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 懂农资网!权威农资专家解读,让你更懂农资!

手机版

大棚无花果锈病防治 大棚无花果锈病防治措施

2024-07-15 投稿人 : 懂农资网 围观 : 9582 次
大棚无花果锈病防治 大棚无花果锈病防治措施

大棚无花果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果树,但其易患锈病,给产量和品质带来很大影响。如何进行有效防治成为了现代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

一、了解大棚无花果锈病

大棚无花果锈病是由锈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大棚内无花果的叶片、果实和嫩枝。锈病初期在叶背面形成***或橙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形成红褐色的圆形斑点,叶片逐渐变黄干枯脱落。果实上也会形成黄褐色的小斑点,最终导致果实变形、裂开,并且影响果实的口感。

二、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的有效措施

1.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的品种进行种植是最基本的防治措施之一,可以有效减少病害发生的概率。

2.加强大棚通风。大棚内空气湿度大,容易滋生病菌。加强通风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

3.做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落叶和病叶,将其及时销毁。大棚内的地面、墙壁、设备等也要定期清洁消毒,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4.使用化学药剂。当病害严重时,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但是要注意药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以免对环境和作物产生不良影响。

三、大棚无花果锈病的预防措施

1.做好大棚内部环境的调节。合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使其适宜作物生长,并防止病菌滋生。

2.做好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病害的发生和蔓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避免病害扩散。

3.做好作物养护。加强作物的营养管理,保持作物健康生长,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四、大棚无花果锈病的治疗方法

1.使用生物农药。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2.使用微生物制剂。微生物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生物制品,可以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强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作物的自身免疫力,从而达到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的目的。

3.使用植物提取物。植物提取物是一种天然、无毒、无污染的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五、如何选择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的方法

1.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选择防治方法。

2.根据农药的毒性、残留期和环境安全性选择合适的农药。

3.根据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六、如何预防大棚无花果锈病的再次发生

1.种植无病苗。选择健康的、无病的苗木进行种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率。

2.做好大棚内部环境的卫生管理。定期清理大棚内的杂草和残留物,保持大棚内的卫生环境。

3.加强作物管理。做好作物的养护管理,提高其自身抗病能力。

4.做好大棚内通风和温度调节。加强大棚内的通风和温度调节,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减少病害的发生。

七、如何处理大棚无花果锈病的病害部位

1.及时清除病害部位。将病叶、病枝和病果及时清除,避免病害的扩散。

2.将病害部位及时销毁。将病害部位进行集中销毁,避免病菌滋生和扩散。

3.做好病害部位的消毒处理。使用消毒剂对病害部位进行消毒处理,杀灭残留的病菌,避免病害再次发生。

八、总结

大棚无花果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作物的生长和品质产生很大影响。加强大棚内部环境的调节,做好作物的养护管理,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以及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是有效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的关键措施。

相关问题:


1.大棚无花果锈病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大棚无花果锈病的发生与病菌、气候、土壤、作物品种等因素有关。

2.如何进行大棚无花果锈病的监测和预警?

可以通过观察叶片、果实和嫩枝的变化情况,以及检测大棚内空气湿度、温度等环境因素,进行大棚无花果锈病的监测和预警。

3.大棚内通风的作用是什么?

大棚内通风可以降低空气湿度,减少病菌的滋生,同时还可以调节温度,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

4.生物农药的优点是什么?

生物农药是一种天然、环保的农药,可以有效地防治大棚无花果锈病,且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

5.如何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可以根据病害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趋势,农药的毒性、残留期和环境安全性,作物的生长期和生长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问答拓展:早上好,无花果叶子和果子得了什么病害,如何防治

这是像无花果锈病危害乱塌颂
防治方法
防治无花果锈病要从6月下旬开始,做到无病早预防,8~9月是防病的关键时期,做到勤喷药,保夏秋叶,壮新梢。药剂预防每隔10~15天喷布1次代森锰锌保护性杀菌剂,连喷2~3次,以保护叶片不受锈病菌侵染。
在无花哗郑果叶片刚开始发病,即出现针尖大小的红点时,立即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常用的有氟硅唑、苯醚甲环唑、三唑酮等,连喷2~3次,防止病情扩散。
供你参考
早衫逗上好!
辉您好[可爱]

