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2024年农药用量
来源:农民日报
近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农业农村部宣布,截至2024年底,我国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已顺利实现预期目标。2024年我国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24年提高5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40.6%,比2024年提高4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取得,说明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绿色生产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
“以前种水稻要多次施肥,现在一次就能搞定,大大节省了用工成本。”江苏省如东县掘港街道家庭农场主吴晋飞高兴地说。2024年他的农场有120亩地采用“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插秧的同时就能同步施肥,还能实现一次轻简施肥、全程精准供肥。“这项技术应用之后,能节省氮肥30%左右,每亩地能节约成本七八十元,而且能够全程机械化,大大缓解了农田‘用工难’的问题,今年计划扩大到500-1000亩。”吴晋飞说。
不仅在如东,5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在全国各地展开,各项科学施肥用药技术加快推广。如今,制度的“四梁八柱”已经构建起来,一批样板模式已经显现,化肥农药的减量使用已成为种植业的常态,农业绿色生产方式在田间地头不断取得新突破。
从粗放到精准
化肥农药不断减量增效
以前,多用肥、盲目用药的种植观念和习惯,使得化肥农药过量粗放使用,不仅严重浪费了资源、增加生产成本,也导致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严峻挑战。
自2024年开始,农业农村部全面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由追求数量向高质量发展不断转型,告别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老路,带动农业大步迈向绿色发展之路。据统计,2024年有机肥施用面积超过5.5亿亩次,比2024年增加约50%,高效低风险农药占比超过90%。
在果品大县山东省蒙阴县,大大小小的果园随处可见。与往年不同的是,如今每个果园旁都多了几个形状各异的“粪堆”。这些“粪堆”没有臭味,抓一把,略感温热;踩一脚,质感松软。这些“粪堆”是蒙阴果农利用农业废弃物自制的有机肥。“别小看这‘粪堆’,园子里能种出皮薄香脆的苹果就靠它。”野店镇毛坪村果农周平说。
2024年2月,蒙阴作为苹果优质生产区,承担了苹果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工作。经过3年探索,蒙阴通过机制创新、专家指导、补贴调动,在全县农民中形成了利用“果木枝条+畜禽粪便+微生物菌种”自制有机肥的热潮,简单易行的有机肥制作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作为果品大县和养殖大县,蒙阴每年产生有机废弃物115万吨,其中,果木枝条45万吨、作物秸秆20万吨、畜禽粪便50万吨。现在果农们都用农业废弃物制作有机肥,就地取材,看得见、摸得着,心里也有底。国家还有补贴,每亩施用3立方米(1.5吨)堆肥,补贴450元。过去没人要的农业废弃物,现在都成了宝贝。
提到农药,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大学校长宋宝安表示,我国农药的减量并不以牺牲作物产量和防治病虫害效果为代价,而是在淘汰低效、高毒、高残留品种,提升农药利用率和用超高效、环境友好型绿色农药、生物农药新品种替代低效老旧品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使用与科学防控。
同时,各地加快推广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组装健康栽培、植物诱集、防虫阻隔、灯诱、色诱、性诱、食诱、天敌和生物农药等关键技术。2024年,全国绿色防控面积近十亿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41.5%、比2024年提高18.5个百分点。
高效机械也是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的“利器”。在安徽省南陵县,绿肥作物紫云英与水稻轮作已经推广多年。每年开春,农民将成熟的紫云英翻耕压底,既能改善土壤环境,又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
籍山镇稻农程太平发现,自家田里的水稻长势不均:挨着出水口的水稻颗粒饱满,位于高处的稻子却收成不佳,“看来,光有压底绿肥还不够,肥料施在土壤表层,雨水一来,就被冲走了。”
几经打听,程太平用上了侧深施肥机器,不仅能将肥料“喂”到植物根部,还可以实现播种、施肥一体化,“肥料利用率提高了,后期追肥减少了,一亩地能减少15%的肥料。”
再让我们把目光转向东北粮仓黑龙江,除了示范、引进、推广大型高效植保药械,2024年以来该省以更换节药喷头为农药减量的重点突破口和主攻方向。截至目前,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补贴资金1334万元、地方财政投入534万元、农户自筹850万元。这一“花小钱办大事”之举,有效减少了喷头跑冒滴漏的情况、提升了喷雾均匀度。通过田间效果调查对比显示,更换的打药机车喷雾误差率由20%以上下降到5%以下,除草剂用量减少10%左右,节水40%,作业效率提高一倍以上,全省每年可减少除草剂使用2000多吨。
减量不减效益
农产品品质和价格提上去了
有机肥不但提高了苹果的品质,还使蒙阴苹果成了山东苹果的一个知名品牌。据该县农业局副局长李西亭介绍,当地果园生产的苹果糖度超过16%,在当地每公斤都能卖到7元钱。外地客户一看用的是有机肥,就觉得苹果质量一定不错。
“以前客户挑选果品是一看价,二看型,三尝味。现在不同了,只要口感好,价钱都不是问题。果园里增施有机肥,种出来的苹果口感脆甜,蜜桃软糯清香,客商都抢着要。”聚利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铭聚介绍,借着有机肥试点县的名气,老百姓对果品品质也放心。
在水稻种植中又引入河蟹养殖,种植和养殖相互促进,在保证水稻不减产的前提下,显著增加稻田综合效益。实践证明,稻田养蟹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条件,达到除草、净化水质、灭虫、增温、施肥和促进水稻生长的目的。据悉,养蟹稻田可减少施肥量20%,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化肥流失和对环境污染,有利于发展无公害食品生产,实行稻田养蟹的地块生产出的大米成为深受市场欢迎的“蟹田大米”。
自行动实施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粮食生产稳步提升。在粮食产量得到保障的同时,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蔬菜、水果、茶叶等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老百姓吃得安心更吃得放心了。
多措并举
只为让技术更好推广
科学的施肥用药技术,如何最大范围地覆盖全国,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呢?5年来,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聚合力量、创新服务机制,通过示范引领和精准指导持续推进减量增效技术推广。
其中,施肥、农机、植保专业化服务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植保专业防治可提高农药利用率20%以上,减少防治次数1-2次,减少农药用量10%-20%,有效解决了一家一户“打药难”“乱打药”的问题。
涓滴细流汇沧海。据统计,2024年全国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9.3万个,三大粮食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41.9%,比2024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还因地制宜,注重技术集成与试点推广并行,创新集成了一批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如福建省安溪县采用“有机肥+配方肥”模式的万亩示范茶园,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河北省平泉县在设施蔬菜示范园应用“有机肥+水肥一体化”技术,化肥利用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农业农村部每年在300个县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在233个重点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在600个县建设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在150个县开展果菜茶全程绿色防控试点,同时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百县”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集成推广节肥节药技术模式,带动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农业农村部还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化肥农药减量技术方案,每年印发化肥农药科学使用技术手册和宣传挂图100多万份,指导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掌握化肥农药减量的关键技术。以新技术、新产品推广为主要内容,重点面向新型经营主体,组织开展“百万农民科学用药培训行动”,每年培训种植大户、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技术骨干和农民带头人300多万人。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