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花鲢为什么比白鲢贵

2024-01-2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17 次
花鲢为什么比白鲢贵

  本篇文章内容会给全国农资人刨释一下“花鲢为什么比白鲢贵”的内容进行剖析,期待对大家有所收获,赶紧收藏吧!

  鲢鱼肉质紧实,毛刺少,鲢鱼肉质松弛,毛刺多。相比之下,鲢鱼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所以鲢鱼的价格会比鲢鱼贵。

  鲢鱼属于鳙鱼。因为头大,也叫胖头鱼,头圆嘴大,可以煮成蒸鱼头、酸辣鱼头等菜。

  鲢鱼属于鲢鱼,头小扁嘴小,可以煮成糖醋鱼、炸鱼等菜。


好文探索:白鲢和花鲢有什么区别?养哪一种更赚钱?


  白鲢和花鲢有什么区别养哪一种更赚钱。

  白鲢和花鲢在民间有很高的知名度,价格实惠、营养美味,而且还都位于四大家鱼的行列。这两种鱼在中国市场上占有很重的分量,堪称“国民淡水鱼”。

  在2023年,全国只有草鱼的产量突破了500万吨,白鲢和花鲢的产量紧随其后,都突破了300万吨,分别位于第二和第三的位置。花白鲢的产量加起来共有690万吨,占当年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7%。

  这两种鱼在市场和餐桌上的出场率虽然都很高,但就鲜活个体而言,无论是外观性状还是生活习性都比较相似,这也导致很多人不知该如何区分。今天,我们就针对这个问题好好探讨一下。

  首先从外观上来看,花鲢的体侧有黑褐色斑块,形状不规则,遍布鱼的侧身。白鲢的体侧则银光闪闪,没有色斑,看起来非常白净,这是两者最直观的区别。

   花鲢也被称为胖头鱼、大头鱼——顾名思义,这种鱼的头部很大。

  一般而言,花鲢的头部能占到整个体长的1/3左右,而白鲢的鱼头则占体长的1/4左右。相比之下,花鲢的头部所占的比重更大,用来制作“剁椒鱼头”这道名菜的首选材料也正是花鲢的鱼头。

  在外观上,白鲢和花鲢还有另外一个区别,体现在胸鳍下方的腹部区域。如果用手指触摸花鲢的**,触感是柔软光滑的,触摸白鲢的**则能够明显感觉到一条棱线。

  这是因为白鲢的腹部有一条完整的腹棱,而花鲢的腹棱则不完全,只存在于腹鳍和**之间。

  一般情况下,通过鱼身的体色就能一眼区别出花鲢和白鲢,不过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花鲢和白鲢体色可能会发生变化,甚至可能会出现体色变异的现象。

  这时候再结合鱼头的大小、腹棱的特征,基本上就能将两者区分开了。

  清除蓝藻“水华”,全是白鲢的功劳。

  花鲢和白鲢在生活习性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食性。

  很多人都认为,白鲢以浮游植物为食,花鲢以浮游动物为食,清除蓝藻“水华”全都是白鲢的功劳。事实真的如此吗。

  大家都知道,花鲢和白鲢都是通过鳃耙过滤食物,起关键作用的是鳃耙的间距以及食物颗粒的大小。

  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的个体大小存在很大分化,仅仅凭借鳃耙的过滤作用很难将这两种食物类型分开。

  国内的科研人员曾对花鲢的消化道内容物进行过研究,结果发现肠道中浮游植物的数量是浮游动物的4.5倍左右,和人们以往的认知有很大出入。

  不过,由于浮游动物的个体更大,重量是浮游植物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因此对花鲢的摄食贡献最大的还是浮游动物。

  另外,白鲢也不是严格的素食主义者,同样会摄食一部分浮游动物。

  不过在饵料充足的情况下,白鲢还是更倾向于取食浮游植物,尤其是蓝藻类。

  花鲢和白鲢都以浮游生物为食,在国内往往被用于控制蓝藻“水华”、调节水质,而且成效颇为显著。

  比如在2023~2023年间,太湖的渔业管理委员会曾连续放流了5亿尾花白鲢的鱼苗。专家们经过估算认为,这批鱼苗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清除掉658万吨的藻类,是治理蓝藻水华的“主力军”。

  江苏渔业部门将花白鲢放流到太湖。

  据测算,这些放流的鱼苗每天能够吃掉相当于自身体重5%~20%的浮游生物,经过10个月的生长肥育,平均体重能增加20倍。在每年太湖开捕后,仅仅是人工放流的花白鲢就能提供8万吨的商品鱼产量,直接经济效益超过8亿元。

  当然了,清除掉有害藻类不仅仅是白鲢的功劳,花鲢同样也会吃掉一部分藻类,对于维持水环境的生态平衡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市场价格来看,花鲢的价格比白鲢更高,而且花鲢的价值主要集中在鱼头和鱼身的上半部分,后半部分以及鱼尾都没有太大的经济价值。

