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枯病什么情况高发(纹枯病打什么药)
清江鹤寄居地的水稻目前已进入稻穗发育的中后期。相比周边的水稻种植区域,在时间节点上明显的慢了半拍。
水稻的一生从生长角度来讲,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粮农把水稻的种子发芽,生根,茎叶分蘖生长称为营养生长。
图片:水稻后期综合症的防控
把水稻幼穗的发育,稻穗形成,抽穗扬花,灌浆结实称为水稻的生殖生长。
因为稻穗的生长发育有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叠生并存的现象,所以,很多人将水稻幼穗分化或者拔节生长至水稻抽穗这一生殖营养生长阶段又称为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
我们知道水稻幼穗发育期是稻穗数的巩固阶段(形成决定阶段在水稻的分蘖期),是穗粒的决定阶段和穗重的奠定阶段。也是决定着水稻开花结实期粒重的阶段。
那么在这一阶段如何协调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生长上的矛盾,达到颖花分化数较多而且适宜,退化颖花数少,茎叶生长稳健,争取较多的有效穗,为后期水稻灌浆结实增加粒重是这个阶段水稻生产管理者最主要的任务。
图片:优质大穗的水稻田间展示
结合当前水稻田间的长势和水稻在当地气候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规律,清江鹤认为当前可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基础性工作:
一是贪青晚熟品种,要立即放水重晒田以控制苗峰,减少水稻还在继续的无效分蘖,以提高水稻成穗率。在实际的水稻生产实践中,水稻产量不高品质不好,其实或多或少是与水稻成穗率不高有着直接联系的。过多的无效分蘖成穗率自然很低。
而且无效分蘖形成的穗小或者畸形,有的根本无穗。即使有穗也是结实率太低,秕粒多(农村俗"赶脚"),是形不成水稻产量的。相反由于"赶脚"的营养与生殖生长,反倒浪费了水稻植株的营养分配,致水稻最终产量与质量受到影响。
图片:齐穗后和散籽期的田间水稻
二是择机适时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水稻田间长势重施穗粒肥。并根据土壤养分实际状况补施适量的锌肥与硅肥。
穗粒肥是水稻形成产量重要的物质基础。穗粒肥不足或者滞后,严重干扰水稻穗数。
穗数可是构成水稻产量的最主要因素。水稻要取得丰产稳产,必须要有充足的水稻穗数。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在水稻插秧时一定要保证亩基本苗,在水稻分蘖时一再强调要早施分蘖肥促进水稻有效分蘖,保证亩有效分蘖穗数的根本原因。
落在一个根本点上就是要增加水稻的有效穗数以达到增穗目的。
图片:水稻灌浆期的田间植株展示
穗粒肥的种类及数量并不一定是个固定的模式。得根据自已田间地块的土壤肥力状况及养分的实际存在情况,还有田间水稻目前的长势状态来决定。
依据水稻田间植株上部两片叶的姿态和色泽综合考虑穗粒肥的用量。
水稻上部叶片(2叶标准)叶片挺立,叶色偏黄者可以适量多用。植株健壮叶片挺拔叶色中绿可取中间用量。叶片微披偏深绿者或生长过旺田可以少量或者不用施穗粒肥。
三是采用湿润换气模式做好田间墒情管理。也就是在水稻穗期生长阶段,采用湿润换气模式,在每次田间回水以后,让回水自然下落落干换气。
图片:水稻幼穗形成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控田间展示
遇雨量多的地方,则不需要回水,相反要排除田间杂水以排水换气。
回水和排水换气目的是促进水稻植株稳定生长和稻穗的正常生长发育。
水层的深度保持在5~8㎝就行。既可以保证水稻孕穗养穗的生理和生态用水,还可以防止田间因缺水而引起的水稻颖花退化,促进水稻抽穗整齐和生理成熟一致,增加水稻产量改善稻米品质。
四是做好水稻田间后期综合症的防控,防止因飞虱,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而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后期的病虫害综合防控任务是非常沉重的。
图片:有效穗形成的谷粒
除了常规的一些病虫害防控任务外,特殊地域环境(或局部地区)有稻飞虱"重灾区",或稻瘟病高发区,稻纹枯病高感地等"特殊"重点防控任务的种植区域,要结合虫情病情预测预报和田间实际,对症用药按照防控标准及时开展防控。把各种病虫害对水稻生产的干扰与危害控制有效防控范围内。
五是趋利避害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水稻异常结实的发生。如极端性天气状态下的异常低温(低于17℃),异常高温(高于30℃),天气干旱或洪涝,后期用药不当出现药害等都会对水稻穗的生长及穗重产生影响。
对这些异常情况的发生要早作准备早谋措施,以规避风险趋利避害,保证异常状态下的水稻生产取得丰产稳产。
图片:水稻极端性天气(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