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锈病原型态
小麦锈病是一种常见的小麦病害,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作为农业方面的专家,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研究小麦锈病的防治方法,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一、小麦锈病的病原体和传播途径
小麦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主要通过风传播和种子传播。病菌在植株上形成孢子,被风吹散后传播到其他植株上,从而引起病害的扩散。同时,种子也可能携带病菌,成为病害的传播途径。
二、小麦锈病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小麦锈病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枯死等病症,进而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和养分吸收。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减产或***。
防治小麦锈病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种植抗病品种,提高小麦的抗病性;
2.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株、病叶,保持田间通风透气,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控制病害的扩散;
4.对于已经发生病害的小麦,及时采取药剂喷雾等措施进行治疗。
三、小麦锈病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气候变化和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小麦锈病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研究新的防治方法,以适应未来的农业生产需要。
四、相关问题拓展
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频率和范围发生变化。例如,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小麦锈病的发生更加频繁。
小麦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风传播和种子传播。
选择适合的小麦抗病品种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品种的抗病性、产量、品质等。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化学农药可能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对土壤、水源等产生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是非常重要的。
土壤中的养分和微生物可能会影响小麦的抗病性,合理管理土壤对预防小麦锈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拓展:
问:冬旱时,小麦易发生什么病虫害
一、小麦病害(一)赤霉病(二)白粉病(三)锈病(四)小麦其它病害二、小麦虫害(一)小麦蚜虫(二)小麦吸浆虫(三)小麦叶蜂(四)麦杆蝇(五)麦园蜘蛛知识目标:了解小麦主要的病虫害种类理解小麦主要病虫害的识别特点、发生规律掌握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能力目标:能够应用发生规律治定小麦病虫害的防治措施能够正确识别小麦病虫害一、小麦病害(一)赤霉病(二)白粉病(三)锈病(四)小麦其它病害麦类赤霉病是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寄主范围广,除为害小麦外,还侵染大麦、水稻、玉米、燕麦、鹅冠草等禾本科植物,以及棉花、红麻、甘薯等作物。(一)小麦赤霉病1.分类地位由禾本科镰孢菌[FusariumgraminearumSchwabe,有性阶段为玉米赤霉菌(Gibberellazeae(Schw.)Petch]引起。(一)小麦赤霉病2.症状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枯、茎腐和穗腐等。1.穗腐初在小穗颖片上出现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和穗子,严重时整个小穗或穗子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后期穗部出现黑色小颗粒,即子囊壳。