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肥喷施比例是多大
这一篇汇总会给广大网友剖析“钾肥喷施比例是多大”的内容进行全面说明,期望对各位农友们有几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钾肥作为叶肥喷洒,钾肥与水的比例一般为1:1000。施用钾肥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促进植物对碳水化合物的合成。
它还可以加速光合物在植物中的流动。
好文探索:2023年秋冬季主要农作物科学施肥指导意见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一)华北平原及关中平原灌溉冬麦区。
包括山东和天津全部,河北中南部,北京中南部,河南中北部,陕西关中平原,山西南部。
针对该区域冬小麦氮肥过量施用比较普遍,氮磷钾养分比例不平衡,基肥用量偏高,一次性施肥面积呈增加趋势,后期氮肥供应不足,硫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调减氮磷肥用量。
(2)氮肥分次施用,根据土壤肥力和小麦品种、品质特性不同,尤其是强中筋小麦,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和中后期追施比例。
(3)依据土壤肥力条件,高效施用磷钾肥。
(4)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5)重视硫、锌、硼、锰等中微量元素施用。
(6)对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的土壤要通过科学施肥和耕作措施进行改良。
(7)肥料施用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15-20-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5-2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0-12公斤/亩。
(2)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2-15公斤/亩。
(3)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5-20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20公斤/亩。
25-1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4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35公斤/亩。
(2)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5公斤/亩。
(3)产量水平50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5-55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5-65公斤/亩。
配方肥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包括江苏及安徽两省的淮河以北地区,河南东南部。
针对该区域土壤以砂姜黑土为主,土壤肥力不高,有效磷相对偏低,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肥用量。
(2)秸秆粉碎还田,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重视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4)对出现酸化、盐渍化、板结等问题的土壤要通过科学施肥和耕作措施进行改良。
(5)肥料施用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18-15-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0-2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5-7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5-3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8-10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0-15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5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5-18公斤/亩。
25-1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4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40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6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60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60-70公斤/亩。
配方肥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南部,安徽和江苏两省的淮河以南地区。
针对长江流域冬小麦有机肥用量少,氮肥偏多且前期施用比例大,硫、锌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实施秸秆还田,有机无机相结合。
(2)适当减少氮肥用量,调整基肥追肥比例,减少前期氮肥用量。
(3)有效磷丰富的土壤,适当降低磷肥用量。
(4)根据小麦品种、品质适当调整氮肥用量和基追比例,强中筋小麦要适当增加氮肥用量和后期追施比例。
(5)肥料施用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2.1中低浓度配方施肥方案推荐配方。
12-10-8(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3-34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6-9公斤/亩。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4-45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9-12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5-62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2-17公斤/亩。
(4)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62-74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7-20公斤/亩。
2.2高浓度配方施肥方案推荐配方。
