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玉米播种机档位怎么调

2024-02-21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76 次
玉米播种机档位怎么调

  本篇农资文章会给全国农资人分解一下“玉米播种机档位怎么调”的内容进行详细,希望对各位网友们有所收获,下面开始阅读吧!

  玉米播种机一般有5-8个档位。调整这些档位可以直接拨动排种器的档板来控制株距。

  一般调整到1档的株距为15cm,2档为18cm,3档为21cm,4档为24cm,5档为28cm,6档为30cm,7档为33cm,8档为36cm。但由于不同品牌可能不同,具体调整方法取决于品牌。


精选问答:


  1、一亩地3300株玉米?

    1亩=666平方米 那么:每株玉米占地约666/3300≈0.2平方米 所以:株距大约为√0.2≈0.449米=45厘米  一、玉米高产规范化栽培技术  (一)因地制宜选用优质、高产的杂交玉米良种是提高单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实践证明,利用**优势,实现玉米杂交良种化种植是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的重要途径之一。杂交玉米良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生长健壮、整齐,杂交玉米播种后发芽出苗快、出苗率高、根系发达、叶色浓绿、光合作用强;其二是穗大粒多、空杆率低,在合理密植条件下,果穗大小均匀,穗位高矮一致;其三是抗逆性强,杂交玉米植株矮,节密,穗位低,有较强抗倒、抗旱、抗涝、抗病虫能力。  目前,威信全县推广种植的杂交玉米良种有扎单202、西山70、西山99、西山7号、宣黄单4号、宣黄单8号、宣白单、盛农3号、贵单8号、黔兴4号、黔兴7号、改良黔兴4号、大单1号、大单2号、毕单10号、筑白1号、筑黄2号等品种,各乡(镇)根据农民的喜爱,按照海拔、气候区域、土壤肥力等情况,选择推广种植。  (二)深耕改土,精细整地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能适应各类土壤。对酸碱度要求范围是PH值5-8,耐盐碱能力差。玉米植株高大,根系发达,需要大量水分和养分,而且不耐涝,开花前不怕受旱,因此要达到高产稳产,就必须进行深耕,一般在深耕20-25厘米左右即可满足根系生长的要求。  玉米的整地,包括冬耕晒坯与播前整地。冬耕晒坯的作用是促进土壤熟化、改善土壤结构和有效地消灭地下害虫,尤其对粘重土壤或易板结的土壤效果更大。播前整地则要求土块细碎、无大土块架空、地面平整、土壤疏松、耕作层表面要有一层细土覆盖。  冬翻的地,开春后要及时进行深耙保墒,同时清除石块、残茬、精细整地,要求达到土壤细碎、墒面平整。  (三)适期播种  1.威信春玉米的适宜播期主要以5-10厘米土壤温度稳定在10-12℃为始播的指标。一般北部片区800米海拔,南部片区900米海拔,适宜播期为春分节令;北部片区800-1200米,南部片区900-1300米适宜播期为清明节前5天;不论北部、南部1300米海拔以上片区,适宜播期为清明节后5-10天。夏玉米播期(威信主要指油菜地)一般在立夏节令为最佳播期。  2.单株育苗,科学施肥,规范移栽。  2.1育苗场地的选择:玉米场地的选择为便于管理和移栽,有利于幼苗健壮生长,最好选择在水源方便,离移栽地近,不易遭人畜践踏,背风向阳的地方。场地80-100厘米宽理墒,两墒间一走道,墒面要求平整、压实,然后铺上一层细土,防止营养粪团育苗时根系下扎入土,以利取苗,不伤根。  2.2营养土的配制:选用稍带粘性的无石子、无坚硬杂物的具有良好结构的肥沃土壤500公斤,加300公斤过筛土杂肥或腐熟厩肥和复合肥5公斤,普钙10公斤,**素1公斤混合均匀堆制10天后,用清粪水拌匀后手捏成团放下即散的程度,每亩手捏营养粪团4000个整齐摆放在育苗场地墒面上备用。  2.3播前种子处理:**种进行粒选,除去霉烂、破损、有病虫的种子,播种前将经过粒选的种子在阳光下晒2-3天,提高种子的发芽力和生活力,用15%粉锈灵4‰溶液浸种6小时后清水冲洗催芽,待胚芽萌动露白时,将种子播入营养粪团1厘米深的小孔内,一个粪团播入一粒种子(包衣种直接播种),播种完备后及时覆盖湿润细土0.5-1寸厚,同时将厢面四周营养团用细土掩好,保持营养粪团晴天不失水,盖膜可用拱架式或平铺式。洋芋地在洋芋开始出苗,小麦地在小麦扬花期育苗。  2.4规范移栽:移栽时必须做到四个“确保”。一是确保玉米叶龄2.5-3.0叶龄期时移栽;二是确保分大小苗移栽;三是确保单株定向移栽;四是确保密度,坚持单位面积有效株数的增加。一般洋芋套玉米,二套二,播幅带160厘米下线,洋芋小行距40厘米,株距30-35厘米,每亩2380-2780塘;玉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3335株。洋芋套玉米二套一,播幅带150厘米下线,洋芋株距25-30厘米,每亩1480-1780塘;玉米小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3557株。  玉米间大豆,二套二,播幅带150厘米下线,大豆小行行距33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2960塘;玉米行距50厘米,株距28厘米,每亩3176株。二套一,播幅带140厘米下线,大豆株距28厘米,每亩1702塘;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27-30厘米,每亩3176-3529株。