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粮食价格走势 粮食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2024-03-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710 次
粮食价格走势 粮食价格走势分析预测

粮食价格走势分析

国内粮食价格走势

在国内,粮食价格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种植面积、气候、政策、市场需求和供应等。近年来,我国粮食市场供需总体平衡,但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天气灾害和政策变化等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具体来看,近几年我国粮食价格波动相对较小,但在2024年初爆发的非洲猪瘟疫情导致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进而推高了粮食价格。新冠疫情对粮食供应链的影响也对粮食价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国际粮食价格走势

国际粮食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粮食生产和储存能力、贸易政策和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例如,2024年全球气候异常,美国大范围干旱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急剧上涨。而2024年,全球粮食市场供应充足,粮食价格处于低位。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和贸易战也会对粮食价格产生较大影响。比如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对于大豆价格的影响,中方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导致大豆价格下跌,而美国转向其他市场出口大豆,推高了其他市场的大豆价格。

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

总体来说,影响粮食价格的因素非常复杂,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气候因素:干旱、洪涝、风灾等天气灾害会影响粮食产量,从而影响价格。
  • 政策因素:**的粮食收购、补贴、税收政策等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
  • 供需因素:市场供需关系是决定价格的基本因素,供大于求,价格下跌,供小于求,价格上涨。
  • 贸易政策因素:贸易政策和贸易战也会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
拓展百科知识

1.粮食:是指人类主要消费的谷类、豆类、薯类和杂粮。

2.全球气候变化:指全球范围内的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多等现象。

3.贸易战:是指多个国家之间因贸易问题而相互斗争的情况。

参考资料:

[1]陈国良.粮食市场供求变化与价格波动研究[D].华东经济管理学院,2024.

[2]戴富荣.全球气候变化下的粮食安全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2024.

[3]刘云.贸易战与国际大豆市场的新变化[J].农业经济问题,2024.

拓展好文:今年小麦价格连续俯冲,种粮大户:这算是回归常态

  转自:第一财经

  今年小麦价格连续俯冲,种粮大户:这算是回归常态

  邵海鹏

  “今年的粮食价格走势,我们也没搞清楚,怎么就一下子跌这么多。”王汉是安徽省一家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尽管通过土地流转和“大托管”模式规模化种粮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但也忍不住吐槽了开年以来一路下行的粮食价格。尤其是小麦,年初每斤1.6元,经过多轮俯冲,已跌至目前的1.3元左右,跌幅接近20%。

  对于麦价的大幅下挫,王汉认为“好坏参半”——固然种粮收益有所下降,但也会给土地流转市场降降温,“我们这里的地租,最高已超过1000元一亩。在当前的小麦行情下,就有风险了。”

  目前,小麦正渐次收割。黄淮海和华北主产麦区将于5月下旬、6月上旬开始大面积收割。包括王汉在内的农户,对新麦低开已有心理预期。

  “去年麦价高企,达到每斤1.5元,这是不正常的价格,主要跟国际局势紧张有关。今年的麦价将回归理性,前期预计每斤1.25元左右;如果品质好的话,后期每斤1.3元就到顶了。”他说。

  风格多变的小麦价格走势

  今年初,小麦价格每斤超过1.6元。随后一路下行,尤其是3月的时候急速下跌。3月底,也是粮食贸易商最为恐慌的时候。4月初,麦价止跌,开启探底回升的走势。经过短暂的“跳涨”后,麦价又开始连续下行,跌至如今的1.3元左右。

    郑文慧称,麦价短暂回升前后的下跌逻辑不一样。3月之前的下跌是“囤积需求”的过度释放,4月中旬之后的下跌是贸易商、加工企业等各主体持粮需求消退,正在不断去库存,回归常态。

  在粮食流通环节,既有真正用于生产的“产业需求”,又有反映市场预期和各种心理的“囤积需求”。2024年,小麦领域尽管“产业需求”收缩,但“囤粮需求”旺盛,从而导致麦价全年狂飙。

  于是,在全年涨价的整体氛围影响下,粮食贸易商、加工企业都加大了收购力度,收购量多于往年。

  今年以来,影响去年麦价大幅上涨的因素悉数消退。尤其是2月份以来,麦价连续阴跌,这既是对供需格局偏宽松的真实供需形势的反映,也是对去年过热行情的调整。

  “由于看不到后市的明显利好,以及即使有反弹预期也不太可能回升至去年的水平。与其寄望于麦价小幅反弹亦无法覆盖继续持粮所需的成本,倒不如及时止损。贸易商抛售粮食的积极性高涨。”郑文慧称。

