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怎样养好雏鸭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6395 次
怎样养好雏鸭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如何养好雏鸭——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鸭子是我国常见的禽类之一,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而如何养好雏鸭,是每个鸭农都需要掌握的技术。以下是雏鸭养殖技术要点:

一、选好品种

在养殖雏鸭时,要选择适应本地气候、饲料和养殖条件的品种。一般来说,常见的品种有北京鸭、长岛鸭、巨鹅、斑鸭等。

二、环境要卫生

雏鸭的生长环境要保持干燥、通风、卫生,避免积水和粪便滋生细菌。饮水器和饲料器也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科学饲养

雏鸭的饲养要科学合理,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生长需求喂养不同种类、不同营养成分的饲料。同时,要注意饲喂量和饮水量,避免过度喂养和水源不足。

四、***防控

雏鸭易患感冒、肺炎等***,需要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同时,要注意防疫措施,如消毒、隔离、接种疫苗等。

五、及时出栏

鸭子的生长周期一般为2-3个月,当雏鸭生长到一定阶段后,要及时出栏,避免过度饲养导致肉质老化影响口感。

拓展问题:

问题一:如何预防雏鸭腹泻?

雏鸭腹泻的主要原因是饲料不干燥、饮水不洁净、环境不卫生等。预防雏鸭腹泻的方法有:

1、保持饲料干燥,避免饲料受潮发霉;

2、定期清洗饮水器,保证饮水清洁卫生;

3、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卫生,避免积水和粪便滋生细菌。

问题二:雏鸭需要补充哪些营养素?

雏鸭需要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其中,蛋白质是雏鸭生长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可以通过添加豆粕、鱼粉、肉骨粉等饲料来补充。

问题三:如何防止雏鸭死亡率过高?

雏鸭死亡率过高的主要原因是环境不卫生、饲料不合理、***感染等。预防雏鸭死亡率过高的方法有:

1、保持环境干燥、通风、卫生;

2、科学饲养,避免过度饲养和饲喂不合理的饲料;

3、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并治疗***。

雏鸭养殖技术要点相关百科知识:

鸭苗

鸭苗指的是鸭子出壳后的幼鸭,一般出壳后24小时内称为初生鸭苗,出壳后3天内称为三日鸭苗,出壳后7天内称为七日鸭苗。鸭苗需要保持温度、饮水、饲料和环境的卫生,促进其健康成长。

禽流感

禽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家禽传染病,会对鸭子等家禽造成严重的危害。预防禽流感的方法有隔离、消毒、接种疫苗等。

参考来源:

1.《家禽养殖技术手册》

2.《禽养殖技术》

问答拓展:怎么才能把刚出生的小鸭子养活?

1、做好进鸭前的准备工作

对育雏室全面清理、清洗干净,将室温提高到25℃后再进行全面地喷洒或熏蒸消毒。保证垫料、隔断栏、网子、炉火、饮水器、料桶或开食盘及其他设备运转正常或摆放就位,避免使用运雏箱做为开食工具。

确保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转,在雏鸭入舍的前一天将温度调整到推荐温度(33~36℃),再降低到20~25℃。饮水器在雏鸭进舍前一小时内装好3%~5%的葡萄糖水,并摆放好开食盘。准备好各种药品、疫苗及添加剂等,以备不时之需。

2、及时进行分群饲养

雏鸭转入育雏室后,将弱小雏鸭挑出,及时分成小群饲养。把弱小鸭放在靠近热源即室温较高的区域饲养,以促使大肚脐雏鸭完全吸收腹内卵黄,以提高成活率。

3、科学开水和开食

饲养雏鸭要掌握早饮水、早开食的原则,并且要做到先饮水,后开食。雏鸭的第一次饮水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雏鸭的成活率。雏鸭出壳后原则上应在12~24小时内开水,运输路途较远的,待雏鸭到达育雏舍休息半小时左右应立即***添加多维素和1%葡萄糖的水让其饮用,水温与育雏室内的温度相同。

开食的早晚直接影响初生雏鸭的食欲、消化和今后的生长发育,开食世闷必须在饮水后激段2~3小时进行。开食时将饲料撒在塑料布上任其自由采食。饮水器要放置在食盆的旁边,便于雏鸭随时饮水。要少吃多餐,少喂勤添。