18-15-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施肥建议:。
(1)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5-23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6-9公斤/亩。
(2)产量水平300-4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3-30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9-12公斤/亩。
(3)产量水平400-5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42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2-17公斤/亩。
(4)产量水平55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2-49公斤/亩,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素17-20公斤/亩。
在缺硫地区可基施硫磺2公斤/亩左右,若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酌减硫磺用量。在缺锌或缺锰的地区,根据情况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包括山西中部,陕西中北部,河南西部,甘肃东部。
针对该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差,生长季节降水少,春季追肥难,有机肥施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和土壤贮水状况确定基肥用量,坚持“适氮、稳磷、补微”的施肥原则。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和秸秆适量还田,实行绿肥和小麦轮作。
(3)以配方肥一次性基施为主。
(4)注意锰、锌等微量元素肥料的配合施用。
(5)科学施肥应与蓄水保墒技术相结合。
23-14-8(N-P2O5-K2O)或相近配方。
(1)产量水平25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14-20公斤/亩。
(2)产量水平250-3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24-30公斤/亩。
(3)产量水平350-5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0-45公斤/亩。
(4)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45-50公斤/亩。配方肥均作为基肥一次性施用。
施农家肥2-3方/亩。禁用高含氯肥料,防止对麦苗的毒害。
在缺锌或缺锰的地区,根据情况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水溶肥,或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和**素0.5-1公斤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
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四省(市)及湖北西部、陕西南部冬油菜区。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绿色高效施肥。
(2)氮肥分次施用,适当降低氮肥基施用量,高产田块抓好薹肥施用,中低产田块简化施肥环节。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7-1.0公斤/亩),提倡施用含镁肥料。
(4)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肥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
(5)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或施用石灰。
(6)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注意提高种植密度、开沟降渍、防除杂草。
(7)根肿病生产区域注意选用抗病品种。
(1)推荐20-11-10(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专用肥作基肥。有条件产区可推荐25-7-8(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前茬作物为水稻时,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
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水稻时,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前茬作物为水稻时,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前茬作物为烟草或大豆时可酌情减少施肥量10%左右。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30-40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包括安徽、江苏、浙江三省和湖北大部。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配比。
(2)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异位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5-0.6公斤/亩)。
(4)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5)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或施用石灰。
(6)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注意提高种植密度、防除杂草,直播油菜适当提早播期。
(1)推荐24-9-7(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专用肥作基肥。有条件的产区可推荐25-7-8(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素5-8公斤/亩和氯化钾5-6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和氯化钾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薹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包括湖南、江西两省及广西北部、湖北南部。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和配比,重视施用薹肥。
