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154 次
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普遍存在于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害,其流行小种主要包括玉米条锈病、黑麦条锈病、草地黑粉菌病等。对于农业生产来说,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因此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一、小麦条锈病的成因

小麦条锈病的成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和病原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气候条件是小麦条锈病流行的关键因素之一,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容易导致小麦条锈病的大规模爆发。土壤环境和病原菌的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不良的土壤环境会影响小麦的生长,从而使其易受病原菌侵袭。

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地防治小麦条锈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选用抗病品种。在小麦的品种选择上,我们可以优先选用抗病品种,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概率。

2.加强田间管理。在小麦的种植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田间通风,避免小麦受到过度潮湿的环境影响,从而减少小麦条锈病的发生。

3.科学用药。在小麦条锈病的防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科学用药的方式来控制病害的发生。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和药害问题的出现。

三、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的相关问题


1.小麦条锈病的危害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上。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会导致小麦叶片出现黄斑、枯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整株植株枯死,从而影响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2.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和科学用药等方面。

3.小麦条锈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目前,小麦条锈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科学用药的方式进行控制,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药物时需要按照规定的用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避免药物过量使用和药害问题的出现。

4.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是什么?

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是条锈菌,其主要通过风、水等途径传播。在小麦生长过程中,如果遇到适宜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条锈菌就会大规模繁殖,从而引发小麦条锈病的流行。

5.小麦条锈病的症状有哪些?

小麦条锈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小麦叶片出现黄斑、枯死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小麦整株植株枯死。

相关拓展:

问: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鉴定说明了什么?

(1)病叶标样采集:标样是在田间采集的发病叶片,编号保存,用于接种鉴定标样应由不同地区不同生态条件的麦田和不同的品种中采集,应有代表性每年春季在各地小麦栽培品种麦田区域试验品种麦田原始材料圃及小麦品种抗锈性变异观察圃中采集夏季则由锈菌越夏地带的晚熟冬麦和田间自生麦苗上采集,晚秋在早播冬麦区大田采集尽量采摘病斑不相连的新鲜病叶,展平后装入纸袋中,让病叶迅速脱水,制成蜡叶标本标样需注明采集时间地点品种名称等,并尽快寄往或带回鉴定地点

(2)菌种繁殖:用高感品种铭贤169(未发现有抗条冲悉锈病基因)盆栽1叶期幼苗繁殖菌种接种前将各标样病叶分别置于二重皿中保湿处理10h左右,使之新生夏孢子,然后用涂抹法接种幼苗叶片,喷雾后在6~13℃下保湿24h,然后移入温室培育并加罩玻璃筒隔离

(3)接种鉴别寄主:备好全套鉴别寄主的1叶期幼苗,用各标样繁殖的菌种接种接种后喷以细雾,在6~13℃下保湿24h,然后移入温室培育温室温度控制在14±3℃,每天光照10~14h

接种方法视标样菌种繁殖数量而异若发病良好,产生7片以上病叶,可在孢子形成盛期用病苗扫抹法接种若发病叶片少,可用指形管采集孢子1~2次,用采得的孢子加滑石粉稀释20倍后以撒粉法接种

(4)发病调查记载:各鉴别寄主充分发病后,进行发病记载主要判定记载反应型,附记病叶率和严重度

(5)小种和新小种的确定:依据发病记载,用各鉴别尘碧寄主的反应型,与模式小种的反应型比较,即可判定标样所归属的小种类型若不能确散兄乎定,则需重复鉴定若某一鉴别寄主上出现抗感不同的反应型时,应分别分离菌种再作鉴定,必要时需进行单孢子分离鉴定

若发现某标样在鉴别寄主上的反应与已知小种不同时,有可能为新类型,需重复测定和甄别先从表现特异反应的鉴别寄主上分离菌种,重复接种核实若仍呈特异反应,则分离单孢子菌系用单孢子菌系接种鉴别寄主鉴定,并分别在不同温度(11℃15℃17~18℃)下鉴定,若在各种温度下,特别是在较高温度(17~18℃)下仍表现稳定的特异反应,则可认定为新类型我国仅对有重要流行潜势的新类型予以小种编号所发现的新类型尚需在甘谷杨陵成都和北京等地进行成株期分小种圃鉴定,以了解对我国主要栽培品种和重要抗源的成株致病特点,若确与已知小种有重要区别,且构成严重威胁,经全国生理小种鉴定协作组协商确定为新小种,统一编号命名

问:小麦条锈病的病原物是怎样的?

