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锈病形成冬孢子角的时间 锈病冬孢子夏孢子区别

2024-06-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8695 次
锈病形成冬孢子角的时间 锈病冬孢子夏孢子区别

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农作物病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在防治锈病方面,了解冬孢子角形成的时间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锈病形成冬孢子角的时间

锈菌一般在植物的叶片、茎、花和果实表面寄生,形成菌丝和孢子。当气温和湿度适宜时,锈菌开始形成冬孢子角,以便更好地存储过冬。锈病形成冬孢子角的时间因锈菌的种类、寄主植物、气温和湿度等因素而异。

不同锈菌的冬孢子角形成时间

不同种类的锈菌在形成冬孢子角的时间上有所不同。例如,小麦条锈病的冬孢子角一般在11月初至12月下旬形成,而小麦黑锈病的冬孢子角则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形成。了解不同锈菌的冬孢子角形成时间,有助于科学地制定防治措施。

气温和湿度对冬孢子角形成的影响

气温和湿度是影响锈菌冬孢子角形成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当气温在10℃-18℃之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时,锈菌开始形成冬孢子角。此时,应加强防治工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喷洒药剂、清除病株等。

如何防治锈病

防治锈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农艺措施和化学防治。农艺措施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管理、清除病株等。化学防治则是利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一般要在病害初期进行。但要注意,使用化学药剂应遵循安全用药、合理用药、轮换使用等原则,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锈病对农作物的危害

锈病会导致植物叶片凋萎、黄化、脱落,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营养代谢,降低产量和品质。在严重情况下,锈病还会导致植株死亡,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如何预防锈病的发生

预防锈病的发生,首先要选择抗病品种,加强管理,保持农田环境卫生。要注意合理施肥,保证植物养分平衡,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还要及时清除病株,避免病害扩散。

锈病的传播途径

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和土传播。空气传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锈病的孢子可以随风传播数百公里。种子传播则是通过种子携带病菌传播。土传播是指锈菌在土壤中存活并传播,一般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

锈病的影响因素

锈病的发生和流行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寄主植物、土壤、病原体等。其中气候是影响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气温和湿度是影响锈病形成和传播的关键因素。

如何选用适合的药剂进行防治

选用适合的药剂进行防治,需要根据病害的类型、严重程度、药剂的毒性和残留期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应选择低毒性、高效性的药剂,并按照药剂的使用说明进行喷洒。同时,要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频率,避免超量使用和频繁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伤害。

相关拓展:

问:锈病是如何发生的?如何防治?

代森锰锌、多菌灵、六唑醇、氟硅唑和石稿是防治锈病的首选农药。可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每7-10天在叶片上喷一次,连续穗察喷2-3次,添加磷酸二氢钾防治效果更佳。锈病是由锈菌寄生在真菌中引起的一种植物病害。危害植物的叶子、茎和果实。

落叶、枯枝和生长不良是常见的病害。绣线菊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在最初阶段,叶背或叶表面产生黄棕色或浅***斑点。后期,病斑中央突起为深褐色,猜册茄即夏孢子堆,周围有***光晕。表皮被破坏后,会释放出红棕色粉状夏季孢子。在严重的情况下,整个叶子都覆盖着锈褐色的病斑。锈病通常只引起局部感染。由于孢子积累,受影响的部位会产生姿基小水泡或水泡状、杯状和多毛的不同颜色物体。有的还可引起***、皮肤增厚、树枝上树枝丛生、弯曲等症状,或引起落叶、嫩枝焦枯、生长不良等,严重者孢子成片堆积,植株因体内大量水分蒸发而迅速枯萎。

一般来说,无论是侵染苹果的锈菌还是侵染梨的锈菌,这些病原菌都来自柏树。越冬后会在刺柏上形成一种冬孢子角,每年3月至4月可见。5月份春雨来的时候,基本上都会发芽。幼果发病后,直径约1cm的病害部位大多形成于花萼凹陷附近,早期为橙***,后期为黑色,中部产有有性孢子体,毛锈菌孢子体生长。

病果生长停滞,病果部分坚硬,多变形,常提前脱落。新建苹果园不宜种植过密,过密的枝条应及时修剪,以利于通风透光,增强树木潜力;雨季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秋季应及时清理落叶,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片上。病叶呈鲜***,椭圆形。它们成排均匀地排列在树叶上。条锈病是我国分布最广的病害。小麦锈病主要是一种空气传播的疾病。在适宜温湿度的气候条件下,这种病原体的传播速度相对较快。它对小麦产量有着严重的直接影响。

问:苹果锈病是什么?