(2)依据土壤中微量元素养分状况,施用足量硼肥(硼砂0.7-1.0公斤/亩),补充镁肥(MgO1.5-2.0公斤/亩),提倡施用含硫肥料。
(3)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4)酸化严重土壤增施碱性肥料或施用石灰。
(5)提高油菜种植密度,注意开好厢沟,防止田块渍水,防除杂草。
(1)推荐18-8-9(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专用肥作基肥。有条件的产区可推荐25-7-8(N-P2O5-K2O,含硼含镁)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
(2)产量水平18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薹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18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45公斤/亩,薹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包括河南、甘肃和陕西关中冬油菜区。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确定氮磷钾肥合理用量,适当减少氮钾肥用量,确定氮磷钾肥合理配比。
(2)移栽油菜基肥深施,直播油菜种肥异位同播,做到肥料集中施用。
(3)依据土壤有效硼含量状况,适量补充硼肥(硼砂0.5-0.6公斤/亩)。
(4)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倡秸秆覆盖保温保墒,提倡有机无机配合。
(5)肥料施用应与其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注意提高种植密度,提倡应用节水抗旱技术。
(1)推荐20-12-8(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作基肥。有条件的产区可推荐18-8-6(N-P2O5-K2O,含硼)或相近配方的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
(2)产量水平200公斤/亩以上:配方肥推荐用量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薹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60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20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40-5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5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00-150公斤/亩:配方肥推荐用量35-4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5-8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100公斤/亩以下:配方肥推荐用量25-30公斤/亩,越冬苗肥追施**素3-5公斤/亩。或者一次性施用油菜专用缓(控)释配方肥30公斤/亩。
苹果生产中有机肥料投入数量不足,部分果园立地条件差,土壤板结严重、透气性差、保水保肥能力弱,集约化果园氮磷化肥用量偏高。胶东和辽东果园土壤酸化现象普遍,中微量元素钙、镁和硼缺乏时有发生。石灰性土壤地区果园铁、锌和硼缺乏问题普遍。
部分地区果农对基肥秋施的认识不足以及春夏季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数量和比例偏大。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根据树势和产量水平**施用氮磷钾肥。注意硅、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
(3)加强果园土壤管理,实行果园生草、起垄等栽培方式,采用水肥一体化、**果枝修剪等管理技术。
(4)出现土壤酸化的果园可通过施用硅钙镁钾肥或石灰等改良土壤。
渤海湾产区施用农家肥(腐熟的羊粪、牛粪等)2000公斤(约6方)/亩,或优质生物有机肥500公斤/亩,或饼肥200公斤/亩。黄土高原产区施用农家肥(腐熟的羊粪、牛粪等)1500公斤(约5方)/亩,或优质生物有机肥400公斤/亩,或饼肥150公斤/亩。
(1)亩产4500公斤以上的果园,氮肥(N)15-25公斤/亩,磷肥(P2O5)7.5-12.5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
(2)亩产3500-4500公斤的果园,氮肥(N)10-20公斤/亩,磷肥(P2O5)5-10公斤/亩,钾肥(K2O)10-20公斤/亩。
(3)亩产3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5-10公斤/亩,钾肥(K2O)10-15公斤/亩。
建议盛果期大树施用硅钙镁钾肥80-100公斤/亩。
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0.5-1.0公斤/亩、硝酸铵钙20公斤/亩左右,与有机肥混匀后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前后尽早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沟施,穴或沟深度40厘米左右,每株树3-4个(条)。
化肥分3-4次施用(晚熟品种4次),第一次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晚熟品种采果前后尽早施用),在有机肥和硅钙镁钾肥基础上氮磷钾配合施用,渤海湾产区建议采用高氮高磷中钾型复合肥,用量50-75公斤/亩。黄土高原产区建议采用平衡型如15-15-15(或类似配方),用量40-50公斤/亩。第二次在来年4月中旬进行,以氮磷为主,适当补充钙肥,建议施一次硝酸铵钙(或25-5-15硝基复合肥),施肥量渤海湾产区30-60公斤/亩、黄土高原产区20-40公斤/亩。第三次在来年6月初果实套袋前后进行,根据留果情况氮磷钾配合施用,增加磷钾肥比例,建议施一次高磷配方或平衡型复合肥,施肥量渤海湾产区30-60公斤/亩、黄土高原产区20-40公斤/亩。第四次在来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根据降雨、树势和产量情况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进行,施肥类型以高钾配方为主(10-5-30或类似配方),施肥量渤海湾产区25-30公斤/亩、黄土高原产区15-25公斤/亩。
在10月底到11月中旬,连续叶面喷施3遍**素、硼砂和硫酸锌,增加贮藏营养。第一遍在10月底开始喷0.5%-1.0%**素,7天后喷第二遍为2.0%-3.0%**素+0.5%硼砂+1.0%-2.0%硫酸锌,再7天后喷第三遍为5.0%-7.0%**素+0.5%硼砂+5.0%-6.0%硫酸锌,第三遍的浓度根据叶片衰老程度确定,老化程度越高浓度越低。
