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白粉病冲洗 菊花白粉虱用什么药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但是在生长过程中很容易受到白粉病的影响。白粉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会在菊花叶片上形成白色的粉末状物质,导致叶片枯萎、变黄、掉落等现象。为了防止菊花受到白粉病的侵害,我们需要进行及时的冲洗。
冲洗方法
- 准备好清水和喷壶
- 将喷壶装满清水
- 将菊花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 从菊花顶部开始,用喷壶向下***,使水流顺着叶片流动
- 重复喷洒2-3次,直到叶片上的白色粉末状物质被冲洗干净
- 将菊花晾干,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注意事项
冲洗菊花虽然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冲洗时应注意喷壶的角度,避免水流直接打到花朵上
- 冲洗后应及时将菊花晾干,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
- 如果菊花已经受到了严重的白粉病侵害,需要及时采取其他措施进行治疗
冲洗是预防白粉病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菊花的健康生长。在平时的养护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意加强菊花的营养***,保持通风环境良好,避免过度浇水等问题,才能让菊花茁壮成长。
相关拓展:
问:发财树白粉病
1.发病症状:
白粉病系真菌性病害,是花卉植物上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发生在植株叶片,严重时可侵染植株的嫩叶、幼芽、嫩梢和花蕾等部位,被害花卉品种主要有月季、蔷薇、玫瑰、牡丹、芍药、菊花等数十种。突出特点是发病时叶背面或两面出现一层粉状物,在发病初期,染病部位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白色粉斑,并略显褪绿或呈畸形。在适宜的条件下,粉斑迅速扩大,并连接成片使得叶面布满白色粉状霉。在发病后期,病叶会出现皱缩不平,并向背卷曲,花期明显缩短或花蕾不能正常展开。而严重时,植株矮小,花少而小,叶片萎缩干枯,甚至整株死亡。
2.
发病规律:白粉病的菌丝体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温室中能周年发生。翌年春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或水珠飞溅传播。露地春天温度20℃左右,白粉病开始生长发育,并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对植株进行传播和侵染。夏季高温高湿时又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扩大再侵染,分生孢子在叶片萌发,从叶片气孔进入组织内吸取叶片的养分。。在栽培管理上,施氮肥过多,浇水过多,栽植过密,该病害的发生适宜条件主要是光照不足,通风不良,空气湿度大的环境,氮肥施用过多,缺钙或过干的轻沙土,温度变化剧烈以及花盆土壤过干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
3.
预防方法是要有允足的光照,通风,经常施肥,罹病植物喷布硫酸铜肥皂液或者粗制碳酸钠溶液(4~5g溶解在1L水中)防治。对患病植物喷洒混合肥液。
防治植物病害还可以使用蒜汁(25g捣碎的蒜和1L水混合浸泡一昼夜),每6天洗刷植物一次。还可以喷雾1g水杨酸、3g食碱、5mg变性酒精、10g肥皂和1L水组成的混合液,稀释3倍后使用。
4.防治方法
