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如何养蜂养蜂的方法

2024-03-26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28 次
如何养蜂养蜂的方法

  此篇农资内容会给农友们剖析“如何养蜂养蜂的方法”的内容进行精确剖析,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一些帮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养蜂无论是定地饲养,转地饲养,蜂群的繁殖和越冬等场地的选择,都是养蜂生产成败之关键。一个理想的养蜂场地,应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蜜粉源丰富,水源良好,交通便利,地势高燥,地形开阔,在半径2—3公里内没有其它蜂场,没有农药污染。

  如果定地饲养一定要选择在阳光充足,正面有开阔的南麓山坡,北面有山挡住西北风,夏季又有南风吹达,正属冬暖夏凉之地。同时还要考虑全年至少要有一种以上的主要蜜源和多种花期交错的辅助蜜源,才可能保证蜂群的繁殖和获得大量的蜂产品。

  但是如果蜂场高度集中,蜂群密度太大,即使蜜源条件再好,也难免产生“僧多粥少”的局面。这些因素对于养蜂人来说是必须要考虑到的。

  养蜂场的环境必须要安静、清洁,不宜把蜂场设在靠近铁路、牧场和蜜蜂敌害较多的地方,特别是农药仓库和蜂产品加工厂附近(因为加工蜂蜜时有大量蜜香飘出,引诱蜜蜂而至,易进难出,造成大量蜜蜂致死)。在山区养蜂,还应注意防洪和防火。

  选购蜂群时,首先要作蜂箱外部观察,如工蜂出入勤快,带花粉回巢的工蜂比例大,一般是好的。开箱察看时,如蜜蜂安静,不扑人,表示蜂群性情温顺,便于管理。工蜂体色新艳,封盖子脾整齐,连成**,表示蜂群健康。蜂王体壮,行动稳健,产卵整齐,动作迅速,全身密布绒毛,颜色鲜艳,说明蜂王年轻,体质好。还要观察老蜂与幼蜂,糖脾与子脾的比例,体色鲜艳,幼蜂与子蜂比例大的为好蜂群。

  此外刚开始学养蜂者,买蜂时最好要求带一部分空的旧巢脾。

  随着季节的变换和外界蜜源的交替,蜂群内部也就会发生着不同的变化。

  在春季分蜂热产生之前和主要流蜜期的开始与结束,以及蜂群越冬前的准备等,都必须对蜂群进行仔细的检查,以便更好地掌握蜂群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情况,检查可分为全面检查、局部检查和箱外观察等三种方法。