问答拓展:无花果的大棚种植技术

  无花果的大棚种植技术

  苗木定植

  为陆野防止冬季干枯和早春低温冻害,以春栽为好,3月中旬至4月上旬栽植最适宜。也可秋栽,于秋季落叶后,立即起苗定植,但冬季应注意培土防寒。定植密度可根据整枝方式、设施类型等来确定。塑料大棚南北行、日光温室东西行栽植,一般栽植行株距为2~3米×1.5-2.5米。苗木栽植时应注意深挖穴,施足底肥,修剪根系,填土提苗,踩实,浇足水,根颈培土稍高于地面,然后用1米见方的地膜覆盖树盘。

  整形修剪

  定干塑料大棚栽植,定于高度边行为30厘米,并向中间逐行依次增加10厘米。日光温室栽植,定干高度则为前沿第1行30厘米,向后依次递增10厘米;若南北行栽植,定干高度也要掌握行内南(前)低北(后)高的原则,形成一定梯度,以适应棚室内的空间和合理利用光照。

  无花果比较喜光,树形应以无中心干的开心形或平面形为宜。生产中主要应用的树形有自然开心形、自然圆头形、杯状形、水平“一”字形和水平“X”形等。但适合于设施栽培的树形主要是水平“一”字形、水平“X”形和丛状形。一般行株距为2~3米×l.5-2.0米采用“一”字形整枝;行株距为2~3米×2.0-2.5实用“X”型整枝。

  1)水平“一”字形。是日本采用较多的一种树形,特别适合于设施栽培,需搭支架,类似于葡萄的单臂篱架形式。其树体结构在主干上着生两大主枝,左右沿行向水平伸展,每个主枝上按20厘米左右的间距在两侧着生结果母枝,同侧间距为40厘米左右。

  2)水平“X”形。树体结构是在主干上着生四大主枝,沿行向每两个主枝为一侧,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平向前伸展,主枝上间隔20厘米两侧配置结果母枝,整个树体沿着行向呈扁“X”形,类似于葡萄的双臂篱架。

 晌念 3)丛状形。树冠比较矮小,无主干,成丛生状态。幼树结果母枝直接从基部抽生,成年树由结果母枝演变而来的主枝抽生结果枝,结果后转为新的结果母枝,抽生部位较低。

  修剪无花果以休眠期修剪为主,结合生长期修剪。冬剪时在维持树体结构的原则下,对更新能力强、新梢易结果、分枝能力差的品种,如布兰瑞克、玛斯义·陶芬、蓬莱柿等,应采用短截修剪,促生分枝。短截强度,对幼旺树和成年树的主、侧枝可适当截留长些,对结果母枝应采取留2~3个隐芽重短截或局部回缩更新,防止结果母枝上移。同时疏除枯枝、病虫枝及扰乱树形的枝条,以稳定树体结构和树冠大宴悉困小。生长期修剪主要是及时除去根蘖、萌条和徒长枝,疏除过密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待新梢展叶20~25片时摘心,以控制旺长,促生分枝,增加枝量,提高产量。摘心后要及时抹除过多的分枝和萌芽。

  肥水管理

  施肥据测定无花果植株以钙的吸收量为最多,氮、钾次之,磷较少,其比例为钙:氮:钾:磷=1.43:1.00:0.90:0.30。应特别注意钾、钙的施用。氮、磷、钾三要素的配比,幼树以1.0:0.5:0.7为好;成年树以1.00:0.75:1.00为宜。基肥,以有机肥为佳,一般在落叶后的休眠期施用,要求1公斤产量施有机肥1.0~1.5公斤。开条沟或环状沟施于枝展的下方。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每年应追肥(土施或叶面喷施)5~6次。生长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果实成熟期间以磷、钾肥为主,并补充钙肥(土施、叶喷均可)。

  土壤追肥应结合浇水进行,开沟追肥、覆土浇水,不提倡地表撒施。果实生长发育期可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以增大果个,提高产量。