对所用土壤及器皿经过严格消毒,选用不带病原菌的材料种植。在购入苗木时要严格剔除染病株,杜绝病源。进行扩繁时,要剪取无病虫插枝或根蘖作为无性繁殖材料。栽培品种如果可以尽量选择抗病品种。对于及时剪除病枝、病芽、病叶,清理园内的腐枝烂叶,以减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栽培密度、盆花摆放密度不要过大;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在休眠期喷洒波美2~4度石硫合剂,在生长季节可喷70%甲基托不津可湿性粉剂700~800倍液或50%代森铵8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硫磺粉对防白粉病很有效,常用于温室中防治,可将硫磺粉在取暖设备上任其挥发,或用加热器(如灯泡发出的热量)使硫磺粉挥发。使用硫磺粉的适量温度为15~30℃,最好在傍晚进行,以免白天使人受伤。发病后及时剪除发病枝叶烧毁,再喷洒50%多菌灵,施用间隔期10~15天。
在生产实践中,防治白粉病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轮作与非寄主花木轮作2至3年,以减少病源。
(2)加强培育管理晚秋到次年早春越冬期间,彻底清洁苗圃,扫除枯枝落叶,剪去病虫枝集中销毁。生长期间及时摘除染病枝叶,彻底清除落叶,剪去病虫枝和中下部过密枝,集中销毁。不宜种植过密,棚室加强通风换气,以降低湿度。及时排除田间和花盆积水,浇水不宜多,从盆边浇水,不使茎叶淋水,减少病菌传播和发病机会。增施磷钾肥,少施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3)预防大棚内花木发病大棚育苗种植前,彻底清除棚内所有植物,清扫棚室,用药物熏烟等手段严格消毒。严防病苗入室,棚内尽量种植单一花木品种,避免混植,以防交叉传染。早春露地花木萌芽前,彻底销毁棚内病株后,才能开棚,以防病菌孢子传播到棚外。
(4)药剂防治越冬期用波美3至5度的石硫合剂稀释液喷或涂枝干。注意,瓜叶菊等易受药害的花卉不能施用。地面喷硫磺粉,一般每70平方米使用25克至30克,消灭越冬菌源。
(5)生长期在发病前可喷保护剂,发病后宜喷内吸剂,根据发病症状,花木生长和气候情况及农药的特性,间隔5至20天施药一次,连施2至
5次。一季花木,一种内吸剂只能施1至2次。要经常更换农药种类,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
(6)经常使用的保护剂有50%硫悬浮剂500至800倍液、45%石硫合剂结晶3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
70%代森锰锌400倍液。 (7)内吸剂有50%多菌灵500倍液、75%甲基硫菌灵1000倍液。病害盛发时,可喷15%粉锈宁1000倍液。
(8)抗菌素类有2%抗霉菌素水剂200倍液、10%多抗霉素(宝丽安)1000至1500倍液。
(9)其他药物还有小苏打500倍液,可在发病初期每3天喷1次,连喷3
至6次。另外也可用白酒(酒精含量35%)1000倍液,每3至6天喷一次,连续喷3至6次,冲洗叶片到无白粉为止。种植在大棚、温室等保护地内的花木,除了喷上述各种药剂外,还可施熏烟剂和粉尘剂。种植前或结束后要进行空棚消毒,每1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木屑500克,均匀混合,分成10堆,用烧红的煤球或木炭点燃,不能用明火燃烧,关棚一昼夜。在熏蒸过程中要严防火灾。花木生长期熏烟易发生药害,应慎用。植物生长期在发病前用45%百菌清烟剂每67平方米用25克或喷5%百菌清粉尘剂每67平方米用100克。
问:怎么养菊花?
菊花秋养关键水肥整枝防虫(2024-11-2)
合理浇水
浇水是否合理,对菊花生长的好坏有重要的关系。应做到适时浇水。菊花须浇水充足,才能生长良好、花大色艳,尤以花蕾出现后需水更多。秋季浇水应根据菊花生长不同的气候条件来决定浇水的次数和浇水量。若雨天就不必浇水,阴天少浇,晴天则多浇。浇水宜用细眼喷壶缓慢喷浇,不可用猛水冲浇,每次浇水都不宜过多,否则会造成烂根、枯黄、甚至整株死亡。
适量施肥
施肥前应先松一松土,不宜浇水;应在盆土较干时浇施肥液,施肥时切不可将肥水沾在枝叶上,否则会使叶片枯黄;施肥后要及时用喷壶向苗株喷清水,以冲洗去叶片上沾染的肥液。到10月上旬,观察不同品种长势,还可用0.1%尿素和0.05%磷酸二氢钾的混合溶液作水肥,每隔5天追施一次,也可交替使用有机液肥,还可用上述化肥混合溶液在晚间喷雾做根外追肥,每隔3天喷施一次。在这期间,每天早晨应检查叶片,如发现叶脉增宽,颜色变浅,叶片僵硬、刷刷作响,即应减肥。观察植株,如果从上数第二叶节处呈现全株最粗点,花头绽蕾透色,即应停肥。
细心整枝
