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蓝帽是小麦的锈病吗 小蓝帽是小麦的锈病吗

2024-07-0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994 次
小蓝帽是小麦的锈病吗 小蓝帽是小麦的锈病吗

小麦锈病的基本概述

小麦锈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分为黄锈病、黑锈病和条锈病三种类型。其中,小蓝帽是黄锈病的一种亚型,其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造成很大影响。

小蓝帽的病原特征

小蓝帽的病原为小麦黄锈菌,其孢子表面有一个蓝色的帽状物,因此得名小蓝帽。小蓝帽孢子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可以迅速繁殖并侵染小麦植株,导致***病斑和小麦叶片干枯。

小蓝帽的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小蓝帽的发生和传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选择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 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枯叶,减少病菌的存活和传播;
  • 合理施肥,增强小麦的免疫力,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 使用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剂进行喷洒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小蓝帽是否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小蓝帽本身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但如果长期接触小麦黄锈菌,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呼吸道疾病。在进行小麦的种植和管理时,应注意防护措施,避免直接接触病株和孢子。

小蓝帽和其他锈病的区别

小蓝帽和其他锈病相比,其病斑呈***,病斑上的小蓝帽孢子可以迅速扩散和传播。而黑锈病和条锈病的病斑呈黑色或棕色,病斑上的孢子不易脱落和传播。在进行锈病的鉴别和防治时,应注意病斑的颜色和孢子的特征。

拓展问题

小麦锈病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有何影响?

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的叶片和茎部受损,影响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从而降低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的小麦锈病还会导致小麦植株倒伏和死亡。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有何关系?

小麦锈病的发生与气候密切相关,高温多湿的气候有利于小麦锈病的繁殖和传播。在气候适宜的季节,应加强小麦的管理和防治工作,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

如何通过化学药剂防治小麦锈病?

常用的化学药剂有三唑酮、托布津等,这些药剂可以抑制小麦锈病的繁殖和传播,但也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危害。使用化学药剂防治小麦锈病时,应注意药剂的剂量和使用时机,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如何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防治小麦锈病?

适宜的小麦品种应具有较强的抗病性和适应性,可以通过品种选育和基因改良等手段得到。选择适宜的小麦品种可以有效降低小麦锈病的发生率和危害程度。

如何加强小麦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能力?

加强小麦的免疫力可以通过以下措施实现:

  • 合理施肥,增强植株的养分吸收和代谢能力;
  • 增加小麦的光照和通风,提高植株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 加强小麦的管理,及时清除病株和枯叶,减少病菌的存活和传播;
  • 使用生物制剂和有机肥料,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增强土壤的肥力和生物多样性。

问答拓展:小麦真菌病害有哪些

小麦真菌病害主要包括:小麦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颖枯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秆枯病、小麦霜霉病、小麦雪霉叶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白秆病、小麦(类)麦角病、小麦卷曲病等。

一、小麦真菌病害有哪些

1、引起小麦病害发生的真菌性病派孙菌有很多,主要包括:小麦锈病(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小麦白粉病、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秆黑粉病、小麦根腐病、小麦颖枯病、小麦叶枯病、小麦秆枯病、小麦霜霉病、小麦雪霉叶枯病、小麦雪腐病、小麦白秆病、小麦(类)麦角病、小麦卷曲病等。

2、真菌性病害约占病害的80%,真菌侵染部位在潮湿的条件下都有菌丝和孢子产生,产生出白色棉絮状物、丝状物,不同颜色的粉状物、雾状物或颗粒状物,这是判断真菌性病害的主要依据。

二、小麦病害分类

小麦的病害除了真菌病害,还有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生理病害:

1、细菌病害:如黑颖病、蜜穗病、黑节病等。

2、病毒病害:如条纹叶枯病、黄矮病、丛矮病、梭条斑病、土穗举传花叶病、红矮病、蓝矮病、尘族链线条花叶病等。

3、线虫病害:如禾谷胞囊线虫病、根腐线虫病等。

4、生理病害:如缺素症、肥害、湿害、冻害、旺长等。

问答拓展:小麦主要病害有哪些

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雪霉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秆锈病、小麦散黑穗病。

常见病防治措施

一、锈病

生产上选用抗锈病性强的品种,合理布局,都有利于防止锈病的大面积发生和流行。在小麦拔节和孕穗抽穗期分别喷洒一次“金镰刀”和“硕丰481”、“高能红钾”或“美多收”增产素,既可以提高麦柱抗病性,也可增粒增重,增加产量。

田间发现病叶,立即施药防治。严重田块可间隔7—10天重新施药防治。孕穗末至始穗是防治关键时间。主要药剂可选25%粉锈通可湿性粉剂或敌力脱、百理通等。对重病区,实行统防统治,减少田间菌量,控制病害流行。

二、赤霉病

小麦扬花初期,普防一次。若小麦扬花期遇上连续三天以上阴雨,间隔7天,再施一次药。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或7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40公斤均匀喷雾。

三、白粉病

种植抗病品种是最有效的方法;提倡施用农家肥,适当增施磷钾肥,同时加强管理,如雨涝雀卜地区要及时排水,干旱地区适时浇水,以增强小麦对白粉病的抗病力。

药剂防治:用种子重量0.03%的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顷神穗25克拌种;孕穗至齐穗期用20%三唑酮乳油1000倍液或40%福星乳油8000倍液喷施。

拓展资料

小麦病害症状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主要有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山东省叶锈病为常发病害,条锈病间歇流行,秆锈病已很少发生。
症状识别
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呈虚线状,鲜***,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叶片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叶背面的较大。
三种锈病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若把条锈和叶锈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浓盐酸检测,条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二、小麦白粉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在叶鞘、茎秆和穗颈上发生。一般叶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重。病斑最初圆形或椭圆形,白色绒絮状(病茵的菌丝和产生的分生孢子)。

