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菜蛾 天蛾科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4684 次
小菜蛾 天蛾科

小菜蛾(天蛾科)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危害

小菜蛾(天蛾科)是一种食草害虫,以蔬菜作物为主要寄主,如茄子、辣椒、番茄、豆角等。它们以幼虫为害,幼虫在寄主上取食,导致寄主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受到破坏,严重的会导致寄主死亡。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是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重要问题。

如何有效防治小菜蛾(天蛾科)

针对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农业生产中可以采取多种防治措施,如下:

1.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性昆虫、微生物等天然生物资源,对小菜蛾(天蛾科)进行防治。生物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好、安全环保、可持续性等优点,是当前防治小菜蛾(天蛾科)的主要手段之一。

2.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农药对小菜蛾(天蛾科)进行防治。化学防治具有防治效果快、范围广、易操作等优点,但也存在着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因此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安全和合理使用。

3.生态防治

生态防治是指利用生态学原理,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天敌数量,减少小菜蛾(天蛾科)的繁殖和危害。生态防治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等优点,是当前防治小菜蛾(天蛾科)的一种新兴防治手段。

小菜蛾(天蛾科)防治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小菜蛾(天蛾科)防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在防治小菜蛾(天蛾科)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不同的防治方法有着各自的优缺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搭配使用,以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

2.合理使用农药

如果采用化学防治的方法,需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按照农药说明书规定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使用。同时,需要注意农药的安全储存和使用,防止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3.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田间环境卫生,清除田间杂草和病虫害植株,及时清理田间积水等,可以减少小菜蛾(天蛾科)的繁殖和危害。

用户关心的问题:

Q:小菜蛾(天蛾科)是否会传播病毒?

A:小菜蛾(天蛾科)本身不具有传播病毒的能力,但它们在取食寄主时,会破坏寄主的组织结构,导致寄主易受到病毒感染。在防治小菜蛾(天蛾科)时,也需要注意防治病毒病害。

Q: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会对农业产值造成多大的损失?

A: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范围广泛,危害严重,据统计,每年因小菜蛾(天蛾科)危害导致的农业产值损失在数十亿以上。

Q:如何判断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程度?

A:判断小菜蛾(天蛾科)的危害程度,可以通过观察寄主植株的叶片、茎、果实等部位是否受到破坏,幼虫数量和分布情况等来进行判断。

小菜蛾(天蛾科)相关知识

农药

农药是指用于农业生产中防治各类害虫、病害和杂草的化学药剂。农药的使用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也存在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的风险,因此需要在使用时注意安全和合理使用。

参考来源:

1.《农业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手册》

2.《农业生产实用技术手册》

3.《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手册》

问答拓展:小菜蛾是什么?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属鳞翅目菜蛾科,俗配戚称小青虫、扭腰虫和两头尖,是世界性害虫。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以南方各省发生较多。小菜蛾是寡食性害虫,主要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和野生十字花科植物。在十字花科蔬菜中,最喜食甘蓝、花椰菜、苤蓝,其次是白菜、萝卜、油菜。

为害状

初孵幼虫钻入植物叶肉组织内为害,造成细小隧道。1龄末2龄初,从叶肉内钻出,在叶背取食叶肉,仅留叶面表皮,形成透明斑,农民称“开天窗”;3~4龄将叶食成孔洞(彩版二十三,131),严重时叶片呈网状。苗期常集中为害心叶,留种株上为害嫩叶、嫩茎、幼荚,可将种子咬食一空,严重影响菜子的产量。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灰褐色。前后翅细长,缘毛长。前翅缘毛翘起如鸡尾,翅中央有黄白色3度曲波纵带,组成3个连串的黄白色斜方块。卵扁平,橢圆状,大小为0.5毫米×0.3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淡黄绿色,表面光滑有光泽。幼虫淡绿色。老熟幼虫体长10~12毫米,体有稀疏长而黑的毛。头部淡褐色,前胸背板上有褐色小点,组成“U”形纹。体节明显,两头尖细,腹部第四至五节膨大,整个虫体呈纺锤形,臀足向后伸长。蛹淡黄绿色,纺锤形,长5~8毫米,外有灰白色如纱的丝茧,外观可见蛹体。

