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危害极大,春播玉米矮花叶病防治的方法有哪些?
本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大家介绍一下“玉米矮花叶病危害极大,春播玉米矮花叶病防治的方法有哪些?”的内容进行讲授,但愿对各位有些许帮助,赶紧收藏吧!
玉米矮花叶病又称为玉米花叶条纹病。发病的玉米植株整体表现为黄弱矮小、生长缓慢,严重发生时可造成玉米的大幅度减产。
其防治上应积极采取农业的、化学的综合防治措施。国内玉米矮花叶病主要是由甘蔗花叶病毒感染造成的,发病早期在心叶上形成黄绿斑点,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扩展成条纹状,直至玉米死亡。
在气候不利于病原时,呈现褪绿条纹,故称花叶条纹。重病株的苞叶、叶鞘、雄花有时出现褪绿斑,植株矮小,不能抽穗、迟抽穗或不结实。
在高粱上表现花叶、红叶、红条斑、矮化、枯心、局部坏死等症状(彩版五,24、25)。等玉米苗出土后,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染到玉米苗上。
玉米5叶期前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病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也比较轻。玉米出苗至5叶期与灰飞虱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种期对玉米发病影响很大。
防治这种病抓好喷药预防控病,在植株封行期,最晚在病害才开始发现时喷药,喷施百分之三十氧氯化铜悬浮剂600倍液,或百分之77可杀得悬浮剂800倍液。百分之二十喹菌酮可湿粉剂1000倍喷施2至3次,隔7一15天一次,交替喷洒,效果更好。
如果上一年的秋冬季节,天气干燥、气候温暖而且雨雪少,到了翌年春天,气温又回升过早,如果此时玉米播种又过早,那么就有利于灰飞虱等害虫的越冬和繁殖,对玉米条纹病的发生,就会造成很大的隐患,在这样的环境下,特别有利于该病的发生发展。在玉米叶片、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条斑或叶斑,严重时病斑融合。
有的病斑呈长条状,致叶片呈暗褐色干枯。湿度大时,病部溢出很多菌脓,干燥后成褐色皮状物,被雨水冲刷后易脱落。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