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冬种苗 天冬种苗多少钱一株
这一篇农资文章内容会给广大网友刨释“天冬种苗”的内容进行精细详细,希望对广大农友有一点帮助,别忘了收藏哦!
天冬(学名:Ophiopogonjaponicus)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其种苗是种植天冬的重要一环,因此天冬种苗的质量对天冬的生长和药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将从天冬种苗的选购、种植和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选购天冬种苗种苗的质量对天冬的生长和产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选购天冬种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品种选择: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天冬种苗有许多品种,建议选择根系发达、叶色深绿、无病虫害、生长势旺盛的品种。
- 供应商信誉:选择有信誉的供应商,避免**劣质或者伪劣种苗。
- 生长环境:了解供应商的生长环境,避免**生长在重金属污染区域的种苗。
种植天冬种苗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种植时间:天冬适合在春季和秋季进行种植,春季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进行,秋季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初进行。
- 育苗方式:天冬种苗的育苗方式有移栽苗和播种苗两种,其中移栽苗是指将成年天冬植株取出分株移植,而播种苗则是指利用种子进行育苗。一般来说,移栽苗较为常见。
- 种植密度:天冬的种植密度一般为每亩5000-6000株,株距为10-15cm。
- 土壤条件:天冬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中,pH值在6.0-7.5之间。
种植天冬种苗后,需要进行及时的管理,以确保其生长健康:
- 浇水:天冬喜欢湿润的环境,因此需要经常浇水,但要避免积水。
- 施肥:天冬对肥料的需求较小,一般每年施用1-2次有机肥即可,施肥时注意不要直接施在植株上。
- 除草:天冬生长缓慢,容易被杂草覆盖,因此需要经常进行除草。
- 防治病虫害:天冬容易受到星点病、炭疽病、根腐病、蚜虫等病虫害的侵袭,因此需要及时防治。
天冬种苗的选购、种植和管理都是种植天冬过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只有选购优质的种苗,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和管理,才能获得高产优质的天冬。
拓展百科知识天冬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润燥、清热解毒、益肾养心等。天冬根中含有多种活性物质,如天冬氨酸、多糖类、皂苷类等,具有降血压、降血糖、增强免疫力等作用。天冬还可以用于治疗肺热咳嗽、口干舌燥、高血压等症状。
参考文献:- 《中药材生产技术规程》
- 《中药材种植技术手册》
- 《天冬的栽培技术》
相关问答拓展:
1、白虫草种植时间和方法?
白虫草种植全年可种植
白虫夏草的种植技术
1、营养:白虫草可利用的主要碳源物质是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果胶等,但以单糖或小分子双糖的利用效果为佳。氮元素是北虫草合成蛋白质和核酸物质的必要元素,北虫草能利用的氮类物质尤其是有机态氮的种类较多,如蛋白胨、豆饼粉、酵母膏等均可;也可利用若干无机态氮,但以有机态氮的利用效果为好。
