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纹枯病 英文(纹枯病)

2024-04-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154 次
纹枯病 英文(纹枯病)

米瓦罐

中文名:米瓦罐中文其他名称:麦瓶草、净瓶、麦瓶子、麦黄菜拉丁名:SileneconoideaL.英文名:ConicalSilene生物学特性:越年生或一年生草本。高25-60cm。全体有腺毛,上部常分泌粘汁。茎直立,单生,具叉状分枝,节部略膨大。叶对生,无柄,基部抱茎;基生叶近匙形,茎生叶披针形,全缘。花序聚伞形顶生;花萼筒状,结果后逐渐膨大成葫芦形,有多条显著的脉棱;花瓣粉红色,5枚。蒴果卵形,包于花萼内,有光泽;种子近肾形,扁,红褐色,有成行的瘤状突起。幼苗子叶长椭圆形;初生叶2片,条状匙形,全缘。种子繁殖,以幼苗或种子越冬。黄河中、下游,9-10月间出苗,早春出苗数量较少;花期4-6月,种子于5月渐次成熟,多混杂于作物种子中传播,约经3-4个月的休眠后萌发。生境、危害及分布:生长于低山平原、旷野、荒地、路旁和农田中,是华北和西北地区夏熟作物田的主要杂草,尤其对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地区)的麦类和油菜等夏熟作物,危害严重,不仅直接有碍作物的中、后期生长,导致减产,而且种子常混杂于收获物中,影响面粉和油的品质。在湖北、云南和西藏等部分地区亦有分布和危害。防治策略:参照此前"繁缕"项下。

菵草

中文名:菵草中文其他名称:水稗子、菵米拉丁名:Beckmanniasyzigachne(Steud.)Fernald英文名:AmericanSlough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幼苗的形态外观和看麦娘相似,但也有区分之处,菵草幼苗的第一片真叶的宽度比看麦娘阔一倍;前者的叶舌顶端有1深裂,而后者叶舌呈剑形。第二片真叶叶脉菵草具有5条直出平行脉,而看麦娘仅有3条直出平行脉。成株秆丛生,直立或略倾斜,高15-90cm,具2-4节。叶片宽条形,叶色较淡,叶鞘长于节间,无毛,叶舌透明膜质,包茎疏松。茼草一生有叶片10-13片,全生育期215-240天,单株叶片3-4片时开始分蘖,最高的分蘖数可达13个。3月份气温回升,茼草的生长发育加快,4月下旬开始出穗。整个穗属圆锥花序,由多数直立长1-5cm穗状花序稀疏排列而成。小穗扁圆形,通常含1花,长约3mm,脱节于颖之下,无柄,成两行着生于穗轴的一侧两颖等长,边缘膜质背部灰绿色,具淡绿色横纹。花、果期5-8月。到5月上、中旬种子从穗的顶部向下依次成熟,随熟随脱落于土中。气囊状颖片包裹小花,有助于子实漂浮水面传播。颖果矩椭园形,长约0.7-1.8mm,宽约0.5-0.6mm,顶端常残存花柱,果皮呈黄色。在8月中,下旬遇雨即开始发芽,如干旱则推迟萌发,10月份为发生的高峰期,翌年春天还能有少量发生,种子在土层中的深度常影响到种子的发芽率。在土表层的出苗率为91.6%;土下1厘米处的出苗率最高达到96.8%,2厘米为52%,4厘米为4.73%,4厘米以下不能出苗。但一旦露于土表就立即发芽生长,种子在土层中的自然死亡率隔年的为17.5%,再下一年为34.8%,接下去死亡率达到86.7%,随着年限的增长,萌发率相应下降。生境、危害与分布:适生于水边及潮湿处,为长江流域及西南地区稻茬麦和油菜田主要杂草,尤在地势低洼、土壤粘重的田块危害严重。由于生长迅速,可抑制其他草类的生长。有时形成小片纯群落,它也是其他水湿群落常见的伴生种,具有耐盐性。又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及锈病的寄主。分布遍及全国。防治策略:冬小麦田可以使用异丙隆进行土壤处理。冬油菜田中据反映对于芳氧苯氧羧酸类除草剂有较强的"抗药性",一般使用吡喃草酮或烯草酮做茎叶处理。

