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病害及治疗药物 西瓜病害及治疗药物
2024-06-0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067 次
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西瓜果实表面。病害初期表现为水渍状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形成黑色坑洼,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治疗药物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40-60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白粉病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西瓜叶片上。病害初期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逐渐枯黄干枯。治疗药物为50%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100-150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瓜实蝇
瓜实蝇是一种危害较大的害虫,常见于西瓜果实内部。成虫会在果实表面产卵,卵孵化后的幼虫会钻入果实内部,导致果实腐烂。治疗药物为20%氧化乐果乳油,每亩用量为150-200毫升,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灰霉病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病害,常见于西瓜果实表面。病害初期表现为水渍状斑点,后期逐渐扩大形成灰色绒毛状物质,严重时会导致果实腐烂。治疗药物为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亩用量为40-60克,每隔7-10天喷洒一次。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西瓜病害及治疗药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拓展:
问:西瓜有哪些病虫害
西瓜的病害主要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粉病、炭疽病等。患猝倒病和立枯病,可用多菌灵和绿亨首消一号进行苗床消毒;患枯萎病,可用15%的西瓜重茬剂一号300-350倍液灌根。每次0.5公斤,在定植后3-4片真叶时用药,防治效果较好;白粉病和炭疽病,可用百菌清,托布津,粉锈灵等药防治效果较好,交替使用。西瓜的虫害主要有蝽象,蚜虫,瓢虫,根蛆,汪芹和红蜘蛛等。防治药剂可选用阿维菌素、敌敌畏、敌杀死等交困盯替防治,根蛆可用敌百虫灌根。提倡安装杀虫灯和黄板诱杀,进行物理防治。问:西瓜常见病害?常用药
一,西瓜霜霉病,各地抗性不同,建议烯酰吗啉,霜脲锰锌,霜霉威盐酸盐,甲霜灵锰锌,恶霜灵锰锌,氟竖蠢吗啉锰锌,氰霜唑,氟醚菌酰胺,恶唑菌酮锰锌等等成分选择一个或者二个混合(严重的情况下),交替使用。(如果是保护地大棚注意控制湿度,阴雨天湿度大建议使用百菌清烟雾剂控制病情。)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预防病害,用量减一减)。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二,西瓜炭疽病,黑斑扮数病等等真菌性叶斑病类病害。建议三唑类农药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戊唑醇或者氟硅唑,咪鲜胺或者咪鲜胺锰盐(上述产品用量多了抑制生长),
或者异菌脲或者吡唑醚菌酯或者醚菌酯或者溴菌腈或者肟菌酯等等。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厅纤首是植保原则。
三,细菌***害如细菌性果腐病,角斑病等等建议中生菌素或者噻唑锌或者春雷霉素或者噻霉酮等等交替使用。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交替使用农药成分,不要连续使用一样的农药成分。这是植保原则。
四,西瓜蔓枯病,如有裂口流胶的必须用咪鲜胺锰盐或者溴菌腈加一点水调成浆糊状涂抹病部,或者络氨铜原液涂抹病部。
同时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者氟硅唑或者戊唑醇等等,或者啶氧菌酯或者溴菌腈或者咪鲜胺锰盐叶面喷雾(上述成分同时可以防治炭疽病等等真菌性叶斑病类病害),混合叶面肥更好。
络氨铜等等铜制剂灌根预防也有一定的效果。
问:西瓜常见病害?常用药
西瓜蔓枯病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侵染茎蔓和叶片,以叶片受害重。叶片受害,初出现褐色小点,有不明显的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全叶枯死。
西瓜叶枯病
西瓜叶枯病为真菌***害。西瓜叶枯病主要危害西瓜的叶部。子叶发病初期多在叶缘生水浸状小点,扩展到整片子叶后干枯。真叶发病在叶背面叶缘或叶脉间,出现明显的水浸状小点,后融合为大斑,形成枯叶现象。茎蔓发病,产生棱形或椭圆形稍凹陷斑。
西瓜粘菌病