针对柑橘生产中忽视有机肥施用和土壤改良培肥,瘠薄果园面积大,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弱。农户用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和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等不合理。赣南-湘南-桂北柑橘带、浙-闽-粤柑橘带土壤酸化严重,中微量元素钙、镁、硼普遍缺乏,长江上中游柑橘带部分土壤偏碱性,锌、铁、硼、镁缺乏时有发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坚持有机无机配合施用。
(2)加强果园土壤管理,提倡柑橘园行间种植绿肥,实施果园生草覆盖。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适量施用碱性调理剂进行土壤改良。
(3)根据柑橘产量水平、果园土壤肥力状况,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配比和施肥时期,适当调减化肥用量,中微量元素采用“因缺补缺”的施肥策略,在酸性土壤上注意补充镁、钙、硼、锌等中微量元素。
(4)施肥方式改全园撒施为集中穴施或沟施,有机肥深施。
(5)肥水管理应与绿色优质栽培技术结合,有条件的果园提倡水肥一体化。
(1)施用农家肥2-4方/亩,或者商品有机肥(含生物有机肥)300-500公斤/亩。树势弱或肥力低的果园多施。
全部有机肥作基肥,最好于秋季施用,采用开沟或挖穴方法深施。
(2)亩产1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8-13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7-11公斤/亩。亩产1500-3000公斤的果园,氮肥(N)13-18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11-15公斤/亩。亩产3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氮肥(N)18-23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5-19公斤/亩。
(3)化肥分3-4次施用,第一次是秋季基肥,9-11月(晚熟品种最好在9月施用,其他品种在采果前后施用)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的钾肥配合施用。第二次是春季施肥,于2-3月萌芽前施用30%-40%的氮肥、30%-40%的磷肥、20%-30%的钾肥。在5月根据挂果情况酌情施用稳果肥。第三次是夏季施肥,于6-8月果实膨大期施用30%-40%的氮肥、20%-30%的磷肥、40%-50%的钾肥。
(4)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缺钙、镁的柑橘园,秋季选用钙镁磷肥25-50公斤/亩与有机肥混匀后施用。钙和镁严重缺乏的南方酸性土果园在5-7月再施用硝酸钙20公斤/亩、硫酸镁10公斤/亩左右。缺硼、锌的柑橘园,在春季萌芽前每亩施用硫酸锌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
针对梨生产中有机肥施用少,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氮磷肥投入量大、利用率低,中微量元素投入较少,施肥时期、施肥方式、肥料配比不合理,以及梨园土壤钙、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普遍,尤其是南方地区梨园土壤磷、钾、钙、镁缺乏,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实施种植绿肥、覆盖秸秆,培肥土壤。土壤酸化严重的果园施用石灰和有机肥进行改良。
(2)依据梨园土壤肥力条件、产量水平和梨树生长状况,确定肥料施用时期、用量和养分配比,适当减少氮磷肥用量,适量施用钾肥,通过多种途径补充钙、镁、铁、锌、硼等中微量元素。
(3)优化施肥方式,改撒施为条施或穴施,合理配合灌溉与施肥,以水调肥。
(1)依据产量水平确定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用量。
亩产4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有机肥3-4方/亩,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15-25公斤/亩。亩产2000-4000公斤的果园,有机肥2-3方/亩,氮肥(N)15-20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
亩产2000公斤以下的果园,有机肥2-3方/亩,氮肥(N)10-15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10-15公斤/亩。
(2)土壤钙、镁较缺乏的果园,磷肥宜选用钙镁磷肥,或者施用适量的钙、镁肥。缺铁、锌和硼的果园,可通过叶面喷施浓度为0.3%-0.5%的硫酸亚铁、0.3%的硫酸锌、0.2%-0.5%的硼砂溶液来矫正。根据有机肥的施用量,酌情增减化肥氮钾用量。
(3)全部有机肥、50%-60%氮肥、70%以上(或全部)磷肥、40%钾肥作基肥,在梨采收后施用。
其余氮肥(40%-50%)、磷肥(30%以下)和钾肥(60%)分别在3月份萌芽期和6-7月份果实膨大期施用,根据梨树树势强弱可适当增减追肥次数和用量。
针对桃园施肥量差异较大,肥料用量、氮磷钾配比、施肥时期和方法等不合理,忽视施肥和灌溉协调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数量,早熟品种需肥量比晚熟品种一般少15%-30%。注意钙、铁、镁、硼、锌或铜等中微量元素的配合施用。
(2)合理分配肥料,以桃果采摘后一个月左右进行秋季基肥为宜,桃果膨大期前后是追肥的关键时期。
(3)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采摘前3周不宜追施氮肥和大量灌水,以免影响品质。夏季排水不畅的平原地区桃园需做好起垄、覆膜、生草等工作。干旱地区提倡采用地膜覆盖、穴贮肥水技术。
(1)依据产量水平确定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用量。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有机肥2-3方/亩,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20-22公斤/亩。
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有机肥1-2方/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8-20公斤/亩。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有机肥1-2方/亩,氮肥(N)12-15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5-18公斤/亩。
(2)对前一年落叶早或产量高的果园,应加强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喷施2-3次1%-3%的**素溶液,萌芽后至7月中旬之前,定期按2次**素与1次磷酸二氢钾的方式喷施,磷酸二氢钾浓度为0.3%-0.5%。
中微量元素推荐采用“因缺补缺”、矫正施用的管理策略。出现中微量元素缺素症时,通过叶面喷施进行矫正。
