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溶解防落素
?
由于栽种过程中温度、光照强度等天时因素的制约,以及采收过程中成熟度不够、香气积累不足的关系,反季节蔬菜的口感确实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相对于口感,它们在营养上的变化对我们的影响要小得多。而比起营养味道,反季节蔬菜的安全性更为人关心,这就不能不提激素和农药的问题。
一些打着“营养专家”旗号的人总认为,反季蔬果是通过化肥、农药、激素等等催出来的,不仅营养价值不行,连是否安全都很难说。
反季节蔬果为何要用植物激素?
在很多情况下,种植反季节蔬菜是不得不用植物激素的,特别是像黄瓜、番茄等果实蔬菜生产更是脱不了干系。
跟所有的开花植物一样,这类瓜果类蔬菜需要经过授粉才能结出果实。在夏日的大田中,这项工作是由蜜蜂等昆虫完成。而在大棚中,就找不到这样的劳动力了。曾经有人试图将蜜蜂搬进大棚进行工作,但是这些小家伙可不怎么配合,它们一心想的是如何逃出大棚,完全不搭理黄瓜番茄的花朵。结果呢,就需要种植者扮演蜜蜂的角色,对所有的花朵进行人工授粉。这可是不小的工程,不仅要保证授粉的数量,还要计算好花朵开放和授粉的时间。所以,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促使花朵不经授粉也能结出果实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虽然被称为植物激素,但是跟人体激素完全不搭界。简单来说,它们的原理就是欺骗植物,让它们以为自己已经授粉,从而长出一个个果实来。2024年曾经被广受质疑的膨大素——氯吡脲,就是这类物质的代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神奇之处不止于此,除了替代授粉过程,它们还能保证一根藤上结出尽可能多的果实。一般来说,一棵植物能够结出的果实数量总是有限的,它们会优先供给那些强壮的果子。至于那些有瑕疵的、弱小的果实就任由它们脱落了。这可不是种植者希望看到的。最好是所有的瓜瓜果果都留在藤子上,这项重任又落到了防落素(对氯苯氧乙酸)之类的植物激素的身上。它们能让幼果都好好滴待在藤子上,从而提高总产量。
不管是此前的“乙烯利催熟香蕉致性早熟”,还是“膨大剂让西瓜变炸弹”事件,植物激素都被一再地错误解读。
?激素+农药,反季节蔬菜安全吗?与植物激素相同,在大棚中的农药的使用也算是个无奈之举。人为提高温度和湿度的大棚,无疑为害虫和病菌提供了繁殖的好机会,那些被人精心呵护的作物又为它们提供了丰盛的大餐,面对如此盛宴,要让病虫害不发威显然是不现实的。在中科院沈阳生态所对北方某地进行的一项调查现实,大棚种植的黄瓜种普遍存在有机磷农药和拟除虫菊酯残留的问题,并且那些低毒性的拟除虫菊酯残留相对过多。这也可以理解,很多种植户以为用得越多,效果越好。殊不知,杀虫效果跟农药的用量并不是成正比的。这种过量使用的做法,不但会增加污染的风险,还会提高害虫的抗药性,为未来的生产种植埋下隐患。
实际上,允许大量使用的植物激素几乎都是无毒或者低毒的,它们经过了长时间的毒理实验,才进入到实用阶段。并且,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以及自然条件下都会发生降解,比如用浓度为30毫克/公斤的氯吡脲浸泡幼果,30天后在西瓜上的残留浓度低于0.005毫克/千克,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残留标准0.01毫克/千克。对于一些毒性较高的调节剂,都有明确的适用范围和用量要求,只要按照这些要求使用,是能够保证安全性的。其他杀虫农药的情况也大抵如此。
