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灰霉病主要危害作物 灰霉病主要危害作物有哪些

2024-04-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661 次
灰霉病主要危害作物 灰霉病主要危害作物有哪些

灰霉病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病害,对作物的危害非常大。在农业生产中,灰霉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严重,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一、灰霉病的危害

灰霉病是由灰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可以影响多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灰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植株叶片、花朵、果实等部位出现灰色霉斑,严重的话会导致植株死亡。灰霉病不仅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会增加农民的生产成本,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二、灰霉病的防治方法

1.清除病害部位:发现灰霉病的症状时,要及时将受到病害的部分剪除,避免病害扩散。

2.加强通风:灰霉病是一种喜欢潮湿环境的真菌,因此要保持通风,降低环境湿度。

3.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对环境和人体都没有危害。

4.喷洒化学药剂:如果灰霉病已经很严重,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但要注意药剂的使用方法和浓度,避免对作物造成二次污染。

三、灰霉病的防治注意事项

1.预防胜于治疗:在防治灰霉病时,要注意预防胜于治疗,采取预防措施可以避免病害的发生。

2.科学合理使用农药: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方法使用,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药害。

3.定期巡视:定期巡视作物,发现病害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

四、灰霉病的相关问题


1.灰霉病对水果产量有什么影响?

灰霉病会导致水果受损,影响水果的品质和产量。

2.如何预防灰霉病的发生?

可以采取通风、加强管理、使用生物农药等措施进行预防。

3.灰霉病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传播?

灰霉病可以通过昆虫、风、雨水等途径传播。

4.如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灰霉病的防治?

使用化学药剂时要按照药剂说明书上的方法使用,避免使用不当导致药害。

5.生物农药对环境和人体有危害吗?

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的防治灰霉病的方法,对环境和人体都没有危害。

问答拓展:西红柿灰霉病是西红柿种植中常见的病害,西红柿灰霉病发病原因有哪些?

灰霉病菌能危害茎、叶、花和果实,但主要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当茎杆被感染后,开始出现水浸斑,然后膨胀成长方形或不规则形状,呈淡褐色。湿度高时,病斑表面有灰色霉变层。在严重橡兄的情况下,致病部分上方的茎和叶会死亡并导致枯萎。叶部病害多从叶尖开始,沿枝条向内呈V形扩展。开始被水淹,膨胀后呈黄褐色,边缘不规则,深浅环交替。病变梁岩袭组织与健康组织分界明显,表面生有少量灰白色霉变层。果实受侵染时,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先被侵染,然后蔓延到果实或果梗上,造成灰皮、灰霉层厚、水腐。番茄灰霉病的发生规律番茄灰霉病的病原是一种弱寄生真菌,能以有机物为食。低光照条件下,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可发生在431℃,但发育适宜温度为20~3℃,高于32℃,低于4℃。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时发病,高湿度持续时间长,病情严重。光照差、温度适、相对湿度高对发病有利。

如果宿主生长微弱,很容易诱发这种疾病。病原菌对番茄的侵染期为开花坐果期,病原菌孢子长期潜伏在病原菌中。如果番茄腐烂了,也就是说,被感染的灰霉病菌孢子已经从花柱或花瓣侵入果实内部,势必造成腐烂,再吃药也来不及了。预防措施防治番茄灰霉病的主要措施是做好棚内通风、透光和减湿工作,但同时保持温度不要过低。番茄灰霉病菌能危害番茄的果实、花、叶和茎。果实病害大多从死花和留在幼果上的柱头感染,引起花腐病,逐渐蔓延到果实表面和茎秆,通常首先发生在蒂、茎秆或肚脐附近。患病部位果皮灰白色,果实涝渍软腐,迅速发展成不规则病斑,最终导致整个果实软腐。湿度大的时候,病斑上覆盖着灰色的霉层。叶部病害通常从叶尖开始,以“V”形向内扩展。

受感染的花瓣落在叶表面后,引起叶病。在疾病的早期,叶子上有圆形或纺锤形的渍斑。逐渐变成浅棕色到黄棕色,有深浅环。受感染的叶片和果实接触茎蔓后,也会导致茎蔓生病。病斑绕茎蔓一周,上部枝叶枯萎死亡。潮湿时,发病部位会覆盖上灰棕色的霉层。防治枣举番茄灰霉病,只需这一步,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发生原因灰葡萄孢是一种真菌性疾病。病原体主要在病残体上越冬和越夏,主要通过空气和灌溉水传播。病原体喜欢低温、弱光和高湿度。

病菌生长最适宜的温度为18~23℃,湿度超过80%时容易生病。当湿度超过90%时,感染过程可在8小时内完成。在低温和持续下雨的天气下,残留在幼果上的花瓣最容易先发生灰霉病。通过剩余的花瓣,它发展到其他部分。预防和控制方法灰葡萄孢多发生在开花结实期,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根除。由于灰霉病多发生在幼果残花上,及时摘除幼果上的花瓣可以大大减少灰霉病的发生。根据对番茄的试验,如果及时清除幼果上的残花,灰霉病的发病率可降低90%以上,优于喷施的预防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早、晚疫病的发生。

