问答拓展:如何有效控制灰霉病的发生?
一品红的灰霉病主要发生于冬季,一旦发生往往一发不可收拾,绝毕困可危害花序、苞片、叶片、枝条等。一般的症状是由花序开始出现水浸状病斑,再传至苞片。苞片初期产生水浸状退色斑点,以后逐渐扩大成不规则形,逐步扩展至枝条,在枝条上产生黄褐色至褐色病斑。后期病斑呈黑褐色明显向下凹陷,严重时病斑处呈干枯状,失去观赏价值。灰霉病病菌能够生存于已死的植并念物组织或其他有机物质中,寄生广泛。从0℃至38℃均可生存,只要有湿气,它便存在。如果温室内过于潮湿、阴冷、光线不足,一两天后,病原便产生大量的孢子游离于空气中,开始感染植物组织。
为了控制灰霉病,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数闭1)维持良好的通风环境,并于日落后加温以维持室内温度。
(2)叶面上尽量不要残留水,冬季避免傍晚浇水,以免植物叶片上不能充分干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