以后病斑变灰色,最后变为浅褐色,上面生出小点(子囊壳)。菌丝脱落后,叶片上表现为黄褐色斑点。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三、小麦纹枯病
症状识别
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担子和担孢子)。小麦拔节后病斑主要发生在基部叶鞘上,严重时也侵茎。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成熟后易剥落。侵茎后易出现“白穗”,极易倒伏。
四、小麦全蚀病
症状识别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幼苗受侵,轻的症状不明显,重的显著矮化,叶色变浅,底部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拔出可见种子根和地下茎变成灰黑色。

严重时,次生根变为黑色,植株枯死。灌浆到成熟期这种症状尤为明显,在潮湿情况下,根茎变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脚”症状。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剥开有病部位基部叶鞘,可以看到全蚀病特有的“黑膏药”状物。近收获时,在潮湿条件下,根茎处可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
五、小麦根腐病
症状识别
该病症状因气候条件而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

成株期在叶片或叶瞎圆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一般是个别小穗发病,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

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根腐病除发生在胚部以外,也可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部分。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白色,形成“花斑粒”。
六、小麦赤霉病
症状识别
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和穗腐等,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严重、普遍。
①穗腐,于小麦扬花后出现。初在小穗颖片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或整个麦穗,严重时被侵害小穗或整个麦穗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

在多雨季节,后期病穗上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子囊壳。病种子变瘪,具粉红色霉层。
②)苗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引起。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苗残粒上要见粉红色霉层。
③茎腐,又称脚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七、小麦叶枯病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有时也为害穗部和茎秆。在叶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联结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褐色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般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

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导致下部叶片枯死,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茎秆和穗部的病斑不太明显,比叶部病斑小的多,分生孢子器也稀少。

八、小麦病毒病
为害症状
小麦丛矮病发病植株分蘖增多,叶片细小,心叶嫩绿,从叶茎开始出现白色细条纹,后发展成不均匀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条纹不受叶脉限制。冬前在温度过低的年份,显病的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

轻病株在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常有3-4次分蘖出现。植株显著矮化,叶片上有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

麦穗一般能抽出叶鞘,但多数小穗与花器不能正常发育,严重的不能拔节抽穗而提早枯死。发病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易拔起。返青拔节后发病的病株,上部叶片可见黄绿色条纹,下部叶片浓绿,植株较粗矮,不能抽穗或虽抽穗但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
小麦黄矮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鲜黄,叶脉仍为绿色,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矮化。苗期感病生长缓慢,分蘖少,扎根浅。病叶从叶尖开始变黄,逐渐向下发展,叶片厚而脆。病苗不能越冬,即使能越冬,返青拔节后新叶继续发病,植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甚至枯死。

拔节至孕穗期感病,植株矮化程度轻,病叶从叶尖开始变黄,逐渐向下延伸,黄化部分占全叶长1/3-2/3,后期逐渐枯死,病叶半部仍为绿色。穗期感病一般只有旗叶变黄,植株不矮化,能抽穗。
小麦土传花叶病秋苗期一般生长正常,小麦返青后才开始显症,病苗发黄,叶尖变紫,拔节期为显症高峰,新叶出现花叶症状,抽穗后病株恢复生长,贪青晚熟。

问答拓展:小麦苗期病虫害很多,小麦苗期有什么病虫害?

小麦苗期病虫害很多,小麦苗期有什么病虫害?

1、锈病

小麦锈病别名黄痘病,是在我国小麦生产制造中产生最广、伤害最重要的病害,关键出现在叶面上,也会伤害叶柄、茎杆及其穗部。产生的位置不一样,病症也各有不同,可以根据“条锈成形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来鉴别。在其中条锈病病发喜温为9-16、叶锈为15-22度、秆锈为18-25,因此在制造中一般病发次序是条锈—叶锈—秆锈。

防治措施:最先要采用抗病能力强的种类,在种植前得用药剂拌种,防止病害,栽种管理方法时要加强栽培技术,有效配搭氮磷钾肥,施足底肥,培养旺苗。小麦自生苗是3种锈病的关键露地栽培宿主,可以在融合栽培技术清除自生小麦苗,可以降低很多露地栽培菌源,减少锈病患病率。

2、纹枯病

又称之为小孔斑病,是一种根处病害,在小苗感柒纹枯病菌后,在苗期便会发生烂芽、病苗枯萎等病症。

防治措施:挑选中抗和耐病种类,这时经济发展畅行的控病措施,有效轮种,加强栽培技术,推行和小麦与油菜籽、黄豆等轮种,降低田里菌源累积,减少用种量,操纵主茎相对密度,均衡上肥。病发是应亩腔当立即打药,喷药时间在小麦抽穗前期,以阻拦病害入侵茎杆。

3、全蚀病

又被称为小麦青枯病、黑脚病,也是一种根处病害,可是只能侵染根和茎尖部1—2节,在小苗遭到侵染后,主茎主要表现为偏矮,下边枯黄多,种籽根和地中茎变为黑灰色,比较严重时导迅野衫致小麦苗联片枯萎。

防治措施:挑选抗病能力强的种类,有效轮种,加强栽培技术,栽种前深倾翻土,细致翻耕,有效上肥,那样能降低土壤层病原菌总数,适度培土能推动根部生长发育。可以在种植前开展药剂拌种,或是在栽种前要50%三唑酮或70%甲基硫菌灵2~3kg加细土20~30公斤匀称撒于地表随后耕机。

以上是小麦苗期关键病害的防治措施详细介绍,期待能帮助到你,想知道大量的相应专业知识,敬脊老请期待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