再次,白虫草菌丝及其子座生长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即是矿质元素,生产中应予酌量添加。第四,适量的生长素有效**和促进北虫草菌丝的生长,并大大提高其生物量,生产上多以添加维生素类为主要措施。合理的基质碳氮比(CN)是人工栽培北虫草的必需条件,否则,将导致或者菌丝生长缓慢、或者污染严重、或者气生菌丝过旺,难以发生子座,即便有子座分化,其产品数量和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生产中一般以调CN在3-4:1之间为宜。
2、温度:白虫草菌丝生长温度为6-30°C,最适温度为18-22°C;原基分化温度在10-25°C之间,生产中为**原基的适时形成,可适当调控温差在24小时内5-10°C的范围;子座生长温度为10-25°C,最适20-23°C;孢子弹射温度为28-32°C,最高应控制在34°C以下;若非育种或分离以及特殊需要,单纯栽培、以获得子实体为目的时,不要达到或超过28°C。
3、水分:水分是生命的重要基础,北虫草也不例外;作为菌丝及子座在生命运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溶剂,北虫草所需水分的绝大部分来自于培养料中,调配基质含水率于适当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北虫草的生长发育状况。实际生产中,基质含水率宜调至60%-65%,菌丝培养阶段的相对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形成原基后应调至80%-90%。
4、氧气:白虫草与其它食用菌相仿,生长发育过程同样是一个吸氧排碳的代谢过程,尤其原基分化后需氧量更多,故需保持相对较清新的空气,以保证氧气的充足供应。但由于北虫草生长速度慢、代谢量很小,加之其自身耐二氧化碳的能力相对较高,所以,生产中降二氧化碳浓度在0.5%左右即可满足。
5、光照:白虫草生长的前期即菌丝发育阶段,光线尤其是强光对菌丝有较大的抑制和损伤作用,故应保持完全黑暗状态,即便是临近完成发菌时提前施行光照处理,也会诱导过早进入生殖阶段,而使产量严重降低、质量大打折扣。全部发满菌后,需约200勒克司光照**转色,该阶段如光照均匀、每天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可使菌丝转色好、色泽深,为后期获得高质量的子实体打下基础,该特性与野生北虫草在浓密树阴下不发生子座的情况一致。
出现原基后,可适当缩短光照时间、提高光照强度至300勒克司,并力求光照均匀,以使子实体正常发育生长。
6、pH值:白虫草适酸性环境,菌丝生长阶段适应5-7的基质,最适5.2-6.8之间,人工栽培生产时,基质pH可调到7-7.5,经高压灭菌后,pH值自然下降,加之后期菌丝的自然(产生有机酸)调节,即可使基质pH降至6左右。
菌种制作
1、获取种源适应性强、出草率高的种源,是北虫草栽培成功的关键条件之一,除有条件自行分离、培育外,大部分生产者需通过引种渠道获得。建议生产户应去矾有科研实力、具备试验条件、严谨、诚实、正规的单位引种,“好种山好苗”,以保证生产效果,
2、菌种转管配方:葡萄糖10克,蛋白胨10克,酵母膏2克,天门冬酰胺1克,磷酸二氢钾1.5克,硫酸镁0.6克,生长素5毫升,琼脂15-20克,水1000毫升,pH值6。常规灭菌等操作,使用已备种源接种,一般每支种源可转接30支左右,具体过程不予赘述。
23-25°C条件下培养,经约10天左右,菌丝长满斜面,即为一级母种或二级母种;如种源是白行分离培养的F0级,则该次转接后的菌种为F1级,即一级母种还可继续进行再次转扩生产F2级,即二级母种;若种源是**的F1级,则该次转接后的菌种为F2级,即二级母种。二级母种只可用于栽培生产,不得再行继续转扩,否则,将导致“出草”稀少、稀疏、甚至根本不能“出草”的严重后果。
3、液体菌种生产有一次生产量大、生产周期短、易于人工控制:栽培接种后发菌快、菌丝立体式占领料面等诸多优势,现在已成为北虫草栽培用种的首选方式。
4、菌种的选择:选用菌丝洁白、适应性强、见光后转色、出草快、性状稳定的速生高产优质菌种,是栽培成功和高效的关键。初学者应选购菌种量多的固体原种,有栽培经验者可**斜面试管种或液体菌种。
原材料要求