西瓜粘菌病又称白点病,由粘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淡***不规则形或近圆形小斑点,病斑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病斑表面粗糙或略凸起,呈疮痂状,大小1-3毫米,干燥条件下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呈石灰粉状。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不明,多发生在潮湿、雨水多或施用未充分腐熟有机肥料的田块。
防治方法:(1)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2)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3)发病初期喷洒27%铜高尚悬浮剂600倍液或1∶1∶200倍式波尔多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
西瓜褐色腐败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成株根茎部发病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引起全株枯死。病叶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易干枯脆裂。果实发病,初生圆形凹陷斑,后变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扩展迅速,使西瓜腐烂。
西瓜蔓枯病
西瓜蔓枯病又叫黑腐病,为真菌***害,俗称“流黄水病”。西瓜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引起叶片、蔓枯死和果实腐烂。幼苗茎部受害,初现水渍状小斑,后环绕幼茎。叶部发病多从叶缘开始,产生“V”字形或半圆形黄褐色大病斑,病斑易干枯破碎。果实上发病,表面干裂,内部木栓化。卷须受害后迅速失水变褐枯死。
西瓜细菌性角斑病
主要发生在叶、叶柄、茎、卷须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生针尖大小透明状小斑点,扩大后形成具***晕圈的淡***斑,中央变褐或呈灰白色穿孔破裂,湿度大时病部产生乳白色细菌溢脓。茎和果实染病,初呈水浸状病斑,后也溢有白色菌脓,干燥时变为灰色,且常形成溃疡或裂口。
西瓜斑点病
西瓜斑点病又称叶斑病,为真菌***害。多在西瓜生长中后期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较小,直径2-7毫米,病斑的边缘褐色至紫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色至灰褐色,病斑中间有1个白色中心,微有轮纹,外围可见1个***晕圈,区别于其他叶斑病。
西瓜黑斑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出现水浸状小斑点,后扩展为圆形至近圆形暗褐色斑,边缘稍隆起,可引起全株叶片枯萎。果实发病,初生水渍状暗色斑,后扩展成凹陷斑,引起果实腐烂。运输和贮藏期该病可继续扩展,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稀疏的黑色霉层。
西瓜畸形果
西瓜畸形果发病症状
⑴尖嘴瓜。挂果的花蒂部位变细,果梗部位膨胀。主要是植株叶片光合机能下降,瓜果膨大时得不到充足养分形成的。坐果过多或坐果较晚,也易产生尖嘴瓜。
⑵葫芦(大肚)瓜。瓜果的顶部接近花蒂部位膨大,而靠近果梗部较细,呈葫芦状。主要是由于昆虫活动破坏了正常的受精过程,使种子生长集中于顶部,造成瓜顶端膨大。
⑶扁形瓜。瓜的横径大于纵径。使瓜呈扁平状,有肩,果皮增厚。低节位雌花坐瓜或坐瓜期气温较低,易形成扁形瓜。
⑷偏头瓜。表现为果实发育不平衡,一侧发育正常,而另一侧停滞,是因为授粉不均匀造成的。
西瓜畸形果发病特点
西瓜在花芽分化阶段,养分和水分供应不均衡,影响花芽分化;或者花芽发育时,土壤供应或房子吸收的锰、钙等矿物制元素不足;或在干旱条件下坐瓜以及授粉不均匀,均易产生畸形果。
西瓜畸形果病害治疗方法
加强苗期管理,避免花芽分化期(2-3片真叶时)受低温影响;控制坐瓜部位,在第2-3朵雌花留瓜;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每天早上7:30-9:30用刚开放的雄花涂抹雌花,尽量用异株授粉或用多个雄花给1多雌花授粉,授粉量大、涂抹均匀有利于瓜形周正;适期追肥,防治生产中脱肥;在70%的西瓜长到鸡蛋大小时,及时浇膨瓜水,施膨瓜肥;应注意偏施磷肥、钾肥,少施氮肥,以控制植株徒长;防止瓜蝇危害。
西瓜肉质恶变果发病症状
西瓜肉质恶变果又称紫瓤瓜、果肉溃烂病。
果肉呈水渍状,紫红色至黑褐色,严重时种子四周的果肉变紫溃烂,失去食用价值。
西瓜肉质恶变果发病特点
果实长时间受到高温影响和阳光照射,引起养分、水分的吸收和运转受阻;持续阴雨天后突然转晴,或土壤忽干忽湿,水分变化剧烈,植株产生生理障碍时发病重;西瓜后期脱肥,植株早衰,出现叶烧病、病毒病的植株易产生肉质恶变果。
西瓜肉质恶变果病害治疗方法
深翻瓜地,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良好的通气性;叶面喷施0.3%的磷酸二氢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防止植株早衰;夏季高温天气阳光直射,叶面积不足以遮挡阳光使果实***露时,可用草苫遮盖果实。
西瓜病毒病
西瓜病毒病发病症状
西瓜病毒病症状表现为花叶型和蕨叶型2种。花叶型植株顶部叶片出现浓淡相间的花叶,蕨叶型植株病叶变得窄常、皱缩畸形。轻病株结瓜小,发病重时结瓜少或不结瓜,植株萎缩,茎变短,新生茎蔓纤细扭曲,花器发育不良,难于坐瓜。坐瓜后果实发育不良,容易造成畸形瓜,严重时果实表面凹凸不平,果实小,瓜瓤暗褐色,品质差。
