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纹枯病调查新闻稿件
纹枯病是水稻上常见的病害,一般在孕穗至抽穗期容易发生流行,当前早稻正处于这个阶段。5月下旬至6月上旬时晴时雨,气温比较高,加之水稻田间较为郁闭,容易形成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纹枯病的发生扩展。根据今年江西省病虫预报第3期通知,纹枯病病丛率一般9.5-27%,平均18.3%,周环比增加64%,高的28.6-52%,局部高达80%以上。昨天去一位种植大户看田,早稻已经抽穗大半,田间植株中下部叶鞘、叶片纹枯病发生很严重,发病快的病斑呈污绿色,建议早用药防治。今天来聊聊水稻纹枯病肥发生特点及防治方法,仅供参考。
1、纹枯病发生特点
水稻种植户对纹枯病并不陌生,发病部位主要在茎秆中下部,病斑呈云纹状,湿度大时会长出白色网状菌丝,后期形成褐色菌核。发病严重的植株会影响水分营养的吸收,导致水稻抽穗后灌浆不饱满,空秕粒增多,粒重下降。同时,纹枯病发生严重的田块,灌浆成熟期遇大风大雨容易出现倒伏。纹枯病对产量的影响看似没有穗颈瘟那么严重,没有白穗那种视觉冲击力,但不能轻视,否则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产量“偷”走。
纹枯病一般在气温20℃以上,相对湿度大于90%,纹枯病开始发生;气温28-32℃,遇连续降雨,病害发展迅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的天气恰好降雨多、温度较高,因此近期纹枯病在田间发生迅速。早稻普遍采取直播种植,以常规稻品种为主,播种量偏大,田间植株密,通风差,湿度大,有利于纹枯病的扩展蔓延。随着梅雨季节的来临,纹枯病的发生还会加重。
2、纹枯病的防治方法纹枯病发生后,特别是百丛发病率达20%时要及时用药控制,常用药有井冈霉素、己唑醇、噻呋酰胺、戊唑醇、氟环唑、苯甲·丙环唑、噻呋酰胺·己唑醇、肟菌酯·戊唑醇等。井冈霉素内吸传导性强,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持效期短,发生严重的田块适合选用噻呋酰胺、噻呋酰胺·己唑醇等药防治。施药药重点喷植株中下部,喷雾要均匀,要适当加大用水量,使药液能充分喷到发病部位。要注意的是,三唑类药持效期相对较长,但在水稻破口期前后多次或过量使用易导致植株生长受抑制影响抽穗等。
第二,水稻生长中后期强化肥水管理,控氮增磷钾,合理排灌,采取干湿交替灌溉,降低田间湿度,能够减轻纹枯病的发生与发展。结合穗期防治稻瘟病、螟虫等加入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水稻铁杆大鼓粒等优质叶面肥,增强植株抗性和促进水稻灌浆。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