病原物为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West.f.sp.triticiErik.),担子菌门柄锈菌属。

夏孢子球形或卵圆形,淡***,表面有微刺,芽孔排列不规则。冬孢子梭形或棒形,双胞,横隔处有缢缩,顶端平截或略圆,褐色,下端色浅,具短柄(图7-4,图7-5)。

图7-4夏孢子

图7-5冬孢子

条锈病菌耐寒力强,其发育与侵入所要求蚂孝梁的温度均较低。菌丝生长和夏孢子形成的最适温度10~15℃,萌发最适温度10~12℃,最低0℃,最高32℃。病菌对高温的抵抗能力很弱,夏孢子在36℃下经2d即失去活力,且在高温条件下,空气湿度越大,死亡越快。高温下形成的夏孢子萌发率低,如25℃以上形成的夏孢子,在蒸馏水中需6~8h才萌发,且萌发率不超过30%,而在20℃以下形成的夏孢子,4h后即可萌发,萌发率高达80%以上。

条锈病菌有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全世界已鉴定并命名了近100个条锈病菌的生理小种。由于各国生产上所使用主栽品种不同,且不断更换,因而国外的鉴别寄主及国际统一鉴别寄主并不适用于我国。我国经过多年研究,选定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实际情况的鉴别品种,包括Trigo、Ewreka、Fulhenb、保春128、南大2419、阿勃、早洋、阿夫、丹麦1号、尤皮Ⅱ号、丰13号、洛夫林13、抗引655、水源11、中四、洛夫林10、牛朱特等17个品种,已鉴定出32个生理小种。其中条中31和条中32为最新发现的生理小种,已经慎腊成为许多地区的优势闷运生理小种。

条锈病菌主要寄生于小麦上,有些小种还可侵染大麦和黑麦的某些品种。已发现病菌还有节节麦、山羊草属、鹅观草属、雀麦属、碱草属等14属74种杂草寄主。这些杂草寄主在小麦条锈病流行中的作用尚待进一步证实。另外,迄今未发现条锈病菌的转主寄主。问:爱可能防治小麦条锈病吗?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与防治
文章来源:凤翔县专家组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为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类型。近年来条锈病、叶锈病均在我县普遍发生,其中条锈病对小麦危害损失最大,被列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之一,已经成为我县小麦生产上的主要病害。  
一、症状识别  
三种锈病的主要症状可概括为“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及穗部。苗期染病,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陪陪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被色粉状物,用手触摸病斑,就在手上留下锈粉。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有别于条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二、为害特点  
一是条锈病是随风传播的流行性病害,可以远距离高空随气流传播,吹到几百至上千米以外的地方而不失活性进行再侵染。二是传播速度快,危害损失大。小麦条锈病的孢子堆可持续产孢8-10天,每个孢子堆每天可产孢1800个,世代重叠,相互交叉流行,中后期田间气温升高,世代加快,在风的作用下形成孢子流,易爆发成灾,防不胜防。  
小麦感染条锈病后,影响其发育和灌浆,因而使麦粒秕廋,影响产量和品质。小麦条锈病一旦发生危害,轻者减产10-30%,重者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三、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典型的远距离气流传播病害,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越夏区产生的夏孢子经风吹到麦区,成为秋苗的初浸染源。病菌可以随发病麦苗越冬。春季在越冬病麦苗上产生夏孢子,可扩散造成再侵染。  
种植感病品种面积大,是条锈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但病害是否流行还决定于菌源和气象因素,特别是雨量和湿度。条锈病菌在温度14-15℃(叶锈15 -20℃ 、秆锈3 -18℃ )和有水滴和水膜的条件下侵染小麦。病菌在麦叶组织内生长,当有效积温在150-160℃时,便在叶面上产生夏孢子堆。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秋苗发病重,冬季温暖越冬菌源量大,第二年春雨早而多,利于条锈病流行。当气温上升至5℃时开始产生条锈病孢子,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极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较勤,温度适宜,将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春季持续干旱,即使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由于越冬菌源不能顺利侵染,条锈病也不易流行。品种抗病性差异较大,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小偃系列近年来在我县连年种植,对新的条锈病菌生理小种的芦歼蠢抗病性较差,抗病性已基本丧失,而我县连片方田基本为小偃22,是我县小麦条锈病近年发生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防治方法  
防治上应严把“越夏菌源控制”、“秋苗病情控制”和“春季应急防治”这三道防线,做到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具体防治上必须采取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栽培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其为害。  
(1)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品种布局。目前生产上比较抗病的品种有西农979、西农2000、长旱58、陕麦139、武农改瞎148、西农889、郑麦9023等。在应用抗病品种时,注意抗锈品种合理布局。  
(2)农业防治。一是适当晚插,避免过早播种,减少秋苗侵染机率。二是合理施肥。控氮、增磷、补钾,补充微量元素,增强小麦抗病力。三是合理灌溉,土壤湿度大或雨后注意开沟排水,后期发病重的需适当灌水,以减少产量损失。  
(3)药剂防治。一是秋播前实行药剂拌种,用种子重量0.30%(有效成分)三唑酮,(即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 15克 拌麦种150千克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60- 80克 拌麦种50千克),拌种力求均匀,拌过药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二是小麦出苗后开展系统监测(出苗后一个月左右即12月中、下旬),对初见病叶或发病中心田块及时进行挑治或全田防治。三是春季在小麦拔节或孕穗期病叶普遍率达2%-4%,严重度达1%时,亩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100克 ,对水45公斤均匀喷雾。重病田块应间隔7—10天再用药一次。也可选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5%
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要得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关键是要把握好防治时期,正确选用药剂。要根据药剂的显效期、有效期、条锈病潜育期等因素确定适宜的用药时期。粉锈宁具有内吸顶性传导特性,小麦植株着药后有效成分经茎叶表面吸收,只向上部茎叶组织传导,而不向下部茎叶及根部传导。显效期一般为10-15天,有效期5-7日左右,温度高时显效期及有效期偏短,温度低时则偏长。温度对条锈病潜育期的长短起着主导作用,潜育期平均积温为230.8℃。我地条锈病的潜育期一般为15天左右。大田防治要早准备、适期施药。我县防治的最佳时期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可以采用杀菌剂+杀虫剂+微肥开展防治,达到“防病虫、防倒伏、预防干热风”的“一喷多防”作用。