2.苗枯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浸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残苗上有粉红色菌丝体。3.茎腐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田间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一)小麦赤霉病病穗、健粒、病粒。病穗、健粒、病粒。(一)小碧滑麦赤霉病病粒与健粒(一)小麦赤霉病3.病原(一)小麦赤霉病1)子囊壳2)子囊3)分生孢子着生于梗上4)分生孢子。3.病原(一)小麦赤霉病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稻茬或玉米、高粱、油菜、芝麻、棉、麻、豆类及杂草残体上越冬,以稻茬、玉米秆为最多,种子也可带菌。该病的发生流行与气候关系密切,当小麦抽穗、扬花、灌浆期通连阴雨天气,易造成病害的发生、流行。地势低洼、士壤粘重、排水不良的麦田,湿度大,也有利于该病的发生。4.防治措施(一)小麦赤霉病1)农业措施一是选用抗病种;二是深耕灭茬,清洁田园,消灭菌源;三是开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2)药剂防治小麦抽穗至盛花期,每(每亩用40%多菌灵胶悬剂l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剂75-100克,分别对水6o千克喷雾,或加水10-15千克进行低容量喷雾。如扬花期连续下雨,第一次用药7天后趁下雨间断时再用药1次。4.防治措施(一)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是小麦上的主要病害,得病后小麦呼吸作用增强,蒸腾作用增加,光合效率降低,阻碍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造成小麦叶片早枯,分蘖数,成穗数减少,千粒重下降,对产量影响较大。(二)麦类白粉病1.分类由麦类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D.C.f.sp.triticiE.Marchal.)引起。有性:子囊菌亚门核菌纲白粉菌目白粉菌科白粉菌属无性:半知菌类丛梗孢目丛梗孢科粉孢属(二)麦类白粉病自幼苗到抽穗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为害茎和穗子。在叶片上开始产生***小点,而后扩大发展成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表面生有白色粉状霉层。一般情况,下部叶片比上部叶片多,叶片背面比正面多。霉斑早期单独分散,后联合成一个大霉斑,甚至可以覆盖全叶,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正常新陈代谢受到干扰,造成早衰,产量受到损失。症状(二)麦类白粉病田间症状(二)麦类白粉病病叶(二)麦类白粉病病穗(二)麦类白粉病小麦白粉病(放大)(二)麦类白粉病病原(二)麦类白粉病小麦白粉病乎御-闭囊壳(二)麦类白粉病2.发病规律小麦白粉病流行的条件主要有两个,一是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二是适宜的环境条件。一般在小麦密度偏大、施氮肥过量的情况下,麦株旺长,植株衰弱,田间湿度大或者发生了倒伏的麦田,发病往往较重。该病一般在3月底至4月初出现岁慧岩发病中心,4月中旬后随气温逐渐回升,病株率迅速增加,在适宜的条件下导致大流行。(二)麦类白粉病3.发病条件(二)麦类白粉病该病发生适温15—20℃,低于10℃发病缓慢。相对湿度大于70%有可能造成病害流行。少雨地区当年雨多则病重,多雨地区如果雨日、雨量过多,病害反而减缓,因连续降雨冲刷掉表面分生孢子。施氮过多,造成植株贪青、发病重。管理不当、水肥不足、土地干旱、植株生长衰弱、抗病力低、也易发生该病。此外密度大发病重。4.防治措施1)农业措施一是种植抗病品种;二是合理密植,合理施肥。2)药剂防治一是秋苗发病重的地块,可药剂拌种;二是在秋季或春季,田间发病率3%-5%时(成株期调查以旗叶到旗叶下2叶计算发病率),每亩用20%粉锈宁乳油20-3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克,对水50-60千克喷雾,或对水10-15千克低容量喷雾。也可用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毫升,加水50千克,均匀喷雾。(二)麦类白粉病�小麦锈病细�分为三种:�小麦秆锈病�小麦条锈病�小麦叶锈病�如图从左到右。(三)小麦锈病锈病的危害我省以条锈和秆锈重一些,小麦得病后,使养分流失,光合面积减少,水分散失,使小麦减产。