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熟中稻-y两优2号
迟熟中稻-y两优2号: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新选择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作物的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农业专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新的农作物品种和种植技术。而迟熟中稻-y两优2号就是其中的一种新选择。
什么是迟熟中稻-y两优2号?
迟熟中稻-y两优2号是一种新型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选育,于2024年通过国家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这个品种的主要特点是:具有较高的产量、较好的品质、抗病虫害和逆境环境的能力强。同时,它的生长期比普通水稻长,可以适应不同的种植环境和气候条件。
迟熟中稻-y两优2号的优势
1.高产:迟熟中稻-y两优2号的单产达到了750-900千克/亩,比传统水稻品种的产量高出30%左右。
2.优质:这个品种的米粒质量好,口感好,同时也容易加工,适合加工成各种不同的米饭和米面制品。
3.抗逆性强:迟熟中稻-y两优2号对病虫害和逆境环境的适应能力强,可以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生长,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生长期长:相比传统水稻品种,迟熟中稻-y两优2号的生长期长,可以在更长的时间内吸收养分,从而产生更高的产量。
迟熟中稻-y两优2号的种植技术
1.土壤选择:迟熟中稻-y两优2号适合在肥沃、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土壤中种植。
2.施肥:在种植迟熟中稻-y两优2号时,应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的生长期,科学施肥,不可过量或不足。
3.灌溉:迟熟中稻-y两优2号对水的需求量较大,应根据土壤湿度和气候情况科学灌溉。
4.病虫害防治:在种植过程中要注意防治水稻病虫害,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
用户关心的问题
迟熟中稻-y两优2号中的氟吡呋喃
氟吡呋喃是一种高效、低毒、广谱的杀菌剂,也是迟熟中稻-y两优2号中常用的农药之一。它可以有效地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稻瘟病、稻瘿蚊等病虫害,同时对水稻生长和品质无明显影响。但是在使用氟吡呋喃时,要注意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不良影响。
参考来源
1.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官网
2.《水稻育种学》(高淑萍,冯建民,李建民,等)
3.《农业现代化与信息技术》(陈洪斌)
释义拓展:Y两优2号(国审稻)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Y58S为母本、远恢2号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的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父本远恢2号是以R163早期世代优良株系BC3F1为母本,以蜀恢527为父本杂交后,混收获得F2,从F2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自交5代选育而成)。由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提出品种申请,2024年10月18日经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稻。
问答拓展:介绍一下Y两优2号的栽培技术
Y两优2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以Y58S为母本,以远恢2号为父本杂交配组而成。其中,父本旦型远恢2号是以R163早期世代优良株系BC3F1为母本,以蜀恢527为父本杂交后,混收获得F2,从F2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自交5代选育而成。2024年湖南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湘审稻。
生育期:在湖南作一季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2天左右,4年栽培示范表现,在湖南长沙浏阳等低海拔地区作中稻栽培或一季晚稻栽培播种至成熟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Y两优1号长2~3天。
株叶型态:株高120cm左右,从地面至穗颈转弯处仅90~95cm,重心较低;茎杆粗壮、耐肥抗倒、分蘖力较强;株型松散适中,叶片着生角度小,上三叶挺直,群体通风透光良好,表现出高冠层、矮穗层的理想株叶形态;叶片长、直、窄、凹、厚,光合效率高。
穗粒结构:大穗型,穗大粒多,穗长30厘米以上,每穗总粒数220粒,主穗可达400粒以上,千粒重26克以上。后期脱粒性好且不自然落粒。一般亩有效穗17万左右,后期落色好,结实率85—92%。
米质:出糙率80.8%,精米率71.3%,整精米率67.2%,垩白粒率30.0%,垩白度2.1%,透明度1级,碱消值3.3级,胶稠度9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
抗性:平均叶瘟4.4级,穗瘟7.3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5.6,感稻瘟病,耐高温能力强,耐低温能力强。适应性广,适合不同地区栽培。
在湖南做中稻栽培一般在4月中旬播种、在浏阳作一季晚稻栽培一般在5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0.75—1公斤,每亩秧田用播种量8公斤,做到秧田稀播匀播,最好采用软盘旱育秧,旱育秧根系发达,分蘖力强,但注意保持湿润状态,施好断奶肥和送嫁肥。在二叶一心喷施多效唑,模郑猜秧田期要加强稻飞虱、蓟马及螟虫防治,每5—7天喷施一次防治稻飞虱药剂有效控制“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生,秧田期一般25天左右。宽行窄株栽培(20cm×30cm),每亩插足1.1万兜以上,每兜插2—3粒谷秧,基本苗8万以上。大田以纯氮14kg标准,N—P—K配比1:0.6:1。丛败一般用40%以上优质复合肥40--50kg作底肥,插后5—7天每亩追施尿素5kg、氯化钾8kg。在幼穗分化2—3期每亩追施尿素3--5kg、氯化钾5kg,大田注意加强病虫害综合防治及科学管理,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不断蔓延,要重点加强秧田期及移栽前期稻飞虱防治,达到“治虱防矮、治虫防病”的效果。
问答拓展:Y两优1928的栽培要点是什么?
