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醚菌酯和嘧菌酯有什么区别

2023-12-30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714 次
醚菌酯和嘧菌酯有什么区别

  本篇农资总结会给大家刨释一下“醚菌酯和嘧菌酯有什么区别”的内容进行详尽分析,期待对各位网友们有几分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醚菌酯:具有广谱杀菌活性,同时具有良好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对草莓白粉病、甜瓜白粉病、黄瓜白粉病、梨黑星病有特效。嘧菌酯:嘧菌酯具有广泛的杀菌谱效果,对白粉病、锈病、英枯病、网点病、霜霉病、稻瘟病等几乎所有真菌界(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鞭毛菌亚门、半知菌亚门)病害都有良好的活性。


好文探索:吡唑醚菌酯与嘧菌酯在不同作物上的防效对比


  吡唑醚菌酯(1·57吨/公顷2023)比嘧菌酯(1·28吨/公顷2023)在小麦壳针孢抗性地区上的增产效果好。

  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增产效果更好(在有小麦壳针孢抗性的冬小麦地区)。

  吡唑醚菌酯能更显著的抑制小麦壳针孢芽管的长度(相比嘧菌酯)。

  鹰嘴豆褐斑病菌对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平均EC50为0.0272μg/ml和0.0023μg/ml。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更强。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草莓疫霉有很好的保护活性,治疗活性较差。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之间防效无显著差异。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对柑桔黑斑病的EC50分别为>100microg/ml和0.87microg/ml,吡唑醚菌酯的抑菌效果更强。

  吡唑醚菌酯处理花生病害(褐斑病、南方茎溃疡病)后的产量比百菌清处理有显著增加,与戊唑醇、氟酰胺、嘧菌酯无显著差异。

  玉米产量增加差异:吡唑醚菌酯256kg/ha,嘧菌酯230kg/ha。

  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氟嘧菌酯、肟菌酯等能更显著的抑制小麦叶锈、柄锈病菌夏孢子的产生。

  嘧菌酯对玉米灰斑病菌的平均EC50为0.018μg/ml,吡唑醚菌酯对玉米灰斑病菌的平均EC50为0.0010μg/ml,肟菌酯对玉米灰斑病菌的平均EC50为0.0023μg/ml。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的抑菌效果更强。

  **醇和嘧菌酯防治番石榴锈病最有效,优于吡唑醚菌酯、环丙唑醇、戊唑醇。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防治玉米锈病和玉米大斑病药效相当。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防治大豆褐斑病效果好。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无施用地区对核果褐腐病菌EC50分别为0.15μg/ml、0.06μg/ml。

  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有施用地区对核果褐腐病菌EC50分别为0.9μg/ml、0.1μg/ml(南加州)。

  吡唑醚菌酯对高尔夫球场卷旋腐霉病的保护作用效果优于嘧菌酯和氰霜唑。

  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都能有效防治桉树叶斑病。

  吡唑醚菌酯(比嘧菌酯)能更有效的防治番木瓜褐斑病和黑斑病。

  草莓疫霉的菌丝和卵孢子对吡唑醚菌酯(相比嘧菌酯)更敏感。

  肟菌酯和醚菌酯对甜菜白粉病的防效超过94%(即使在很低的剂量100克有效成分/公顷),嘧菌酯和吡唑醚菌酯的效果较差(即使是高剂量200克有效成分/公顷)。

  对甜菜尾孢菌叶斑病(甜菜褐斑病),肟菌酯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的防效中等,醚菌酯的防效最差。

  吡唑醚菌酯和丙环唑对稻小核菌和稻枯斑丝核菌抑制作用更强(相比嘧菌酯、醚菌酯、精甲霜灵、甲基立枯磷)。

  氟环唑+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壳针孢的效果比单用氟环唑的效果好,有显著差异。氟环唑+其他甲氧类杀菌剂(嘧菌酯、啶氧菌酯、肟菌酯)的效果与单用氟环唑的效果无明显差异。

  吡唑醚菌酯对小麦壳针孢、鹰嘴豆褐斑病菌、柑桔黑斑病菌、小麦叶锈、柄锈、玉米灰斑病菌、核果褐腐病菌、草坪卷旋腐霉病、番木瓜褐斑病和黑斑病、草莓疫霉等的活性或防效高于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在小麦和玉米上的增产效果优于嘧菌酯。


精选问答:


  1、吡唑醚菌脂与醚菌脂有什么区别?

  01 上市时间不同

  嘧菌酯是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杀菌剂,上市时间较早,所以病菌的抗药性相对来说也较强;吡唑醚菌酯是2023年上市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上市时间相对较晚,病菌抗药性较弱,单剂防治病害的效果相对较好。

  02 吸收方式不同

  嘧菌酯的渗透性和内吸性是比较强的,药剂可以从叶面正面快速渗透到叶片背面,并且可以在植株体内进行传导,具有正打反死的效果;而吡唑醚菌酯只能在局部渗透,扩散性较好, 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03 使用方法不同

  由于嘧菌酯的内吸传导性比较好,所以能被根茎叶吸收,然后传递到植株的各个部位,进行杀灭病菌。醚菌酯不但能用于茎叶喷雾,还能用于拌种,灌根;吡唑醚菌酯没有内吸传导性,不能通过根系吸收传导, 吡唑醚菌酯只能用于茎叶喷雾。

  04 混配农药剂型不同

  由于嘧菌酯的渗透性太强,所以在混配时不能与乳油、有机硅和有机磷等渗透性强的药剂进行混用,会容易发生药害;而吡唑醚菌酯就能与所有剂型的药剂进行混配。

  05 安全性不同

  由于嘧菌酯的渗透性很强,所以在作物的敏感时期很容易就会产生药害;而吡唑醚菌酯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只有个别作物在敏感时期容易产生轻度药害。

  2、吡丙醚与吡唑醚菌酯的区别?

  吡丙醚是上世纪90年代研发的杀菌剂,上市时间较早,所以病菌的抗药性相对来说也较强;吡唑醚菌酯是2023年上市的一种新型杀菌剂,上市时间相对较晚,病菌抗药性较弱,单剂防治病害的效果相对较好。

  吡丙醚的渗透性和内吸性是比较强的,药剂可以从叶面正面快速渗透到叶片背面,并且可以在植株体内进行传导,具有正打反死的效果;而吡唑醚菌酯只能在局部渗透,扩散性较好, 喷药时必须均匀周到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