(3)若施用有机肥数量较多,则当年秋季基施的氮钾肥可酌情减少1-2公斤/亩,果实膨大期的氮钾肥追施量可酌情减少2-3公斤/亩。
(4)全部有机肥、30%-40%氮肥、40%-50%的磷肥、20%-30%的钾肥作基肥,于桃采摘后秋季采用开沟方法施用。其余氮肥(60%-70%)、磷肥(50%-60%)、钾肥(70%-80%)分别在春季桃树萌芽期、硬核期和果实膨大期分次追施(早熟品种1-2次、中晚熟品种2-4次)。春季冻害严重、减产较多的桃园,要适当增加秋冬肥用量。
针对香蕉生产中普遍忽视有机肥施用和土壤培肥,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施肥总量不足及过量现象同时存在,重施钾肥但时间偏迟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氮磷钾配合施用,根据生长时期合理分配肥料,花芽分化期后加大肥料用量,注重钾肥施用,增加钙镁肥,补充缺乏的微量元素。
(2)施肥配合灌溉,有条件地方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3)整地时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补充土壤钙营养,杀灭有害菌。
(1)亩产5000公斤以上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不超过1000公斤/亩,氮肥(N)45-50公斤/亩,磷肥(P2O5)15-20公斤/亩,钾肥(K2O)70-80公斤/亩。
(2)亩产3000-5000公斤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不超过1000公斤/亩,氮肥(N)30-45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50-60公斤/亩。
(3)亩产3000公斤以下的蕉园:腐熟畜禽粪用量不超过1000公斤/亩,氮肥(N)18-25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30-45公斤/亩。
根据土壤酸度,定植前施用石灰40-80公斤/亩、硫酸镁25-30公斤/亩,与有机肥混匀后施用。缺硼、锌的果园,施用硼砂0.3-0.5公斤/亩、七水硫酸锌0.8-1.0公斤/亩。
香蕉苗定植成活后至花芽分化前,施入约占总肥料量20%氮肥、50%磷肥和20%钾肥。在花芽分化期前至抽蕾前施入约45%氮肥、30%磷肥和50%钾肥。在抽蕾后施入35%氮肥、20%磷肥和30%钾肥。
前期可施水溶肥或撒施固体肥,从花芽分化期开始宜沟施或穴施,共施肥7-10次。
针对葡萄园土壤有机质含量低,镁、铁、锌、钙普遍缺乏,施肥量偏高,肥料配比不合理,叶面肥施用针对性不强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施用,依据土壤肥力、品种特性和产量水平,合理调控氮磷钾肥施用数量。根据生育期养分需求特点合理分配基追肥比例,视葡萄品种、长势、气候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2)土壤酸化较强果园,适量施用石灰、钙镁磷肥。
(3)有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预防生理**害。
(4)施肥与栽培管理措施相结合。
水肥一体化葡萄果园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1)亩产2000公斤以上的果园,氮肥(N)35-40公斤/亩,磷肥(P2O5)20-25公斤/亩,钾肥(K2O)20-25公斤/亩。
(2)亩产1500-2000公斤的果园,氮肥(N)25-35公斤/亩,磷肥(P2O5)10-15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
(3)亩产1500公斤以下的果园,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10-15公斤/亩,钾肥(K2O)10-15公斤/亩。
缺硼、锌、镁和钙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1-1.5公斤/亩、硼砂1-2公斤/亩、硫酸钾镁肥5-10公斤/亩、过磷酸钙50公斤/亩左右,与有机肥混匀后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施用(晚熟品种采果后尽早施用)。施肥方法采用穴施或沟施,穴或沟深度40厘米左右。
有机肥适宜作基肥(秋肥,冬肥)施用,要选择充分腐熟的畜禽粪肥或者堆肥,严禁施用半腐熟有机肥甚至生粪。
用量15-20公斤/株。施肥方法可沟施或条施,深度40厘米左右。
微量元素肥料宜与腐熟的有机肥混匀后一起施入。
化肥一般分4次施用,第一次在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晚熟品种采果后尽早施用),在施用有机肥和硼锌钙镁肥基础上,施用20%氮肥、20%磷肥、10%钾肥。第二次在来年4月中旬(葡萄出土上架后)进行,以氮磷肥为主,施用30%氮肥、20%磷肥、10%钾肥。第三次在来年6月初果实套袋前后进行,根据留果情况适当增减肥料用量,一般施用40%氮肥、40%磷肥、20%钾肥。第四次在来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施用10%氮肥、20%磷肥、60%钾肥,根据降雨、树势和坐果量,适当调节肥料用量,总原则是以钾肥为主,配合少量氮磷肥。
在雨水多的季节,肥料可分几次开浅沟(10-15厘米)施入。
花前至初花期喷施0.3%-0.5%的硼砂溶液。坐果后到成熟前喷施3-4次0.3%-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幼果膨大期至转色前喷施0.3%-0.5%的硝酸钙或者氨基酸钙肥。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田块,萌芽到开花前,追施平衡型水溶肥(N∶P2O5∶K2O=1∶1∶1)8-10公斤/亩,每10天追肥一次,共追3次。开花期追肥一次,以氮磷肥为主(N∶P2O5∶K2O=2∶1∶1),施用5-7公斤/亩,辅以叶面喷施硼、钙、镁肥。果实膨大期着重追施氮肥和钾肥(N∶P2O5∶K2O=3∶2∶4)25-30公斤/亩,每10天追肥一次,共追肥9-12次。着色期追施高钾型水溶肥(N∶P2O5∶K2O=1∶1∶3)5-6公斤/亩,每7天追肥一次,叶面喷施补充中微量元素。控制总氮磷钾投入量为氮肥(N)28-35公斤/亩,磷肥(P2O5)18-22公斤/亩,钾肥(K2O)25-30公斤/亩。
针对草莓生长期短、需肥量大、耐盐力较低和病虫害较严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重视有机肥料施用,施用优质有机肥,减少土壤病虫害。
(2)根据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钾肥,视草莓品种、长势等因素调整施肥计划。
(3)采用适宜施肥方法,有针对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施肥与其他管理措施相结合,有条件的可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1)亩产2000公斤以上,氮肥(N)18-20公斤/亩,磷肥(P2O5)10-12公斤/亩,钾肥(K2O)15-20公斤/亩。