为使菊花生长均匀、枝条直立,常设立支柱。支柱常用细竹或苇秆,将菊枝用细绳结缚支柱上,每枝设支柱一根。有时个别植株到了现蕾期却迟迟不见花蕾,生长点仍不断长新叶,造成植株节间密集、枝叶簇生而不现蕾,这种情况被称为“柳叶头”。枝梢形成“柳芽”要立即摘除,应用下方侧芽代替主芽。若任其生长开花,花形则不整。当花蕾透色,芯瓣发育充实后,把过高支柱齐花托之下处剪去,然后再齐花托把花头绑牢,以使花形姿容端正,方向一致,而避免垂头和偏扭。个别花瓣软弱品种,可在支竹上端系20号铁丝段,盘成几道螺旋(俗称托子)支撑,以增加美观。
花蕾开放后,白花及绿花品种宜移至阴处,或采取其它措施遮光保护,可保持花色鲜绿,否则花色不正;对深色花绽蕾时,需要强光照射,并加施一些有机液肥,可使花色浓艳。
防治虫害
秋季盆栽菊花病虫害较多。发生较重的病害主要为:叶斑病、黑锈病、褐斑病、白粉病和蚜虫、红蜘蛛、白粉虱等。
叶斑病可于发病初期用1%波尔多液或50%代森锌粉剂加1200倍水喷治,每周一次,喷3次即可。
黑锈病发病初期可用50%托布津粉剂加1000倍水(或50%多菌灵加800倍水)喷洒,每周一次,连用3次即可。
菊花发生白粉病时,受害叶面初生白色圆形粉状斑,逐渐扩大后连成一片。发病初期可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喷洒,或用0.3~0.5度石灰硫磺合剂喷洒,效果都较好。
蚜虫危害严重,可用2000倍的40%的氧化乐果或2000倍的2040%的菊杀乳油喷洒防治。
问:草莓白粉病怎么治,附白粉病症状
草莓白粉病发病初期叶片会出现白色细菌层,严重时整个叶片出现白霜般的白粉状物,花蕾不能开放,幼果不能正常膨胀。温度低而湿度过高、氮肥施入过多都是导致白粉病的原因。未发病时可以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可以通过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合理灌溉等方式预防。
一、草莓白粉病的症状
草莓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朵、花梗和果实,在匍匐茎上很少发生。叶片染病,发病初期叶片背面出现薄白细菌层,随着病情的加重,叶片向上卷曲呈勺状,产生大小不同的暗污点,然后病斑逐渐扩大,叶片背面出现薄霜般的白粉状物,发生严重时多个病斑连接成整个叶片。花蕾、花朵染病,花瓣呈粉红色,花蕾不能开放。果实感染,幼果不能正常膨胀,甚至干枯。
二、草莓白粉病的原因
1、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90%以上。从深秋到早春,如果遇到连续阴、雨、雾、雪等少日照天气,温度低,相对湿度高时有利于孢子的不断产生,反复浸染,这种病就会发生灾害。
2、大棚连作草莓发病快,发病期比新建大棚早约一个月。前者的发病期大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出现了发病中心。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向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绿容易患白粉病。适期适量施氮肥,施磷钾肥发病轻。
三、草莓白粉病怎么治疗
1、开花前未发病时用保护性杀菌剂预防2次,用2%武夷菌素水剂200倍液或75%百菌清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7~14天喷雾1次,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2、发病后,选择具有保护、治疗作用的药剂进行防治,用50%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4%氟醚唑水剂1000倍液,7~10天喷一次,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四、预防草莓白粉病
1、选择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
2、合理轮作,减轻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老叶、病叶、残叶,进行田间卫生管理。
4、合理灌溉,控制棚内湿度,减轻病害。
5、合理控制氮肥用量,多施磷、钾肥。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