4、提供舒适的养殖环境

控制好合适的温度。育雏舍进入雏鸭后将温度逐步提高到32~34℃(保持一天),第二、三天保持在30℃即可,以后可以每天缓慢降温1~2℃,不可骤冷骤热。

控制好合适的湿度。育雏初期注意湿度问题就可以有效提高育雏的成活率,促进卵黄吸收。提高湿度可以在炉子上烧一壶水产生水蒸气,利用水蒸气增加湿度,湿度为65%~70%即可。

进行合理的光照。0~28日龄雏鸭每天连续光照23小时,1小时黑暗,使鸭群适应黑暗的环境,以免停电时引起惊群。光照强度至少为10Lx,如果用白炽灯泡,则适宜的照度为5W/m²。

增强通风换气。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地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冬天通风最好在晴天中午前后温度较高时进行。假如进入育雏室后感觉臭味较大,有刺眼感觉时应通风。通风前提高室温1~3℃,防止通风使室温降得过低。

扩展资料

春季气候转暖,除增加鸭子在舍外活动时间,让其多接触阳光外,应抓好清洁卫生和防疫工作。特别是梅雨季节,天气潮湿,饲料容易发霉,疫病也开始流行,因此要抓好防疫工作,保持鸭舍清洁干燥,饲槽、饮水器等要勤洗。

夏季天气炎热,舍外应有树荫及凉棚,晚上可在舍外***,舍内窗户应全部打开,勤撤干沙土保持干燥,可割些青草或椿树作垫料,既可造成凉爽环境,又能起到防病的作用。

秋季昼夜温差大,要尽量减少饲养管理条件的突然变化,否则会影响产蛋率。秋季日照时间渐短,夜间可人工补充光照,以增加产蛋量和延长产蛋期。

每平方米鸭舍要有4~5瓦的光源,灯泡安装在离地面1.8~2.0米处,并不使留下黑暗的角落。补充光照的时间要恒定,每天早、晚固定开、熄灯时间,使补充光照与自然光照每昼夜达14~16小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鸭

参考资明返誉料来源:百度百科-雏鸭

问答拓展:雏鸭怎么养才正确雏鸭如何养才正确

1、做好育雏前的准备工作。首先要备足新鲜优质的全价饲料。育雏室、饲养用具和必要设施要配备齐全,保证每羽雏鸭都能吃到饲料和饮水。再次,育雏室、饲养用具等要用2%烧碱水进行消毒,干燥后用清洁水冲洗干净。育雏室熏蒸消毒。
2、先饮水后开食。雏鸭出壳后没有饥饿感,在出壳后24小时后雏鸭绒毛已干,活泼好动,伍基或常发出“嘎嘎”的叫声,并开始活动互啄,这时就要先喂水后开食。若雏鸭精神倦怠,眼睛半开半闭,不愿活动,此时已超过开食时间。雏鸭开食过早,容易损伤消化器官,影响雏鸭健康;开食过迟,营养供应不上,不利于生长发育。雏鸭开食的最好时间是在出壳后14—24小时之间。要先饮水再开食。在饮水中加适量葡萄糖或维生素C,能促进肠胃蠕动,清理肠胃,促进新陈代谢,加速吸收剩余卵黄,增进食欲,增强体质。若在饮水中加入1%。的高锰酸钾,还可起到肠胃消毒作用。
3、把握饲喂方法与次数。雏鸭的消化机能不健全,故而饲喂雏鸭时,每次不宜过多,只喂六七成饱,若一次喂得过饱,易造成消化不良,雏鸭胃肠容积小,而消化速度快,如果喂食次数过少,使雏鸭饥饿时间长,就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14日龄内的雏鸭在自由采食的情况下,采食的食糜5分钟就可达到十二指肠。2小时开始排粪,4小时排空,喂食间隔时间超过4小时,雏鸭就处于饥饿状态。一般地说,雏鸭越小,食量越少,喂食次数越多。在育雏初期要做到少喂料、勤添料,日喂6—8次,加喂夜餐1—2次,以促使雏鸭活动。
4、注意保温。温度是培育雏鸭的主要技术措施,只有温度适宜,雏鸭的体热消耗少,生长发育快,成活率才高。1—3日龄32—34℃,4—6日龄28—30℃,7—10日龄24—26℃,11—13日龄20—22℃。温度逐渐降低,每天温度变化不超过2℃。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升温或降温要以雏鸭的行为表现为准,尽量满足雏鸭对最佳温度的要求。如在温度过低时,雏鸭怕冷,会靠近热源扎堆,互相取暖,往往造成压伤或窒息死亡;温度过高时,雏鸭远离热源,张口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正常时,雏鸭精神饱满,活泼,食欲良好,饮水适度,绒毛光亮,伸腿伸腰,分布均匀,静卧无声,吃食、饮水、排泄正常。
5、饲养密度和分群。雏鸭的饲养密度要适宜,饲养密度过大,会造成鸭舍潮湿、空气污浊,引起雏鸭生长不良等后果:密度过小,则浪费场地、人力等资源,使效益降低。网上育雏时较合理的密度是:1—7日龄25—30只/平方米,8—14日龄15—25只/平方米,15—21日龄10—15只/平方米,22—28日龄8—10只/平方米。地面育雏密度应降低一倍。同时,注意冬季密度大些,夏季密度可小些。合理分群:按每群200—300只进行分群饲养,同时对小鸭、弱鸭、病鸭挑锋猜出来单独精心管理。
6、保证通风换气。雏鸭新陈代谢旺盛,鸭排出的二氧化碳及粪便和残料分解产生的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浓度过高就会危害雏鸭健康,严重时会造成雏鸭氨中毒而大批死亡。要随时保持育雏室的空气流通,合理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排除室内多余水分,保持鸭舍干燥清洁,改善鸭群生活环境,达到促进鸭只健康快速生长的目的。
7、做好疫病防治。搞好消毒:注重鸭棚及环境的消毒,以及料槽、饮水器的刷洗、消毒,选择2—3种不同的消毒剂交腔伍替使用,防止细菌产生抗药性。预防用药:重点预防雏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支原体病,1—7日龄用抗菌药物预防,但一定要使用敏感药物。疫病预防:作好鸭瘟、鸭病毒性肝炎、鸭传染性浆膜炎、禽流感疫苗的免疫工作。注射疫苗时,加饮电解多维或维生素C粉拌料。注苗前后应停用抗菌药物1—2天。以上就是雏鸭养殖技术。总之雏鸭一开始身体机质非常的弱。特别是温度调节功能,因此在雏鸭养殖开始阶段要特别注意雏鸭的温度调节。

