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蛾科是什么目
灯蛾科是什么目?——探究灯蛾科的分类特征和生态习性
灯蛾科(Lepidoptera:Noctuidae)是昆虫纲鳞翅目(Lepidoptera)中的一个科,包括约3,000属,超过35,000种,是鳞翅目中最大的科之一。灯蛾科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其中热带区域种类最多。
灯蛾科的分类特征
灯蛾科的成虫体型大小不一,翅膀形状和颜色也各异。一般来说,成虫前翅宽大于后翅,双翅覆盖着鳞片,翅膀表面颜色鲜艳,多数种类具有眼斑。灯蛾科幼虫呈蛇形,身体柔软,表面有细毛,多数种类体色为绿色或棕色。幼虫的食性广泛,不同种类的幼虫主要以不同的植物为食。
灯蛾科的生态习性
灯蛾科的生态习性多样,成虫和幼虫都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成虫一般在夜间活动,白天则躲藏在树叶、草丛或地面下。不同种类的灯蛾成虫在交配、产卵、觅食等方面的习性也各不相同。幼虫则以植物为食,有些种类的幼虫会在植物上结茧或挖土做巢,有些种类则会在地下生活。灯蛾科的幼虫和成虫都是重要的害虫,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拓展百科知识
鳞翅目
鳞翅目(Lepidoptera)是昆虫纲中的一个大目,包括蝴蝶和飞蛾两个亚目,共有超过180,000种已知物种。鳞翅目的显著特征是它们的双翅被覆盖着鳞片,这些鳞片可以反射、吸收或者散射光线,形成各种各样的颜色和图案。鳞翅目的幼虫多数是植食性的,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产生着很大的影响。同时,鳞翅目的成虫也是重要的传粉媒介和食物链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 李宇飞,陈奕飞.中国灯蛾科分类名录及分布图集[M].科学出版社,2024.
- 张志春,李春旺,王晓雪.灯蛾科昆虫的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治研究进展[J].生态学杂志,2024,33(9):2494-2500.
相关问答拓展:
灯蛾的形态特征?
危害特点主要危害十字花科、豆类及大葱等蔬菜。幼虫食害叶片。初龄幼虫群集危害,3龄以后分散,可将叶片吃成缺刻,严重时吃光叶片。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25毫米,头颈部红色,腹部背面桔***,腹面白色。前翅白色,前缘鲜红色,中室上角有1个黑点,后翅横纹为黑色新月形,外缘有1-4个黑斑。
卵圆球形,淡***,产成块。
老熟幼虫体长约40毫米,红褐色至黑色,有黑色毛瘤,毛瘤上丛生棕***长毛。
蛹长椭圆形,黑褐色。生活习性北方一年发生一代,以蛹越冬。第二年5-6月开始羽化,成虫晚间活动,有趋光性,产卵呈块状。
初孵幼虫群集取食,遇惊扰时吐丝***扩散危害。3龄以后蚕食叶片,使叶片残缺不全。
老熟幼虫可在各种缝隙中化蛹。防治措施(1)蔬菜采收后及时耕翻,铲除杂草。
(2)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卵盛期或幼虫初孵期及时摘出,集中消灭。
(4)在低龄幼虫盛发期用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5%功夫乳油2000倍液、5%抑太保乳油2000倍液、15%安打乳油3000倍液、4.5%云大安治乳油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2.5%敌杀死乳油2000倍液、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48%乐斯本乳油或48%天达毒死蜱1500倍液喷雾。
鳞翅目昆虫包含哪些类别?鳞翅目Lepidoptera鳞翅目包括所有的蛾类和蝴蝶类。它们的最大特点是翅面上均覆盖着小鳞片。口器为虹吸式,呈卷须状,取食时伸到花中***花蜜,不用时卷曲如弹簧状。幼虫为多足型,蛹为被蛹,属完全变态类型。鳞翅目是一个大目,全世界已知的种达十万种以上.鳞翅目包括的主要科:夜蛾科(甜菜夜蛾),是该目中最大的科、螟蛾科(玉米螟)、蚕蛾科(家蚕)、刺蛾科(黄刺蛾)、斑蛾科(梨星毛虫)、灯蛾科(美国白蛾)、举肢蛾科(核桃举肢蛾)、毒蛾科(金毛毒蛾)、天蛾科(榆绿天蛾)、虎蛾科(葡萄虎蛾)、蓑蛾科(大蓑蛾)、枯叶蛾科(白杨枯叶蛾)、窗蛾科(玉米窗蛾)、天蚕蛾科(樗蚕)、卷叶蛾科(苹果卷叶蛾)、旋叶蛾科(苹果旋叶蛾)、麦蛾科(麦蛾)、透翅蛾科(白杨透翅蛾)、粉蝶科(菜粉蝶)、凤蝶科(茴香凤蝶)、蛱蝶科(葡萄蛱蝶)、灰蝶科(小灰蝶)、斑蝶科(斑蝶)、眼蝶科(眼蝶)、樗蚕科(臭椿樗鸡)、茧饿科(苹果茧蛾)......。
喜欢在灯光下飞的虫有哪些?喜欢在灯光下飞的虫,有哪些喜欢在灯光下飞的虫有哪些呢?
一般来说喜欢在灯光下飞的虫一定都是屈光性的,看见亮光就会往亮光的地方飞,这些虫子有小飞蛾、小飞蝇、小蚊子、小叶蝉、小飞虱等都喜欢灯光,特别是那些更小的蠓和蚋,有很强的趋光性,很容易进入封闭不严的灯罩内的
单双喉蛾是什么?别名人字纹灯蛾、桑红腹灯蛾,属于鳞翅目,灯蛾科,在国内外均有分布,寄主有非洲菊、金盏菊、芍药、萱草、鸢尾、菊花、月季等花卉,为害严重。
主要以幼虫啃食叶肉,分散危害,蚕食叶片,造成叶片残缺不全和孔洞。仅剩主脉和叶柄。
形态特征
成虫雄虫体长17-20毫米,翅展46-50毫米;雌虫体长20-23毫米,翅展55-58毫米;雄虫触角短、锯齿状;雌虫触角羽毛状;头、胸黄白色,腹部背面呈红色;前翅黄白色,后翅红色或白色,前后翅背面均为淡红色。
卵直径约0.6毫米扁圆形,淡绿色。
幼虫头部黑色,胴部淡黄褐色,背线不明显,亚背线暗绿色,体上密生棕***长毛。
发生规律
人纹污等蛾一年发生3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春4-6月成虫羽化,第一代幼虫在5-6月开始危害,成虫有趋光性。卵产在叶背呈块状,初孵幼虫有群集性,分散活动,老熟幼虫受振动后即落地,有假死性。
防治方法
(1)冬耕除草消灭越冬蛹。
(2)成虫羽化期,根据其有趋光性,可用黑光灯诱杀。及时摘除有卵的叶片。
(3)化学防治发生盛期用45%丙溴辛硫磷(国光依它)1000倍液,或国光乙刻(20%氰戊菊酯)1500倍液+乐克(5.7%甲维盐)2000倍液组合喷杀幼虫,可连用1-2次,间隔7-10天。
白蛾是啥虫?白蛾又名美国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举世瞩目的世界性检疫害虫,原产于北美洲,二战期间随军用物资漂洋过海传播到欧洲,1940年首次在匈牙利发现,随后的几十年中如同野火般蔓延到除北欧外的欧洲大部分地区。1945年,美国白蛾又随军用物资登陆日本东京,首次到达亚洲,后经朝鲜战争到达韩国,一路北上进入朝鲜,1979年美国白蛾出现在辽宁丹东地区,正式入侵中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