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马鲛
此篇经验文章会给大家解释“中华马鲛”的内容进行剖析,期待对各位农资人们稍微有点帮助,快快收藏起来吧!
中华马鲛的生态环境中华马鲛是一种适应于淡水环境的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长江、珠江、淮河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大型淡水湖泊中。由于近年来我国水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导致中华马鲛的生存环境遭到了一定的破坏。对于中华马鲛的保护和养殖,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
中华马鲛的营养价值中华马鲛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高营养价值的淡水鱼类。每100克中华马鲛肉中含有蛋白质约20克,脂肪只有1克左右,而且富含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B12等多种维生素。中华马鲛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价值也非常高。
中华马鲛的养殖技术中华马鲛的养殖技术相对来说并不复杂。合理的养殖环境和饲料是中华马鲛养殖的关键。中华马鲛适应于淡水环境,养殖场选址时应该选择水质好、水源充足的地方。饲料方面,中华马鲛以植物饵料为主,适量添加鱼粉、大豆粉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有助于提高鱼体的生长速度和养殖效益。
中华马鲛的市场前景拓展百科知识
中华马鲛的学名为Megalobramaamblycephala。它是一种亚洲淡水鱼类,主要分布于长江、珠江、淮河和西南地区的一些大型淡水湖泊中。中华马鲛体形粗壮,头部扁平,口大,嘴角上翘,身体呈椭圆形,背部隆起。中华马鲛适应于淡水环境,生长较快,适合养殖。中华马鲛肉质细嫩,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是一种非常优质的食用鱼类。
参考资料:1.《中华鱼类志》
2.《中国渔业年鉴》
3.《水产养殖学》(第四版)
4.《水产养殖技术》(第二版)
相关问答拓展:
1、马鲛鱼和燕鱼是一种鱼吗?
鲅鱼
鲅鱼也叫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鲭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金枪鱼
金枪鱼是一种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见于世界暖水海域,与鲭、鲐、马鲛等近缘,通常同隶鲭科。科内和种间都有相当大变异,分类也很不相同,权威后此意见不一。体长形,粗壮而圆,呈流线形,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肩部有由扩大之鳞片组成的胸甲。另一特征是皮下有发达的血管网,作为一种长途慢速游泳的体温调节装置。巨大的金枪鱼是蓝鳍金枪鱼(Thunnusthynnus),最大可长到约4.3公尺(14呎),800公斤(1,800磅)重。金枪鱼类一般背侧暗色,腹侧银白,通常有彩虹色闪光。
2、青鱼和鲐鲅鱼有什么区别?
区别:鲅鱼:鲅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马鲛鱼属暖性上层鱼类。青鱼:青鱼为动物界、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青鱼属淡水鱼类。
拓展:
1、青鱼是一种颜色青的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和各湖泊、池塘中的主要养殖对象,为我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在安徽俗称"乌混"、"黑混"或"螺蛳混",因其体黑、喜食螺蛳而得名;东北地区常见的"青鱼"不是青鱼,应该写作"鲭鱼",是一种深海鱼类。在中国境内,最大的青鱼标本重218斤,是2024年在南京**区金牛湖捕获的,长1.86米、重218市斤,经鳞片鉴定约四十岁。
2、鲅鱼也叫蓝点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最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3、鲅鱼有什么别称?
鲅鱼也叫蓝点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鲈形目,鲅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最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渤海、黄海、东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鲅[bà]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大连自然博物馆的“鲅鱼王”标本重260多斤,2.64米,20多岁。
4、鱼霸里面是什么小鱼?
霸鱼是鲅鱼,学名是马鲛。鲅鱼也叫马鲛(学名),硬骨鱼纲,鲭科。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蓝点马鲛,斑点马鲛,康氏马鲛等,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狠一般长0.26--0.52米,长可达1米,重20公斤,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渤海均有,属暖性上层鱼,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洄游,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经济鱼之一。
5、中国水生动物?