(三)小麦锈病小麦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上,有的小种也可在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三)小麦锈病症状小麦秆锈病以茎秆和叶鞘(左)发病为主,有时也为害叶片(右)和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序,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同一侵染点在正反面都可出现孢子堆。冬孢子堆黑色,长椭圆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疤状。(三)小麦锈病病原由小麦禾柄锈菌(Pucciniagraminisvar.triticiErikss.etHenn)引起。上图为夏孢子,下图为冬孢子。(三)小麦锈病发病规律(三)小麦锈病秆锈菌以夏孢子由气流传播,气候条件以温度影响较大,在4月中、下旬气温升到16℃以上,才有可能发病。小麦秆锈病防治措施l.农业措施选用抗秆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麦苗和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2.药剂防治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当病叶率达到1%,应喷第一遍药,以后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3-66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克,或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三)小麦锈病主要为害小麦,个别小种可侵染大麦、黑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小麦条锈田间发病中心(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田间危害症状(三)小麦锈病症状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为害小麦的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和穗部。小麦感病后,初呈退绿色的斑点,后形成鲜***的粉疮(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在叶片上排列成条状,与叶脉平行。到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面的条状疮斑,即病菌的冬孢子。(三)小麦锈病病叶症状(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病茎(三)小麦锈病症状上图为夏孢子堆;下图为冬孢子堆。(三)小麦锈病病原由小麦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引起。(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冬孢子堆(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夏孢子堆(三)小麦锈病发病规律小麦条形柄锈菌在夏孢子世代为害麦株,夏孢子随气流传播。小麦条锈菌的萌发和侵入都要求饱和湿度,因此结露、降雾、下雨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感病品种多、病菌量大、气候条件适宜都能促进病害的发生和流行。(三)小麦锈病小麦条锈病防治措施(三)小麦锈病l.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病丰产良种,如抗条锈30号、31号和29号小种的品种,作好抗锈品种的合理布局。2.消灭当地早期菌源小麦条锈病从秋苗开始发生到第二年春季流行为害,要经过一个很长的点片时期,这时发病中心明显易查,可及早摘除病叶深埋,并用药剂喷洒周围l-3米内的麦苗。3、加强栽培管理在秋苗容易发病的地区,应避免过早播种;合理施肥,避免氮肥施用过多过晚,并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4.药剂防治在小麦拔节到抽穗阶段,当病叶率达到1%,应喷第一遍药,以后隔7-10天再喷1次。药剂可选用20%粉锈宁乳油每亩30-50毫升,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每亩53-66克,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每亩15-30克,或25%病虫灵乳油每亩50克,兑水50-60千克叶面喷雾。