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农药施用量平均水平(我国农药使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粮食安全关系着国计民生。然而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蝗灾和极端气候等多种因素叠加下,全球的粮食安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近日,联合国再次敲响警钟,一场前所未有的粮食危机正在逐步迫近。
粮食危机来袭,中国没有近忧却有远虑!新冠疫情,蝗虫,洪水……可悲的2024,可怕的2024,终于酝酿成我们人类最担心的后果:
今年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世界将遭遇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预警:“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全球饥饿人数在2024年大幅增加。今年将新增1.3亿名饥饿人口,全世界将有6.9亿人处于饥饿状态。”
即便是像美国这样温饱无虞的发达国家,食品产业链也面临断裂危机——这场伴随新冠疫情的粮食危机,可以说,影响已经超乎所有人想象!
当然!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我们有充足的理由坚信,我国完全有能力应付此次粮食危机。无论是对疫情的有效控制,还是在抗洪抢险、旱情缓和上,国家的应对和调度有目共睹。何况,据农业部和海关总署最新数据,今年我国大米年产量约1.99亿吨,年消耗量1.97亿吨;小麦年产量1.18亿吨,年消耗量1.12亿吨;玉米年进口量约400万吨,不到消费量的3%。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粮食基本可以自给自足。
在中国夏粮增产、温饱无忧的当下,我们也不能忽视未来的隐忧——众所周知,中国农业全面现代化仍是任重道远。近年来,中国粮食产量不断创造历史新高,这背后,我们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投入和资源环境代价。在《2024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中,当前我国农田化肥施用量是发达国家化肥推荐施用量的1.9倍;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地膜覆盖面积3.5亿亩,残留率超过12%;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其中耕地的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近两成耕地污染超标!
这些数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农业超越工业成为我国最大的面源污染产业!我们对化学肥料的依赖和滥用,导致我国耕地土壤板结、酸化、地力退化等问题越渐严重;同时我国肥料综合利用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率仅为33%、24%、42%,单就氮肥一项,我国农田氮肥施用量比全球平均水平的4倍还多!
化学农药的滥用和不规范使用,同样导致了土壤污染和农业生态环境的恶化。中国农业科学院监测显示,我国每年180万吨农药用量,有效利用率不足30%,大量农药扩散到土壤和大气中,污染土壤,破坏农业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并造成作物农残超标,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发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而且,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也让害虫抗性与日俱增,更让农民陷入不得不加大药量的恶性循环中!
管理水平及机械化水平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原因。现代社会,传统的小农经济难以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必然要向着规模化与集约化方向发展,才能适应形势获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对于中国而言,我们拥有耕地18亿亩,农民超过8亿,属于地多、人多、人均耕地少的情況,耕地分散、地形复杂多样、劳动力教育程度低等因素都制约着农业机械化、管理水平发展。
投入高、单产低,农产品商品性不足——这样的农业现状,也严重打击到我国农业生产者信心,阻碍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与产业升级。
总结:中国农业的出路在哪里?绿色可持续发展才是长远之计!在全球粮食危机的大背景下,不管近虑还是远忧,都不应该被我们忽视;越是风高浪急的时刻,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越需要我们正确去认知。
调整农业结构,聚焦产业升级,发力人才培养,着目品牌建设……对于农业这盘大棋,国家的布局早已揭晓!“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绿色、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才是我们真正需要,也是真正能在全球化浪潮中屹立不倒的农业!
而对普通农业人来说,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壤、耕地,不要再滥用化肥、化学农药了。这将会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酸化、碱化等各种问题,再过几十年、几百年,或许就没有可以种植的土地了。
国家近些年也在政策上约束化学农药、化肥的使用,大家可以用“有机肥料、生物农药”代替化肥、农药的使用,在生产种植上积极学习和应用绿色防控技术——
即按照"绿色植保"理念,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
不要认为自己的行为无足轻重,也不要认为自己的努力微不足道,在“绿色农业”这条路上,每位中国农业人前进的一小步,都将汇聚成中国农业发展的一大步;我们若固步自封,同样会导致中国农业从此停滞不前,永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参考资料:
《2024年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国家统计局数据、生态环境部文件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