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虾蟹等养殖场为何会发生水霉病有哪些危害如何防治
鱼虾蟹养殖场的水霉病防治
水霉病是鱼虾蟹等养殖场常见的**,会给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水霉病的主要危害是会导致养殖物体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其他病菌,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如何防治水霉病是养殖业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水霉病的成因
水霉病是由水霉菌引起的一种**。水霉菌是一种真菌,它会在鱼虾蟹等养殖物体的体表或体内寄生繁殖,导致病变。水霉菌的繁殖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一般在20℃-30℃的温度下,湿度在80%左右时繁殖最为活跃。而鱼虾蟹等养殖物体的体温和周围环境温度相差不大,再加上养殖场水体中的有机质和废料等,这些条件都为水霉菌的繁殖提供了一个适宜的环境。
水霉病的防治
为了预防水霉病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养殖水体的消毒
定期对养殖水体进行消毒,可以有效地杀死水中的病菌和病毒,减少水霉菌的繁殖。消毒方法可以采用氯气、臭氧、紫外线等方法,但要注意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时间,以免对养殖物体造成损伤。
2.养殖环境的卫生
定期清理养殖环境,去除废料和死亡物体,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可以减少水中有机质的积累,降低水霉菌的繁殖。
3.养殖物体的健康管理
加强养殖物体的健康管理,保持养殖物体的营养均衡,增强免疫力,可以提高养殖物体的抵抗力,减少感染水霉病的机会。
4.使用药物防治
在水霉病发生时,可以采用药物防治的方法。目前常用的药物有甲基硫菌灵、多菌灵、氧氯化钠等,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量和使用方法,以免对养殖物体造成损害。
用户关心的问题
1.鱼虾蟹养殖场的水霉病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
水霉病主要影响鱼虾蟹等养殖物体,对人体健康没有直接影响。但如果养殖场的水体受到污染,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2.鱼虾蟹养殖场如何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可以采取定期消毒、清理养殖环境、加强养殖物体的健康管理等措施,预防水霉病的发生。
3.鱼虾蟹养殖场如何选择合适的药物防治水霉病?
选择药物时要考虑药物的效果、使用方法、使用量、安全性等因素,最好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
4.鱼虾蟹养殖场如何判断水霉病是否已经发生?
水霉病的症状包括养殖物体体表或体内出现白色或灰色的绒毛状物体,体表或体内出现溃疡、瘤状肿块等症状,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等。
5.鱼虾蟹养殖场如何处理已经感染水霉病的养殖物体?
感染水霉病的养殖物体应及时隔离,避免病菌传播。可以采用药物治疗或者淘汰病残个体。
鱼虾蟹养殖场的主要名词
水霉菌
水霉菌是一种真菌,是水霉病的病原体。
消毒剂
消毒剂是一种能杀死病菌和病毒的化学物质,常用的消毒剂有氯气、臭氧、紫外线等。
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用于预防和治疗水霉病等**。
参考文献:
1.《水产养殖病害防治手册》
2.《水产养殖学》
3.《水产养殖病害诊断与治疗》
释义拓展:鳢鱼水霉病
水霉科的霉菌,种类多,多属于水霉和绵霉(Achlya)两个属。鱼体受伤时,病原体侵入导致该病。鱼体表面主要是受伤处或溃烂处长有棉絮状菌丝体,病鱼焦躁不安,食欲下降,清瘦,最后死亡。问答拓展:网箱养殖乌鳢黑鱼出现了水霉病,如何进行预防和处理?
水霉主要是水霉和绵霉,广泛地分布于水体中,不仅危害鱼卵,而且还危害多种养殖鱼类(如鳗鲡、罗非鱼、虹鳟等)。主要发生在乌鳢(黑鱼)受精卵的孵化阶段和鱼苗阶段,由于水环境不良或水温低(15~20℃),特别在阴雨天,可造成受精卵及鱼苗的大批死亡。水霉菌多是腐生性的,大多是因扦捕、运输、体表寄生虫侵袭等导致,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可以使其在较短时间内得到控制和治疗。
1.原因分斗耐析
水霉在淡掘销敬水中广泛存在,对水产动物的感染没有选择性,只要是受伤的均可感染,而未受伤的则概不感染。水霉的发生受温度影响较大,通常在水温10~20℃时出现,13~18℃为出现最适温度,水温到20℃以上时一般可自然痊愈。乌鳢鱼种进箱后,昼夜水温变化在12~19℃之间,这正是适宜温度。
导致乌鳢进箱后暴发水霉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运输、进箱操作过程中鱼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为其感染提供了条件。第二,进箱时没有进行鱼体消毒。水霉的发生可能还与网箱设置地点的水环境条件好坏有关。投喂的饵料鱼中混有不新鲜的死鱼也会加剧水霉的蔓延。
2.预防措施
判慎乌鳢鱼种的进箱时间一般在4月份,这时的水温是水霉的适宜温度。水霉一旦发生,就会迅速传播。但在早期,肉眼不易诊断,只有当严重、出现棉絮状物时,肉眼才能发现,这时鱼体感染率较高。可采取以下预防措施:
1鱼种运输、进箱时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损伤。
2鱼种进箱前应用3%~5%的食盐水或5毫克/升高锰酸钾浸洗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愈合。
3投喂的饵料鱼应新鲜、不变质。必要时可用食盐水浸泡、清水漂洗后再投喂。
问答拓展:河蟹为什么长毛
养殖河蟹在生长过程高嫌中,有时会在头胸甲和腹肢上长出毛状物,使蟹的表面很不干净,且行动迟缓,食欲不振,营养不良,呼吸困难,螯足不型念租夹人,甚至不能脱壳而死。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河蟹患病所造成的,一定要及早防治,越早防治,效果就越好,可避免造成损失。河蟹患哪些病会出现长毛现象?如何防治呢?
