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白粉病什么原因 豆角白粉打什么药
豆角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严重影响豆角的产量和品质。那么,豆角白粉病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病原菌
豆角白粉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白粉菌。这种病原菌会在豆角叶片上形成白色粉状物,导致豆角叶片枯黄、干枯、变形等症状。白粉菌在潮湿、阴暗、温度适宜的环境下生长繁殖,因此豆角白粉病在梅雨季节和夏季高温多雨时更容易发生。
气候条件
豆角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气候条件有很大关系。豆角生长适宜的温度是20℃-30℃,当气温过高或过低时,豆角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感染病菌。豆角白粉病在高湿度的环境下更容易发生和传播,因此要注意保持豆角生长环境的通风和干燥。
土壤条件
豆角白粉病的发生和土壤条件也有关系。土壤过于肥沃或过于贫瘠都会导致豆角生长不良,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病菌。土壤的酸碱度也会影响豆角的生长和免疫力,因此要注意合理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
病菌传播
豆角白粉病的病菌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包括空气传播、水滴传播、工具传播等。要注意保持豆角生长环境的清洁卫生,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综上所述
豆角白粉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病原菌、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病菌传播等多种因素有关。要预防和控制豆角白粉病,需要注意豆角生长环境的卫生清洁、合理施肥和调整土壤酸碱度,及时清除病叶和病株,避免病菌的传播和扩散。
相关拓展:
问:四季豆叶子黄出现班斑点是怎么回事
菜豆、豇豆白粉病症状主要侵害叶片,首先在叶背面出现黄褐色斑点,后扩大呈紫褐色斑,其上覆盖一层稀薄的白粉,后期病斑沿叶脉发展,白粉布满全叶(图20-21),严重的叶片背面也可表现症状,导致叶片枯黄,引起大量落叶。
病原Sphaerothecaastragali称莱豆单囊壳,属子囊菌(图20-22)。子囊果褐色,散生或聚生,球形,附属丝5~7根,丝状,弯曲;子囊卵形至椭圆形。
发生规律病菌多以菌丝体在多年生植株体内或以闭囊壳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季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叶片发病后,在感病部位再产生分生孢子,然后以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并以此种方式在生长季节辗转侵染,至秋后,再产生子囊孢子或以菌丝体越冬。一般情况下,干旱年份或日夜温度差别大而叶面易丁.结露的年份,发病重。
防治方法选用抗病品种。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株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施用腐熟的有机肥,加强管理,提高抗病能力。
白粉病为害叶片症状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防治,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l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l500~20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
问:豆角白粉病用什么药比较好?
豆角白粉病用多菌灵或硫悬浮剂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己唑醇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氟硅唑进行防治,每7~10天叶面喷洒一次,连续喷洒2~3次,即可控制发病,并使患病植株恢复正常生长。加入磷酸二氢钾同喷,防治效果更佳问:大家都来讨论一下,豆角白粉病用什么药防治?哪些药剂对花期敏感?哪些易产生药害?
白粉病可用硫磺,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已唑醇,甲托,咪鲜胺,腐霉利宁南霉素,三唑酮等交替使用防治。
同时建议加入芸苔素和微肥,以提高植株抗病和生长能力。
由于农药企业生产工艺,含量,隐性成份,所以请根据病情到当地经销商寻求理想的杀虫剂和更好的解决方案。
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用
?如果您感觉对您有用,不妨点一下采纳,您的认可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问:农药三唑酮可以给花卉灌根吗
农药三唑酮可以给花卉灌根。
三唑酮又称粉锈宁,对锈病、白粉病具有预防、铲除、熏蒸等作用。苹果锈病、毛白杨锈病、菊花锈病、薹草锈病、玫瑰锈病、月季白粉病、海棠白粉病、瓜叶菊白粉病、常春藤白粉病等均可防治。如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喷雾,常用浓度为3000-4000倍如用20%的三唑酮乳油喷雾,常用浓度为2000倍。三唑酮对花卉的叶枯病、褐斑病、叶斑病等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农药三唑酮可以给花卉灌根吗
农药三唑酮不可以给花卉灌根,因为农药三唑酮也叫粉锈宁,是治疗白粉和锈蚀病的农药,一般用于农作物中的小麦玉米,也可以给花卉喷洒农药,但是灌根效果不好,一般没有这样用的,而且三唑酮对作物生长也有抑制作用,所以不能给花卉灌根。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