野燕麦

中文名:野燕麦中文其他名称:铃铛麦、香麦拉丁名:AvenafatuaL.英文名:WildOat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旱地杂草,适宜发芽温度为10-20℃,发芽深度2-7厘米发芽率最高。西北地区3-4月出苗,花、果期6-8月;华北及以南地区10-11月出苗,花果期5-6月。野燕麦是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杂草,茎直立,具2-4节;每株有分蘖15-25个,最多达64个;叶鞘松弛,叶舌透明膜质;叶片宽条形;花序圆锥状呈塔形,分枝轮生;小穗含2-3个花,疏生,柄细长而弯曲下垂;芒长2-4cm;每株结籽410-530粒,最多达2600粒。幼苗叶片初出时成筒状,展开后为宽条形,稍向后扭曲,两面疏生短柔毛,叶缘有倒生短毛。种子有再休眠特性,一般第一年田间发芽率不超过50%,在以后3-4年陆续出土。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低于10℃或高于25℃不利于萌发,气温达35℃时萌发率低,达40℃时基本不萌发。吸收水分达种子重量的70%才能发芽,土壤含水量在15%以下或50%以上不利于发芽。萌芽土层深度为1.5-12cm,在20cm以上土层中种子出苗少。野燕麦在冬麦区主要集中在10-11月份出苗,部分地区在次年3月份、麦苗返青后形成一次出草小高峰。生境、危害与分布:野燕麦适应性强,在各种土壤条件下都能生长,旱地发生面积较大。主要在麦田危害,与麦争夺水、肥和阳光,导致麦生长不良、减产,危害麦田最为严重,在麦田中常成单优势种杂草群落。除危害小麦外,也危害大麦、青稞、燕麦、豌豆、油菜等作物。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与质量。并为麦类赤霉病、叶斑病和黑粉病的寄主分布于我国南北各省区;以西北、东北地区危害最为严重。野燕麦目前在我国16个省区大约7000多万亩农田中发生,主要是小麦的伴生杂草,发生环境条件完全与小麦的进化保持一致,且苗期形态非常相似,难以防除。野燕麦的生活习性不仅与小麦相似,而且出苗不齐整,长势凶猛,繁殖率高,且成熟期比小麦要早。野燕麦可有15-25个分蘖,最多可达64个;每株结籽410-530粒,多的可达1250-2600粒;种子在土壤中持续4-5年均能发芽。与小麦相比,株高为小麦的108-136%,分蘖相对于小麦的2.4-4.3倍;单株叶片数、叶面积、根的数量相对于小麦的2倍,形成对小麦的严重竞争。小麦因野燕麦的危害,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穗粒重减少,千粒重降低,导致大幅度减产。在小麦地中,30-40株/平方米的草害损失,造成20-40kg/亩的产量损失,146株/平方米的严重程度下,造成60kg/亩的高额损失。有报道,田间野燕麦穗数0-127.8万个/亩的密度范围内,每增加1万个穗,小麦产量损失2.7kg。防治策略:据报道,精噁唑禾草灵已经被确认对于野燕麦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西北各地野燕麦在近年来密度大幅度回升与此有关。绿麦隆对于野燕麦的土壤处理效果很好,但由于其土壤较长的残留性,在南方的使用受到很大限制,且长期使用绿麦隆会导致田间阔叶杂草的种类与密度较快上升。目前茎叶处理该杂草的可选药剂包括氟唑磺隆、环氧嘧磺隆,炔草酸(酯)对于野燕麦的防除效果经这几年实际观察属于一般水准。