又名赤星病、苹桧锈病、羊胡子。城市效区、风景旅游区附近的果园、绿化树种桧柏种植区附近的苹果树时有发生。造成病叶变黄,出现丛毛状物,果实畸形早落。

症状

为害叶片、新梢、果实。叶片先出现橙***、油亮的小圆点。后扩展,中央色深,并长出许多小黑点(性孢子器),溢出透明液滴(性孢子液)。此后液滴干燥,性孢子变黑,病部组织增厚、肿胀。叶背面或果实病斑四周,长出黄褐色丛毛状物(锈孢子器),内含大量褐色粉末(锈孢子)(彩版三十九,223)。

果实发病,多在萼洼附近出现橙***圆斑,直径1厘米左右,后变褐色,病果生长停滞,病部坚硬,多呈畸形。

桧柏是该菌的转主寄主。在桧柏小枝上越冬。于小枝一侧或环绕枝形成球状瘿瘤。瘤径3~5毫米,后中心部隆起、破裂,露出冬孢子角。冬孢子角深褐色,鸡冠状,遇春雨后呈花瓣状,称“胶花”。

病原

GymnosporangiumyamadaiMiyabe称山田胶锈菌,或苹果东方胶锈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是1种转主寄生菌。在苹果树上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在桧柏上形成冬孢子,后萌发产生担孢子,共有4种孢子。苹果叶片正面产生性孢子器、性孢子。性孢子无色,单胞,纺锤形。叶背面产生锈孢子器、锈孢子。锈孢子球形或多角形,栗褐色、单胞,膜厚,有瘤状突起。

发病特点

以菌丝体在桧柏菌瘿中越冬。次年春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担孢子,随风传播至2.5~5公里的范颂宏租围,落在苹果树的叶片、叶柄、果实及当年新梢上,形成病斑。在病部产生性孢子器和性孢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性孢子结合形成双核菌丝,再发育成锈孢子器。锈孢子成熟后,秋季再随风传到桧柏树上,形成菌丝体、菌瘿越冬,完绝宴成生活史。

此病的发生条件,必须在该地区植有苹果和桧柏两种树,才能完成生活史。春雨早而雨量多,发生严重;春季干旱、果园周围无桧柏树则发生轻微,或不发生。

防治方法

(1)铲除桧柏。苹果产区禁止种桧柏。风景旅游区有桧柏的地方,不宜发展苹果、梨园,两者应相距5公里以上。已零星种植桧柏,果园应建议移走,以防止锈病发生。

(2)桧柏春季防治。冬春应检查菌瘿、“胶花”是否出现,及时剪除,集中销毁。苹果发芽至幼果拇指大小时野兆,在桧柏上喷1~2度石硫合剂,全树喷药,1~2次。

(3)喷药保护。苹果、梨自芽萌动至幼果期喷药1~2次。特别是在4月中下旬有雨时,必须喷药。可用20%三唑铜(粉锈灵)可湿粉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甲基托布津)可湿粉600~800倍液,也可用波尔多液(1∶2∶200~240)。

问:下列锈病中冬孢子为单细胞的是()。

C

问:梨锈病的发病规律

梨锈病病菌是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枝上形成菌瘿越冬,翌春3月份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萌发产生大量的担孢子,担孢子随风雨传播到梨树上,侵染梨的叶片等,但不再侵染桧柏。梨树自展叶开始到展叶后20天内最易感病,展叶25天以上,叶片一般不再感染。病菌侵染后约经6-10天的潜育期,即可在叶片正面呈现橙***病斑,接着在病斑上长出性孢子器,在性孢子器内产生性孢子。在叶背面形成锈孢子器,并产生锈孢子,锈孢子不再侵染梨树,而借风传播到桧柏等转主寄主的嫩叶和新梢上,萌发侵入危害,并在其上越夏、越冬,到翌春再形成冬孢子角,冬孢子角上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又借风传到梨树上侵染危害,而不能侵染桧柏等。梨锈病病菌无夏孢子阶段,不发生重复侵染,一年中只有一个短时期内产生担孢子侵染梨树。担孢子寿命不长,传播距离约在5千米的范围内或更远,当然这与风力、风向、地势等有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