问答拓展:种植的苦瓜发生灰霉病了,这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苦瓜由于其营养丰富,具有降血糖、抗菌、抗癌等功能,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尤其是温室种植面积的增加,必然导致连作。苦瓜病情加重,给生产带来损失。灰霉病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苦瓜受灰霉病侵袭后,易造成大量叶片脱落,影响植物生长,果实腐烂,产品质量严重下降,控制不及时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经济损失严重。那么苦瓜灰霉病是由什么病原体引起的,发病规律是怎样的,植物受害的症状是怎样的,如何全面有效的控制?

一.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和习性

1.病原菌的形态特征。苦瓜灰霉菌的病原体为BotrytiscinereaPers.Fr,属于真菌界亚门的无性真菌botrytis。该病菌的孢子梗呈簇状、孤立状、褐色,顶端有1-2个分枝,分枝顶端稍膨大,棍头状,小梗密集分布,附着大量分生孢子,孢子梗长度与附着位置有关。分生孢子为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5.5~16m×5.0~9.25m,几乎无色。

2.致病菌的习性。病原体为弱寄生菌,具有较强的腐生特性。腐生分生孢子能在13.7℃-29.5℃的有机质中萌发,但分生孢子发生和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1~23℃。菌核病通常在寄主上很少见,但当田间条件恶化时,就会产生黑色片状菌核。分生孢子抗旱性强,在自然条件下可存活130天以上。除了感染苦瓜,该病还可感染草莓、黄瓜、番茄、茄子、芸豆、辣椒等蔬菜和水果。

二.苦瓜灰霉菌感染途径及发病规律

1.感染途径。病原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菌核或菌丝、分生孢子随病残体一起越冬。次年春天,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产生菌丝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成熟后脱落,通过气流、雨水、露水和耕作作业传播。分生孢子从死亡组织中存活后,会产生毒素感染健康组织。被感染的健康组织死亡后,病原体传播到新的死亡组织,从而逐渐扩大,形成感染周期。

2.致病规律。苦瓜Gray霉菌属于低温高湿病害,最适温度为22℃~25℃,空气相对湿度为90%。一般在苗期和花期容易发病。早春或深秋,连续阴雨天气,露天场地低温高湿,结露时间长,或温室通风不畅,室内温度20℃左右,相对湿度持续90%以上,导致严重病害。早春,温室保温性差,种植密度过高,浇水不合理,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病害发展快。

3.苦瓜灰葡萄孢的症状

苦瓜灰霉病主要危害幼瓜,也危害叶、茎和较大的瓜。

1.幼瓜被感染。幼瓜之所以被感染,是因为病菌首先感染了残花,导致花瓣腐烂,长出一层浅灰棕色的霉层,然后发育成幼瓜。病瓜肚脐被淹,灰绿色。湿度大的时候,病害上面覆盖着灰色的粉状霉菌层,是病原体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如果感染较大的甜瓜,发病部位首先出现黄棕色,带有灰色的霉菌层,然后发病部位开始腐烂或整个甜瓜脱落。

2.叶病。被病菌感染的花瓣脱落或病瓜触及叶片,导致叶片感染。刚开始感染部位会有水浸一样的不规则斑点,边缘明显,表面有少量浅灰色的霉层。湿度大时,斑会迅速扩大成大斑,患病部位变黄、软腐,形成浅灰色菌丝,有时菌丝会聚成团。叶部病害多从叶尖开始,沿叶脉向内呈V形延伸,侧面有深浅条纹。

3.茎的疾病。当烂瓜或病花附着在茎上时,茎就会开始腐烂。在严重的情况下,患病的茎会折断卷须,植物会死亡。

三.苦瓜灰口模综合控制措施

根据苦瓜灰霉病菌的生活习性、传播规律及病情,应注意农业防治与药物治疗相结合。

1、实行轮岗,清洁农村。病原菌不仅能在土壤中越冬,还能随病残体在土壤和肥料中越冬。它们具有很强的抗旱性,在干旱条件下可以存活130天以上。所以苦瓜种植时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3年以上,最好是水旱轮作,避免连作,更不要说草莓、黄瓜、番茄、茄子、芸豆、辣椒等作物。种植前苦瓜或拔苗收获后,应及时清除田间病残和周围杂草,减少病源基数;同时土壤要翻深,表土中的病原体要翻深,以降低病原体的感染概率。

2.科学施肥,合理密植。为了培育健壮的植物,提高其抗病性,应施用充分分解的有机肥,增加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以免因过量施氮而削弱植物抵抗病菌的能力。同时要控制种植密度,不宜过密种植,防止植株中后期叶片互相遮挡,造成通风透光条件差,有利于病菌传播。为了减少病原菌感染,可以采摘幼瓜上的残花,及时清除病花、病叶、病瓜。