  灌水无花果根系发达,比较抗旱,但因叶片大,枝叶生长旺,水分蒸发量大,故需水量多。必须根据墒情及时补充水分。无花果主要的需水期是发芽期、新梢速长期和果实生长发育期。灌水方法除传统的沟灌、穴灌外,有条件的可进行滴灌和喷灌。无花果一次灌水不宜过多,尤其是果实成熟采收期,要避免土壤干湿度变化过大,应始终保持稳定适宜的土壤湿度,以免导致裂果增多。另外,无花果抗旱力强,耐涝性弱,在梅雨季节要特别注意及时排水,雨后及时划锄松土。

  病虫害防治

  无花果抗病力强,病虫害极少,很少喷药,故常说无花果是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是锈病、炭疽病和以幼虫蛀食树干、大枝的天牛类。对天牛类害虫的防治,除在成虫产卵期进行人工捕杀外,还可对树干和大枝涂刷白涂剂(生石灰10份、硫磺粉1份、食盐0.5份、水30份)防止成虫产卵。对已蛀入枝干的幼虫,可采用挖蛀道用铁丝刺杀,用注射器向蛀孔注入敌敌畏或杀螟松50倍液5-10ml或用棉球蘸药塞入蛀孔内,并用黄泥堵塞蛀孔口。锈病可用50%粉锈宁500~800倍液防治。炭疽病用80%炭疽福美600-10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

  设施内温湿度管理

  据日本资料报道,无花果的自然休眠期与其它果树不同,其自然休眠期很短,它的低温需求量(3℃~5℃的低温时间)仅为80-100小时,或几乎没有自然休眠,只要温度达到一定要求,就能发芽、生长。

  无花果正常发芽所需的温度为15℃以上,低于15℃发芽缓慢、不整齐。扣棚时间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品种特性以及果实成熟上市时间等灵活掌握。一般在1月上旬到3月上旬进行扣棚升温,从升温到发芽展叶期间,前期应使白天温度保持在15℃~20℃,不宜太高,如果温度>35℃时,就会出现芽枯死或发芽不整齐等现象,以后可将温度逐步升到20℃-25℃,夜间不低于10℃。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以上,以促进新梢生长。扣棚升温1月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15℃以上,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以促进新梢充实,花芽分化和结果。2个月后仍保持25℃-30℃的温度,相对湿度控制在60%左右。该阶段后期如室外温度稳定在25℃以上时,应考虑逐渐除膜,进行露地栽培管理阶段。直至10月份霜冻到来之前再进行覆膜,晚上逐渐盖草帘,以保持生长温度,一直延续到晚秋,使部分晚熟的果实充分成熟,从而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另外,无花果是喜光树种,又是耐阴性较强的果树。但光照充足,植株的光合作用强,同化效率高,生产的碳水化合物多,可有效地提高果实产量和质量。因此必须注意栽植密度和合理修剪,选用透光性好的棚膜,并保持洁净等,以改善光照条件,确保无花果正常生长发育。

  无花果高产栽培技术

  品种介绍

  无花果按其授粉关系和花的类型分为四类,我国栽培的无花果皆为普通型。

  1.布兰瑞克 原产法国。该品种夏果少,以秋果为主。夏果呈倒圆锥形,成熟时黄绿色,单果重100~140克。秋果倒圆锥形或倒卵圆形,一般重40~60克,成熟时果皮黄绿色,果顶不开裂,果肉淡粉红色。该品种含糖量高,成熟果实含糖18%~20%,肉质细、味甘甜、品质极上。

  该品种长势中庸、树姿开张。分枝习性强,单性结实、丰产性好。该品种耐盐力和耐寒力均很强,适宜在北京以南的广大地区发展。

  该品种果实大小适中,品质良好,鲜食加工均为优良。适应性强,极抗寒,丰产性好,值得大面积发展。

  2.玛斯义.陶芬 原产美国加州,该品种夏秋两次结果,但以秋果为主,夏果长卵圆形,较大,平均果重100~150克,果皮绿紫色。秋果倒圆锥形、中大,平均单果重80~100克,成熟时紫褐色。该品种果实个头大,果皮鲜艳,果肉桃红色,肉质稍粗,含糖16%~18%。果实商品性好,且果皮韧性大,较耐贮运,抗病力特强。