棒头草

中文名:棒头草拉丁名:PolypogonfugaxNeesexSteud英文名:CommonPolypogon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秆丛生,披散或基部膝曲上升,有时近直立,高15-75cm,具4-5节。叶片长5-15cm,宽4-9mm;叶鞘光滑无毛,大都短于或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常2裂或先端不整齐地齿裂。圆锥花序直立,分枝稠密或疏松,长可达4cm;小穗含1花,长约2mm,灰绿色或部分带紫色;两颖近等长,先端裂口处有长1-3mm的直芒;外稃中脉延伸成长约2毫米的细芒。颖果椭圆形。4-6月开花。种子繁殖。生境、危害与分布:多发生于潮湿之地。夏熟作物田杂草。危害不重。除东北、西北外几广布于全国各省区。防治策略:常规方法均可防除。

硬草

中文名:硬草拉丁名:Sclerochloakengiana(Ohwi)Tzvel.英文名:KengStiffgrass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越年生禾本科杂草,秆直立或基部偃卧,具3节,节较肿胀;叶鞘平滑、有脊,叶舌膜质,叶片宽条形;花序圆锥状,密集紧缩,坚硬直立;小穗含2-7个花,穗轴节间粗壮;颖果纺锤形;分蘖力强,单株分蘖6个左右,分枝双生,一长一短。种子在土壤中的适宜出苗深度为0.12-2.4cm,深度超过2.4cm难以出苗。秋季播麦后日平均温度16-18℃时3-5天,形成出草高峰,即小麦出苗后至1叶期。稻茬麦田出现在播后20-25天,次年3月份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秋冬季或迟至春季萌发出苗;花果期4-5月。生境、危害与分布:适生在pH值7-8.5的沙壤土上。为夏熟作物田杂草,在稍盐碱性的土壤发生数量较大,淮北地区为其危害的重发区。田间分布在田边地头和田间地势低洼处,密度高、危害重。稻麦连作田块的发生量显著高于水旱轮作田块。秋播时阴雨天多或田间湿度大,杂草发生量大。分布于安徽、江苏、江西、广西等省区。防治策略:硬草对于很多药剂都有比较强的忍耐力,尤其冬小麦田中的硬草,是个防治难题。可以采取冬小麦与冬油菜倒茬的方式,将硬草种子密度大的地块改为种冬油菜,待冬前硬草出齐之后,用环己烯酮类的吡喃草酮或烯草酮进行茎叶处理,压低次年的种群基数。

泽漆

中文名:泽漆中文其他名称:漆茎、猫儿眼睛草、五风灵枝、五风草、绿叶绿花草、凉伞草、五盏灯、五朵云、白种乳草、五点草、五灯头草、乳浆草、肿手棵、马虎眼、倒毒伞、一把伞、乳草、龙虎草、铁骨伞、九头狮子草、灯台草、癣草拉丁名:EuphorbiahelioscopiaL.英文名:SunEuphorbia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茎直立,基部常呈淡紫红色;叶互生,倒卵形或匙形,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渐窄,叶缘中部以上有细齿;下部叶小,开花后逐渐脱落;杯状花序,顶生;蒴果球形,光滑,3瓣裂。以种子繁殖,以种子或幼苗越冬。种子休眠期明显,早播的并不早出苗,直到9月底秋播临近时方能解除休眠;生长势强。繁殖系数大,单株结籽32-175粒;生命力旺盛,种子耐干旱、涝渍和水沤,被人为断茎后还能长出多头分枝照常开花结实,施用除草剂后许多中毒株仍能从基部生出新枝恢复生长。泽漆10月下旬出苗,子叶期7-10天;11月下旬总叶数6张,开始分枝;冬前分枝2个左右,主茎总叶数10-15张;4月上旬总叶数32张,分枝4个左右;4月上中旬开花。麦田化除的临界期在2月25日至3月25日。田间发生量达到防除指标时,应在2月25日小麦返青后及时采取措施防除,到3月25日后及时才采取措施防除为时已晚。稻茬麦田,杂草在小麦播后7-12天出草,播后15-20天出现出草高峰,冬前出草期持续40天左右。生境、危害与分布:适应性强,喜生于潮湿地区,多生于山沟、荒野、路旁、胶园、桑园、茶园及蔬菜地,危害较重。除新疆、西藏外,分布几遍全国。防治策略:泽漆为区域性冬麦田恶性杂草,安徽北部的宿州、萧县、山东南部的滕州,为重灾区。苗期叶片上被有较厚的腊质层,不易粘附药液,成为药剂防治的难题。可以在配制药液时,加入3000倍有机硅以增加药液的附着。可以使用的有唑草酮、吡草醚、乙羧氟草醚等触杀型药剂。但加入有机硅之后,往往在冬小麦叶片上出现大量灼烧型白色斑点,成为影响农民用药的不良心理因素。