一是水霉病。
水霉菌菌丝呈灰白色棉絮状,可使卜兆蟹身上产生毛状物。发病原因与蟹池水质过肥,不清新,注水量少及蟹体受到机械损伤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每亩?米用150克二溴海因,兑水全池泼洒,或用五倍子浸提液配合硫酸锌的混合物进行全池泼洒或浸泡。二是固着类纤毛虫病。
聚缩虫、累枝虫等寄生或附着在河蟹的背壳、步足及鳃上,形成绒毛状物。发病原因是蟹池水质过肥或长期不换池水。防治方法:首先用降硝氨全池泼洒,30分钟后再用纤毛净(按照每包一亩用量)配合硫酸亚铁(按照每亩水体100~200克),混合均匀,全池泼洒;第二天,用鱼虾强氯精(含量50%)按照每包3亩水体,全池泼洒。三是丝状藻病。
丝状藻菌附着在河蟹体表,使河蟹体表着生较长的绿色丝状绒毛,绒毛弯曲无规律。发病原因与水质过肥,pH小于7.5,池中长有青苔等有关。防治方法:蟹池每亩?米用15~20千克生石灰水全池泼洒,以提高pH;并用塘毒清、克藻灵等进行处理。
问答拓展:冬季鱼类水霉病发生率居高不下,为什么很多人总是防不住?
鱼类越冬期是冬季鱼病流行的季节,在有病原菌存在的情况下,水霉病等**在低温下易发生,而且有时候看起来很难防得住。现谈谈冬季鱼类水霉病的防治措施,仅供养殖户朋友参考。
一、病原
由水霉菌引起的真菌性**,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中的体表和卵上共发现的水霉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水霉对温度适应范围很广,对水生动物种类没有选择性,凡受伤的机体和卵均可被感染致病。往往寄生在伤口处吸取皮肤养料后迅速地萌发,向外生长,菌丝向内深入肌肉,向外生长棉状毛,使组织坏死。
二、流行情况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以早春晚冬水温10-15最为流行,发病严重,适宜低温繁殖。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症状
患病的鱼类大多游动失常,食欲减退、行动呆滞,在病鱼头部、吻端、尾部、躯干或鳍条,有时甚至在鳃部有水霉寄生,并粘附污泥和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最后瘦弱而死。
四、防治措施
1、除去过多淤泥,用20?30千克/亩生石灰彻底清塘,可减少此病发生;
2、捕捞运输时仔细操作,勿使鱼体受伤,最好用20毫克/升的聚维酮碘溶液制剂浸泡15?20分钟;
3、亲鱼受伤时用1%高锰酸钾水溶液、碘酒等涂抹鱼体,严重时可按照5-10万单位/公斤鱼进行腹腔或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
4、用万分之四的食盐,小苏打合剂全池遍洒或浸洗;
5、单一水霉病时,可选择笑者水杨酸醇溶液、二硫氰基甲烷溶液或五倍子末等全池泼洒或浸泡,用量参考产品说明书。如果是混合感染,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冬季管理之水霉病预防篇
一、水霉的特点水霉是水体陪岩常在菌,广泛存在于水体和底泥中;水温在5-26是均能生长繁殖,最适温度为13-18;当水体环境恶化或者有动物**没捞出时,水霉附着后迅速繁殖;二、水霉病的发生(1)鱼体必须要有伤口,没有伤口不会发生水霉病拉网操作不当,鱼种跳跃,造成勒网、掉鳞;运输过程中,密度过大,摩擦损伤;感染寄生虫、细菌、病毒等病原造成外伤;放苗操作不当,致使受伤;冻伤或者缺氧造成组织坏死;气泡病引起组织损伤等均会在体表造成伤口。(2)温度适宜,水霉数量足够多水霉广泛存在于底泥中,当水温适宜时芦升御,水霉大量萌发、繁殖。此时,若水环境恶化,水霉数量将呈暴发式增长。水霉与鱼体伤口相遇的概率大大提高,那么它发生水霉病的几率也会相应的高。(3)水体不稳定水体不稳定,造成鱼体应激,体质下降,同时容易发生气泡病,是加重死亡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实践发现水清和连续阴雨连绵天更易发生水霉病。三、水霉病的症状一般在11月到翌年4月底,水温13-18时流行。出现焦躁不安症状并与固体物质不断摩擦,严重时鱼体衰弱,游动无力,食欲减退,最后衰弱而死。患病鱼体表附着毛状物质,呈土**或者灰色,为水霉菌丝附着杂质和藻类所致。四、水霉病的预防(1)彻底清塘,杀灭底泥中的水霉休眠孢子;(2)精细操作,减少鱼体出现伤口的机率。如运输过程中,运输密度保持适量;放苗仔细操作,防止伤鱼;特别冷的天气不放苗,防止冻伤等;(3)鱼种在越冬之前,有病的建议赶紧处理,最好不要带病越冬;无病的内服一段时间免疫增强剂,提高免疫力;(4)苗种放齐后,使用消毒剂化水全池均匀泼洒消毒,切忌在养殖过程中直接将药物洒入养殖水体,以免造成局部浓度过高伤害养殖鱼类;从11月到次年4月底,建议至少消毒2次,放苗后一次,开春后一次;(5)冬季肥好水,调控水质,预防虫害,减少创伤;(6)将水位加深到1.8米以上,保持水体稳定,减少应激,预防气泡病。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