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青岛有哪些茶比较好-

2024-02-14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90 次
青岛有哪些茶比较好-

  这篇知识刨释一下“青岛有哪些茶比较好-”的内容进行精确详细,希望对大家稍微有点帮助,赶紧收藏吧!

  崂山绿茶产于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崂山地处黄海之滨,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土壤肥沃,土壤呈微酸性,素有北国小江南之称,是北方少有的茶树生长适宜区。

  1959年,崂山区“南茶北引”获得成功,多年的茶树良种选育,形成了品质独特、特色鲜明的崂山绿茶。崂山绿茶具有叶片厚、豌豆香、滋味浓、耐冲泡等特征。

  其按鲜叶采摘季节分为春茶、夏茶、秋茶。按鲜叶原料和加工工艺,分为卷曲形绿茶和扁形绿茶。2023年10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崂山绿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世纪50年代,有人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认为崂山三面临海,气候温和湿润,水质优良,又有适宜茶树生长的酸性土壤。1957年冬,青岛市园林管理处开始茶苗移植试验,引种的绝大多数是皖南、浙江的良种。

  崂山绿茶最初在中山公园太平山南麓苗圃试种,第一次从黄山运来两年生茶苗5000株。由于茶苗启运时间不当,根部损伤较重,第二年春天培植完全失败,无一成活。

  1959年,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客人”又落户在太清宫小广场前。当时播种了5万多株,但由于管理不善,仅存活5000至1万株。

  在上清宫附近海拔300米的一块坡地上,有人发现了1962年种植的27株茶树。几十年间缺少管理,但茶苗竟安全越冬,可见崂山适宜茶树生长。

  “南茶北引”成功了,但产地有限,产量很低,在社会上几乎没有影响。1980年代中后期到1990年代初,茶叶种植有所发展,但是种植技术很不普及,特别是制茶技术只有极少的几个人掌握,上市数量非常有限。

  由于大环境不成熟,加之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到1990年代初期崂山茶种植面积也就60公顷左右。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崂山茶获得大发展,**制定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支持、技术指导,鼓励农民打破传统的种植结构,改粮为茶。

  大部分农户的承包地种上了茶叶。茶叶种植面积差不多年均增加30公顷左右,崂山绿茶注册商标增加到几十个,种植技术和制茶技术越来越精湛,崂山茶的知名度越来越高,各种花茶日渐从当地人的桌上退出,崂山绿茶成了不可替代的饮品。

  崂山区茶叶种植面积达800公顷。从第一批茶树移居崂山算起,崂山茶的历史已近半个多世纪。

  崂山茶已经成为中国茶叶市场上的一支崛起的新生军。

  全镇各业发展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局面,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特色农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北绿茶、南蔬菜、西林果、东水产、中养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高效农业已建成“三万亩绿茶、二万亩林果、一万亩蔬菜”的生产规模,培育出两个国家级农业品牌——海青绿茶和“唐村”牌蔬菜。

  茶叶生产是全镇的主导产业,海青绿茶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享誉大江南北。

  建有国家级无公害茶园基地6处,有机茶园基地5处,茶叶专业村43个,加工企业130家,研制开发十二大大系列30余个品种,申请注册40多个茶叶商标,年生产干茶200余万斤,实现经济效益余万元,人均增收2100元。

  “唐村”牌蔬菜被山东省绿色食品协会认定为绿色食品,获得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蔬菜交易市场准入权,在官庄管区规划建设青岛市蔬菜示范园区。

  镇村工业阔步前进,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充分利用临港产业加工区和市经济开发区两个招商平台,不断创新思路,突出招大引强,实施产业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走上了一条工业强镇的新路子。

  现已形成了以青岛绿峰茶叶有限公司、青岛华欧集团香茗苑有限公司、130多家茶叶加工企业为代表的茶叶加工产业,以青岛宝丰食品有限公司、青岛新农庄蔬菜加工厂为代表的蔬菜加工产业,以青岛昌美达电机有限公司、青岛捷成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新东洋计电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电子电器产业,以柳州五菱汽车联合发展有限公司、青岛五顺汽车模具部件有限责任公司、青岛华光车辆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汽车配件产业,以青岛天纶制衣有限公司、青岛梨花服饰有限公司、青岛韩苑制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服装鞋帽产业,以青岛张铜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机械加工产业等六大工业产业集群,夯实了新农村建设基础。

  2023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03元,工业总产值672亿元,同比增长37%、13%和24%。

  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9个,其中外资3个,内资16个。合同内资65亿元,实际到位45亿元,实际到帐外资59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