1、选用新鲜无霉变、无污染的大米或碎玉米,现在东北虫草生产者大都采用小麦作培养基,不但产量理想,且虫草的颜色较好。
2、选用厚度0.05毫米以上,规格为15厘米×30厘米或17厘米×30厘米,薄厚均匀、无破漏、韧性强的优质聚丙烯塑料袋为栽培容器,也有采用罐头瓶或塑料盆栽培的。
3、为防治污染损失,可选用集营养、防污、助长功效于一体的虫草专用防污剂,如食用菌专用特效防污剂。如果是外销产品应当不加。
栽培管理
1、培养基配方:大米或小麦1千克,虫草专用防污剂35克,水1.5千克。
2、配制方法:大米或小麦按每袋50克或100克分装入塑料袋。将1.5升50℃的热水倒入干净盆内,将虫草专用防污剂放入热水中,搅至完全溶解即成营养液。按料水比(即大米或小麦与营养液的用量比)1克:1.5毫升称取营养液倒入装**米的塑料袋内。分装完后用塑料绳将每个塑料袋中部和口部各扎一道。
3、灭菌:灭菌锅内加适量水,把培养料袋放入灭菌锅,升温至100℃,保持1小时。取出,冷却后移入接种室。用优质气雾消毒剂或常规方法密闭消毒30分钟,即可穿戴消毒衣服进入接种室接种。
4、接种:进入接种室应迅速关好门(防止含有杂菌的空气进入)。接种工具、菌种外壁、操作人员双手等,用75%酒精擦拭或浸沾消毒。现介绍易推广的用固体大米菌种接种的方法:
①试管原种的转扩栽培:拔去试管塞后用消毒的接种钩挖取豆粒大小的菌种2-3块,接入培养基面上,稍扎紧袋口即可。
②用原种转扩栽培袋时,先将菌种捣成指头或豆粒大小块状,每袋接入5-10克菌种,均匀分布在料面上。如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接种量,以利菌丝较快生长。接种完后按原扎口方法稍扎紧袋口,即可移入经杀菌和防虫处理的培养室内培养。
③采用液体菌种接种方式的,在无菌条件下,打开封口材料,用接种枪将液体种喷匀即可。接种量视容器大小而定,也有在液体菌种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无菌水再接种的。
5、管理:上面已经讲过,北虫草属中低温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0℃,菌丝最适生长温度为15-25℃,子座最适生长温度为18-22℃。一般最初将温度保持15-18℃遮光培养。当菌丝生长至培养基1/2-2/3时,可将温度升至20℃,20天菌丝可发满袋(液体菌种1周左右)。几天后,当培养基上部出现菌丝突起时,给予10-15℃的温差**,并增加光照**转色。7-10天转完色后对培养室消毒30分钟,然后解去培养料袋中部扎绳,用手把袋折成直筒状,为子座生长提供空间。当子座长至1厘米,及时对栽培袋通气;瓶或塑料盆栽培的可在封口薄膜上打小孔通气。温度保持18-22℃,空气相对湿度80-90%。
6、采收:子座呈橘红色或橘**棒状不再生长时,打开袋口用小刀或剪刀将其从基部采下,放入洁净器具内及时烘干或晾干,勿暴晒以免褪色。干燥后存放在密闭塑料袋内或出售。
2、有一种长的像玉米叶子的绿色盆栽植物叫什么?
是一叶兰。一叶兰(拉丁学名:AspidistraelatiorBlume.),又名蜘蛛抱蛋,别名大叶万年青、竹叶盘、九龙盘、竹节伸筋等,为天门冬科、蜘蛛抱蛋属植物。一叶兰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各省区以及海南岛、台湾岛等。中医以根状茎成分入药,是应用非常广泛的药材。四季可采,晒干或鲜用。能活血散瘀,补虚止咳。有助于治跌打损伤,风湿筋骨痛,腰痛,肺虚咳嗽,咯血功效。扩展资料:观赏价值一叶兰叶形挺拔整齐;叶色浓绿光亮、它长势强健、适应性强、极耐阴、是室内绿化装饰的优良喜阴观叶植物。它适于家庭及办公室布置摆放。可单独观赏;也可以和其它观花植物配合布置,它还是现代插花的配叶材料。变种有洒金型,叶片布满**斑点,星星点点,煞是好看;白纹型,叶片镶嵌淡黄白色纵条纹,或半片叶黄,半片叶绿。装饰应用:中小型盆栽。因耐阴性特强,置于室内月余,植株状态依然良好。清新空气植物都有一定的空气清新作用,一叶兰有吸收甲醛的作用,另外对二氧化碳、氟化氢也又有一定的吸收作用,还可以吸附一定的灰尘,而且一叶兰耐阴、适应性强,不易病虫害,是很好的居室绿化、空气净化植物。
3、刁柏的种植方法和栽培?