西瓜病毒病发病特点
引发该病的病毒为西瓜花叶病毒(WMV),黄瓜花叶病毒(CMV)和烟草花叶病毒(TMV)等。病毒通过蚜虫传播,也可通过摩擦传播。高温、干旱、光照充足季节,蚜虫繁殖快,数量多,成群聚集在西瓜蔓叶上,吸取汁液传毒,并引起植株营养不良。蚜虫吸食已感染的植株汁液,再迁肥到无病植株上,短时间即可完成传毒。田间蚜量多少是影响西瓜花叶病毒病流行的关键因素。
西瓜病毒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55-60℃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放人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备播。
⑵农业防治。冬前深翻地30厘米,冻土晒垡,有利于培育壮苗;平衡施肥,增施磷、钾肥;选用抗病耐虫良种,如西农8号、丰抗8号、抗病早冠龙、京抗系列等;播种后盖地膜,及时间苗、定苗,中耕锄草3-4次,松土保墒,促进根系生长,铲除田间杂草,消灭蚜虫等害虫;西瓜、甜瓜不宜混种,以免相互传毒;及时浇水追肥,促进西瓜健壮生长;对长势弱的植株增施肥水,使田间植株健壮均匀,增加抗病虫害能力。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药,常用药剂有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抗毒剂1号300倍液。交替用药,每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春季田间干旱,气候较暖,光照强,蚜虫繁殖快,数量大,及时用40%乐果1000倍液,每5-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夏季温度高,光照强,田间湿度大,易杂草丛生,蚜量集中,用5%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症状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又称细菌性点病,西瓜水浸病、果实腐斑病等。
苗期和成株期该病均可发病,但主要在西瓜成熟前7-10天和成熟时发病较重。开始在果实上部表面有几毫米大小灰绿色至暗绿色水渍斑点,后迅速扩展成大型不规则水浸状斑,变褐或龟裂,引起果实腐烂,分泌出一种黏质琥珀色物质。该病多始于成熟瓜的阳面,瓜蔓不萎蔫。病瓜周围病叶上有褐色小斑,通常在叶脉边缘,有时被1个***组织带包围,病斑周围呈水渍状。这一特征是该病别于其他细菌病害的重要特征。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害,病原菌为类产碱假单胞菌西瓜亚种西瓜细菌斑点假单胞菌(Pseuomonaspseudocaligenessubsp.citrulli)。病原菌附着在种子或病残体上越冬,种子带菌是第2年主要初侵染源。病原菌在病残体上能存活2年,在田间借风、雨及灌溉水传播,从伤口或气孔侵入。果实发病后病原菌在病部大量繁殖,通过雨水或灌溉水向四周扩展,进行多次重复侵染。多雨,高湿就能侵入潮湿的叶片,潜育期3-7天。细菌经瓜皮进入果肉后引起种子带菌。
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40%福尔马林150倍液浸种3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浸泡6-8小时,再催芽播种;或用50℃温水浸种20分钟,再催芽播种。
⑵农业防治。加强检疫,不用病区的种子;与非葫芦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采用塑料膜双层覆盖等栽培措施。
⑶药剂防治。发病重的田块或地区,进入雨季时,掌握在发病前开始喷药,常用药剂有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400-5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颗粒剂600-800倍液,50%琥胶肥酸铜杀菌剂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30%氧氯化铜悬浮剂8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瓜粘菌病
西瓜粘菌病发病症状
西瓜粘菌病又称白点病。
白点病一般发生在生长前期靠近基部的叶片上。初期在叶片正面形成淡***不规则形或靠近圆形小斑点,通常发生在叶缘处或沿脉部位,表皮粗糙或略凸起,呈疮痂状,直径1-3毫米,干燥条件下形成白色硬壳,剥开后呈石灰粉状。
西瓜粘菌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害,病原菌为西瓜灰绒泡菌(Physarumcinereum)。多发生在潮湿、多雨或施用未腐熟有机肥的田块。
西瓜粘菌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方施肥;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30%里边得保胶悬剂400倍液,1:1:200倍式波尔多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西瓜褐腐病
西瓜褐腐病发病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小褐色点,扩大后成为不规则形的浅褐色或褐色软腐斑,病斑连成大斑时,引起叶片干枯,严重时瓜苗枯死。运输贮藏期的果实发病,可见果实上出现不明显的暗褐色病变,仔细观察可见疣状小黑点,剖开病瓜可见瓜皮下变褐。
