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兰花炭蛆病究竟要怎么进行防治

2024-03-17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78 次
兰花炭蛆病究竟要怎么进行防治

兰花炭蛆病是兰花栽培中常见的病害之一,对于兰花的生长和开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防止和控制兰花炭蛆病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我们需要加强兰花的管理,保证兰花生长的环境干燥通风,避免过度浇水和过度施肥。同时,我们需要定期清理花盆周围的落叶和杂草,保持花盆和土壤的清洁卫生,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我们可以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使用专门的杀虫剂和杀菌剂来防治兰花炭蛆病。在使用杀虫剂和杀菌剂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和方法进行使用,以免对兰花产生不良影响。同时,我们需要定期更换杀虫剂和杀菌剂,避免病虫害对药物产生抗性。

我们可以采用物理防治的方法,如使用**粘虫板、**水碟等器具来诱捕和陷杀病虫害,避免它们对兰花的危害。

相关百科拓展:

兰花炭蛆病(lánhuātàncūnbìng):是由炭蛆虫寄生在兰花根系和茎部引起的病害。病株叶片发黄、卷曲,花序畸形,花苞膨大,最终导致花蕾枯萎。防治方法包括加强兰花管理、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相关问答拓展:

甲基硫菌灵能治兰花炭疽病吗?

可以治,兑水浇根或者喷洒叶面,多用几次就好了

代森锰锌兰花的使用方法?

兰花是可以浇代森锰锌的,代森锰锌一种优良的保护性杀菌剂,质量稳定可靠,能增强兰花抵抗病害的能力,有效控制兰花病害的发生。

代森锰锌浇兰花方法

浇代森锰锌时间

兰花在叶芽展叶之后施代森锰锌是比较好的,一般防治叶斑病是每10-15天1次,防治霜霉病、炭疽病是每7-14天一次,防治霜霉病、白粉病是每7-14天一次

兰花预防病虫害用药方法?

兰花的虫害和大多数植物差不多,只是需要识别虫害的种类,各种虫害都是不同类型的,用药上也是不同。

一、红蜘蛛属于螨虫类,用一般的杀虫药对它还真没什么效果,有专门针对螨虫的药,如果发现及时杀灭红蜘蛛也不难。常用的有三氯杀螨醇,在农资店都可以买到。

二、蜗牛是软体爬行虫害,可以在花盆周围撒药,蜗牛爬过就会死掉。农村常用食盐,蜗牛最怕沾上食盐。或者在花盆周围撒石灰,强碱的药物治疗蜗牛效果还是不错的,而且安全没有污染。

三、小飞虫不仅对兰叶造成危害,它的幼虫是在盆土内的,也对兰根有威胁。在种植兰花前就要对植料进行彻底的杀虫卵,一旦发现有小飞虫就要海陆空三维打击。盆土埋毒是海、盆面撒毒土(农药和上细沙)是陆、兰叶用农药喷洒是空。小飞虫一般的农药杀虫剂都有效果,三维结合杀灭效果更好。

兰花喷杀菌剂喷到新芽有影响吗?

浓度高会伤新芽,正常比例不会的

兰花在叶芽展叶之后施代森锰锌是比较好的,一般防治叶斑病是每10-15天1次,防治霜霉病、炭疽病是每7-14天一次,防治霜霉病、白粉病是每7-14天一次。

?兰花使用频率代森锰锌不能过高、不能随意的提高它的稀释倍数,否则会抑制兰花芽叶的生长,出现弱芽或者是无法生长成壮芽的现象。

种食茵的地种植花坐需要防治什么病害?