湖南石
一、品种选择
选择丰产、抗病、适应性强、商品性好的石刁柏F1代优良新品种,如格兰德、阿特拉斯、阿波罗、丰岛一号、丰岛二号、井冈701、京绿芦一号、冠军、金冠、翡翠明珠等。
二、育苗
1.育苗时间
采用32孔塑料穴盘或营养钵育苗。石刁柏育苗的最佳时期为晚秋(国庆前后)或早春(2月中下旬),这两个时期进行育苗可以保证石刁柏秧苗质量。
2.苗床选择
选择地势平坦的疏松沙壤土地块做苗床,苗床宽1.5米、深5~10厘米。摆放塑料穴盘或营养钵前可在苗床上铺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石刁柏幼苗根系扎入苗床土生长,移栽时根系受到伤害。
3.浸种催芽
石刁柏种子外壳有一层较厚的蜡质,不易吸水。播种前必须浸种催芽、进行药剂处理。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浸种12小时。种子冲洗后再在清水(一般用自来水)中浸泡48~60小时,其间搓洗3~5次,同时换清水。种子吸水膨胀后在25~27℃条件下保湿催芽,待30%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至塑料穴盘或营养钵中。播种后覆盖约0.5厘米厚的营养基质。营养基质的配制方法如下:草炭或椰糠(V)与沙壤土(V)的用量比为3∶1,每平方米加5~10千克磷肥,充分拌匀后装入塑料穴盘或营养钵。
4.苗期管理
播种后要充分浇水,同时喷施一遍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以防止石刁柏土传病害的发生。苗期土壤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70%。出苗后可适量施用淡薄的复合肥,以防止烧苗。还需勤除杂草,并注意防治病虫害。
三、定植
1.定植地的选择
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强、通透性好、地下水位低、排灌方便的地块种植石刁柏,土质以沙壤土最为适宜。土壤pH值在5.5~8.0。种植石刁柏的地块,光照条件要好,以利于植株充分进行光合作用。定植田要集中连片,且交通方便,便于管理、收购及加工。
2.定植前的准备
每亩撒施6~10米3充分腐熟的优质农家有机肥和50千克复合肥于地表面,然后用大功率拖拉机深耕40厘米,彻底打破犁底层,将20厘米以下的生土(犁底层)翻到地表面;将表面20厘米厚的熟土、有机肥、化肥充分混匀翻到底下。定植前将深翻平整好的土壤按石刁柏定植行整成40~50厘米宽的畦。
3.定植时间
冬季或早春采用小拱棚培育的石刁柏幼苗,当地上茎达3~5根时,可在4月中下旬至5月下旬定植。秋季育的苗(国庆节前后),第二年春季3月中下旬可移栽到大田中。
4.定植密度
定植时的行距为1.3~1.5米,株距为0.25~0.30米。每亩定植1800~2000株较为合适。石刁柏种植密度不宜过大,否则严重影响植株的光合作用和通风效果,且除草、打药等管理不便,导致病害加重,反而降低产量。
5.定植方法
幼苗定植要求大、中苗分行,单株定植,达到行成线、株距匀,深度一致,根系舒展的标准。定植深度(指石刁柏地下茎距离地表的深度)以13~15厘米为好。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
定植后1个月要进行查苗补苗,将死苗或弱苗换成壮苗重新定植,补苗时要浇足定根水。
2.水肥管理
早春或晚秋光照较弱,大气水分蒸发较少,一般采用滴灌法润湿石刁柏定植畦土壤。夏季或秋初太阳光直射,田间水分蒸发较快,建议采用沟灌的方式浇水,以保证石刁柏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石刁柏不同生长时期对养分的需求有所不同。定植缓苗后进入正常生长发育时,应施一次发苗肥,一般每亩施**素30千克,顺垄开沟施入,再覆土耙平并及时浇水。春季采笋期结束后,每亩施复合肥20~30千克、优质商品有机肥300~500千克,以补充采笋后的营养消耗。秋季采笋结束后,每亩施复合肥45千克、优质商品有机肥750~1000千克,以保证石刁柏停止生长前对养分的需要,使母茎发育最大化,根系能积累足够的同化物,为第二年的丰产打下坚实的养分基础。
3.株丛管理