问:小麦条锈病如何防治?

一、标本兼治
  1、实施采用多基因型品种的合理布局:小麦锈菌的发生是小麦品种和锈菌群体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互作的结果。如果采用生产品种的抗性基因多样化,则不利于病原菌的定向选择,从而减少病菌新小种产生和发展的机会,还能使抗病品种延长使用限。这样一来,使具有丰富多样抗病基因的小麦品种群体与复杂多样的病菌群体成为互作体系,保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而不会因为某一新小种的出现和发展导致大面积病害流行。我省应加快推广不同基因型的抗病品种,以降低当前条锈病对小麦生产的危害。
  2、在条锈菌越夏、越冬的关键地区,从源头上控制小麦条锈病的菌源基地的菌量:越夏区:(1)彻底更换与内地相同基因型的品种的种植;(2)严格控制秋苗发病早的地区和周边环境,除实行冬麦播种前深翻1—2次外,并用药剂防治秋苗发病的中心病田及周边田块;(3)提倡冬麦播种前应全部使用药剂拌种,推迟菌源早发及减少菌量;(4)实施推迟播种期,将越夏区的播种时间推迟在10月中、下旬为宜;(5)对春麦区,必须实施用药保护。越冬区:在全省各地(市)州,均有不同面积的越冬场年,除在平坝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布局外,对一些早发地区,可实施冬前早防早治,春后全面用药保护,采取播前药剂拌种。特别应注意平坝周围半山桥梁区的防治工作。只有严格控制了冬前菌量,才能减缓春后发病程度的压力,而且也降低了流行程度。
  3、采用物种多样性防治条锈病:目前,采用物种多样性防治新方法,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也收到了一定成效。物种多样性等于多个小麦品种的混播,是对相同季节里生长的多种作物而言,比如与小麦能同季节里生长的有蚕豆、油茶、大蒜、马铃薯、蔬菜、药材等。也就是说利用自然界共生的多种作物,来达到控制小麦条锈病大发生的目的。其原理是对条锈菌具有的特殊传播方式(高空远距离传播)进行阻断来达到控制小麦接受外来菌量的目的,并降低发病程度及再传播的机会。
  4、药剂防治:目前市面上药剂种类很多,有特效的百理通,粉锈灵等。但在实际操作上还应重视:(1)加强对农技干部的培训,正确使用对路药剂种类和使用方法。(2)要求条锈病菌源越夏、越冬的关键地区,播前必须进行药剂拌种,加强冬季早防早治。(3)在冬前条锈病发生早的地区及其周边地区,春后必须用药防治,确保小麦后期正常生长,减少产量损失。
  二、强化防治措施的落实
  1、对越夏关键地区,除采用不同基因型品种布局外,应逐步减少小麦播种面积,以降低冬麦区条锈菌的压力,减缓新小种产生的速度。
  2、防治小麦条锈病的药物一般采用三唑酮(粉锈宁)粉剂或乳油,150克/亩。也可选用先正达公司的敌力脱(Tilt)25%乳油,25毫升/亩;巴斯夫公司的欧博(opus)12.50克/亩。打一次药可持效40天左右,效果很好。国产的氰菌唑、烯唑醇、粉菌特等防治效果也不错。据了解,今年我省许多地方小麦白粉病发病较重,上述药剂均可兼治白粉病。由于小麦条锈病的病原菌主要着生在小麦叶片的背面,故喷药时应以叶背为主。为了提高药液在叶面的粘着力,可在配药时加少量洗衣粉,将药液充分搅匀后喷雾,这样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