  主干不明显,树势中庸,枝条较开张,树冠较小,适宜密植。易分枝、枝条多、生长量大、单性结实、极易结果。当年种植当年丰产。自然休眠期不明显,具体时间依地温上升快慢而异,自然落叶少,经霜冻后叶片干枯后方始脱落。

  该品种抗病力特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品质佳、耐贮运、发展潜力巨大。

  (-)栽培价值

  无花果别名奶浆果。果实柔软味甜,具特异风味,富含易为人体吸收的果糖和葡萄糖,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也比较高,且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帮助消化,是一种很好的保健果品。同时中医认为,无花果果实性味甘、平,具开胃、润肠、消炎、解毒、催乳、止痢和治痔疾等多种功效。民间应用偏方甚多,常以枝、叶、根、果入药。近年经对小鼠实验,无花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

  成熟的无花果不耐贮运,但可加工成蜜饯、果酱、果干和糖水罐头等多种产品。

  无花果繁殖容易,管理简单,结果早而病虫害少,枝叶光洁,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吸附和抗御能力,能消除污染,净化空气,根系耐较重盐碱(一般可达0.3%~0.4%)。家前屋后、厂矿周围,特别是广大的沿海滩涂地区,发展无花果生产极有前途。

  (二)主要种类和品种

  无花果属于桑科无花果属,作为果树栽培的只有无花果一种(FicuScarica)。按其正常结实是否需经授粉以及花的类型,可分4个类群或变种。多数栽培品种属于其中的普通无花果类群,在隐头花序中只有雌花,不需授粉能单性结实。依果实成熟采收期又可划分为秋果专用型、夏果专用型和夏秋果兼用型三类。

  我国目前所栽品种基本上引自欧美和日本,有的原名忘佚,已另取异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栽培品种,有布兰瑞克、棕色土耳其、加州黑、蓬莱柿、玛斯义陶芬、阿尔巴尼亚1号、新洋88和绿抗1号等多种。华北地区冬季气温较低,无花果容易受冻,引种时要注意品种的适应性。

  (三)生长结果习性

  无花果为亚热带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在适宜条件下长寿者也可长成大树。无花果报系发达,抗旱耐盐,好氧忌渍。枝条生长快,分枝少,每年仅枝端数芽向上、向外延伸。新梢上除基部数节外,每个叶腋间多数能形成2~3个芽,其中一个圆大者为花芽。进入结果期后,除徒长枝外,几乎树冠中所有的新梢都能成为结果枝。故栽植后2~3年即可开始结果,7~10年可进入盛果期。

  花芽进一步分化发育,就成为特有的花序托果实。花序托果实肉质囊状,顶端有一小孔,为周围鳞片所掩闭。花序托内壁上排列有数以千计的小花,成一隐头花序,故外观只见果而不见花。小花不需授粉能单性结实。食用部分实际上是由花序托和由花涉农信息服务大全序托所裹生的多数小果共同肥大而成的聚花果。

  果实发育期50~60天。新梢中、下部的果实在长江流域于当年秋季成熟,称为秋果。新梢上部分发育较迟的果实,多不及成熟,遇寒即皱缩脱落。新梢先端数节上的花芽在秋末分化,外覆鳞片,在冬暖地区能安全越冬,次春天暖后继续分化发育即成为夏果。正常成熟的夏果,一般品质较好。品种间依夏果、秋果形成的能力而属于不同的类型。

问答拓展:请大家帮忙看下无花果病害

无花果锈病和褐斑病的,可以选用10%苯醚甲环唑、25%苯甲溴菌腈(炭洁),20%氟硅唑咪鲜胺,43%戊唑醇这些治疗性杀菌剂,同时配合70%代森联,80%代森锰锌,25%嘧菌酯、50%吡唑嘧菌酯这些偏保护性药剂一起使用,治病的同时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