01
中华鲟Acipensersinensis大概是最知名的以“中国”为名的水生动物了。“千斤腊子万斤象,黄排大得不像样”,其中的“腊子”指的就是“活化石”中华鲟。这种大鱼受环境破坏、食物短缺以及洄游路线被拦截的威胁,现已成为极度濒危物种,捕捞食用它们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超市里的“中华鲟”并不是真正的中华鲟,而是杂交鲟,可以放心食用。但千万不要买来“放生”。它们虽然不是外来入侵物种,但也是自然界不存在的人造品种,一旦在野外和真正的野生鲟类杂交就会造成基因污染。
02
中国团扇鳐Platyrhinasinensis,台湾称其为“中国黄点鯆(bū)”,是一种身体扁平如同扇子的软骨鱼,背上有很多骨质突起。它们性情温顺,以底栖无脊椎动物如软甲类和贝类等为食,卵胎生。因为肉柔软鲜美且繁殖较缓慢,中国团扇鳐现在受过度捕捞的威胁,已经成为易危物种。
03
中华单棘鲀Monacanthuschinensis,属于鲀形目单棘鲀科,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暖水性底层小鱼。它们是杂食性鱼,藻类、软甲类、贝类和小鱼都是它们的食物,因此非常容易上钩。它们是“剥皮鱼”的一种,皮肤粗糙,质感如砂纸,食用前需剥除。
04
中华须鳗Cirrhimuraenachinensis,属于鳗鲡目蛇鳗科,是一种身体细长如蛇的小型底栖鱼类,捕食无脊椎动物。在我国东南沿海,中华须鳗以及其他小型蛇鳗被作为食用鱼,通常油炸食用。
05
中华鬼鲉Inimicussinensis,属于鲈形目毒鲉科,是一种夜间活动的小型肉食性鱼类。它们白天会用沙子把自己埋起来,晚上则用游离的鳍条在海床上爬行。鬼鲉Inimicus都是刺毒鱼类,被其刺伤会有严重后果。
06
中国鲳Pampuschinensis,属于鲭形目鲳科,是鲳属Pampus中体形最大的物种之一,据说可以长到斗笠那么大,因此民间俗称“斗鲳”。它们以浮游生物为食。
07
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属于鲭形目鲭科马鲛属,标志性的特点是圆形的“小胖手”(胸鳍)和强壮的纺锤形身体。它们是最大的“鲅鱼”之一,体长超过2.4米,体重可达130千克。它们性情凶猛,喜食小鱼,是我国近海的顶级掠食者,并且在其“家族”中算得上是适应盐度范围比较广的种类,可以短时间地进入淡水捕食。
08
中华乌塘鳢Bostrychussinensis,属于虾虎鱼目嵴塘鳢科Butidae,虽然与大多数鱼类相比体形大小并不出众,但在虾虎鱼目中算是较大的种类。它们以嗜食软甲类著称,人们经常在其腹中发现小螃蟹等甲壳动物的残肢,因而得到了“蝤蛑虎”或“蟳虎”的俗称。它们可食用,肉味鲜美,在东南沿海市场常见。
09
中华管口鱼Aulostomuschinensis,属于鲭形系海龙目管口鱼科,是海马的“远亲”,是一种身体像棒槌、嘴巴像枪管的肉食性鱼类。这些活跃的猎手有时会跟着更大的鱼在珊瑚礁中巡游,等着抓住被大鱼惊走的小动物。长嘴可以帮它们吸出珊瑚礁缝隙中的小猎物。
10
中国蛤蜊Mactrachinensis,属于帘蛤目马珂蛤科,是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用贝类。其斧足非常发达,据说可以用来跳跃,所以也叫“飞蛤”。青岛叫它们“沙蛤”,东北叫它们“黄蚬子”。相比更常见的花蛤(菲律宾蛤仔),它们虽然鲜味更浓,但肉质偏硬。
11
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chinensis,属于十足目对虾科。这个应该就不必多说啦,就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大虾”之一。中国明对虾是对虾里面体形较大的物种,吃起来口感爽脆,是沿海人民喜爱的美食。
12
中国毛虾Aceteschinensis,听这个名字好像挺陌生,其实它们是虾皮里面的“主力军”。这种虾非常小,但是产量很高,所以大部分被用来制作虾皮和虾酱。
13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sinensis,属于十足目弓蟹科,是一种体形中等的穴居螃蟹,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有一对毛茸茸的螯足,像一双可爱的拳击手套,因此英文名叫ChineseMittenCrab。中华绒螯蟹原产于亚洲东部的河流、河口和其他沿海地区,从朝鲜北部到我国福建省南部都有,因鲜美可食而被引入欧美,在很多地区都成了烦人的入侵种。中华绒螯蟹会挤占当地螃蟹的生存空间,捕食鱼卵和幼鱼等,挖出的洞还会破坏河岸。德国等欧洲国家想过各种方法去处理这些螃蟹,但终于都没有显著的效果。
拓展好文:青岛的196斤“超级大鲅鱼”是什么鱼?