种植规格示意图如下:  玉米套小麦140-150厘米下线,140厘米下线的,小麦播幅50厘米,种4行小麦,小麦株距20厘米,预留行90厘米,移栽两行玉米,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30厘米,每亩小麦9528塘,玉米3176株;150厘米下线的,小麦播幅60厘米,种5行小麦,小麦株距20厘米,预留行90厘米,移栽两行玉米,玉米行距40厘米,株距28厘米,每亩小麦塘,玉米3176株;种植规格示意图如下:  玉米套种红薯,玉米种植是140厘米或者150厘米下线的,均移栽两行玉米,玉米小行50厘米,株距25-30厘米,亩移栽玉米3176-3500株;红薯移栽两行,行距40厘米,株距20厘米,亩扦插红薯4447-4764根。  玉米单株育苗单直行移栽,种植规格75×25-28厘米,亩移栽3176-3557株。  2.5科学施肥:底肥要做到以农家肥为主,氮、钾、合施用,移栽玉米时,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普钙20公斤、钾肥5公斤、磷酸一铵15公斤或**素8公斤。缺锌地块,每亩施硫酸锌1-2公斤。  3.加强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主要通过促控措施,促进根系发育,控制地上部增长,达到苗全、苗齐、苗壮,为穗粒期的健壮生长和良好发育奠定基础,主要措施是查苗补缺,保证全苗。有条件的地块可亩追施清粪水15-20担。  3.2穗期管理:穗期是玉米茎叶的营养生长与雌雄穗分化发育的生殖生长并进的双旺时期,是吸收肥水量最多的时期,此期加强肥水管理,协调肥水供应,达到控杆、促穗、植株健壮、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叶色浓绿、叶片挺拔有力的丰产长相,为穗大粒多打好基础。主要措施是:其一结合薅锄追施拔节肥,玉米叶片7-8叶,亩施**素10-15公斤,促进茎叶生长;其二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12-14片叶时,结合深薅锄和施肥,中耕培土,以促进气生根的发生和下扎,有利于植株生长,防止倒伏,此期亩施**素25-30公斤,化肥要深施,减少养分损失。  3.3粒期管理:植株抽雄后营养生长基本停止,全面转入开花授粉及籽粒灌浆的生殖生长,此时叶面积达最大值,籽粒重量的90-95%靠授粉后叶片的光合作用积累,要求此期绿色叶面积稳定、时间长、根系活力旺盛、植株清秀、健壮不倒,防止叶片、根系早衰。具体措施是看苗情酌情补施粒肥,植株健壮、清秀的不施粒肥,植株出现早衰现象、叶黄、干枯的亩补施5公斤**素,要做到早施;人工去雄时间在未散粉时进行,去雄可隔行或隔株,去弱留强,数量不超过1/4;人工辅助授粉可增加授粉机会,减少**缺粒,提高结实率。  二、适时收获  玉米籽粒到蜡熟期,籽粒变硬,茎叶变黄,苞叶干枯,既可收获。过早收获,影响籽粒饱满,过迟收获,茎杆折断,果穗触地易发霉、发芽、鸟兽危害,影响产量,以适时收获为宜。在籽粒收获后,进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三、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玉米丝黑穗病,农民俗称“灰苞”。  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2)轮作,重病地块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可与大豆、花生、红薯等作物轮作;(3)发现病瘤,彻底割除深埋或烧毁,玉米收获后,彻底清除田间遗留的残瘤病株; (4)种子处理:**种可用种子重量的0.3-0.5%多菌灵浸种。  2.玉米大小斑病。  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500倍液,在玉米雄穗期喷施,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  3.地老虎,蛴螬,蝼蛄。  防治方法:(1)用50%辛硫磷50克,加水1.2公斤,拌玉米种20公斤;(2)用50%辛硫磷100克,拌饵料10公斤,于傍晚撒少许在玉米塘侧诱杀;(3)用80%敌敌畏乳油100克,兑水50公斤喷雾。  4.玉米螟。  玉米螟群众叫“钻心虫”,防治方法:(1)处理玉米杆,消灭越冬幼虫;(2)每亩用2.5%功夫1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3)用50%辛硫磷100克拌细土1.5公斤,拌匀后每亩按300克,施入玉米喇叭口中。

  2、木豆种植规格多少?

  木豆每亩种植规格和播种量要根据木豆品种、地形及种植方式来确定。一般情况下:在平地及缓坡种植,每亩播种量为100—150克,每亩种250—300株;在陡坡种植,每亩播种量为85—135克,每亩种200株。如果采取间套种,可与玉米、高梁等作物间种,一般每种3行或4行玉米、高梁等作物可间种1行木豆。  

  以祥林1号、2号、3号、4号、5号为例,每亩播种量及播种规格具体如下:祥林1号,每亩播种量为110—120克,株距1—1.2米,行距1.6—2米,塘径长宽各20厘米、塘深40厘米;祥林2号,每亩播种量为100—130克,株距1—1.3米,行距1.8—2.2米,塘径长宽各20厘米、塘深40厘米;祥林3号,每亩播种量为100—130克,株距1.2—1.5米,行距2.0—2.5米,塘径长宽各20厘米、塘深40厘米;祥林4号,每亩播种量为120—150克,株距1.2—1.5米,行距2.0—2.5米,塘径长宽各20厘米、塘深40厘米;祥林5号,每亩播种量为120—150克,株距1.2—1.5米,行距2.0—2.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