发生特点

华北地区1年发生5~6代。以蛹在向阳处的残株落叶或杂草间越冬。翌春4~5月羽化。成虫白天隐藏在植株叶下或其他隐蔽处,日落后开始取食、交尾、产卵。19~21时为活动高峰。成虫有趋光性,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性,羽化后即可**,**后1~2天开始产卵,产卵期可达10天。平均每雌虫产卵100~200粒。卵散产或3~5粒排列在一起,多产于寄主植物叶背笑告面化叶脉间凹陷处。卵期3~7天。幼虫期12~27天,共分4龄。幼虫活跃,受惊后扭动倒退、吐丝**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叶脉附近或落叶上吐丝结茧化蛹。蛹期约9天。小菜蛾发育起点温度为6~8℃,10~40℃能生存繁殖。在高温条件下,成虫寿命短,产卵量少,初孵幼虫成活率低。成虫高温临界为42℃,0~10℃可存活数月,10℃以下仍可产卵。卵、幼虫和蛹的高温临界为35℃左右。在温度为0℃的条件下,卵能忍耐两周,幼虫能忍耐42天。0℃对初蛹几乎无影响。将羽化的蛹抵抗力较弱。小菜蛾最适温度为20~30℃。春、秋两季对小菜蛾最适合发生,为害也就严重。空气相对湿度对小菜蛾生长发育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但暴雨或雷阵雨的机械冲剧,对卵、幼虫(特别是初孵幼虫)十分不利,能造成大量死亡。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小和管理措施是否得当,是影响小菜蛾能否大发生的生态条件之一。若越冬基度数大,十字花科蔬菜栽培面积大,品种单碰卖明一化,管理粗放,则小菜蛾有可能大发生。小菜蛾的天敌有寄生蜂、捕食性天敌昆虫、捕食性螨类、蛙、鸟类及致病微生物。其中菜蛾绒茧蜂、菜蛾啮小蜂、菜蛾姬蜂对小菜蛾的数量控制最明显。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在小范围内避免十字花科蔬菜周年连作;将十字花科蔬菜中的早、中、晚熟品种和生长期长、短不同品种与其他蔬菜错开种植,或相隔一定距离,打断小菜蛾的食物链。对养苗田加强管理,及时防治,避免将虫带入本田。蔬菜收获后,及时清除田园内残株落叶或立即翻耕,可消灭大量虫源。

(2)诱杀。小菜蛾有趋光性,在成虫发生期,每2/3公顷菜田设置1盏黑光灯,若加上电网效果更好。用雌蛾性激素粗提物诱杀:用当天羽化的雌蛾剪取其腹部末端,用二氯甲烷、酒精等溶剂进行粗提,也可用雌蛾活体,用60目尼纱(或铜纱)做成直径为3厘米,长12厘米的圆筒形纱笼,与水盆、三角架制成锈捕器,每笼内放入1~2头当天羽化的活雌蛾,安置在田间,或每667平方米用小菜蛾诱芯6~8个,用竹竿支架,把塑料膜(33厘米见方)4个角缚于支架上,代替水盆盛水,诱芯用铁丝缚于支架上,弯向水面,距水面1~2厘米,薄膜距蔬菜10~20厘米,诱芯每月换1次,水应及时添加。

(3)生物防治。推广8010、8401和青虫菌6号。

(4)化学防治。掌握卵孵化盛期到2龄前用药剂。可选用5%卡死克乳油2000倍液,或5%抑太宝乳油2000倍液或1.8%爱福丁乳油1500倍液,或20%灭幼脲1号或25%灭幼脲3号胶悬剂500~600倍液,也可用5%锐劲特悬浮剂每667平方米50~100毫升或40%丙溴磷乳油40克效果更佳。

问答拓展:自备魔鬼毡的「菜虫」让你洗不下来!——日常虫虫仔细看

美味的白菜炖鸡汤,喝了几口发现汤里浮着一只煮熟的小菜蛾幼虫。作者提供

餐桌上偶尔会有「菜虫**」发生。市场**的青菜,尽管花了时间检查是否有虫,洗菜时也一层一层仔细清理,却不见得清得干净。有时直到热腾腾的菜肴端上桌,才发现虫子竟一并下锅煮熟了。

崩溃之余,或许你也会疑惑:为何菜叶上的虫总是那么难去除?莫非洗菜洗得还不够彻底?

