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的主要经济作物
此篇技术知识会给全国农友们说明一下“长江三角洲的主要经济作物”的内容进行详尽详细,期望对农友们有几分帮助,赶紧收藏吧!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海岸线的中部地区。河流和海洋相连,水源充足,水运便利,地形低,土壤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耕作制度每年两到三次成熟,主要经济作物有水稻、**、棉花等。长江三角洲主要以水田为主,农业发达,主要种植水稻,水稻产量居全国第一。
好文探索:长江三角洲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和世界著名河口三角洲之一。三角洲顶点在江苏省仪征附近,由此向东,大致沿扬州、泰州、海安、栟茶一线,是三角洲北界。由顶点向东南,沿大茅山、天目山东麓洪积一冲积扇以迄杭州湾北岸,为其西南界和南界。
介于北纬30°20′~32°30′,东经119°24′~122°30′,面积达4万平方千米。大致沿江阴、沙洲、常熟、松江、金山一线,分为新三角洲和老三角洲两部分。
后者位于西部,系以太湖为中心的冲积、湖积平原,距今7500~6000年前即已成陆。前者系指镇江以东,位于大江两侧的冲积平原和江中沙岛,为距今7000~6000年以来形成的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主要是由长江带来的泥沙冲淤而成,冲积层的厚度,由西向东从几十米增加到400米。
其底部是坚硬岩层。距今0.2~0.1亿年的喜马拉雅运动,使长江三角洲大幅度下降。
第四纪频繁升降,其中晚更新世的一次冰期(大理冰期),海面下降到低于现代海面的110~130米的深处。其时,长江三角洲前缘直达东经125°30′附近,长江的入海口亦远及冲绳海槽。
此后,进入冰后期,海水大举入侵,长江三角洲所在地区的大部再次成为浅海。直至距今7500~6000年前后,海面变化趋于相对稳定,开始了现代三角洲的发育。
据研究,大致从距今7500年时开始,长江三角洲已经历了6个发展阶段,先后发育了以红桥、黄桥、金沙、海门及崇明、长兴一横沙等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一系列亚三角洲,依次由西北而东南呈雁行式排列。其中红桥、黄桥、金沙、海门等亚三角洲早已连成一片,成为长江北岸沿江平原的组成部分。
从20世纪50年代起,崇明亚三角洲也趋于与北岸相连。按此预测,长兴、横沙及正初露水面的九段沙等也将最终与北岸并连。
同时,泥沙在河口南北侧堆积亦分别出现河口沙嘴。南侧最早的一道沙嘴向东南延伸,至杭州湾后与钱塘江北岸沙嘴相接,把一部分浅海合围成潟湖,是为古太湖的前身。
此后沙泥继续堆积,形成湖沼平原,古沙嘴以东的地区,陆地不断淤涨,形成滨海平原。根据考古和绝对年龄的测定,新三角洲发育以来,滨海平t以年均40米的速度向海推进。
主要由一系列河口沙坝为主体的亚三角洲并联而成。河口沙坝组成物质较粗、地势较高,一般4~5米,长轴略呈东西走向。
沙坝之间为古长江汊流淤积而成,组成物质较细、地势较低,亦略作东西走向。古汉流口外则属海湾式的滨海平原,呈向东开口的马蹄状,地面向中部微倾。
发育了一系列独流入海的短小水系,分别汇集于栟茶、三余等海湾平原,而后注入黄海。人工开挖的新通扬运河(扬州一海安)、栟茶运河(海安—栟茶)、通吕运河(南通―吕四)等也都顺地势东西延伸。
由一系列正在发展的河口沙坝组成。最主要者为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及九段沙等。
成陆晚,地势低。崇明岛地面高程3.5~4米(吴凇零点)。长兴、横沙一般仅2.5~3.5米。
水系多为人工开挖的沟、河。
太湖平原。地形上是一巨大碟形洼地,洼地底部即属老三角洲部分的湖沼平原。
地面高程一般2.5~3.5米,是长江三角洲湖泊集中分布区,有大小湖荡200多个,以太湖为最大,面积2425平方千米(水位3.1米),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此外有滆湖、长荡湖、阳澄湖、澄湖及淀山湖等,面积都在60平方千米以上。
由二叠系石英砂岩等坚硬岩石组成的孤丘分布密集。太湖湖区有大小岩岛40余座。
较著名的湖岛有西洞庭山(高336米)。东洞庭山和马迹山原为c岛,后与湖岸相连成为平原孤丘。
在苏州、无锡、常熟及松江、青浦等地亦有岩丘分布,一般高约百米,最高不超过350米。如苏州穹窿山345米,无锡惠山336米,常熟虞山288米。
环绕湖沼平原周缘的碟缘高地,地面高程一般亦仅4~8米,西缘高于东缘,南缘高于北缘。
太湖平原发育了较为完整的太湖水系。
水系以太湖为“中转站”和调蓄库,来自浙西天目山的东、西苕溪水系,从太湖南岸的湖州、长兴一带入湖。发源于宜(兴)溧(阳)山区的荆溪水系,从西岸的大浦、百渎等港入湖。全流域的径流,分别由太湖北部和东部的沙墩口、胥口、瓜泾口、南厍口及大浦口等经由望虞河、浏河、吴淞江、黄浦江等泄入长江,其中洪水期的80%以上的径流通过黄浦江下泄。
黄浦江源于淀山湖,经由吴淞注入长江,全长114千米。其支流吴淞江(苏州河),源于太湖东北岸的瓜泾口,在上海市区外白渡桥附近汇入黄浦江,全长125千米。
