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虫啉种衣剂的使用方法(70%吡虫啉的作用与使用方法)
花生种衣剂主流产品成分及特点
目前登记花生有效期内的种衣剂有150多种,杀虫剂的主要成分为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杀菌剂主要成分为咯菌腈、精甲霜灵、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苯醚甲环唑等。
1杀虫剂
吡虫啉、噻虫嗪、噻虫胺都是新烟碱类杀虫剂,作用机理相同,且防治对象极为相似。拌种对根系有刺激生长作用,可以壮苗,毒杀趋避地下害虫,防治地上的刺吸式、锉吸式等害虫。
噻虫嗪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土壤淋溶性强。噻虫胺和吡虫啉在土壤中不易淋溶,持效期相比噻虫嗪较长。但在土壤水分正常情况下,噻虫嗪内吸性好,活性更高,在干旱的条件下防效优于吡虫啉。噻虫胺的水溶性最低,在土壤中不易被淋溶,利用率更高,持效期更长;噻虫嗪在昆虫和植物体内代谢产物就是噻虫胺,直接使用噻虫胺,其活性高于噻虫嗪和吡虫啉,并且还对咀嚼式害虫有一定效果。
2杀菌剂
咯菌腈是一种新型吡咯类非内吸性广谱杀菌剂,作为种子处理对花生根腐病、茎腐病等多种土传病害都有非常好的效果。虽内吸性较小,但却可以杀死种子表面及种皮内的病菌,与现行的所有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几乎所有的花生种衣剂均含有该成分。有效成分在土壤中不易移动,可在种子周围形成一个稳定而持久的保护圈,持效期长达4个月以上。安全性极好,不影响种子出苗,并能促进种子提前出苗,出苗齐,长势壮。其毒性比食盐还低。
精甲霜灵属苯基酰胺类杀菌剂,高效、低毒、低残留、持效期长,主要抑制病菌菌丝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对病害植株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内吸性良好,可被植物的根茎吸收,并随花生生长转移到花生的茎叶,对防治霜霉菌、疫霉菌、腐霉菌等低等真菌引起的病害均有良好防治效果,在低温下也有较高的灭菌活性。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是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较强的内吸和传导性。作为种处理花生种子更容易穿透到种子内部,提高种子及根系活力,刺激幼根的伸长生长,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并能有效提高种苗的逆境耐受性、耐寒耐旱性,逆境补偿作用非常明显。通过根部吸收,并能够将药剂传输到植株的地上部分,达到长时间防治根腐、茎腐病等多种土传病害,并能提高茎叶免疫过功能,减轻病害发生。
噻呋酰胺是新型的噻唑酰胺类杀菌剂,具有很强的内吸传导性和长久持效性,作为种子处理主要针对花生白绢病病菌。对于白绢病,嘧菌酯同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苯醚甲环唑属三唑类杀菌剂,是一种高效广谱性杀菌剂,兼具预防和治疗作用。用于种子处理对子囊菌、壳二孢属等在内的根腐病、茎腐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具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但在低温高湿条件下,表现出对作物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低温使得种子活力下降,两种作用协同,很容易产生药害。
咯菌腈、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噻呋酰胺虽然对低等真菌、高等真菌均有良好防治效果,但在低温条件下活性明显降低,而精甲霜灵在低温高湿条件下也能表现出较高的活性,所以精甲霜灵对引起烂种的低等真菌腐霉菌有强烈的控制作用。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