  1、全面检查:对蜂箱各巢脾进行检查,叫全面检查。全面检查应选择风和日暖,气温在14℃以上的时候进行。

  检查前须准备好应有的工具,检查员一定只能站在蜂箱的侧面,并背靠阳光。操作要细心,动作要稳、准、轻快。

  当蜂箱装满巢脾时,应先取第二脾,暂放蜂箱旁边,或放在待用箱内,如没满脾的箱,只要将边脾向箱边推移。检查各巢脾时,两手紧握脾框的框耳,垂直提脾。

  先观察巢脾一面,观察时与眼睛保持约一尺远的距离。看完一面后,再将上梁竖起,并以梁为轴向外转半圈,然后两手放平观察另一面。

  观察时要看虫、卵、蜂、花粉和蜂王的情况。分蜂季节要看有无自然王台。

  放回巢脾时,要注意莫挤压蜜蜂,蜂路宽窄要造当。

  2、局部检查:只需了解蜂的某些情况,或者在外界气温低又缺蜜源,而不宜作全面检查时,只提少数巢脾进行检查,叫局部检查。

  检查时如发现巢脾边角有存蜜,说明不缺饲料。巢脾中间有新产的巢,说明有蜂王存在。巢脾上出现有新蜡,表示蜂群有修造巢脾能力。

  3、箱外观察:进行箱外观察,可以通过巡视蜂箱,观察蜜蜂在巢门口的活动来判断蜂群情况。

  如采集蜂出入繁忙,采集量大,甚至有回巢落在踏板上并有啪啪响声,这就表示进入大流蜜期。工蜂在巢门口来回爬行,显得焦急不安,这可能失王的表现。如巢内发现不时爬出翅膀残缺的幼蜂,是受蜂敌危害的象征。箱内箱外经常发现蜘蛛和粉沫粪便,则有巢虫危害象征。不分气候,蜜蜂随时飞出巢外,而巢门前一、二米处发现有新死的蜂,搬起蜂箱又感觉很轻,则可能是巢内缺蜜。早春或越冬进行箱外观察,对及时了解蜂群情况是很有必要。

  1、中国蜜蜂和意大利蜜蜂在蜜蜂养殖中很常见。

  中华蜜蜂是我国的蜂种,又称土蜂。对中国的自然环境适应性强,能用一点蜜源生存。

  中国蜜蜂适宜在地形复杂、蜜源分散的山区繁殖。

  2、意大利蜜蜂是从国外引进的蜂种。

  它的优点是可以保持强大的种群数量,并且具有非常强的采集大蜜源的能力。更适合在地势简单、蜜源集中的平原地区养殖。

  1、蜜蜂是社会性社会性昆虫。他们的食物是鲜花。

  蜜蜂一般生活在工蜂分泌的蜂蜡制成的蜂箱中。

  2、蜂群主要由一只蜂王、数万只工蜂和数千只雄蜂组成。

  蜂王负责产卵和分泌蜂王信息素。无人机负责与新发布的蜂王**。

  蜂群的所有工作都由工蜂承担。蜂王不是蜂群的领袖。

  1、养蜂时,一定要准备一些养蜂工具,如蜂箱、窝脾、窝基、蜂帽、蜂扫等,蜂箱是养蜂最基本的工具。

  2、根据蜂种不同,蜂箱可分为中型蜂箱、意大利蜂箱等。按用途不同可分为传统蜂箱、活框蜂箱等。按规格不同可分为传统蜂箱、活框蜂箱等。10框标准蜂箱、12框方形蜂箱、16框水平蜂箱等,尽量选用活框蜂箱。

  1、繁殖蜜蜂的前提是至少要有一群蜜蜂。意大利蜜蜂基本上可以在农场买到。

  除了采购,中国蜜蜂还可以去野外采集野生中国蜜蜂。

  2、捕捉时,可以在蜜蜂分离或飞行的高发期用引诱蜂箱诱捕蜂群,也可以在发现后收集野生蜂群或蜂巢。

  无论是诱捕还是采集,都必须掌握中国蜜蜂的习性。

  1、蜂群管理不仅是蜜蜂繁育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

  技术层面主要包括蜜蜂**、群体合并、王者引种等。

  2、蜂群划分是指将一个蜂群自然或人工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蜂群,两个或多个蜂群的合并是指由于一定的需要将两个或多个蜂群合并为一个蜂群国王介绍是指因失去王后或王后年老而重新干预或更换王后。

  气候变化对蜂群的影响将特别明显。不同季节蜂群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差异。

  1、蜜蜂在采食花蜜时有储存食物的习惯。虽然蜜蜂一般不需要人工喂养,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不能缺少人工喂养。

