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2024-02-23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394 次
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疾病

  这篇汇总会给朋友们分析一下“泥鳅养殖如何预防**”的内容进行解释,但愿对农资人们有所帮助,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泥鳅养殖要想防治病害,必须从鱼塘的建设、池水的更换、饲料的投喂、定期清水等着手。鱼塘需要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

  应种植一些水草,定期更换池水。

  要预防病虫害,就要开始筹建鱼塘了。

  鱼塘要建在避风向阳的地方,不会有太多的杂物被吹进来,附近要有淡水源,方便换水。种植前在水中种植一些水生植物起着提供饲料、遮荫和吸收清理水体杂物的作用。

  在养殖泥鳅的过程中,需要定期向其中注入干净的新水,以改善池水水质,增加池水含氧量,但每次加新水时,不宜加太多很多,只需更换大约五分之一。并且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加入井水等地下水,应放置一段时间,防止水温急剧变化。

  泥鳅是一种杂食性淡水鱼。能消化水蚤、水虫、浮游生物和各种水生植物,不挑食。

  用有营养的饲料喂养,不要单独投喂内脏、血肉等动物性饲料,以防腐烂。

  随着养殖工作的进行,水中的水生动植物会逐渐使水体不再干净,细菌滋生严重,微生物大量繁殖。

  需要通过定期泼洒生石灰等药物来调节。水体肥力不足还需施清肥。


精选问答:


  1、泥鳅换气时间?

  半小时

  泥鳅是鳅科下属鱼类的统称,俗称鱼鳅、泥狗等,全国各地的池塘、沟渠、溪流、江河、湖库、沼泽等水体中普遍都有分布,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下面来看一看泥鳅养殖技术及注意事项吧!

  泥鳅养殖

  一、生活习性

  泥鳅是底栖小型淡水鱼类,生存水温范围0~41℃,最适生长水温22~28℃,喜栖息在淤泥底质的静水或缓流水中,杂食性,主要以浮游生物、水生昆虫、小型甲壳动物、高等植物碎屑等为食,人工养殖可投喂豆渣、米糠、麸皮、禽畜内脏及下脚料、配合饲料等。

  泥鳅养殖

  二、鱼塘建设

  泥鳅养殖鱼塘附近要有干净的水源,池深约1.0~1.5米,水深0.4~0.5米,池底铺厚约0.2~0.3米的软泥,池壁四周要夯实或用水泥浇灌,进水口、溢水口、排水口要用密网布包裹,鱼塘周边要种上水浮莲、水葫芦等水生植物,植物覆盖面积约占鱼塘总面积的1/4。

  泥鳅养殖

  三、清塘消毒

  泥鳅苗下池前10天每亩撒生石灰60~70千克,2~3天后加水至0.3厘米深,一周以后将水排干并重新注入新水,水深约0.2~0.3厘米,然后每亩施300~500千克腐熟人畜粪或~千克沼液,待水色开始变绿且透明度约15~20厘米后即可投放泥鳅苗。

  泥鳅养殖

  四、鱼种投放

  泥鳅苗要确保大小均匀、个体饱满且有活力,每亩放3~4厘米的泥鳅苗3~5万尾,套养鳙鱼10~20尾、鲢鱼15~30尾用以防止蓝藻爆发,若泥鳅苗是用充氧尼龙袋长途运输的要“缓苗”后再放苗,即将充氧尼龙袋放在池内20分钟,等内外水温一致后再缓缓放出。

  泥鳅养殖

  五、饲料投喂

  泥鳅苗刚下塘可投喂轮虫、小型浮游植物等饵料,同时投喂少量熟蛋黄、鱼粉、豆饼等精细饲料,等泥鳅苗体长达1厘米时已经可摄食水生昆虫、有机物碎屑等,可投喂粉碎的禽畜内脏、豆饼、配合饲料等,初期日投饲量为泥鳅苗总体重的2~5%,后期为5~10%。

  泥鳅养殖

  六、水质管理

  泥鳅喜肥水,应及时追施发酵的有基肥,每次用量300~500千克/亩,池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厘米,水色以黄绿色为宜,当水温达到30℃时要经常更换池水并增加水深,当泥鳅常游到水面“吞气”时要停止施肥并注入新水,冬季要增加水深并施入牛粪、猪粪等厩肥以确保泥鳅安全越冬。

  泥鳅养殖

  七、病害防治

  泥鳅常见的病虫害有烂鳍病、打印病、车轮虫病等,其中烂鳍病可用10~50毫克/千克的氯霉素溶液或土霉素溶液浸洗10~15分钟,每天1次,连用5天,打印病可用漂白粉全池消毒,浓度1毫克/千克,车轮虫病可用**全池泼洒,浓度30毫克/千克。

  泥鳅养殖

  八、注意事项

  1、泥鳅养殖要注意水质,每周建议换水1~2次,同时要勤施经腐熟后的有机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为宜。

  2、泥鳅养殖要坚持巡塘,每天早、中、晚各巡塘一次,观察泥鳅活动和水色变化,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3、泥鳅养殖要预防病害,及时清洗饲料台,定期做好饲料台及工具的消毒工作,定期投喂药物预防**。

  4、泥鳅养殖要防害防逃,水鸟等敌害喜在鱼塘周围捕食泥鳅,进水口、排水口等处常检查以防泥鳅逃逸。

  2、如何养殖泥鳅?

  泥鳅是我们常见的养殖水产项目,对水质的要求不太严格,稻田、池塘、水沟和田头坑塘都能养殖,效益较高。养殖泥鳅,一定要掌握好方法:

  一、修建池塘

  泥鳅养殖可寻找向阳、温暖、排水便利处建池塘,一般由砖、石砌成,池深在1米左右为宜,池子砌好后,用水泥抹平,池塘周边保持干净,在池塘底部铺上土壤,厚度0.5尺,注入清水1尺,并在池塘底部栽种上水葫芦、浮萍等水生植物,水温保持在15-30℃左右。

  二、苗种放养

  池塘养殖成鳅,一般每平方米水面投放鳅种40-50尾,鳅种要求规格整齐,大小差距不能太大,以免大鳅吃小鳅。苗种规格以3-4厘米为宜。鳅种下塘时用孔雀石绿8毫克/公斤浸洗5分钟,以防水霉病发生。

  三、饲喂方法

  人工养殖泥鳅,也要投喂一定的商品饲料,如豆渣、豆饼、麦麸、米糠、酒槽等。投饵量一般为鳅体重的4%-5%,当气温在25-28℃时,泥鳅摄食最旺,可适当加大投饵量,促进其生长。投喂方法应定点设置食台投喂,投喂时间以傍晚投饵为宜。

  四、日常管理

  需要注意每天2次巡塘,经常检查防逃设施,防止泥鳅出逃。同时关注水位、水质和泥鳅的生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泥鳅的饲喂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补施些有机肥,但在施肥时,一定不能过多过频,并且要勤换池水,一般10-15天换水一次。在养殖的中后期每月施1-2次微生物制剂。遇到泥鳅病害需要及早采取措施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