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锈病怎么治
大豆锈病的防治方法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大豆的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大豆锈病。大豆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病害,会导致大豆的叶片发黄、凋萎,进而影响到大豆的生长和产量。如何有效地防治大豆锈病是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目前大豆锈病防治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常用的化学药剂有三唑酮、苯醚甲环唑等。这些药剂能够杀死锈菌,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化学防治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农作物和人体健康也存在潜在的危害。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新兴的防治方法。它通过利用一些天然的生物控制因子,如细菌、真菌等,来降低锈菌的繁殖率。相较于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小,因此备受青睐。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对较弱,需要在实际生产中加强研究和应用。
农业措施防治
除了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外,还有一些农业措施也能够有效地降低大豆锈病的发生率。比如,合理轮作、适时移栽、及时清除病残体等措施都能够有效地减少病害的发生。科学施肥、保持土壤湿润等也能够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的目的。
拓展问题
问答拓展:如何防治大豆锈病?
大豆锈病俗称豆锈病,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秋大豆产区,且有族裤行从南向北蔓延的趋势。大豆锈病属气传、专性寄生病害,发病后一般损失10%~30%,严重的可达50%,早期发病甚至造成绝收。
大豆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叶柄、茎秆等部位,其中以叶片危害最重。大豆整个生育期均能被感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呈黄褐色,红褐色,紫褐色或黑褐色小斑,病部渐隆起,形成夏孢子堆,单个病斑约1毫米左右,病斑密集时,形成被叶脉限制的坏死斑,病斑表皮破裂,散出很多锈色夏孢子。发病后期,气温下降,可产生黑色冬孢子堆。植株一般先从下部叶片感病,向上蔓延,叶片迅速兆哗发黄,并提早脱落。
大豆锈病病原菌在8~25℃均可萌发,在适合的温度条件下,雨量是决定病害流行的重要因素,雨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病害发生的程度。田间湿度及土壤含水量对发病也有一定的影响,低洼易涝,湿度大的田块发病严重,排水良好的田块发病轻。同时,因田间湿度大,植株生长差,抗病力减弱,有利于病菌的侵入和繁殖,导致病害严重发生。大豆品种对锈病的感病程度有很大差异。
大豆锈病防治方法包括(1)选用抗病品种:不同的大豆品种对大豆锈病的抗病性不同,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选用抗病良种,这是防治大豆锈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根据各地特点可选择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常见的抗病品种包括中豆19、油84-87、早春1号等。(2)农业防治:适当调整播种期,一般过早播种病害严重,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在保证成熟的情况下,适当迟播,避开病害发生高峰时期,从而减轻大豆锈病危害。合理密植,增加通风透光;采用高畦或纯梁垄作,开沟排渍,降低田间湿度,同时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增施磷、钾肥,以提高大豆的抗病能力。(3)化学防治:在大豆锈病发生初期可施用药剂进行防治。常用的有15%粉锈灵1500倍液;75%百菌清75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喷2~3次即可。
问答拓展:豆角在生长过程中植株枯死的现象时有发生,该如何预防呢?
大豆锈病是大豆种植中常见的病害,主要危害作物叶片,发病初期在下叶发病,初期出现黄白色斑点,扩张后出现黄棕色突出斑点,如果这些斑点破碎,大量黑粉散开,生长后叶黄脱落,最终导致植物死亡,严重时豆荚也会出现症状。锈病感染豆荚的整个生长期,但从初花期到荚期是减病的严重时期。
大豆病锈病比较常见,但在预防上是比较困难的病害,一种是病菌喜欢在温暖高湿的环境中生存,发病的最佳温度为20-25度,低地、排水不良、种植密度过大,植物长、通风不好的田地发病,可以反复渗透,春天种植时病菌侵入气孔,感染病菌的植物有气流、另一个原因是,有些地方经常使用常见的药剂,对锈病的抵抗已经比较大,只使用一种药剂已经很难控制。
那么如何有效地预防呢?除了清除高枝败叶、种植抗病品种、控制密度、控制肥料中氮肥的使用外,还需要在种植过程中调节湿度,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剂预防。药剂可以选择对硅、苯甲酚、苯甲苯胺、睾酮、腈菌等复合多菌灵、甲硫菌灵的防治。不要使用睾酮、职业法官伊克拉唑等药剂。豆荚里有严重的药。大豆病发病的气候条件为温度23~27,相对湿度为95%,是真菌引起的病害。在叶感染锈病初期,出现褪色、绿色、黄白色斑点,稍微隆起后逐渐扩大,颜色变成黄棕色,出现圆形水泡,周围有***光晕,严重时表皮破裂,红棕色粉末散开。
除了叶子感染锈病以外,茎和豆荚都感染。其中茎被感染的症状与叶子相似。豆荚生病后,形成颤举让突出表皮的水泡,表皮破裂后,棕色粉末散开。在大豆病锈病发病初期,建议每半个月喷洒一次三唑仑湿粉、多菌灵加湿粉、苯甲环素微乳剂、白菌清加湿粉等,连续两次喷洒。建议在预防方面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综合预防。
选择大叶青、桂林张头角、老花白、红珠金山、铁线成都角、粤下2号等抗兵头角品种。第二,播种前进行大豆种子消毒。晒2~3天太阳,利用45的温水浸答颂泡种子10分钟茄局左右即可。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及时整理茄子,雨后及时排水,收获后及时清理田园地,有条件地实行轮作制度。第四,喷洒药剂预防和治疗。大豆病锈病的上***可以使用速净焕水喷雾,每隔一周喷洒一次。
问答拓展:大豆锈病有哪些症状表现?种植户该怎么预防和治理?
大豆锈病有哪些症状表现?农户们该怎么防治大豆锈病?对于种植大豆的农户来说,搞懂这些问题至关重要。本文将就此为大家做详细的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农户们更好的应改蔽世对大豆锈病。发病症状:
初期出现黄褐色病斑,随后逐步扩展叶片背面稍隆起,出现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出棕褐色粉末,导致叶片早枯。生长发育后期,在孢子堆周围形成黑褐色多角形稍隆起的冬孢子堆。
流行因素:
1、温度温度是限制病害发展的条件。大豆锈病的适宜萌发温度为15~26℃。24℃萌发率高,在15℃以下,27℃以上,不利于病菌的萌发与入侵。
2、降雨量、雨日数和雾、露在适宜于发病的温度条件,病菌孢子的萌发及侵入需要在水滴中才能完成,每天叶面保持饱和湿度约7~10h,能造成最严重流行,所以雨水、雾、露是影响流行的重要条件,在内陆,平原地区决定病害消长的主要是降雨量和雨日数,而在沿海和高原、山区、除雨水外,雾和露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3、风大风有利于病菌的传播。据在我国丘陵地区观察,发病初期所见丘之并缺间的凹地,发病地带呈喇叭形扩散至全田。
4、日照在每天14h光照与自然日照(11.2h每天)对比条件下,比较大豆锈病的发速率。前者长日照延迟了植株的生长核肢,在每天14h光照下,由于生理发育的推迟,锈病发生推迟,降低了锈病发病速率。比较相对时间(播种天数与成熟期之比),大豆锈病发病速率保持不变。大豆锈病与发展速率与播种后的天数,相对生长期呈高度正相关。
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注意开沟排水,采用高畦或垄作,防止湿气滞留,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提高植株抗病力。
2、发病初期喷洒药剂防治,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续2~3次。可选用:43%戊唑醇悬浮剂16~20ml/亩;25%嘧菌酯悬浮剂40~60ml/亩;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3000倍液。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