4月上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0公斤,按每公斤发芽种子用1.5克多效唑兑1公斤水的比例浸泡15分钟,沥干后播种。秧龄不超过30天,种植密度20厘米×26厘米,每蔸插2粒谷秧。氮、磷、钾肥施用比例以1.0:0.6:1.0为宜。丘陵、山区每亩施基肥45%复合肥50公斤,平原湖区35公斤,移栽后5天亩施尿素10公斤促分蘖,幼穗分化前每亩追施钾肥10公斤。切忌后期断水过早,以免影响结实和籽粒充实。特别注意防治稻曲病等病虫害。
y两优1928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在湖南省作中稻侍链种植,全生育期138天左右老枣孙。该植株高大,株型紧凑,生长繁茂,茎秆粗壮,叶色深绿,分蘖力强,剑叶上卷、直立,穗型大,着粒较密,谷长粒形,稃尖无色,成熟落色好。
省区试结果:株高125厘米,每亩有效穗16.0万穗,每穗总粒数193.5粒,结实率82%,千粒重26.6克。抗性:叶瘟3-4级,穗瘟7-9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7;易感稻曲病,抗高温,耐低温能力强;米质:糙米率81.0%,精米率73.4%,整精米率69.3%,粒长6.9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18%,垩白度3.5%,透明度1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蛋白质含量8.2%。
2024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49.7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增产5.3%,极显著,2024年续试平均亩产637.1公斤,比对照增产7.81%,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3.4公斤,比对照增产6.56%,岩纯日产量4.67公斤,比对照高0.34公斤。
问答拓展:再生稻都有哪些品种?
什么是再生稻?再生稻即种一茬收获两回,即头季水稻收割后,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再收一季的水稻。,接下来小编就来说说再生稻品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栽培技术要物缓棚点,希望对哪敏大家能有所帮助。一、精心种好头季稻
1、选用适宜品种
选择高产、抗病虫、抗倒伏、再生能力强、头季稻生育期130~140天的品种,如Y两优9918、Y两优2号、准两优608等。
2、秧田准备
选择背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平坦、邻近大田的稻田作秧田。采用通气湿润薄膜保温育秧,先将秧田干耕水整,每亩施48%(氮∶磷∶钾=16∶16∶16)复合肥30公斤,耙平后整理成秧厢宽1.2米,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的秧厢。
3、适时早播育壮秧
头季稻育秧宜适当提早,一般在3月24日左右浸种催芽。催芽前先将种子用40%三氯异氰脲酸500倍液浸种消毒8~10小时,再将清洗干净后上温床催芽,当种谷破胸率达到9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后及时覆盖薄膜保温。当秧苗长到2叶1心时,厢面应保持薄层水,并施好“断奶肥”,每亩施尿素8~10公斤。移栽前3~4天追一次送嫁肥,每亩施尿素4~5公斤。
4、施足基肥,及时移栽
秧苗移栽大田前,大田要施足基肥,每亩施猪牛粪等农家肥1500公斤、50%复合肥【(氮∶磷∶钾)+有机质=(18∶8∶9)+15】30~40公斤作基肥。4月28日前后栽插,栽插规格17厘米×23厘米或20厘米×27厘米,每穴插2~3粒谷的秧苗,每亩插基本苗6万~8万株。
5、及时中耕追肥
移栽后5~7天追施分蘖肥,罩则同时防除杂草。每亩施尿素12~15公斤、氯化钾7.5~10.0公斤,除草剂用22%苄·乙可湿性粉剂25~30克,先与细干沙土1公斤拌匀,再与肥料拌匀撒施。拔节后幼穗分化2~3期要看苗追施穗肥,每亩追施尿素5公斤、氯化钾7.5公斤,促穗大粒多。齐穗期要施好壮籽肥,每亩用叶面微肥五丰牌谷粒饱50克加磷酸二氢钾150克,兑水50公斤叶面喷施。
6、搞好水浆管理
当每亩苗数达18万~20万株时,开始晒田。晒田采取轻晒、多次晒,晒田结束后,稻苗进入拔节至抽穗阶段,此时稻田要及时复水。
7、防治好病虫害
头季稻的主要病虫害有稻瘟病、纹枯病、南方黑条矮缩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二化螟等。应根据病虫预测预报,及时选用稻腾、阿维菌素、吡虫啉、井冈霉素、三环唑等对口农药在防治适期内防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