西瓜褐腐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害,病原菌为蒂腐色二孢(Diplodianatalensis)。病原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田间杂草中越冬,第2年条件适宜时病原菌通过风雨传播到西瓜叶片上,萌发侵入后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西瓜植株受冻或缺肥及运输贮藏过程中果皮被擦伤,容易诱发此病。
西瓜褐腐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
⑵农业防治。与瓜类作物实行2-3年轮作;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高七栽培,地膜覆盖,雨季要加强排水。
⑶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400-500倍液,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瓜褐色腐败病
西瓜褐色腐败病发病症状
苗期、成株期该病均可发生。苗期危害根茎部,引起根腐。根茎部发病时,土表下根茎处产生水渍状弥散型病斑,皮层初现暗绿色水渍状斑,后变为黄褐色,逐渐腐烂,后期缢缩成缝腰状或全部腐烂,引起全株枯死。成株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烂,引起全株枯死。成株发病,初生暗绿色水渍状病斑,后变软腐败,病叶***,不久变为暗褐色,易干枯脆裂。茎部发病,病部出现暗褐色纺锤形水渍状斑,病情扩展快,茎变细产生灰白色霉层,引起病部枯死。蔓的先端易被侵染,引起侧枝增多,在低洼出的蔓尤为明显。果实发病,初生直径1厘米左右的圆形凹陷斑,病部初呈水渍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暗赤色,斑面形成白色紧密的绒状菌丝层,有别于西瓜疫病。该病扩展迅速,即使很大的西瓜,也会在2-3天腐烂。
西瓜褐色腐败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害,病原菌为辣椒疫霉(Phytophthoracapsici)。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是主要初侵染源。条件适宜时,越冬后的病原菌经雨水或灌溉水传到茎基部或近地面果实上,引起发病。重复侵染主要来自病部的孢子囊麻秸雨水传播危害。田间温度在25-30℃、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
西瓜褐色腐败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配方施肥,减少肥施用量;前茬收获后及时翻地;采用营养钵育苗的,移栽时用西瓜重茬剂300-350倍液灌穴。
⑵药剂防治。棚室栽培的西瓜在发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45%百菌清烟剂200-250克分别放在棚内4-5处,暗火点燃,闭棚熏1夜,每隔7天熏1次。也可采用粉尘法,常用药剂有5%百菌清粉尘剂、10%多百粉尘剂、10%防霉灵粉尘剂,每667平方米用1千克,于傍晚喷粉器喷撒,每隔9-11天喷1次。发现中心病株后喷药,常用药剂有70%乙膦?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15%庄园乐水剂200倍液,30%绿得保悬浮剂500倍液,56%靠山水分散颗粒剂800倍液,72%克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或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18%甲霜胺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西瓜绵腐病
西瓜绵腐病发病症状
苗期发病引起猝倒。结瓜期主要危害果实,帖土面的部分先发病,病部初呈褐色水浸状,后迅速变软,引起整个西瓜变褐软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绵毛。该病也可引起死秧。
西瓜绵腐病发病特点
该病为真菌***害,病原菌为瓜果霉腐(Pythiumaphanidermatium)。病原菌在土壤中越冬,适宜条件下侵入植株,并在病残体上产生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侵害果实。病原菌主要分布在表土层内,雨后或湿度大,病原菌迅速增加。土温低,利于发病。
西瓜绵腐病病害治疗方法
⑴农业防治。施用充分腐熟有机肥;采用高畦栽培,避免大水漫灌,大雨后及时排水,必要时可把瓜垫起。
⑵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洒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天左右防治1次,共防治2-3次。
问:西瓜病害都有哪些?用什么药防治最佳?
危害西瓜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立枯病、锈根病(上述三病可用恶霉灵、铜铵合剂、百菌清、敌克松防治)、炭疽病(苯醚甲环唑、咪鲜胺等)、枯萎病(80%恶霉灵·福美双、50%代森铵、70%敌克松等)、病毒病(盐酸吗啉胍、氨基寡糖素等)、白粉病(绿妃、三唑酮)、疫病(70%烯酰·嘧菌酯等)、蔓枯病(绿亨一号、托布津、代森锌等)等。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