  2、蜂群的饲养主要分为补充饲养和奖励饲养两种。补充喂养是蜜蜂缺乏蜂蜜储存时的喂养。

  主要目的是为蜜蜂的生存提供食物基础。奖励饲养的目的是促进菌落繁殖,一般在春季、秋季或其他菌落需要快速繁殖的时候进行。

  1、蜜蜂养殖和其他养殖一样,要严防病害。如果**爆发,整个领域的蜜蜂可能会被摧毁。

  事实上,蜜蜂有很多**。

  2、蜜蜂病害包括幼虫腐烂病和囊性幼虫病害,蜂螨(对意大利蜜蜂有害)和巢虫(对中国蜜蜂有害)寄生虫,黄蜂、蚂蚁和蜘蛛等。

  养蜂人不仅要做好预防工作,还要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

  蜜蜂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

  全世界已知蜜蜂约15万种,中国已知约1000种,要怎么养好蜜蜂呢以下就是我给你做的整理,希望对你有用。

  蜜蜂一般体长7—20毫米,黄褐色或黑褐色,生有密毛。头与胸几乎同样宽。腰部较**、腹部纤细。触角膝状,复眼椭圆形,口器嚼吸式,后足为携粉足。两对膜质翅,前翅大,后翅小,前后翅以翅钩列连锁。腹部近椭圆形,体毛较**为少,腹末有螯针。

  它们被称为资源昆虫。成蜂体长约2公分~4公分(约08~16英寸)。

  蜜蜂有三种,一种在树上。一种被人们用器具收养的,是家蜂,小而微黄,蜜部味浓甘美。一种在山岩高峻处作房的,叫石蜜,这种蜂黑色如牛虻,它的蜜味酸色红。

  蜜蜂完全以花为生,包括花粉及花蜜,有时酿造储存成蜂蜜。毫无疑问的是,蜜蜂在采花粉时亦同时对它授粉,当蜜蜂在**采花粉时,会掉落一些花粉到花上。

  这些掉落的花粉关系重大,因它常造成植物的异花传粉。蜜蜂身为传粉者的实际价值比其制造蜂蜜和蜂蜡的价值更大。

  雄蜂通常寿命不长,不采花粉,亦不负责喂养幼蜂。工蜂负责所有筑巢及贮存食物的工作,而且通常有特殊的结构组织以便于携带花粉。

  大部分蜜蜂采多种花的花粉,不过,有些蜂只采某些科的花的花粉,有的只采某种颜色花的花粉,还有一些蜂只采一些有亲缘关系的花粉。蜜蜂的口部是花粉采集和携带的器具,似乎能适应各种不同种类的花。

  蜜蜂会发出声音,这是因为它有发声器官,这个发声器官位于蜜蜂腹部的两个极其小的黑色圆点。

  一、良种优王蜂种好坏和蜂王质量优劣,年龄长短,对蜂群增长快慢,群势强弱,产量效益高低有直接的影响,为此,首先应不断引进适合当地自然条件的优良蜂种,进行改良换种和配制杂交。