石刁柏植株高大,自然生长高度可达1.5米以上,最高达到2.5~3.0米。在石刁柏生产中经常出现植株倒伏的现象,为防止植株倒伏,每隔3.0~5.0米立一木(或竹)桩,用尼龙绳拢住桩与桩之间的地上茎,让石刁柏枝叶自然伸展又不倒伏。另外,石刁柏母茎生长期间,应及时疏除石刁柏植株中下部发黄、感病的侧枝,以增强通风透光,减少过多的养分流失,也便于嫩茎的采收。
五、主要病虫害防治
1.主要病害防治
①茎枯病。可用多粘类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喷雾或涂抹母茎进行防治。
②根腐病。可用20%石灰水或代森铵进行土壤消毒,或向根部喷洒45%代森铵1500~1800倍液灌根。
③褐斑病。可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植株1次,连喷3~4次。
④锈病。可用15%**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隔15天左右喷洒1次,连喷1~2次。
2.主要虫害防治
①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可用甜核·苏云菌可湿性粉剂750~1000倍液防治,斜纹夜蛾可用高氯斜夜核悬浮剂防治,两种夜蛾均可用甲基阿维菌素苯甲酸乳油等进行防治。
②蚜虫。可用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喷施进行防治。
③红蜘蛛和蓟马。可用蜡蚧轮枝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等药剂防治。
六、采收
我国南方地区因气温高,石刁柏生育期较长,每年可在春、夏、秋三季采收,北方地区以春季采收为主。不同的消费市场对石刁柏的粗细、长短要求有所差别,采收的标准应根据鲜销和加工厂的要求来确定。鲜销绿石刁柏采收长度一般为27~30厘米,色泽深绿,鲜嫩整齐,笋尖抱合紧密,笋条顺直不弯曲。春季一般不留母茎,采收45~50天后开始留母茎,待母茎蓄留好后再开始进入留母茎采收期。南方一般采用“两次养茎,三期采收”的留母茎采收方式,北方一般只蓄留一次母茎。
选留母茎应根据笋龄、植株生长情况合理进行。一至二年生低龄笋田,春季留3~5支母茎,可进行采收。三年生以上的成年笋田,一般3月中下旬开始剃光头采笋,采收50天左右选留2~3支母茎,再采收30天左右开始换母茎。之后再选留3~5支母茎,采收60天左右,直至当年地上部枯黄。
4、清脆李子新品种介绍?
李子新品种青脆李又名巴山脆李,李子新品种青脆李以它甜甘爽口和它的独特的特点深受大众青睐,发展前景广阔。李子树苗易栽植,对土壤类型和环境要求不严,坡地和平地都可以种植,主要种植在四川境内的达州、重庆以及大巴山和周边一带。
青脆李是一种酸性水果。它有苦乐参半的味道,果肉酥脆,饭后少量可促进消化。青脆李的特征是果皮是绿色的,核小而肉厚,绿**成熟,水果甜,可以新鲜或罐头食用。青脆李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微量蛋白质、脂肪、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钙、磷、铁、丝氨酸、脯氨酸、丙氨酸等营养成分。另外含有其他矿物质、多种氨基酸、天门冬素以及纤维素等,有利于促进消化和清肝利水。
拓展好文:东兴区唱响天冬之歌助力乡村振兴
为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去年已完成种植天冬1万余亩,今年将种植天冬3万亩,按照“一镇一园区”布局,以沿大、小清流河流域为生态种植区,形成“两核一带”的天冬种植格局。
“天冬花儿开,花开心也开。青山绿水东兴美,幸福山歌唱起来。”这是“中国天冬之乡”——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天冬产业园区的真实写照。
一镇一园区,汇聚磅礴力量
“整理土地、放线开沟,移栽天冬苗。”田埂上、大棚里,东兴区杨家镇观音井村的村民们怀揣着对天冬产业的期望与愿景,如火如荼地忙碌着,好一派别样的春光。今年以来,杨家镇积极响应区委、区**的号召,在具有天冬种植基础的观音井村建立天冬种植园区,同步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着力打造万亩天冬产业园。截至目前,杨家镇已整理土地1000余亩,全年计划栽种天冬2000余亩。