(2)亩产1500-2000公斤,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8-10公斤/亩,钾肥(K2O)12-15公斤/亩。
(3)亩产1500公斤以下,氮肥(N)13-16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
常规施肥模式下,化肥分3-4次施用。底肥占总施肥量的20%,追肥分别在苗期、初花期和采果期施用,施肥比例分别占总施肥量的20%、30%和30%。
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田块,在基施优质腐熟有机肥3-5方/亩的基础上,现蕾期第一次追肥,以磷为主,追施水溶肥(N∶P2O5∶K2O=1∶5∶1),每10天随水灌施2-3公斤/亩。开花后第二次追肥(N∶P2O5∶K2O=1∶5∶1),每10天随水追施2-3公斤/亩。果实膨大期第三次追肥,以钾为主追施水溶肥(N∶P2O5∶K2O=2∶1∶6),每10天随水追施2-3公斤/亩。每次施肥前先灌清水20分钟,再进行施肥,施肥结束后再灌清水30分钟冲洗管道。
土壤缺锌、硼和钙的果园,相应施用硫酸锌0.5-1公斤/亩、硼砂0.5-1公斤/亩、叶面喷施0.3%的氯化钙2-3次。
针对露地甘蓝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差异较大,偏施氮肥现象严重,钾肥和中微量元素施用不足,施用时期和方式不合理,过量灌溉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遵循控氮、稳磷、增钾的原则。
(2)基肥和追肥相结合,追肥以氮钾肥为主。
(3)注意在莲座期至结球后期适当喷施钙、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烧心”等生理**害发生。
(4)土壤酸化严重时适量施用石灰调理土壤。
(5)与高产栽培技术,特别是节水灌溉技术结合,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
(1)基肥施用优质农家肥3-4方/亩。
(2)产量水平55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5-8公斤/亩,钾肥(K2O)12-14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0-5500公斤/亩,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
(4)产量水平低于4500公斤/亩,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
对往年“干烧心”发生较严重的地块,注意控氮补钙,可于莲座期至结球后期叶面喷施0.3%-0.5%的氯化钙溶液或硝酸钙溶液2-3次。南方地区菜园土壤pH<5时,宜在整地前施用生石灰100-150公斤/亩。土壤pH<4.5时,每亩需施用生石灰150-200公斤/亩。
对于缺硼的地块,可基施硼砂0.5-1公斤/亩,或叶面喷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时可结合喷药喷施2-3次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提高甘蓝的净菜率和商品率。
氮钾肥30%-40%基施,60%-70%在莲座期和结球初期分两次追施,注意在结球初期增施钾肥,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针对萝卜生产中存在的重氮磷肥轻钾肥,氮磷钾比例失调,磷钾肥施用时期不合理,有机肥、微量元素施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优化氮磷钾肥用量,适度降低氮磷肥用量,增施钾肥。
(2)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锰、锌、硼、钼等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应注意补充。南方蔬菜地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
(3)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的农家肥。
(1)有机肥施用量:产量水平在1000-1500公斤/亩的小型萝卜(如四季萝卜)可施有机肥0.5-1方/亩。产量水平在4500-5000公斤/亩的高产品种施有机肥3-4方/亩或商品有机肥800-1000公斤/亩。
(2)化肥施用量:产量水平40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10-13公斤/亩。产量水平2500-4000公斤/亩,氮肥(N)6-10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
产量水平1000-2500公斤/亩,氮肥(N)4-6公斤/亩,磷肥(P2O5)2-4公斤/亩,钾肥(K2O)5-8公斤/亩。
对微量元素硼缺乏的地块,可于播种前每亩基施硼砂1公斤,或于萝卜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
基肥施用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以及氮肥和钾肥总量的40%。追肥施用氮肥总量的60%,于莲座期和肉质根生长前期分两次施用,钾肥总量的60%在肉质根生长前期和膨大期追施。
针对大白菜生产中偏施氮肥,一次施肥量过大,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盲目施用高磷复合肥,部分地区有机肥施用量不足,蔬菜地土壤酸化严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目标产量,优化氮磷钾肥用量。
(2)以基肥为主,基肥追肥相结合。
追肥以氮钾肥为主,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莲座期之后加强追肥管理,包心前期需要增加一次追肥,采收前两周不宜追氮肥。
(3)北方石灰性土壤有效硼含量较低,南方酸度大的土壤有效钼含量较低,应注意微量元素的补充。
(4)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
(5)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提倡施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的农家肥,培肥地力。
(1)产量水平8000-公斤/亩,施有机肥4方/亩。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25-30公斤/亩。
(2)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施有机肥4方/亩。氮肥(N)15-20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20-25公斤/亩。
(3)产量水平4500-6000公斤/亩,施有机肥4方/亩。氮肥(N)10-13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13-15公斤/亩。
