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白锈病症状特征
十字花科白锈病症状特征
作为一名农业方面的专家,我深知十字花科白锈病对作物的危害。这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十字花科作物上,如油菜、芜菁、芥菜等,给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极大的影响。了解十字花科白锈病的症状特征,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症状特征
十字花科白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叶片上,初期在叶片上形成小的、圆形的、淡***的小斑点,随着病情加重,小斑点逐渐扩大,形成大小不等、不规则形状的白色斑块,叶片表面呈现白色粉状物质,叶背面呈现***或橙色病斑,严重感染时,病斑会融合成大片,导致叶片干枯、变形、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防治措施
一旦发现十字花科白锈病的症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病害防治
在生产实践中,可以采用化学药剂、生物制剂等手段进行防治。应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期,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2.种植抗病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3.防治措施
及时清除病株、病叶,防止病害扩散。同时,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健康生长状态,提高作物的抗病能力。
相关问题
1.十字花科白锈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十字花科白锈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空气传播、种子传播、工具传播等。
2.十字花科作物叶片上的小斑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十字花科作物叶片上的小斑点是十字花科白锈病菌在叶片上形成的病斑。
3.化学药剂防治十字花科白锈病有哪些注意事项?
化学药剂防治十字花科白锈病时,应注意药剂的使用量和使用时期,避免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4.如何选用抗病性强的十字花科作物品种?
选用抗病性强的十字花科作物品种时,可以参考相关的品种选择指南,根据不同的地区、生态环境和栽培方式等因素进行选择。
5.十字花科白锈病对作物的影响有哪些?
十字花科白锈病会导致作物叶片干枯、变形、脱落,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问答拓展:白粉病、白锈病、锈病的区别
白粉病:主要是在叶的背面、茎、荚上有白粉状霉层,初为放射状近圆形,后布满器官表面。严重时病叶变黄。白锈病主要侵害十孙销字花科蔬菜。病斑主是在叶背面,淡***,近圆形,无明显边缘,病斑中生有白色稍隆起的小疱,约1-4毫米。成熟后表面破裂,散出白色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病斑多时病叶则御游枯黄,仅在病斑周围有一绿色圈。锈病侵染大多数作物,叶片正面出现凸起黄褐色斑点,严重拆态时有黑粉散出问答拓展:蕹菜白锈病是什么?
症状
此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亦侵害嫩茎和叶柄。叶片受害,叶正面初出现淡***至黄绿色斑点,后逐渐变褐;叶背形成白色隆起状疱斑,后期疱斑破裂散出白色孢子囊。病害严重时,病斑密布,致叶片畸形或脱落。叶柄和嫩茎受害,肿胀畸形,直径增粗,内含大量卵孢子,亦可形成大量白色孢子囊。
病原
AlbugoipomoeaeaquaticaeSaw.属鞭毛菌空则竖蕹菜白锈菌真菌。病菌孢子囊梗棍棒状,无色,不分枝,大小36.5~65.5微米×14.5~22.5微米。孢子囊椭圆形至扁椭圆形,无色,串生,大小13~19.5微米×14.5~23.5微米。藏卵器表面皱缩,淡黄褐色,直径49.5~75微米。卵孢子近球形,表面平滑,无色至淡***,盯喊直径33.5~58.5微米,壁厚4.5~9.5微米。
发病特点
病菌卵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卵孢子主要形成于根和茎基部的***内,大量遗落到土壤中。蕹菜生长期病菌主要以孢子囊随风传播,进行再侵染。孢子囊萌发适温20~35℃,以25~30℃最适。病害发生与发展直接受空气湿度控制,只有寄主在幼嫩时期其表面有水膜或游离水时病菌才能侵染。隔年轮作可大幅度减少卵孢子数量,水旱轮作可完全消除卵孢子。
防治方法
(1)选用无病种子。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72%克露可湿性粉剂,或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拌种。
(斗大2)重病地区1年以上轮作,最好实行非旋花科作物轮作。
(3)加强田间通风排水,降低空气湿度。
(4)发病初期药剂防治。可选用50%安克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65%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2%克霜氰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7~15天防治1次。根据病情防治1~3次。
问答拓展:板蓝根的白锈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板蓝根的白锈病:为害叶片、叶柄及嫩茎。发病初期,嫌轿悉叶面出现浅绿色病斑,后逐渐变为淡***边缘不明显;叶背面产生许多散生白色疱状隆起,白疱破裂,散芹乎发出白色粉状物,即为病菌的游动孢子囊,随风雨传播,扩展蔓延。发帆轮病后期,形成不规则状枯斑。叶柄及幼茎发病,病部也产生许多白色疱斑,使叶柄、嫩茎扭曲变形,最后枯死。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