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壤墒情,具体是什么
什么是土壤墒情,具体是什么?
土壤墒情,简单来说就是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它是农业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因为土壤墒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墒情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势和土壤水分利用率等。
土壤墒情的评价指标
土壤含水量是指单位土壤体积中所含的水分量,通常用重量比或体积比表示。土壤水势是指土壤中水分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是土壤中水分运动的动力因素。土壤水分利用率是指植物根系吸收的水分与土壤中总水分量之间的比例,它也是评价土壤墒情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墒情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土壤墒情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如果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土壤墒情过高时,土壤中的氧气供应不足,会导致根系窒息,甚至发生根腐病;土壤墒情过低时,植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会导致叶片萎蔫、干枯,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用户关心的问题
问题一:如何测定土壤墒情?
目前,测定土壤墒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铅直探针法:通过铅直插入土壤中,测定不同深度的土壤含水量。
2.重量法:用称重器称量一定体积的土壤,然后将其加热至干燥状态,再次称重,就可以计算出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电容法:利用土壤中水分对电容器电容的影响,测定土壤墒情。
问题二:如何提高土壤墒情?
提高土壤墒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增加土壤墒情。
2.改良土壤结构:通过翻耕、深松等措施,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有利于增加土壤墒情。
3.合理灌溉:合理的灌溉方法可以保证土壤水分的充足和均匀分布,从而提高土壤墒情。
问题三: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会对作物产量产生什么影响?
土壤墒情过高或过低都会对作物产量产生不利影响。土壤墒情过高时,可能会导致根系窒息、根腐病等问题,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最终降低产量。土壤墒情过低时,则会导致植物根系吸收不到足够的水分,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同样会降低产量。
什么是杀虫剂?
杀虫剂是一种用于杀灭或控制害虫的化学物质。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害虫体内,干扰害虫的神经、消化、呼吸等系统,最终导致害虫死亡。常见的杀虫剂有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
参考来源:
1.王淑娟.农业水文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2.陈运辉.农业生态系统水分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24.
问答拓展:土壤墒情是什么意思?具体是指什么?
墒,指土壤适宜植物生长发育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土壤含水量有三个重要指标。一个是土壤饱和含水量,表明该土壤最多能含多少水,此时土壤水势为0。
第二是田间持水量,是土壤饱和含水量减去重力水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水分。重力水基本上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裤掘势为-0.3巴。
第三是萎蔫系数,是植物萎蔫时土壤仍能保持的水搭纯芦分。这部分水也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此时土壤水势为-15巴。
田间持水量与萎蔫系数之间的水称为土壤有效水是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部分。一般在田间持水量的60%时,即土壤水势-1巴左右就采取措施进行灌溉。
土壤水势可细分为重力势、基模势和溶质势。
土壤水分重力势以土壤水面与土表面相平时为0。水面高于土表面时为正值(此时也称为压力势)。水面低于土表面时为负值。
土壤基模势指土壤中矿质颗粒表面和有机质颗粒表面对水所产生的张力。它的值永远是负值,即总是将土壤表面的水分向土体内吸进来。
土壤水分溶质势与土壤溶液中所含溶质数量有关,溶质越多,溶质势越小(即越负)。点水源入渗时,水沿湿度梯度从高水势处向低水势处流动,逐渐形成一个干湿交界分明的椭球体形状,称为湿润球,球面各处土壤水知带势相等。该球面称为入渗锋,在水头固定不变时,入渗锋的前进速度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减慢。
大部分植物养分都是溶于水后随水移动运输到植物根系被吸收的。无论根系以质流、扩散、截获哪种方式吸收植物养分都在土壤溶液中进行。
问答拓展:土壤墒情有哪五种
土壤墒情划分为过度、适宜、不足、干旱、严重干旱。干旱程度。墒情类基颂含别。土色。土壤水分。偏湿。黑墒(饱墒)。暗黑。湿,土壤含水率大于20%,或土壤相对湿度>80%。适宜。褐墒(合墒)。褐色。潮湿,土壤含水率在15%~20%,或土壤相对湿度在60%~80%。轻旱。黄墒。***。.湿润,土壤含水率在12%~15%,或土壤相对湿度搏笑在40%~60%。中旱。灰墒。浅灰。黄半干,土壤含水率8%左右,或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重旱。干土。灰白樱凳。干,土壤含水率在5%以下,或土壤相对湿度。
问答拓展:墒情的简介
【墒情】(soilmoisturestatus)作物耕层土壤中含水量多寡的情况。
墒(shāng)有2种含义:(1)耕地时开出的垄沟,例如墒垄或墒沟。(2)土壤里的湿度,例如墒情、保墒、验墒、抢墒或裂、墒土等。
所谓保墒即是设法减少耕层土壤水分损耗,使存贮在土壤中的水分尽可能地被作物吸收利用。最常见的保墒方法就是在农田表面铺设覆盖物(如秸秆、塑料薄膜等)。
验墒即是检查或测定土壤的湿度。
抢墒即是趁土壤湿润时突击播种。
墒土则是指刚翻耕过的湿土。
墒指土壤的湿度。墒情指土壤湿度的情况。土壤湿度是土壤的干湿程度,即土壤的实际含水量,可用土壤含水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壤含水量=水分重/烘干土重×100%。也可以土壤含水量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或相对于饱和水量的百分比等相对含水量表示。根据土壤的相对湿度可以知道,土壤含水的程度,还能保持多少水祥团滚量,在灌溉上有参考价值。土壤湿度大小影响田间气候,土壤通气性和养分分解,是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土壤湿度受大气、土质、植被等条件的影响。在野外判断土壤湿度通常用手来鉴别,一般分为四级谨余:(1)湿,用手挤压时水能从土壤中流出;(2)潮,放在手上留下湿的痕迹可搓成土球或条,但无水流出;(3)润,放在手上有凉润感觉,用手压稍留下印痕;(4)干,放在手上无凉快感觉,粘土成为硬块。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