(4)产量水平3500-4500公斤/亩,施有机肥3-4方/亩。氮肥(N)8-10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10-13公斤/亩。
对微量元素硼缺乏的地块,可于播种前每亩基施硼砂1公斤,或于生长中后期用0.1%-0.5%的硼砂或硼酸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每隔5-6天喷一次,连喷2-3次。大白菜为喜钙作物,除了基施含钙肥料(如过磷酸钙)以外,还可采取叶面喷施的方法,喷施0.3%-0.5%的氯化钙或硝酸钙溶液。
南方菜地土壤pH<5时,每亩施用生石灰100-150公斤,可调节土壤和补充钙素。
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以条施或穴施方式作底肥,氮肥30%作基肥,70%分别于莲座期和结球前期结合灌溉分两次作追肥施用。注意在包心前期追施钾肥,占总施钾量的50%左右。
针对莴苣生产中有机肥施用量少,偏施氮肥,磷钾肥施用量不足,施肥时期和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料,控制氮肥,增施钾肥。
(2)肥料分配以基肥、追肥结合为主。追肥以氮肥为主,合理配施钾肥。
(3)酸化严重的菜园,应适量施用石灰。
(4)施肥与优质栽培技术特别是水分管理结合,以提高肥水利用效率。
(1)基肥一次施用腐熟农家肥1000-1500公斤/亩。
(2)产量水平35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10-14公斤/亩。
(3)产量水平2500-3500公斤/亩,氮肥(N)6-10公斤/亩,磷肥(P2O5)3-4公斤/亩,钾肥(K2O)8-1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500-2500公斤/亩,氮肥(N)5-6公斤/亩,磷肥(P2O5)2-3公斤/亩,钾肥(K2O)6-8公斤/亩。
莴苣耐酸能力差,南方地区菜园土壤pH<5时,每亩需施用生石灰150-200公斤。
氮肥全部作追肥,按照20%、30%和50%的比例分别在移栽返青期、莲座期和快速生长初期3次追施,钾肥40%-50%基施,其余部分在莲座期和快速生长初期分两次追施,磷肥全部作基肥条施或穴施。
华北等北方地区多为日光温室,华中、西南地区多为中小拱棚种植。
针对生产中存在化肥用量偏高,养分投入比例不合理,土壤氮磷钾养分积累明显,过量灌溉,土壤酸化现象普遍,土壤钙、镁、硼等元素供应出现障碍,连作障碍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和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推荐用植物源有机堆肥),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非石灰性土壤及酸性土壤需补充钙、镁、硼等中微量元素。
(2)根据作物产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条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钾肥追施。生长前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花后和中后期追肥。
(3)与滴灌施肥技术结合,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进行秸秆还田或施用高碳氮比的有机肥,少施禽粪肥,增加轮作次数,达到消除土壤盐渍化和减轻连作障碍目的。
(5)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等土壤调理剂。
(1)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
每10平方米苗床施腐熟的禽粪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4-5方/亩,或者优质商品有机肥1000-1500公斤/亩。
(3)产量水平8000-公斤/亩,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8-12公斤/亩,钾肥(K2O)25-30公斤/亩。
(4)产量水平6000-8000公斤/亩,氮肥(N)18-22公斤/亩,磷肥(P2O5)6-8公斤/亩,钾肥(K2O)18-22公斤/亩。
(5)产量水平4000-6000公斤/亩,氮肥(N)15-18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18-21公斤/亩。
菜田土壤pH<6时易出现钙、镁、硼缺乏,可基施石灰(钙肥)50-75公斤/亩、硫酸镁(镁肥)4-6公斤/亩,根外补施2-3次0.1%硼肥。
70%以上的磷肥作基肥条(穴)施,其余随复合肥追施,20%-30%氮钾肥基施,70%-80%在花后至果穗膨大期间分4-8次随水追施,每次追施氮肥(N)不超过5公斤/亩。如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在开花坐果期、结果期和盛果期每间隔7-10天追肥一次,每次施氮(N)量可降至3公斤/亩。
设施黄瓜的种植季节分为秋冬茬、越冬长茬和冬春茬,针对其生产中存在的过量灌溉和施肥,施肥比例不合理,施用的有机肥多以畜禽粪为主导致养分比例失调和土壤生物活性降低,以及连作障碍等导致土壤质量退化严重,养分吸收效率下降,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合理施用有机肥,提倡施用优质有机堆肥(推荐用植物源有机堆肥),老菜棚注意多施高碳氮比外源秸秆或有机肥,少施禽粪肥。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有机肥的施用量,综合考虑土壤养分供应,适当调整氮磷钾化肥用量。
(3)推荐采用水肥一体化技术,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则。
(4)氮肥和钾肥主要作追肥,少量多次施用,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复合肥,苗期不宜频繁追肥,重视中后期追肥。
(5)土壤酸化严重时应适量施用石灰等酸性土壤调理剂。
(1)育苗肥增施腐熟有机肥,补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的有机肥60-100公斤,钙镁磷肥0.5-1公斤,硫酸钾0.5公斤,根据苗情喷施0.05%-0.1%**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优质有机肥4-5方/亩,或者优质商品有机肥1000-1500公斤/亩。
(3)产量水平-公斤/亩,氮肥(N)35-40公斤/亩,磷肥(P2O5)13-15公斤/亩,钾肥(K2O)40-45公斤/亩。
(4)产量水平-公斤/亩,氮肥(N)30-35公斤/亩,磷肥(P2O5)11-13公斤/亩,钾肥(K2O)35-40公斤/亩。
(5)产量水平7000-公斤/亩,氮肥(N)25-30公斤/亩,磷肥(P2O5)9-11公斤/亩,钾肥(K2O)30-35公斤/亩。
(6)产量水平4000-7000公斤/亩,氮肥(N)20-25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25-30公斤/亩。
如果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可减少20%的化肥施用量,如果大水漫灌,每次施肥则需要增加20%的肥料用量。