问答拓展:雏鸭饲养技术

  雏鸭饲养的技术

  1、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并在饮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补充营养,以增强雏鸭抵抗力。另外,将雏鸭放入1-2厘米深的浅水盆中进行点水。天气暖和时,点水可在室外进行。一般用竹筐装好挑到清水塘边,将竹筐轻轻浸入水面少许,让雏鸭饮水和湿脚。每日2-3次,每次3-5分钟,以后逐日延长嬉水时间。

  2、开食一定要在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进行,可用少量浸湿的碎米、碎玉米(1577,15.00,0.96%)和细麦糠,并适当补充些洗净的青饲料。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每日7-8次。

  3、地面平养时,应注意雏鸭群密度,第1周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2周14只左右,第3周以后不应多于10只。密度过高,易堆积,密度过低,不保暖。

  4、雏鸭生长适宜温度25-30℃,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有条件的地方可用灯泡或红外线灯取暖。通常可根据雏鸭数量消猛裂用塑料(,275.00,2.77%)薄膜围成一大小合适空间,里面点灯泡1-2个,做成保温室,采取自温育雏。

  5、在最初3-4天全天24小时光照。一方面,保证雏鸭能充分的进行采食和饮水;另一方面,充足的光照有利于促进钙、磷吸收,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阳光中的紫外线还可起到杀菌的作用。

  6、为防止肠道***的发生,可在雏鸭饮水或饲料中加入少量氟派酸、敌菌净或土霉素,并注意搅拌均匀。

  7、在饲养前,应注意对鸭舍及用具进行全面消毒,一般用20%石灰水知升或3%的来苏儿。以后每周应定期消毒1次。

  8、雏鸭2-4日龄时,应及时注射鸭病毒性肝炎疫苗,20日龄左右注射鸭瘟疫苗,预防疫病的发生。

  9、在运输鸭苗时,夏季应避开高温高热天气,以减少鸭苗的损伤。

  雏鸭流行性感冒的防治方法

  1、绿豆500克煎汁,每日喂3次,供100羽鸭用;

  2、按日粮的重量的0.02%在饲料中加入土霉素,连喂2~4天;

  3、葱500克、豆豉250克、鲜芦根500克,葛根250克、黄芪250克、薄荷10克、防风250克煎汁,喂量不限,供两周龄鸭1000羽用;

  4、每羽雏鸭肌肉注射青霉素1000单位,每天分两次注射,连续注射一周;

  5、每羽雏鸭每日喂阿司匹林0.1克,分3次喂,连喂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