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是什么行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的农业生产方式,它以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入为目标,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生态农业中,农民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资源配置,采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生态循环农业等方式,实现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农业的特点生态农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采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手段,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特点包括:
1.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农业采用生态循环、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减少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减少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提高农产品品质:生态农业注重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采用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方式,实现农产品的绿色、有机、天然、健康等特点,增加产品附加值。
3.增加农民收入:生态农业通过改善农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等方式,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同时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
生态农业的发展现状在中国,生态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采用生态种植、有机种植等方式进行农业生产,生态农业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国生态农业面积已达到1.3亿亩,生态农产品年产值超过1.5万亿元。
生态农业的前景展望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重视,生态农业在未来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发展和应用。未来,生态农业将会继续发展,成为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产业。同时,生态农业也将会成为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
拓展百科知识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农业生产方式,它采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天然物质,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等物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注重生态保护、提高农产品品质和农民收入,是生态农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可持续发展是指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高效生产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农业可持续发展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世代的需求为目标。
参考来源:《生态农业发展与政策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生态农业技术与实践》相关问答拓展:
生态农业是指什么?
什么是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简称ECO,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高效农业。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随着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加速和交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发展空间将得到进一步深化发展。
发展历程
生态农业,简称ECO,ECO是Eco-agriculture的缩写,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生态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纵观人类一万年的农业发展史,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原始农业,约7000年;二是传统农业,约3000年;三是现代农业,至今约200年。
20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注意到,现代农业在给人们带来高效的劳动生产率和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危机:土壤侵蚀、化肥和农药用量上升、能源危机加剧、环境污染。
面对以上问题,各国开始探索农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生态农业便是世界各国的选择,为农业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生态农业--是指在保护、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态学、生态经济学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集约化经营的农业发展模式,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生态农业是相对于石油农业提出的概念,是一个原则性的模式而不是严格的标准。而绿色食品所具备的条件是有严格标准的,包括:绿色食品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标准;绿色食品包装贮运标准。所以并不是生态农业产出的就是绿色食品。
生态农业是以生态学理论为主导,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以合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前提,因地制宜地规划、组织和进行农业生产的一种农业。是20世纪60年代末期作为"石油农业"的对立面而出现的概念,被认为是继石油农业之后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太阳能的固定率和利用率、生物能的转化率、废弃物的再循环利用率等,促进物质在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的循环利用和多次重复利用,以尽可能少的投入,求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并获得生产发展、能源再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等相统一的综合性效果,使农业生产处于良性循环中。