面店端上的一盘烫地瓜叶,整盘几乎吃完了才发现盘里有2只拟尺蠖幼虫。作者提供

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植物,都是特定植食性昆虫的食物,自或清卖人类发展农业以来,始终都有虫害的烦恼。虽然化学合成的农药能够抑制害虫,可是长期依赖农药的结果,便是让一些害虫渐渐产生抗药性,变得更难对付。所以像是市面常见的高丽菜、花椰菜、大白菜等蔬菜,尽管栽培时有施用农药,采收后却常常仍有虫藏在里头。

蔬菜里常被叫作「菜虫」的熟面孔,往往以鳞翅目的昆虫幼虫居多,也就是俗称的「毛毛虫」。例如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拟尺蠖(Trichoplusiani),或者一些夜蛾科的幼虫。比起其他常见的植食性昆虫,这类幼虫长时间附着于植株表面,较容易随着**的蔬菜带进室内。再加上特殊的习性,使它们在洗菜时不容易被水冲掉。

究竟什么样的特性,令它们跟青菜难分难舍呢?

铺在脚底下的丝

鳞翅目幼虫爬行时总是伴随吐丝的行为,这些丝线的存在,能够让它们不易从植物上掉落。注意过毛毛虫爬行时「摇头晃脑」的模样吗?一般那样的动作,就是在边爬边吐丝。

丝是由体内腺体制造,以蛋白质为主成分的分泌物,原本是液态,但接触到空气后即转化为固态,并黏附于物体表面。

鳞翅目的幼虫在腹部并具有称为「腹足」(原足)的不分节构造,也就是呈肉质且粗短的脚,为平时移动用的器官。不同种类的幼虫,腹足的形状与排列也不太一样,多数种类幼虫的腹足为5、2或3对。

幼虫行走时,会不断从口中吐出丝,接着再踏过那些涂有丝的路径。丝线能与腹足底下的特殊构造互相配合,使幼虫紧紧抓握住植物。

丝的另一类功用是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茧」。部分种类的幼虫化蛹前,会在植物表面衫逗结茧。以丝构成的茧,一面包裹着蛹体,同时又紧密黏附于植物表面,这样的构造也让它们不容易因外力而掉落。

水洗过的高丽菜,小菜蛾的茧依然牢牢黏在叶子表面。作者提供自备强力魔鬼毡

幼虫要稳固的攀附在植物上,不能光靠在脚下的踩的地方涂上丝,还需要能稳稳抓住丝的构造来配合。在幼虫腹足底下,便有着能帮助幼虫攀爬的细微钩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原足钩」(腹足钩)。

除了部分类群外,一般鳞翅目的幼虫,腹部每一个腹足底下,至少有数十个原足钩。这些迷你的小钩子略呈弯曲,大多以环状的形式排列在原足底下。当幼虫处在行走状态,原足钩能勾住腹足所接触到的粗糙面或纤维状物。

你曾养过蚕宝宝(家蚕的幼虫)吗?每次将蚕宝宝抓起来时,是不是会有一股阻力,甚至虫体常会「牵着丝」被拉起?那就是原足钩勾住了丝线的缘故正伍。

就算碰到较光滑的植物茎叶或物体,只要表面覆了一层幼虫所制造的丝,便能安稳的爬在上头。部分种类的幼虫,原足钩甚至能刺入植物的浅层组织,让虫体牢牢的依附。

原足钩就如同魔鬼毡摸起来较刺的那一面(勾面),丝就如同魔鬼毡触感毛茸茸的那一面(毛面)。所以毛毛虫在植物上爬时,不但不易摔落,还能够在各种角度的表面爬行。而当我们用力晃动、水冲蔬菜试图把虫挑出时,便成了相当麻烦的一件事。

家蚕幼虫的腹足。以家蚕为例子来呈现鳞翅目昆虫的原足钩样貌,有没有看到腹足末端细小的钩状结构?作者提供天蛾科幼虫的腹足。这是一只爬行中的天蛾科幼虫,可见原足钩正抓握住植物表面。作者提供有虫的菜比较天然健康?

除了毛毛虫本身的特殊能力,蔬菜表面凹凸不平、能够钻入的皱褶或孔隙等,这些或多或少也会增加清洗上的难度。所以往后若发现青菜洗过仍有少量虫留在菜叶上,不必觉得太意外。

似乎现在还有不少人认为蔬菜上有虫,即代表「没有农药残留,可以放心吃。」其实这么说并不正确。前面已有提过,由于许多蔬菜害虫具有抗药性,就算喷药也不见得杀得死它们。何况,世上并没有功效全能的农药,有没有虫出现,与是否有农药残留,两者未必有关联。反倒蔬果遭虫咬后形成的伤口,有可能遭到真菌等微生物进一步感染,建议去除会比较安全。倘若你也误以为有虫的菜比较健康,请抛弃那错误且过时的观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