野老鹳草

中文名:野老鹳草拉丁名:GeraniumcarolinianumL.英文名:CarolinaCranesbill生物学特性:一年生草本。全株被柔毛;茎直立或斜生;叶对生,心形,5-7深裂;花成对集生于枝端或腋生,淡红色;蒴果顶端具喙;单株结籽500余粒,种子椭圆形,棕褐色。幼苗耐寒、耐旱能力强,成株后4-5月开花,7-8月结果。多生于荒野、山脚、田园及水沟边,是油菜田、麦田等旱田的常见杂草。以种子繁殖。种子成熟后脱落,通过风力、水力传播落入土壤中。稻麦两熟制地区水稻栽培期间,种子淹没在土中120天也能安全越夏,当年秋天出草。麦糠、麦秸和麦种中常混有大量草籽。  野老鹳草冬前出草量占总出草量96%,11月下旬至次年3月上旬时是野老鹳草木质化前的"绿茎期",也是用药化除的关键时期。应在气温稳定在5-7℃以上时及时用药,至"红茎期"再化除,杂草蜡质多,木质化程度高,药效差。因野老鹳草耐药性强,茎秆坚硬,纤维素多,木质化程度高,除草剂用量要高出防治阔叶杂草猪殃殃、大巢菜剂量的2倍。生境、危害与分布:喜生于荒地、路旁草丛中,为夏收作物田中常见之杂草。对麦类及油菜等作物轻度危害。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山东、河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地防治策略:个体较大,一般农事作业时人工拔除即可。部分密度极大的地区如南京周边地域,可以选用唑草酮或吡草醚茎叶处理。

稻槎菜

中文名:稻槎菜中文其他名称:田荠拉丁名:LapsanaapogonoidesMaxim.英文名:CommonNipplewort生物学特性:一、二年生细弱草本,高10-30cm,多少有细毛。叶多在根部丛生,有柄,羽状分裂,长40-10cm,宽1-3cm,顶端裂片最大,近卵圆形,顶端钝或短尖,两侧裂片向下逐渐变小;茎生叶较小,通常1-2,有短柄或近无柄。头状花序果时常下垂,通常再排成稀疏的伞房状;总苞椭圆形,长约5mm,外层总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mm,内层总苞片5-6,椭圆状披针形。瘦果椭圆状披针形,长4-5mm,等于或长于总苞片,多少压扁,成熟后黄棕色,无毛,背腹面各有5-7肋,顶端两侧各有1钩刺,无冠毛。在长江流域,于秋、冬季出苗,花、果期翌年4-5月,果实随熟随落。以种子繁殖。生境、危害与分布:生于田野、荒野及沟边,为夏熟作物田杂草。多发生于稻、麦或稻、油菜轮作田,在初春,当麦类和油菜等作物生长前、中期时,大量发生,危害重,是区域性的恶性杂草。田边路旁普遍野生,略似蒲公英而叶多缺刻,头状花序小,民间常采作野菜。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河南、四川和贵州等省区。防治策略:冬油菜田中的稻槎菜可以使用草除灵茎叶处理。