小麦叶锈病(三)小麦锈病主要为害小麦,有时也可在一些禾本科杂草上发生。症状叶锈病的症状,初起是在麦叶和麦秆的表面出现退绿的斑点,以后长出红褐色的夏孢子堆,最后形成黑色的疮斑。其夏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鞘和茎秆上较少。冬孢子堆主要发生在叶背面和叶鞘上。夏孢子堆较小,橙褐色,圆形至长椭圆,不规则散生。冬孢子堆长椭圆形,散生,埋于表皮下。(三)小麦锈病小麦叶锈和夏孢子堆(三)小麦锈病病原由小麦隐匿柄锈菌(Pucciniareconditavar.tritciErikss)引起。(三)小麦锈病发病规律(三)小麦锈病小麦叶锈病菌较耐高温,影响叶锈病流行的主要因素是,越冬菌源的数量、春雨的多少和入春后气温的高低等。其中春季3月下旬至5月上旬的温度、雨量最为关键。小麦叶锈病防治措施(三)小麦锈病l.农业措施选用抗叶锈良种;麦收后及时消灭自生麦苗和杂草,以减少越夏菌源。2.药剂防治参照小麦条锈病药剂防治。小麦腥黑穗病(四)小麦其它病害小麦散黑穗病(四)小麦其它病害小麦粒线虫病(四)小麦其它病害小麦根腐病病苗(四)小麦其它病害小麦纹枯病(四)小麦其它病害(一)三种锈病的症状特点都产生大量的黄褐色粉或黑褐色粉为特点,故称:锈病。(二)症状表现: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还有一点皮皮粘。三种锈病主要区别种类项目条锈叶锈秆锈发病时期早(苗期)中迟为害部位叶为主,鞘、茎、穗叶为主,鞘、穗、秆及少秆为主,鞘、叶、穗冬孢子堆暗褐色,双胞,顶端扁平,柄中暗褐色,双胞,顶端扁平斜切,柄短黑褐色,双胞,顶端钝尖,柄长夏孢子堆淡黄,单胞,球形桔黄,单胞,近球形褐色,单胞,长椭园形小麦三种锈病的区别条锈、叶锈夏孢子的区别(三)用40%的浓盐酸或浓硫酸,在夏孢子上滴2D,静置1—2分钟,叶锈细胞原生质浓缩成一团,而条锈细胞原生质分散。(四)三种锈病的病原只是种不同。担子菌亚门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五)此病是气传病害,易流行。小麦锈病夏孢子(六)锈病的发病条件小麦锈病的夏孢子必须有水膜和饱和的大气湿度才能萌发。条锈适温10—15度秆锈适温18—25度条锈适温15—25度小麦锈菌,在充足的阳光下,锈菌在小麦上才能正常发育,光照不足,则其生长发育受到抑制。(七)小麦白粉病症状表面产生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其上有小黑点。(八)小麦白粉病由分生孢子完成侵染循环。二、小麦虫害(一)小麦蚜虫(二)小麦吸浆虫(三)小麦叶蜂(四)麦杆蝇(五)麦园蜘蛛(一)麦蚜麦蚜属同翅目,蚜科。小麦蚜虫分布极广,几乎遍及世界各产麦国,我国为害小麦的蚜虫有多种,通常较普遍而重要的有:麦长管蚜、麦二叉蚜、黍缢管蚜、无网长管蚜。1.为害特点麦蚜以成、若蚜吸食叶片、茎秆和嫩穗的汁液。使小麦叶片变黄、卷曲,穗部颖壳变黑,麦籽不能充分成熟,造成减产。传播小麦病毒病,其中以传播小麦黄矮病为害最大。(一)麦蚜2.形态识别麦长管蚜触角长于体长,腹管长过腹未,额瘤明显,有翅型前翅中脉3叉。雌蚜有翅无翅麦穗上危害的麦蚜3.生活习性春季2~3月气候温暖,降雨较少时,发生较重。从发生时间上看,麦二叉蚜早于麦长管蚜,麦长管蚜一般到小麦拔节后才逐渐加重。秋季早播麦田蚜量多于晚播麦田。耕作细致的灌水麦田土缝少,蚜虫不易潜伏,易冻死。南方温暖地区可全年行孤雌生殖,表现为不全周期型;在北方寒冷地区,表现为全生活周期型。(一)麦蚜4.发生条件麦蚜为间歇性猖獗发生,这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麦长管蚜喜中温不耐高温,要求湿度为40%~80%;而麦二叉蚜则耐30℃的高温,喜干怕湿,湿度35%~67%为适宜。日雨量达中雨持续2~3天,对麦蚜发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一般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为害重;夏秋作物的种类和面积直接关系麦蚜的越夏和繁殖。(一)麦蚜5.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选种抗耐蚜丰产品种;②是早春耙压,清除田边杂草。(2)生物防治,保护瓢虫、草蛉、食蚜螨、蚜茧蜂、蚜小蜂等。(一)麦蚜5.防治措施(3)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黄矮病流行区拌种可做到防病治虫,以种子量的0.2%~0.3%的75%甲拌磷乳油加种子量10%清水稀释后,喷洒在麦种上,闷种6~12小时播种。②大田施药,可用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每hm27~9克;或4O%乐果或氧化乐果乳剂75mL;或90%万灵粉剂10~12g;或25%病虫灵乳油75mL;或50%辛硫磷乳油75mL;或2.5%敌杀死乳油12~16mL,对水75~90Kg喷雾。其中抗蚜威防效好。