  要注重培育优质蜂王。

  二、蜂数密集养强蜂群必须坚持养稠蜂壮群,反对养稀蜂弱蜂。

  蜂数密集和群势强壮的蜂群,在繁殖期调节巢内温度、湿度的能力强,繁殖速度快,子脾面积大,哺育的蜂儿健壮,成蜂率高,抗病力强。在生产期死亡率低,节省饲料。

  而稀蜂弱群则刚好相反。

  三、饲料充足蜜粉充足蜂自多,缺蜜少粉蜂则少。

  四、多造新脾养蜂要有足够的巢脾,特别是产过两代子的二茬脾。脾多有利于分群和蜂场的扩大,脾新培育的蜂儿个大健壮,而且**少。

  五、防病治螨防病治螨应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

  六、群势定量为了确保饲养强蜂,遏制某些人贪头数养小群,贪脾数养弱群,辛苦一年受益不大的做法。

  七、巢温适宜由于我国各地温度差异较大,所以对蜂群的保温和散热必须因地制宜。

  八、多王繁殖王多→子多→蜂多→蜜多,这是顺理成章的逻辑。

  九、强群采蜜实践证明,三个弱群不如一个强群采蜜多,而强群最好是养起来的原群,因原群各龄蜂比例协调,浆、蜜都易丰收。

  十、正确决策多谋善断,灵活应变,因地制宜,科学管理,是养好蜂的基本保证。

  患蛹病的蜂群封盖子脾颜色变暗,封盖下陷,部分封盖被工蜂咬开,露出死蛹。死蛹体色由白色逐渐变成灰白、浅褐、深褐、暗褐色。

  死蛹无臭味,挑取无丝状物,易被工蜂清理。

  死蛹多呈干枯状,有的呈湿润状。

  感病幼虫干燥、萎缩、光泽感差,养蜂者称之为干蛆。

  部分死虫为浅**,患病群巢门外可见到各色死蛹。

  部分幼蜂发育不良,体质衰弱,有的无翅,有的只有1对翅或3支翅,无生产力,常飞出巢后就不能返巢而死于蜂巢附近。患病群蜂王腹部膨大、翅外张,容易死亡。

  蜜蜂蛹病是一种病毒病,它的发生与蜂种、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密切相关。通过研究和防治实践证明,必须进行综合防治。

  选育抗病蜂种,由于蜂场采取近亲育种的方式育王,使蜂种退化,蜂群抗病能力降低,这是蜜蜂蛹病广泛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长远和大范围来看,一方面要有计划地引进良种,进行远缘杂交,提高蜂群的抗病能力。

  另一方面,要进行抗病育种,国内外已有选育抗病品种的先例。这是一项长远而经济的防治蜜蜂蛹病的方法。

  抗病育种可从生产、科研两方面着手。生产上,可以有目的地从患病蜂场中选择不发病或发病较轻的蜂群,培育蜂王和种用雄蜂。

  但要注意,一定要杀灭患病群雄蜂,保证蜂王与种用雄蜂**。

  在科研上,可利用杂交选育、突变育种等方法,选育抗病品种。

  蜂场在引种时,必须对蜂王隔离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病后方能用来育王。注意卫生条件蜜蜂蛹病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故为蜂群创造良好的卫生条件可预防或减轻发病。

  在春秋季,要选择背风、向阳、干燥、清洁、蜜粉源丰富的场地。不应将蜂群放在阴暗、潮湿、温度起伏比较大的场地及污浊的地方。

  蜂箱、蜂具、巢脾要妥善保管,经常保持清洁干燥,并定期消毒。对患病群进行蜂箱、巢脾消毒时,可用**、蜜蜂消毒灵等。

  加强饲养管理用优良抗病蜂王换掉病群蜂王,这是防治蜜蜂死蛹病的重要环节。饲养强群,紧框缩脾,保持蜂多于脾,注意蜂群内子脾不要太多,以保证幼虫能得到足够的饲喂和孵育。加强保温措施,防止巢内温度上下起伏。保证蜂群内有足够的优质蜜粉饲料。

  慎用药物防治生产实践证明,下面几种药物(配方)对防治蜜蜂死蛹病有较好效果。

  黄柏lO克,黄芩10克,黄连10克,大黄10克,海南金不换10克,雪胆10克,党参5克,桂圆5克,五加皮5克,麦芽15克,红参2克。每副加水1—15千克,先烧开后再用文火熬半小时,滤去药渣,取药液按1:1比例加入白糖或按1:2的比例加入蜂蜜配成糖浆,每晚喂1次。

  每付药喂30群蜂,连喂3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也可在傍晚进行喷喂,次数与前面相同。

  对未发病的蜂群,可用此药预防。病毒灵3片,维生素c。

  片,磺胺类1克,柠檬酸5毫升。将药研磨成粉后加入l千克1:l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

  饲喂每群每次02~03千克(每群蜂10框蜂计),喷喂至蜂体有一层薄雾为止。也可加人花粉中喂给蜜蜂,连喂7次为1个疗程,隔3天再喂1个疗程,连喂3个疗程。

  蛹康宁中草药颗粒剂。将药颗粒每袋先加入少许化匀,再加入025~050千克1:1的糖浆中搅拌均匀,饲喂或喷喂蜂群。

  每群每次02—025千克,喷喂至蜂体有一层雾状为止。2~3天1次,4—5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