杨家镇观音井村的天冬种植园区,只是东兴区针对天冬产业“一镇一园区”规划布局的“十四分之一”。今年以来,石子镇七星村、永福镇鲤鱼塘村、白合镇华山村、平坦镇宝塔村等14个天冬种植园区陆续开工建设,全区全面铺开种植天冬,“一镇一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汇聚成了天冬产业发展的磅礴力量。
据统计,去年东兴区已完成种植天冬1万余亩,今年将再种植天冬3万亩,按照“一镇一园区”布局,打造14个天冬种植园区,形成以“郭北镇”和“石子镇、白合镇”为核心的种植基地,以沿大、小清流河流域为生态种植区,形成“两核一带”的天冬种植格局,开启东兴区天冬产业发展的全新一页。
复合种植,实现“一亩两收益”
“我们采用粮药间作的模式,种天冬的同时种玉米,下半年还会种蔬菜。这样一年四季土地都有产出,村民们就都有钱赚。”在白合镇长河蹁村,种植户徐世华介绍了他返乡创业种天冬的规划。一行行的黑色地膜上,一排排天冬和玉米相间而种,起伏交错,生机盎然。
与此同时,平坦镇宝塔村的村民们也正抢抓农时,穿梭在田间地头,分苗、打窝、栽种,有条不紊地忙碌着。“我们村主要是‘天冬+大豆、天冬+高粱’的间种模式,平时到田里干干农活,每个月还可以赚点生活费。”田地里,一片欢声笑语中,村民们挥洒着汗水,种下希望,诉说着增收的喜悦。
天冬是喜阴植物,生长周期长,生长过程需要适当的荫蔽条件。在栽种天冬的同时间种玉米、大豆、高粱等粮食作物,既能为天冬遮荫,促进天冬生长,同时因为玉米、大豆、高粱生长周期短,年年都有收获,又可以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拓宽老百姓的增收渠道,真正实现了“一亩两收益”,收入不断“档”。
在郭北镇、白合镇、顺河镇、平坦镇、石子镇、永福镇的“天冬+玉米、天冬+大豆、天冬+高粱”之外,还有双桥镇凤龙村和元觉村的“天冬+桑树”,富溪镇白马滩村的“天冬+景观树”的林下间种等多种多样的复合种植模式。东兴区14个镇的天冬种植园区内,都根据了自身园区的规模与特色,季节与土壤墒情,复合种植了相适应的作物,通过创新耕作模式实现粮药、林药、菜药等融合,解决了当地劳动力就业15万余人。
创新模式,拓宽增收渠道
“我们村除了引进天冬种植合作社,还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发展天冬产业。村民以土地、资金、技术的形式入股,所有的村民都是产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郭北镇青台村党支部书记汪东海介绍道。
“每天有70元的工资,天冬采收后还有分红。”正在移栽天冬的村民黄必安开心地说,“我们个个都是‘老板’。”“明年就收成了,非常期待。”“离家近,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天冬种植园里,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种下了增收致富的希望。
为实现农民增收,发展壮大“中国天冬之乡”,东兴区创新了天冬种植模式。大力支持规模经营,鼓励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基地+种植户”“合作社+种植户+基地”等产业运作模式,打造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中药材种植基地;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以村、组、合作社为单位,由村委或能人牵头组建中药材院地等资源集中连片开发;探索复合立体经营,推行粮药、林药、菜药、药文、药养等综合经营模式,着力打造现代特色中药材种植产业。同时,率先抓好天冬种苗“源头工程”,建设天冬种苗繁育基地,做好天冬组培苗供应工作。聘请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有关中药材种植专家,组织农、林、水部门相关技术人员、种植户、技术带头人,成立中药材种植技术服务组,开展多层次技术培训,对天冬种植、管理进行专业指导,全方位为天冬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