波斯婆婆纳

中文名:波斯婆婆纳中文其他名称:阿拉伯婆婆纳拉丁名:VeronicapersicaPoir.英文名:IranSpeedwell生物学特性: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全株有柔毛,茎自基部伏地,着生分枝,上部斜生;茎基部叶对生,上部叶互生,卵圆形,边缘有钝锯齿;花淡蓝色,单生于叶腋,花期在2-5月份。8月底9月初开始发生,9-10月大量出苗。有两次萌发高峰,分别在11月底和3-4月。波斯婆婆纳有很强的无性繁殖能力,茎着土易生出不定根,重新形成植株。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8-15℃,低温不利于萌发;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0-60%,低于10%和高于50%萌发率低;适宜土层深度为1-3cm,超过6cm不出苗。生境、危害及分布:多生于湿润的路边、宅旁、旱地夏熟作物田,特别是麦田中,对作物造成严重危害,同时成为黄瓜花叶病毒、李痘病毒、蚜虫等多种微生物和害虫的寄主,分布在菠菜、甜菜、大麦等作物根部的病原菌(Aphanomycescladogamus)同时也寄生在该种植株上。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苏、江西等省区,是早春常见杂草,主要危害小麦、油菜等作物,沿海及徐淮旱茬麦田发生重。防治策略:由于该种处于作物的下层,通过作物的适度密植株,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这种草害。将旱旱轮作改为水旱轮作,可有效地控制这种杂草的发生。药剂防治可选用异丙隆做土壤处理,也可以使用唑草酮、吡草醚等触杀型除草剂茎叶处理。另据报道,刺盘孢属(Colletotrichium)某些真菌可使该种染炭疽病。

狗牙根

中文名称:狗牙根  中文其他名称:绊根草、爬根草  学名:Cynodondactylon(L.)Pers.  英文名称:Bermudagrass  形态描述:多年生草本。多以根茎或匍匐茎繁殖,种子亦可繁殖。匍匐茎年生长量可达1米以上,并具有分枝,茎圆或略扁,质硬,光滑,每节的节下均能生根,两侧生芽,直立部分可达10-20cm,生长势极强。3月下旬-5月,根茎和匍匐茎从休眠状态苏醒,开始发生新芽,逐渐向四周扩展延伸,重新以绿色覆盖地面。叶条形,叶鞘具脊,鞘口常具白色长柔毛;叶舌短,具小纤毛。花、果期6-10月。秆顶簇生3-6枚穗状花序,呈指状排列,灰绿色或略带紫色;小穗成2行排列于穗轴上,含1朵小花(稀为2朵)。两侧扁,两颖近等长,具l脉,脉成脊。颖果矩圆形,长约0.9-1.1mm,果皮黄褐色或棕褐色。顶端具宿存花柱、无毛,成熟后自颖片上脱落,随风或流水传播。经越冬休眠,种子发芽深度0-1cm,2cm以下即处于休眠状态。  生物学特性:为果、桑、茶、橡胶园主要杂草之一。经营粗放果园,危害尤为严重,由于其植株的根茎和匍匐茎着土,即又生根复活,难以防除。它既喜湿润,又耐干旱,耐盐成,生长势又强,是杂草中的强者,常混杂生在其他种类的草坪之中,和栽培种争光、争肥、争水,最终将其淘汰。为世界性的恶性草之一。也有将它作为草坪栽培。为锈病和纹枯病的寄主。亦生于路边、宅旁。分布于黄河流域及以南各省区。  防治策略:果桑茶园中的狗牙根,可以使用草甘膦加保护罩定向喷雾防治,当年可以消灭地上部,但是对于地下的部分难以达到很好的效果,需要采用两次用药的技术,即在第一次用药后25-30天左右,对于再次萌发出来的地上部使用草甘膦进行第二次用药,这样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对地下部进行杀伤。甘蔗田中的狗牙根,可以使用莠灭津直接处理,进口的阿灭净是我目前见到的效果最佳的莠灭津商品。阔叶作物中的狗牙根,可以采用精喹禾灵或高效氟吡甲禾灵或烯草酮直接处理。其他禾本科作物田中的狗牙根,必须在作物种植前或收获后,对地表已经萌发或残存的部分使用草甘膦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