毫无疑问,我们都希望吃到无污染、味道好、价钱又便宜的蔬菜,可是栽培手段很难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所以我们只能在这些标准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除了改良品种,培育出更好吃的反季节蔬果,为了抵御病虫害,帮助蔬果远距离运输,转基因等新的生物技术会被大量应用。有些可以产生抵御虫害的BT蛋白质,有些可以减少催促果实产生的蛋白质。如此一来,蔬果在“工业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不管怎样,“反季节蔬菜”还是将我们的冬日餐桌装点的缤纷多彩,调理一下被土豆萝卜搅翻的胃口,让人多添两碗饭。我们也希望其中不会有农药的风险,希望将来的反季节蔬菜不再是一道摆在我们面前的、“吃与不吃”的选择题。
贮藏果蔬
果蔬是我们必不可少的食物,其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但是一般都很难长期贮藏。但方便我们的生活,教你几招适合贮藏的方法。
一,低温贮藏法
低温贮藏法的原理是依靠低温的作用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延缓果蔬的氧化和腐烂速度。采用这种方法,果蔬在贮藏期间仍有一些微生物在继续繁殖或发生萎缩,因此贮藏时间较短。但该方法国内外仍在大量使用。
二,低气压贮藏法
这种贮藏法是通过降压使贮藏空气中的氧含量降低到只能维持贮藏物最低限度呼吸的需要,使贮藏物代谢所产生的一系列消耗和变化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保险的目的。
三,气调贮藏法
其原理是通过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分,如填充二氧化碳(或氮气)是贮藏环境的氧含量由21%降至3%,而二氧化碳含量由0.03%提高到3%以上,达到限制果蔬的呼吸强度,延缓其衰老和变质过程。
这种贮藏法的优点是可以延长果蔬贮藏期。根据气调原理,国内外有发展了几种简便的贮藏方法:塑料薄膜小包装、塑料帐气调贮藏、硅气调贮藏、涂膜贮藏法、辐照贮藏法、化学贮藏法等。
涂膜保鲜
涂膜保鲜法是一种新的简便贮藏保鲜果蔬的方法,果蔬涂膜后,表面被一层极薄的涂层包裹,阻止空气的氧化作用,更好地保持果蔬的营养成分和外观。
三种涂膜剂农户可自制
农户可自制的涂膜剂主要有3大类。①蛋白质沉淀溶液涂膜剂。其制备方法是:将谷粒、大豆、干酪、小麦等蛋白质丰富的物质碾成粉末,通过过滤或离心作用提取蛋白质沉淀,再将其溶解于氢氧化钠碱性水溶液,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此溶液浸渍果蔬,在空气中自然晾干后,果蔬表面便形成一层很薄的膜。
②食用脂肪涂膜剂。以可食用的脂肪为基础原料,由低级脂肪、猪油、乳化剂三部分组成。将保鲜物放在乳化液中浸渍,风干后贮存,保鲜期明显延长。
③化学涂膜剂。这种涂膜剂以海藻酸钠、蔗糖脂肪酸酯、硬脂酸单甘酯、植酸等化学物质按一定比例与水混合均匀而制成,是应用较多、使用方便的一类涂膜剂。对柑橘、苹果、香蕉、黄瓜、辣椒、樱桃等果蔬均有较好的保鲜效果。果蔬涂膜保鲜优势明显无需设备投资。果蔬涂膜保鲜是在常温下进行,不需购置制冷设备,只需要具备相应容积的闲置房屋或地窖即可实施。
原料易购,安全可靠。保鲜膜基本成份皆为可食用的食品添加剂,各地易购,价格低廉。该保鲜膜既可直接食用也可用水洗掉。
工艺简单,保鲜期长。将已用水清洗干净的新鲜果蔬放入事先配制好的保鲜剂溶液中浸泡3~5分钟,取出后自然晾干,果蔬表面即可形成一层半透气性、透明质保鲜膜。涂膜后的果蔬放入阴凉的房屋或地窖中,即可长期保鲜。普通品种果蔬保鲜期长达4个月以上,即使难保鲜品种(如荔枝、草莓等)保鲜期也达1个月以上。
果蔬涂膜保鲜前景诱人
果蔬涂膜保鲜效益极高,每公斤果蔬保鲜成本仅为3分钱左右。此法适用于各种水果、蔬菜及嫩玉米、板栗等农产品的保鲜贮藏。以保鲜青椒为例:夏秋季节每公斤青椒购入价仅为1元,而保鲜到春节前后市场销售价可达6~7元,除去水份损失及保鲜费用每公斤净利润为5元。如建一年贮公斤的保鲜加工厂,年利润可达25万元。果蔬涂膜保鲜,投资小、成本低、竞争力强,可完全克服冷藏法果蔬保鲜的各种弊端,极易普及推广实施,因而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