(一)麦蚜(二)小麦吸浆虫我国发生的小麦吸浆虫主要有两种,麦红吸浆虫和麦黄吸浆虫,均属双翅目,瘿蚊科。1.为害特点以幼虫潜伏在颖壳内吸食正在灌浆的麦粒汁液,造成秕粒、空壳,大发生年可形成全田毁灭,颗粒无收。2.形态识别麦红吸浆虫橘红色,雌虫产卵管短,伸出时约为腹长的l/2;如图。卵长卵形,末端无附着物;幼虫橘***,体表有鳞片状突起;蛹橙红色。麦黄吸浆虫成虫姜***,雌虫产卵管长,伸出时与腹部等长;卵呈香蕉形,前端略弯,末端有细长卵柄附着物;幼虫姜***,体光滑,蛹呈淡***。(二)小麦吸浆虫3.生活习性两种吸浆虫均1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结圆茧越夏、越冬,黄河流域3月上、中旬越冬幼虫破茧上升到地表,4月中、下旬大量化蛹,羽化后大量产卵为害。成虫畏强光和高温,早晨和傍晚活动。(二)小麦吸浆虫4.发生条件小麦吸浆虫,喜湿怕干。雨水充沛,气温适宜常会引起该虫大发生,成虫盛发期与小麦抽穗扬花期吻合发生重,土壤团粒构造好、土质疏松、保水力强也利其发生。(二)小麦吸浆虫5.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选用穗形紧密、内外颖缘毛长而密、麦粒皮厚、浆液不易外流的小麦品种;②进行轮作,避开虫源。(二)小麦吸浆虫5.防治措施(2)药剂防治①毒土,麦播时对吸浆虫常发地块,每hm2可用6%林丹粉2.5~3kg拌细土30~45kg,均匀撒施地表,可兼治地下害虫;②成虫期,用4%敌马粉,或2%西维因粉每mh2用2.5~3.5kg喷粉,或50%辛硫磷乳油、或40%氧化乐果乳剂1500倍或20%速灭杀丁乳油每hm2用35毫升加水75~90kg喷雾。(二)小麦吸浆虫(三)小麦叶蜂小麦叶蜂又叫小黏虫、齐头虫等,属膜翅目叶蜂科。分布广泛,主要发生在淮河以北麦区。为害麦类作物及看麦娘等杂草。1.为害特点小麦叶蜂以幼虫为害麦叶,从叶边缘向内咬食成缺刻,重者可将麦叶全部吃光。2.形态识别成虫体长8~9.8mm,雄蜂体略小,全体黑色,仅前胸背板、中胸盾片纵沟之间部分、翅基片及中胸侧板为赤褐色,后胸两侧各有一白斑。卵扁平肾形淡***,表面光滑。(三)小麦叶蜂2.形态识别幼虫共5龄,老龄幼虫17~18.8mm,圆筒形,***较粗,腹末较细,胸腹各节均有横皱纹。头深褐色,胸腹部发绿色。蛹长9.8mm,雄蛹略小,淡黄到棕黑色。头***粗大,腹部细小,末端分叉。(三)小麦叶蜂3.生活习性小麦叶蜂在华北麦田1年发生1代,以蛹在土中20~25cm深处越冬。第二年3月下旬开始羽化,在麦田内交尾产卵。成虫用锯状产卵器将卵产在叶片主脉旁边的组织内。1次1粒,成串产下。成虫寿命3~7天,卵期10天。幼虫共5龄,l~2龄白天为害叶片,3龄后白天隐蔽,黄昏后上升为害。到5月上、中旬老熟幼虫入土作茧休眠至10月中旬再蜕1次皮化蛹越冬。幼虫有假死性,遇振动即落地。(三)小麦叶蜂4.防治措施农业防治:(1)小麦播种前深耕细耙,破坏其化蛹越冬场所,或将休眠蛹翻至土表机械杀死或冻死;(2)有条件地方进行水旱轮作。药剂防治:一般应掌握在3龄前进行。喷粉用2.5%敌百虫粉剂或用1.5%1605粉剂,每hm2用2.5~3.5kg。喷雾可用90%万灵粉剂3000~5000倍液,或4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4000倍液,每hm2喷药液75~90kg。(三)小麦叶蜂(四)麦秆蝇(五)麦园蜘蛛思考题1、为什么小麦锈病有的年份流行,有的年份不流行?2、小麦锈病有哪些特点?3、适宜小麦白粉病发生的条件是什么?4、小麦白粉病如何防治。答案1、发病条件:菌源、寄主、环境。2、症状特点、流行等。3、适温是15—20度,故,冬春气温高,降雨量偏少的年份小麦白粉病发生较重。4、抗病品种;保健栽培;药防。问:小麦常见的2病1虫会导致大面积减产,到底该如何防治?
1、纹枯病。小麦纹枯病发病早,为害大,容易造成小麦烂芽、死苗、早衰、枯杆、白穗等,造成严重减产,3月上旬田间调查发现,个别地块发病率100%,虽然暂时苗情尚未表现出症状,但是下部叶鞘和基本部茎秆已经开始发病,后期将表现出黄苗、早衰、死株现象。
小麦纹枯病
防治方法是早防早治,播前祥唯药剂拌种效果明显,常用药剂有戊唑醇、苯甲.丙环唑等,如果没采取药剂拌种,要注意勤观察,一旦发现病害,要及时进行防治,常用药剂有三唑酮、戊唑醇、烯唑醇等,要加大药液用量,重点喷雾茎基部。在选择防治药剂时,要注意,烯唑醇同时具有明显的控旺矮化作用,干旱年份小麦长势差的地块最好谨慎使用。
2、锈病。小麦锈病主要有叶锈病、条锈病、杆锈病,其中条锈病发病急,传播快,常常造成小麦叶枯早衰,引起大幅减产,但该病不经常发生,最常发生的是叶锈病,如果秋季苗期阴雨连绵,也容易发生,但一旦天气变得晴朗干燥,便停止为害,次年4月以后,多雨时节容易大发生,要及时喷药防治,常用药剂同防治纹枯病。
小麦赤霉病(暂时表现为白穗,放大了看感病率超过10%)
3、赤霉病。小麦赤霉病不经常发生,一旦发生,容易造成大幅减产,并且感病麦穗没宴戚容易残留毒素,对人、畜、禽都有毒害作用,在小麦抽穗至扬花期,如果遭遇连阴雨天气,要及时喷药预防,一旦病菌侵染到小麦颖壳以内,防治效果变差,短芒小麦感病重,要加强防治。防治药剂有甲基硫菌灵、戊唑醇、烯唑醇等。