3.科学治水加强管理。高湿度和充足的水分是病原体传播的主要因素。注重科学浇水和控制田间湿度,可以减少因水分管理不当而引起的病原体传播。在土地选择方面,种植应选择高干或平坦地形的壤土苦瓜。播种前,整地应与施肥相结合,形成高垄或垄。最好用塑料薄膜覆盖,并在薄膜下铺设供水管。在用水方面,应进行膜下滴灌,尽量不进行淹水,降雨后及时排出田间积水,以减少灌溉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加速病菌传播的恶性循环。在田间管理中,当植物长到30cm以上时,应及时用藤条捆绑并上架,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的生长环境。为了减少病原菌感染,可以采摘幼瓜上的残花,及时清除病花、病叶、病瓜。温室栽培时,应注意防寒保温、通风除湿,控制好温室的温度和湿度,白天温度25~30℃,夜间不低于15℃,相对湿度不超过90%。

4、发现疾病,控制药物。要注意田间观察,发现植株发病,尤其是花期植株感染,要及时采取化学防治。该药剂可以是50%多菌灵、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或30%克霉唑可湿性粉剂700倍,或50%异菌脲、70%嘧霉胺、40%啶酰菌胺、50%聚甲基苯丙胺可湿性粉剂。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40%嘧霉胺悬浮乳剂1000倍液,50%丙酰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咪鲜胺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叶面喷施2~3次,每5~7天一次,最好交替用药,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重点喷施在残花附近的叶、茎、幼瓜上。在温室种植苦瓜时,也可使用10%咪鲜胺或45%百菌清,用量为37.5~45g/100㎡,在温室内8~10点分配,暗火点燃,温室密闭,烟熏3~4小时,并注意与农药的喷雾配合,提高防治效果。

问答拓展:露地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有什么区别?

露地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两种病虽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分。番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果实、亦可危害叶片与茎。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番茄叶片,亦可危害茎、花、果实。叶霉病只危害茄果类。灰霉病果蔬类都会受危害。

番茄灰霉病

病原菌为灰葡萄孢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2°C~31°C度范围内均可发育,适温为20°C,相对湿度90%以上,喜弱光。幼果染病较重,柱头和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转移。

幼苗受害开始叶片和叶柄上产生水质状腐烂,后干枯,表面产生灰霉,严重时扩展到幼茎上产生深褐色斑点,常自斑部折断,造成大批死苗。

植株受害叶片上产生水渍状的大型灰褐色病斑,潮湿时表面生灰褐色霉层,干燥时病斑灰白色,隐约可见轮纹。

果实受害多从果柄处向果面扩展,潮湿时长灰霉,干躁时病斑灰白色,水质状发软,最后腐烂,表而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严重时果孝神实脱落,果实间能传染,失水后僵化。

番茄灰霉病是番茄上危害较重且常见的病害,各菜区都发生。除危害番茄外,还可危害茄子、辣椒、黄瓜、瓠瓜等20多种作物。

番茄叶霉病

病原菌为黄枝孢菌,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9°C~34°C之间都能生长发育,发育的最适温度是20°C~25°C。高温条件下,相对湿度90%发病到普遍发生只需要半个月左右。阴雨天、光照弱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番茄的叶、茎、花、果实都会染病。

叶染病初始在叶片正面出现淡***褪绿色斑,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后在叶背面长出霉层,初为灰白色,后成灰紫色或带有绿褐色的霉层。

发病严重时,叶片向内卷曲病,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病花常在坐果前枯死。

茎染病症状常与叶片染病相似。果实染病果蒂附近或果面产生圆型至不规则形黑褐色斑块,硬化凹陷。

防治措施

①选用抗(耐)病品种用55°C温水浸种15分钟或采用2%武夷菌素剂浸种,或2%嘧啶核苷类抗生素水剂100倍液浸种3~5小时。

②露地栽培时,加强水分管理,浇水在上午,苗期浇小水,定植时灌透。开花前不浇水,开花时轻浇,结果后重浇,浇水后立即排湿,尽量叶面不结水雾或缩短结水雾时间。

③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并进行叶面喷肥。

④定植密度不宜过密巧拦亏,并及时进行整枝打杈,立架引蔓绑蔓,植株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

番茄灰霉病和叶霉病虽然都属于高等真菌,但防治药剂天壤之别。

灰霉病可选用农一网225克/升异菌脲或40%嘧霉胺杀菌剂。也可用速克灵可湿性粉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扑海因可湿性粉剂,多霉灵可湿衡没性粉剂等药物。

叶霉病可选用农一网70%甲基硫菌灵,80%模范,农一网40%苯醚甲环唑、噻喜组合。也可用醚菌酯,异菌脲,春雷霉素,多抗霉素等药剂。

番茄病(虫)害较多,可结合其它病害的防治,选用不同成分的药剂,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