黄浦江年均流量仅321立方米/秒。但借潮汐作用由长江涌进的潮流量却达5100立方米/秒,最大可达1.21万立方米/秒。
太湖平原是中国开发历史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4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已于此从事渔猎耕垦。
随三角洲不断淤涨,活动范围也渐向东扩展。举世闻名的京杭运河,其南段江南运河即纵贯于本区。
长江三角洲属中国东部北**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年均温15~16℃。最冷月均温2~4℃。最热月均温27~28℃。10℃以上活动积温4750~5200℃。生长期225~250天。
年降水量l000~l400毫米,季节分配较均匀。作物年可二熟至三熟。
长江三角洲的土壤主要属沼泽土和草甸土,滨海地区为盐渍土。淋溶型的地带性黄棕壤或黄褐土仅见于基岩孤丘。
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培育为肥沃的水稻土和旱地耕作土。
长江三角洲物产丰饶,农业发达,盛产稻米、蚕桑和棉花,是中国著名稻米产区。
苏州和杭嘉湖地区是中国重要蚕桑基地之一。滨海地带的棉花亦占国内重要地位。
水产资源更为丰富。仅太湖拥有鱼类即达百种左右。
阳澄湖、淀山湖以螃蟹著称。河口浅滩是繁殖河蟹幼苗的优良场所。
长江三角洲平均每平方千米人口达500~600人以上,为中国人口稠密地区之一,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常州、无锡、苏州和南通是重要工商业城市。南通、张家港、镇江是长江重要内河港口。上海是全国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世界著名外贸港口,也是三角洲的经济中心。
苏州、杭州与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太湖沿岸、江南运河沿线及钱塘江两岸多旅游胜地。
精选问答:
1、长江三角洲农业和工业的优势以及缺点?
全国商品粮基地: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淮地区、太湖平原。
全国商品棉基地:长江中下游滨海、沿江平原,江汉平原
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
经济作物:桑蚕、油菜花、柑橘、
作物熟制:一年两到三熟 长三角的优势:1水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利于发展农业;水陆空交通便利,城市集中,便于发展商业;工业基础雄厚,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经济腹地广阔,延伸到长江的中上游;海洋资源丰裕,可开发海洋运输等领域
2.长三角的人口密度大,劳动力廉价,有利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人才集中,成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有力拉动
3.国家的重视和政策的扶持也是本地发展的有利条件,另外长三角的区域合作开展的如火如荼,为长三角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长三角的弱势:1.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匮乏,铁,铜等金属资源短缺,给长三角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限制;淡水资源的相对缺乏也是发展的掣肘;洪水,台风的威胁;港口的淤积;城市的过度发展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2.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本区要彻底改掉旧的工业发展模式,也给本地发展提出新的问题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有?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有哪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在地理位置上,它位于中纬度,处于北纬30度左右的好位置,而且濒临海洋,对外交通发达,海上航运便利。
地形以平原为主,包括河口冲击平原在内的平原地形,方便人类生存和居住,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地势平坦,便于基础设施建设。
而气候属于**带季风气候,由于处于中低纬度,温度适宜。季风气候带来的是雨热同期。此处植物繁茂,农产品众多。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