设施黄瓜全部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初花期以控为主,全部的氮肥和钾肥按生育期养分需求定期分6-8次追施。每次追施氮肥数量不超过5公斤/亩。秋冬茬和冬春茬的氮钾肥分6-7次追肥,越冬长茬的氮钾肥分8-11次追肥。
如果采用滴灌施肥技术,可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灌溉施肥次数在15次左右。
针对茶园有机肥料投入量不足,土壤贫瘠及保水保肥能力差,部分茶园肥料用量偏高、氮磷钾肥配比不合理,中微量元素镁、硫、硼等缺乏时有发生,华南及其他茶区部分茶园过量施氮肥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增施有机肥,有机无机配合施用,适量深施(15厘米以下)。
(2)依据土壤肥力条件、茶叶种类和产量水平,确定氮肥用量,加强磷、钾、镁肥的配合施用,注意硫、硼等养分的补充,保持适宜的养分配比。
(3)出现严重土壤酸化的茶园(土壤pH<4)可通过施用石灰等措施进行改良。
(4)科学施肥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1)一般生产茶园,氮肥(N)15-30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8公斤/亩。上述施肥量中包括有机肥料中的养分。
(2)缺镁、锌、硼的茶园,土壤施用镁肥(MgO)2-3公斤/亩、硫酸锌0.7-1公斤/亩、硼砂1公斤/亩。
(3)缺硫茶园,选择含硫肥料如硫酸铵、硫酸钾、硫酸镁、过磷酸钙或硫酸钾型复合肥等。
原则上有机肥、磷、钾和镁等以秋冬季基肥为主,氮肥分次施用。其中,基肥施入全部的有机肥、磷、钾、镁、微量元素肥料和占全年用量30%-40%的氮肥,施肥适宜时期在茶季结束后的9月底到10月底之间,基肥结合深耕施用,深度15-20厘米。
追肥一般以氮肥为主,追肥时期依据茶树生长和采茶状况来确定,催芽肥在采春茶前30-40天施入,占全年用量的30%-40%左右。夏茶追肥在春茶结束夏茶开始生长之前进行,一般在5月中下旬-6月上旬,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秋茶追肥在夏茶结束之后进行,一般在7月中下旬-8月初施用,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
对于只采春茶、不采夏秋茶园,氮肥用量酌量减少,可按上述施肥用量的下限确定。同时适当调整全年肥料运筹,在春茶结束、深(重)修剪之前追施全年用量20%的氮肥,当年7月下旬再追施一次氮肥,用量为全年的20%左右。
(4)推荐18-8-12-2(N-P2O5-K2O-MgO)或相近配方专用肥,与有机肥和速效氮肥配合施用。
每年基肥施用时期施用专用配方肥,推荐用量30-50公斤/亩,配施饼肥75-100公斤/亩或商品有机肥200公斤/亩。根据不同生产茶类和采摘量以追肥补充适量的速效氮肥。
其中只采春茶名优绿茶、只采春茶的乌龙茶茶园每亩补充氮肥(N)6-8公斤/亩,全年采摘的绿茶茶园每亩补充氮肥(N)10-16公斤/亩。全年采摘的乌龙茶茶园每亩补充氮肥(N)8-10公斤/亩。红茶茶园每亩补充氮肥(N)6-8公斤/亩。
针对南方秋冬季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有机肥和钾肥施用不足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土壤肥力条件优化氮磷钾化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施和秸秆覆盖。忌用没有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料。
(4)基肥、追肥结合,追肥以氮钾肥为主。
(5)肥料施用应与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技术相结合。
(1)产量水平3000公斤/亩以上,氮肥(N)11-13公斤/亩,磷肥(P2O5)9-11公斤/亩,钾肥(K2O)12-15公斤/亩。
(2)产量水平2000-3000公斤/亩,氮肥(N)9-11公斤/亩,磷肥(P2O5)7-9公斤/亩,钾肥(K2O)10-12公斤/亩。
(3)产量水平1500-2000公斤/亩,氮肥(N)7-9公斤/亩,磷肥(P2O5)5-7公斤/亩,钾肥(K2O)7-10公斤/亩。
(4)产量水平1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6-7公斤/亩,磷肥(P2O5)3-5公斤/亩,钾肥(K2O)5-7公斤/亩。
精选问答:
1、一克钾肥兑多少水浇花?
建议磷酸二氢钾的根施和喷施浓度为800-1000倍兑水,也就是一盖子底磷酸二氢钾1克,兑水为800-1000克,也就是一矿泉水盖子底磷酸二氢钾兑水500毫升的矿泉水瓶2瓶,有人500倍兑水,那么就是一盖子兑水500毫升矿泉水瓶一瓶。
2、钾肥上色正确方法?
葡萄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喜钾果树。实验证明,每生产100克的葡萄,就需要0.35~1.1克的钾,这个比例是明显高于其他果树的。
1、定植前
葡萄定植前,可将硫酸钾复合肥混合有机肥用作底肥。虽说底肥要足,但我们还是要讲究湿度原则。一般来说,像巨峰葡萄这样的短梢品种,每亩施用50斤左右即可;对于红宝石、克瑞森等长梢品种,则最好是每亩大约100斤。
2、谢花后
葡萄树谢花后,也就进入了幼果膨大期,此时,需及时追肥,并着重使用速效钾肥。具体的做法是在坐果稳定之后,冲施硝酸钾钙,再于10~15天后冲施硝酸钾并酌情添加平衡肥。这样不仅能促进葡萄幼果膨大,还能加快枝条的花芽分化。
3、膨大末期到转色前期
这次施肥应注意增施磷钾肥,以保证土壤透气性和根系吸收能力,强化枝条发育,为以后的转色打好基础。一般在叶面上喷施磷酸二氢钾,平均大约7到15天一次,连续喷施2-3次。这样对浆果糖分转化,促进枝条成熟都有重要的作用。
喷施叶面肥时,主要喷在嫩叶和叶背上,过程要均匀,直至全部湿润,一般喷2次;喷液后应防止暴晒或被雨水冲刷,以免降低药效。
另外,我们还可以据果园的土壤肥力,平均每亩葡萄园追施大约5-10公斤的硫酸钾。
4、转色期
这个时候对于浆果的糖分转化和枝条的成熟和养分的储备都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以磷酸二氢钾为主,并且可以适当地搭配平衡肥。如果觉得速效的磷钾肥在这个节点使用还不够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单侧断根施肥,间隔半个月之后,另一侧再次断根施肥。
通过断根,减少养分特别是氮肥的吸收,再通过速效磷钾肥的投入,强化磷肥和钾肥的吸收。如此一来,我们既能发育花芽,又能避免鼓花芽。
钾肥施用的注意事项
钾离子比较活泼,在碱性的土壤当中能替换出钙,形成硫酸钙。如果在碱性的土壤当中过多地使用钾肥,就会形成硫酸钙,沉积下来,堵住土壤透气孔,造成土壤的板结。不论实在碱性的土壤当中,还是酸性的土壤当中,钾肥都不能多施。
我们将钾肥用作根外喷施时,可在阴天全体或晴天上午9时之前和下午5时以后进行,中午高温时间不宜喷施,以保证肥效,避免产生药害。
叶片的正反两面都要喷洒均匀,每亩喷肥液60千克为佳。将钾肥用作叶面肥时,可以在肥液中加入微量中性洗衣粉等作黏着剂,以尽量延长肥液在叶面停留的时间,保证叶片充分吸收,提高肥效。
最后还需要大家注意的一点是,在喷施钾肥的同时,要配合施用氮、磷肥料,以保证钾肥正常发挥肥效和营养元素的缺失。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