生态农业不同于一般农业,它不仅避免了石油农业的弊端,并发挥其优越性。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等,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性,但又保持其精耕细作、施用有机肥、间作套种等优良传统。它既是有机农业与无机农业相结合的综合体,又是一个庞大的综合系统工程和高效的、复杂的人工生态系统以及先进的农业生产体系。以生态经济系统原理为指导建立起来的资源、环境、效率、效益兼顾的综合性农业生产体系。中国的生态农业包括农、林、牧、副、渔和某些乡镇企业在内的多成分、多层次、多部门相结合的复合农业系统。20世纪70年代主要措施是实行粮、豆轮作,混种牧草,混合放牧,增施有机肥,采用生物防治,实行少免耕,减少化肥、农药、机械的投入等;80年代创造了许多具有明显增产增收效益的生态农业模式,如稻田养鱼、养萍,林粮、林果、林药间作的主体农业模式,农、林、牧结合,粮、桑、渔结合,种、养、加结合等复合生态系统模式,鸡粪喂猪、猪粪喂鱼等有机废物多级综合利用的模式。生态农业的生产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为重要前提,根据生物与环境相协调适应、物种优化组合、能量物质高效率运转、输入输出平衡等原理,运用系统工程方法,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信息的输入组织生产。通过食物链网络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充分发挥资源潜力和物种多样性优势,建立良性物质循环体系,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地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生态农业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农业体系,是农业发展的新型模式。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至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均有了较大发展。建设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
探索阶段
生态农业最初只由个别生产者针对局部市场的需求而自发地生产某种产品,这些生产者组合成社团组织或协会。英国是最早进行有机农业试验和生产的国家之一。自30年代初英国农学家A.霍华德提出有机农业概念并相应组织试验和推广以来,有机农业在英国得到了广泛发展。在美国,替代农业的主要形式是有机农业,最早进行实践的是罗代尔(J.I.Rodale),他于1942年创办了第一家有机农场,并于1974年在扩大农场和过去研究的基础上成立了罗代尔研究所,成为美国和世界上从事有机农业研究的著名研究所,罗代尔也成为美国有机农业的先驱。但当时的生态农业过分强调传统农业,实行自我封闭式的生物循环生产模式,未能得到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支持,发展极为缓慢。
发展阶段
90年代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得到全球的共同响应,可持续农业的地位也得以确立,生态农业作为可持续农业发展的一种实践模式和一支重要力量,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无论是在规模、速度还是在水平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如奥地利于1995年即实施了支持有机农业发展特别项目,国家提供专门资金鼓励和帮助农场主向有机农业转变。法国也于1997年制定并实施了"有机农业发展中期计划"。日本农林水产省已推出"环保型农业"发展计划,2000年4月份推出了有机农业标准,于2024年4月正式执行。发展中国家也已开始绿色食品生产的研究和探索。一些国家为了加速发展生态农业,对进行生态农业系统转换的农场主提供资金资助。美国一些州政府就是这样做的:依阿华州规定,只有生态农场才有资格获得"环境质量激励项目";明尼苏达州规定,有机农场用于资格认定的费用,州政府可补助2/3。这一时期,全球生态农业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单一、分散、自发的民间活动转向政府自觉倡导的全球性生产运动。各国大都制定了专门的政策鼓励生态农业的发展。
内涵
中国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应该根据土地形态制定适宜土地的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它要求把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牧、副、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工程、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中国生态农业"与西方那种完全回归自然、摒弃现代投入的"生态农业"主张完全不同。它强调的是继承中国传统农业的精华--废弃物质循环利用;规避常规现代农业的弊病(单一连作,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品,大量使用化石能源等);通过用系统学和生态学规律指导农业和农业生态系统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如推行立体种植,病虫害生物防治),改善其功能;以及推进农户庭院经济等。在从村到县的各级生态农业的试点上,曾普遍取得良好的效果。
特点
综合性
生态农业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以大农业为出发点,按"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全面规划,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各业和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发展,并使各业之间互相支持,相得益彰,提高综合生产能力。
多样性
生态农业针对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资源基础、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吸收我国传统农业精华,结合现代科学技术,以多种生态模式、生态工程和丰富多彩的技术类型装备农业生产,使各区域都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各产业都根据社会需要与当地实际协调发展。
高效性
生态农业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农业成本,提高效益,为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创造农业内部就业机会,保护农民从事农业的积极性。
持续性
发展生态农业能够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常规发展为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同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的同时,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生态环境行业是哪些行业?环境生态类专业包括: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工程专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林学专业、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如旅游、牧业、渔业、林业等对生态环境依赖高的产业。
指在生态环境及资源开发方面的,如生态旅游、生态产品之类的。比如原始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野生动植物公园及各种生态景观的开发利用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属于什么行业?生态保护属于环保行业,具体分析如下:1.生态保护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一些重点地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改善。
2.生态保护依据区域主导生态功能,划分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洪水调蓄、农业发展和城镇建设等七类生态功能区。根据生态功能极重要区和生态极敏感区的分布,提出了陆域生态功能保护重点区域,作为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优先地区。
农业开发公司属于什么行业?农业开发公司大致属于以下几个行业
1、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与生产,销售。属于研发行业。
比如化学肥料厂,化学农药厂,生物天敌培养基地,生物有机肥菌肥厂等的建设与研发,生产并销售。
2、农产品种植基地的建设,整合渠道的深加工,销售。比如龙眼种植基地的开发,龙眼干的深加工,柑橘产业基地的建设,柑橘罐头的深加工等。属于种植业,农产品深加工行业。
3、畜牧养殖基地的建设,整合渠道的深加工,销售。比如养猪,鸡,鸭,鱼等养殖场基地的建设,肉类深加工。属于畜牧业,养殖产品深加工行业。
宏观的讲三者都属于农业开发项目,只是他们的分工不同。彼此依靠,资源共享。
我们提倡生态农业的同时必须有工业生态生产,保证养殖业的生态循环利用。提倡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企业保证工业废水处理合格,废气转化生态达标;农耕者保护土壤健康,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都需要化学工业企业的不忘初心。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