小麦蚜虫为害后期症状(图片发黑部分严重,造成绝产。)
4、蚜虫。小麦蚜虫在苗期即开始为害,土壤中越冬,次年继续繁殖为害,直至灌浆成熟期,蚜虫繁殖快,聚集为害,常常导致小麦早衰,甚至停止生长,直至枯死。要早防早治,吡虫啉拌种可以防止前期为害,没采取药剂拌种的麦田,要注意观察,苗期发现虫害,要提前防治,减少越冬蚜虫,次年3月下旬至灌浆期,是发生高峰期,要注意及时防治,常用药剂有吡虫啉、噻虫嗪等。
药剂拌种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
5、红蜘蛛。麦田红蜘蛛为害容易被忽视,主要原因是虫体小,并且非常灵敏,一有风吹草动就自动掉落到土壤,隐藏于土壤缝隙中,不容易被发现,为害隐蔽。与蚜虫一样,红蜘蛛繁殖也非常快,相比与蚜虫,红蜘蛛耐寒能力更强,根据田间调查,11月中下旬晴天中午,仍有红蜘蛛活动为害,3月中旬为害数量便开始快速增多,防治药剂主要有阿维.哒螨灵,防效好枯陵,持续时间长。
此时正值小麦起身拔节期,气温开始稳步回升,小麦田间病虫为害开始活跃,要注意观察,加强防治,减少损失。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防治最好
防治小麦锈病可以使用三唑酮、烯唑醇、丙环唑。
1、三唑酮
在为小麦防治锈病的时候,目前使用最多的药剂就是三唑酮。在小麦锈病的发病初期合理的喷施三唑酮,并均匀的喷洒效果会更好。
2、烯唑醇
烯唑醇也可以防止小麦锈病,我们可以在它的发病初期为它喷施12.5%的烯唑醇2000倍液。在种植过程中应该合理地为它喷施,注意不要漏施,如果防治效果不好的话,应该及时为它喷施第二次。
3、丙环唑
丙环唑是一种保护和治疗兼具的杀菌剂,可以被根,茎,叶等部分吸收。对于预防小麦锈病也有很好的效果。
小麦锈病农业防治方法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樱斗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脊正磨。
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
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清姿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问:小麦锈病用什么药效果最好
三唑酮类、丙环唑类、腈菌小麦锈病唑类、烯唑醇类、戊唑醇类农药是目前防治小麦条锈病的最佳药剂。
如果小麦在扬花期出现锈病,也不能不管,不得不打药时,尽量在下午进行打药,避开小麦的授粉期,也要避开中午的高温时间,药剂尽量选择复配药剂,这样安全性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
小麦锈病一定要综合防治,选用抗病品种,适期播种,合理施肥,加强田间管理。小麦锈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坚持“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防控策略从依赖化学防治向综合防治和绿色防控转变,防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防治向专业化统防统治转变。
农业防治
1、播种地块选择及整地:选择地势平坦、坡小、冬季积雪稳定、麦苗能安全越冬的地块,土壤肥力中上等,灌、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壤土或砂壤土,前作为水稻、油菜、豆类、绿肥等。
根据测土配方,在翻地前每亩施有机肥1500-2000千克,均匀撒到地里,立即耕翻,耕翻深度达到25厘米以上;适墒期内用轻型耕机或用畜力耙细保墒、整平地块,整地质量达到“齐、平、松、碎、净、墒”六字标准,做到土壤细碎,无漏耙现象,为播种创造良好的条件。
2、选用抗病品种:选择具有抗性的小麦良种,如云麦2号、3号、39号、55号、56号;临麦6号、15号、16号;宜麦1号、2号等系列品种。推广小麦良种的同时,建立小麦种子田,防止抗病品种混杂和丧失抗性,并做好品种合理布局,防止品种单一化。
3、适期晚播:播种越早,病菌侵染的机会越多,越冬菌源量越大,发病就越早、越重。在适播期内,在保墒的前提下,要适当晚播。
4、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植株生长健壮,抗病高产,避免偏施氮肥和过晚施肥,造成贪青晚熟。
5、消灭田间菌源:在冬小麦越冬返青时,随时检查病情,发现病叶和发病中心,彻底铲除,防止传播蔓延。
小麦自生苗是小麦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三种锈病的主要越夏寄主,结合田间管理铲除自生麦苗和麦收后及时深翻消灭麦田中自生麦苗,以减少小麦锈病大量的越夏菌源,降低秋苗发病率,减轻小麦锈病为害。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