  这一波持续至4月中旬的“跳涨”,大多企业的普麦收购价进入每斤1.45-1.50元区间,个别企业的收购价开始逐渐逼近每斤1.50元。粮食市场将之视为“心理线”。郑文慧称,3月份跌到1.5元左右,僵持了一段时间,然后才开始加速下跌。

  张智先称,1.50元以下,特别是1.45元以下,基本上是无量下跌,有价无市特征明显。因而一旦反弹,该区间压力较轻,在企业补库需求的推动下,小麦价格出现快速上涨的态势。前期的**式下跌降低了囤粮主体的心理预期,1.50元左右的价位,市场出现松动的可能性较大,供应压力也逐渐加大。随着价格的反弹,在轮换任务压力之下,当时各级储备小麦已经明显加大了轮出数量,呈现较为迫切的轮出行为,对市场心理也形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后期波动在所难免。

  4月下旬至今的麦价下跌,与市场形成了较为一致的看跌预期有关。

  郑文慧称,目前各市场主体都在去库存,粮食贸易商能抛就抛,用粮企业随采随用,这对**产生较大冲击,价格加速下移。

  根据近期在加工企业的调研,郑文慧提到,今年以来,企业库存正在降低。新冠疫情期间,由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企业最高会准备3个月的库存。如今,又恢复至1个月左右的常态。“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回归。”

  从居民消费角度来看,口粮的囤粮需求基本消失,而口粮的消费需求从长期来看也呈现下降趋势。

  郑文慧称,总**、总需求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只是持粮需求在新冠疫情期间膨胀,从而拉动了总需求,形成一致的价格上涨预期,现在这部分持粮需求锐减,导致粮价继续下探。

  市场对新麦低开有心理预期

  6月1日前后,王汉就要开始收获新一季的小麦了,并面临麦价、产量双下行的局面。

  与去年一斤1.5元的单价相比,今年只有1.3元左右。与去年亩产1200斤这一难得一见的高产相比,今年预计会超过1000斤,至于能否达到去年的水平,王汉心里也没有底。

  “今年的单价,是正常价格;今年的亩产,也属于正常年景。尽管这两个指标都无法与去年相提并论,但也要理性接受。”他说。

  当前,麦价正处于新陈麦购销交接前的关键时期。业内普遍认为,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低位徘徊,甚至具备继续下跌的潜力。

  粮食贸易行业人士李大壮(化名)称,在新麦上市前,实力较大的生产商和贸易商,谨小慎微地小批量参加**储备轮换拍卖,有的直接毁约后再拍低价的,有的打长线的贸易商干脆抱着“烫手的山芋”不出库,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成本加费用已经高达每斤1.65元以上;随着各级政策性轮换小麦**期限拉长,加工企业降低库存量,面粉需求量下降,饲料厂采购不积极,多方面因素支撑短期陈麦价格或继续下沉。

  与此同时,玉米行情在徘徊,替代效应不够明朗。今年以来,玉米市场需求**,小麦价格已经低于玉米平均价,山东饲用企业开始收购小麦,小麦替代玉米预计2024/2024年度达到3500万吨以上。

  李大壮认为,今年新麦上市期间遇到麦价持续下滑,与去年麦价大幅上涨的背景明显不同,采购主体购销心态已发生质的变化。经过大幅振荡,多元采购主体购销思维会更加谨慎、理性,“走一步看一步”或将成为多数主体的选择。

  郑文慧也提到,尽管看好未来第三季度的粮价,但贸易商在操作策略上,仍然是继续抛售,或者说谨慎采购。

  这在于,虽然贸易商预期未来粮价会有回升趋势,但还没看到明确的回升节点,今年以来的大跌已经造成较大亏损,没有太多底气再承受如今积极进场采购,或又来一波下跌行情的后果。从行为上看,仍是非常谨慎。只有跌到市场发现流通粮源的确不多,高位入手的粮源也都卖完,而价格也确实到底了,才会进场采购,重建新的均衡。

  从整体来看,尽管新季小麦收购市场形势复杂,但看跌预期强烈。

  李大壮称,预计会出现“有钱、有库、有粮源,内行、外行、不入贸易行”局面。来自社会的游资,预计今年也不会凭借大量资金优势介入新麦收购市场。面粉加工企业普遍持有“看跌”心理。饲料企业或成为新季小麦收购的重要力量。当前玉米市场价格比小麦看强,对小麦市场价格也将提供短期、中期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