多为病原菌病害,轻者减产,重者绝收,要重视病虫害的发生,通常采取“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手段,将病害杜绝在发生之前。

4. 1菌丝稀疏

(1)症状:菌丝表现稀疏、纤弱、无力、长速极慢等现象(在排除细菌污染的前提下)。

(2)病因:种源特性退化、种源老化、种源自身带有病毒病菌、基料营养配比不合理、基料含水量过低、基料pH值过高或过低、培养温度过高、湿度过大等。

(3)防治措施:选用适龄的脱毒菌种,科学合理地调配基料和微量元素,注意基料pH值变化,调控培养室的温度。

4. 2菌丝不吃料

(1)症状:表面菌丝浓密、洁白菌的基料色泽变褐,并有腐味。

(2)病因:基料配方不合理、原料中有不良物质、基料中水分过大、菌种老化或退化。

(3)防治措施:合理选择原料,配方应科学合理、适量用水、选择适龄的脱毒菌种。

4. **菌

(1)症状:菌丝逐渐失白,继而消失。

(2)病因:种源种性退化、基料中水分偏高、闷热、水大、菌丝自溶。

(3)防治措施:严格控制种源,控制基料含水量在适宜水平。高温季节尽量避免菌袋间的过分拥挤。

4. 4死菇

(1)症状:子实体尚未发育成熟,个别还很小时便萎缩、变黄,最后死亡,有时甚至成批出现。生理**害的死菇,手触摸时表面干爽无湿液。(2)病因:出菇过密,营养不足,出菇室持续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氧气不足;覆土层缺水,幼菇无法生长;采菇或其它管理操作不慎,造成机械损伤;或者使用农药不当,产生药害都可能引起子实体死亡。

(3)防治措施:根据上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改善环境条件,正确使用农药等。

4. 5不出菇

(1)症状:菌棒发育很好,转色也正常,就是不出菇。

(2)病因:积温不够或者菌种资源有问题,积温必须达到所必需的数量,例如808在2160左右才能生理成熟,对于菌种问题更是要根据环境条件进行筛选适合本地生产的高温、低温、广温菌种。

(3)防治措施:确保达到有效积温和选择适宜菌种。

每天积温=(最高温+最低温)/2-7,一般积温为2000-2800左右

4. 6烧菌

(1)症状:菌棒里面和表皮发现焦黑色培养料,类似于烧焦一样,导致的不出菇,多发生于夏菇。

(2)病因:因为菌棒内水分多的同时环境温度过高,导致的烧菌现象,诱发原因可能是装袋时积水或者注水**出菇未能达成造成的菌袋烧菌。

(3)防治措施:装袋时及时挑选出含水量明显高于一般的袋子(水袋),夏季注水后要确保环境温度不能太高 (低于30℃),否则极易发生烧菌。

4. 7常见的杂菌类病害

木霉:食用菌的劲敌,后期呈墨绿色。

链孢霉:速生恶性菌,后期呈橘红、橘黄或粉红色。

曲霉 (黑曲霉及黄曲霉):黑曲霉孢子成熟后呈黑色,呈黄绿色的是黄曲霉。

青霉:孢子成熟后呈青绿色。

根霉:后期呈黑色(有假根及匍匐菌丝)。

毛霉:后期呈黑色(无假根及匍匐菌丝,日长速有时达3cm)。

诱发病因及条件:卫生差、环境不洁,污染源较多、培养料含水量大,偏酸、麸皮、玉米面、糖等偏多、原料不新鲜,杂菌基数高。

环境条件:高温、高湿、通气差。

解决办法:多采用多菌灵、托布津、苯菌灵、克霉唑、石硫合剂等,应多种药剂交叉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4. 8主要害虫

多菌蚊、眼菌蚊、蝇类、线虫、蛞蝓(鼻涕虫)。

4. 9防治办法: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了。

4. 10抗病虫品种

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经济有效的防治方法,组成较完整的防治系统,达到降低或控制病虫害之目的。

4. 11防治措施

(1)农业措施

场所清洁,严格杀虫消毒。

菌种抗逆性强、菌龄适宜、适当加大播种量。

原料用料新,配料勿加过多糖、粮类营养,呈偏碱性。

环境忌高温高湿通气差。

(2)物理防治

设屏障:进出口钉纱网。

人工诱杀:灯光、饵料。

灯光:灯下放0.1%敌敌畏水盆或挂粘虫板(涂聚丙烯粘胶)。

饵料:料面铺放纱布,撒一层炒熟的菜籽饼粉,螨虫**后将其浸入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