这两天,青岛某饭店收购“巨无鲅”的新闻又刷屏了。好家伙,重196斤,好几个人才能抬得动,确实是难得一见的“超级大鲅鱼”。
图一:196斤大鲅鱼
图二:2024年的283斤大鲅鱼
虽然“难得一见”,但类似的新闻近几年却不止一起。去年10月份,一条长2.5米左右、重达283斤的大鲅鱼在黄海海域被青岛渔民捕获,后被经营野生鱼的石先生收购;而在2024年9月份,石先生还收购过一条2米左右198斤的大鲅鱼,同年10月份再次购得一条245斤的大鲅鱼。与这几位前辈相比,196斤只是个“弟弟”。这些异乎寻常的大鱼,真的是青岛人语境中的“鲅鱼”吗?并不是。
图三:普通的鲅鱼,蓝点马鲛
青岛常见的鲅鱼,正式名称为蓝点马鲛,学名Scomberomorusniphonius,是鲭科马鲛属的种类,南方人更习惯于称之为“马鲛鱼”。此鱼体型侧扁如刀,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气质冷峻而内敛,堪称“鱼中高仓健”。平心而论,此鱼肉质并不十分细嫩,但个大肉多无小刺,如烹调得当吃起来十分过瘾,故颇受追捧。
图四:中华马鲛
蓝点马鲛以大为尊,个头越大单价越高。其成鱼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市场所见少有超过1米者,这基本上就是它的极限了。而新闻中的大鲅鱼均在体长2米以上,体重逼近或超过200斤,肯定不是蓝点马鲛,而是鲭科马鲛属的另外一个物种,中华马鲛/Scomberomorussinensis。
中华马鲛是当之无愧的“鲅鱼王”,成鱼可以长到125千克以上,国内最大纪录据说体长2.5米重150千克,与前述石先生2024年收购的那条相差无几。近些年来,见诸青岛报端的“超级大鲅鱼”均属于本种,无一例外。此鱼在我国分布于南海、台湾海峡、东海、黄海等海域,看起来好像南北都有,实际上南多北少,青岛海域偶有捕获。
中华马鲛和蓝点马鲛在外观上有些不同,仔细看不难区别。蓝点马鲛的体型更修长,中华马鲛总体上更“粗壮”一些;蓝点马鲛的斑纹为密集的蓝色点状,中华马鲛是不规则的黑色斑块,排列疏松,接近中央的侧线;另,中华马鲛的侧线十分奇特,沿着背侧延伸至第一背鳍后部急降至腹侧,然后蜿蜒至尾部,蓝点马鲛的侧线则较为平缓,没什么“大起大落”。
图五:康氏马鲛
我国海域计有5种马鲛属鱼类,其中康氏马鲛/Scomberomoruscommerson在我国南方市场上较为常见,俗称“竹鲛”,北方无之。此鱼体长次于中华马鲛,但最大也能超过2米,其体侧生有众多不规则的深色纵带,和另外两种马鲛鱼区别明显。据说康氏马鲛才是最好吃的“鲅鱼”,潮汕民谚“爱吃好鱼马鲛鲳,爱看好戏苏六娘”中的“马鲛”大概即指此鱼,可惜本砖家地处北方,无缘得见。
图六
不论是哪一种马鲛鱼,都很难在市场上见到活鱼。鲭科鱼类的鳃肌退化,鳃部是硬的,不能像寻常鱼类一样呼吸,只能靠不停的游动来获取海水中的氧气,在逼仄的空间中活不了多久。所以,被捕获的鲅鱼都“命危于晨露”,很难再次被“放生”,青岛民谚“鲅鱼跳,丈人笑”恐怕也只能是美好的想象。
既然马鲛鱼这么容易挂掉,那么有没有养殖货?也不是没有。宁波市于2024年组织专家攻关,成功实现了蓝点马鲛的人工繁育,但人工养殖尚属刚起步。目前市面上的蓝点马鲛主要还是于海捕,为最主流的马鲛鱼,康氏马鲛次之。中华马鲛的保护等级为“易危”,大个体的鱼日渐稀少,且吃且珍惜吧。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