  花鲢的“身价”之所以能够力压白鲢,还是和前面提到的“剁椒鱼头”这道名菜有关。剁椒鱼头营养丰富,鱼肉软糯,肥而不腻,风味十足,是一种地道的湖南名菜。

  为了迎合市场,育种专家们还培育出了缩骨大头鱼,具有头大身小的特征,将花鲢的经济价值发挥到了极致。

  以今年4月中旬重庆井口市场的水产品**价格为例,当地2~3斤的白鲢价格为4.5元/斤,3斤以上的白鲢能卖到5元/斤。

  而对于2~3斤重的花鲢,**价格则为9元/斤,3斤以上的能卖到11元/斤左右。

  总体而言,同等规格的花鲢和白鲢,前者的价格是后者的2倍左右。

  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很多养殖户都不愿意投放经济价值较低的白鲢。但实际上,白鲢的生态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对维持池塘的藻相平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反过来看,如果一口池塘中全部都投放花鲢,那么蓝藻的生长繁殖就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再加上池塘本身就存在严重的富营养化问题,“水华”爆发风险必然会成倍增加。 白鲢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花白鲢在养殖过程中都不需要额外投喂人工饲料,池塘中的天然饵料就能够满足生长的需求,因此成本很低。但在苗种的投放比例上还有一定讲究——相关研究表明,白鲢和花鲢按照7:3或者6:4比例投放比较合适,而像博斯腾湖、千岛湖、查干湖等大水面放养的花白鲢,在投放比例上都向花鲢倾斜。

  如何确定最佳的投放比例民间认为是“一鲩三鳙九鲢”,养殖企业则是“鲢鳙五五开”,各方说法不一,这也是当前“保水渔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只有兼顾了花鲢和白鲢,才能充分利用水中的初级生产力,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才是最大的。

  一般而言,每亩水面投放200~300尾的花白鲢苗种即可,其中花鲢的数量最好控制在50~100尾之间,不宜过多。

  事实上,养殖户能否赚到钱靠的并不是白鲢和花鲢等配养鱼,而是鲤鱼、草鱼、黄颡鱼等主养鱼。

  鲢鳙的投放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的“生力军”还是那些吃食性鱼类。


精选问答:


  1、白鲢和家鱼的区别?

  1、头部

  花鲢的头部大而宽,长度约为体长的三分之一,甚至是一半,因此又叫做大头鱼、胖头鱼,而白鲢鱼的头部较小,长度约为体长的四分之一左右。

  2、鳞片

  白鲢以及花鲢的鳞片均比较细小,但是白鲢体表的鳞片均为白色,没有斑点,而花鲢鱼体侧深褐带有淡黑色或者是**花斑。

  3、腹部

  白鲢的腹部的中央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并且贯穿腹鳍前后整个腹面,而花鲢腹部平滑,没有折痕。

  4、胸鳍

  白鲢的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而花鲢的胸鳍较长,后缘部位超过腹鳍基部。

  二、花鲢鱼的养殖方法

  1、池塘处理

  (1)池塘水深控制在1.5-2.5m左右,池塘底部淤泥厚度不宜超过30cm,水源要求水质良好,没有污染。

  (2)将水排至10cm左右时,每亩池塘使用75-100kg生石灰进行消毒。

  (3)放养鱼苗前5-7天左右,每亩池塘(1m水深)施加200-300kg腐熟有机肥进行肥水,培育浮游生物,作为鳙鱼饵料。

  2、放养

  (1)2-3月份左右,水温为8-10℃的时候,进行放养。每亩池塘放养700尾花鲢,100尾白鲢,以及少量鲫鱼。

  (2)鱼种要求体型好,活力强,体质健壮,规格一致,外表没有损伤。

  (3)放养前,鱼种使用食盐水进行消毒。

  3、管理

  (1)投喂饲料的时候,遵循“定质、定时、定位、定量”原则,根据鱼种进食规律合理进行饲喂。一般情况下,每天投喂2-3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3%左右。

  (2)冬春季节,施加粪肥,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30cm左右。夏秋季节,每隔15天左右加注一次新水,将水体透明度保持在20cm左右(换水前后的水温差不宜超过3℃)。

  (3)池塘氧气溶解量保持在4mg/L以上,水体氨氮含量不宜超过0.2mg/L。

  (4)5-9月份期间,每亩池塘使用20kg生石灰化浆全池泼洒,每个月使用2次。

  2、花鲢跟白莲的区别?

  花鲢学名鳙鱼,为四大家鱼之一,别称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等,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花鲢和白鲢的区别吧!

  价格区别

  【白鲢】白鲢价格比较便宜,一般2~3元一斤。

  【花鲢】花鲢价格比白鲢贵,一般4~5元一斤。(地方不同,价钱也不一)

  水位区别

  【白鲢】白鲢栖息在水域的上层,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

  【花鲢】花鲢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

  鱼头区别

  【白鲢】白鲢的鱼头相对来说比花鲢小。

  【花鲢】花鲢的鱼头可占身体的1/2甚至更多。

  体**别

  【白鲢】白鲢身上全白鳞,无黑色斑点。

  【花鲢】花鲢身上有淡黑色斑点。

  腹部区别

  【白鲢】白鲢腹部有棱,即腹部的中央有一条很明显的折痕。

  【花鲢】花鲢腹部平滑,无折痕。

  肉质区别

  【白鲢】白鲢肉质略微松散,鲜味不如花鲢鱼,而且小刺较多,不方便吃。

  【花鲢】花鲢肉质细腻,鱼头富含胶质蛋白,最适合做剁椒鱼头、蒜香鱼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