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干穗是什么病怎么治疗,附症状
一、小麦干穗是什么病怎么治疗
小麦干穗有可能是小麦全蚀病或纹枯病、根腐病、赤霉病,防治方式以下:
1、小麦全蚀病
(1)栽种以前,应用200-300ml的12.5%全蚀净加水100ml,随后与100kg小麦种籽混和搅拌均匀,堆闷3钟头上下。或是是应用30-40ml的4.8%适麦丹拌麦种20-25kg,堆闷3钟头上下。
(2)栽种前,应用2%立克秀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2%,如果是病况比较比较严重的地快,应用80ml的3%苯醚甲环唑飘浮包衣剂加水100-150ml,和10-12.5kg小麦种籽搅拌均匀,晾晒后栽种。
(3)小麦栽种后20-30天及其站起期的情况下,应用15%三唑酮500倍液或12.5%全蚀净灌根,假如病情恶化,隔7-10天后再次灌根一次。
(4)返青抽穗期内,1亩地应用20-30ml的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或20-30ml的12.5%硅噻菌铵粒剂,或20-40ml的2.5%咯菌腈粒剂加水80-100kg稀释液,浇施在小麦尖部。
2、小麦纹枯病
(1)栽种以前,应用33%井冈山·蜡芽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2%,或是是应用25%三唑醇或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1%,或是是应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2%。
(2)返青至抽穗期内,当病株率做到10-15%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8-20g的5%井冈霉素液剂,或是是80g的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是是15-30g的12.5%烯唑醇,或是是80-100克的50%多菌灵,或是是50ml的20%三唑酮加水60kg稀释液,喷洒主茎尖部,间距7天后,再次喷撒一次。
3、小麦根腐病
(1)栽种以前,应用50%福美双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3%,或是是应用15%三唑酮开展拌种,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03%,或是是应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开展拌种(每60-80g该药品拌种50kg上下),或是是应用50%退菌特及8096代森锰锌1%水溶液泡种24小时上下。
(2)病发前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33.3-40g的50%扑海因,或33.3-40g的50%菌核净,或6.67-20g的15%三唑酮,或6.67-20g的25%敌力脱,或50-66.67g的50%福美双,或50-66.67g的75%代森锰锌开展喷雾器(三唑酮和敌力脱只需喷撒1次,别的防御性农药杀菌剂必须喷2-3次)。
(3)返青至抽穗期内,1亩地应用50ml的烯唑醇加水40kg稀释液喷雾器(加叶面肥),每过7-10天喷撒一次,一共喷撒2-3次。
4、小麦赤霉病
(1)栽种前,应用药品开展拌种。普遍药品有2.5%咯菌腈种籽剂(药种占比1:500),20%克福包衣剂(药种占比1:50),噻菌灵(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15%),50%福美双(药量为种籽净重的0.5%),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每150g拌种100kg)。
(2)在小麦孕穗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110g的30%多·酮可湿性粉剂,或110Ml的28%井冈霉素·多菌灵粒剂,或230Ml的10%井冈山·蜡芽菌粒剂,或70g的咪鲜·甲硫灵可湿性粉剂加水50-60kg稀释液喷雾器。
(3)扬花前期的情况下,1亩地应用80g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或250g的多菌灵·福美双·硫磺粉可湿性粉剂,或80g的0%多菌灵·三唑酮·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130g的70%福·甲硫磺粉可湿性粉剂加水50-60kg稀释液喷雾器。
二、小麦干穗病的症状
1、小麦全蚀病
(1)小苗分蘖期至返青拔节期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尖部叶变黄,由上而下呈旱灾缺肥状,出苗初长根和直立茎变为黑灰色,病情恶化的情况下,次长根部分发黑,抽穗后,茎基1-2节的叶柄里侧和病茎表层生有黑灰色的真菌层。
(2)出穗灌浆期的情况下,主要表现为主茎变矮、退色,生长发育良莠不齐,茶叶的颜色和穗色浓淡不一,湿冷时发生基腐性的“黑脚”,最终主茎变枯,形成“白穗”。剥掉尖部的叶柄,能够看到叶柄内外皮和茎杆表层聚集生有灰黑色菌丝和真菌结。
2、小麦纹枯病
(1)叶柄:病发前期的情况下,土层或近土层的叶柄造成浅黄色小黑斑,接着变为棕褐色梭形或眼斑点状病斑;事后病部慢慢扩张,色调变深,向里侧发展趋势可延及茎部,造成病株的尖部茎节烂掉,小苗猝倒、身亡。小麦生长发育中后期至中后期的情况下,叶柄上的梭形病斑通常互相相互连接,产生云纹图案状纹路,正中间呈淡棕褐色,周边有较显著的深褐色圈环。
(2)茎杆:空气相对湿度很大的情况下,病斑也可以向里侧拓展深及茎部,造成烂茎,产生枯孕穗期或枯白穗。
3、小麦根腐病
(1)小苗:得病种籽没法顺利出芽,或是是出芽后并未发掘出,芽鞘就变褐烂掉。而且即便取得成功出芽,小苗的茎尖部、叶柄及其根处也会造成深褐色病斑,茶叶的颜色黄绿色,生长发育欠佳。
(2)叶子:嫩幼叶子,田里较为旱灾或病发前期的情况下,常造成边缘深褐色、中间色浅的梭形小斑;成熟叶子,田里环境湿度大或病发中后期的情况下,病斑常呈长纺锤形或不规律形棕褐色大斑,上生灰黑色霉状物质,比较严重时叶子提前枯萎。
(3)穗部:颖壳上产生深褐色不规律形病斑,穗轴及小穗梗非常容易掉色,自然环境湿冷的情况下,外边长出一层灰黑色霉状物质;病情恶化时,全部小穗枯萎,不易出现粒,或结干瘪瘪发皱的病粒。
(4)子粒:种皮上产生无定形病斑,大多数为深褐色、中间淡褐色的长条状或梭形病斑。比较严重时,胚部发黑。
4、小麦赤霉病
(1)苗腐:芽变褐,随后根冠烂掉。病情恶化时,小苗较为黄瘦,病情恶化时,小苗身亡。易从烂掉处扯断病株,断裂面深褐色,含有粘性的烂掉机构。
(2)茎基腐:尖部机构被害后变褐烂掉,致整株枯萎。
(3)秆腐:多产生在穗下第一、二节,一开始的情况下,叶柄上发生水迹状褪绿斑,后拓展为浅褐色至淡褐色不规律形斑。
(4)穗腐:一开始的情况下,小穗和颖片上发生小的水迹状浅褐色病斑,后慢慢扩张至全部小穗,小穗发黄。自然环境湿冷时,病斑处造成淡粉色胶状物霉层。中后期其上聚集遍布黑点儿,后拓展至穗轴,病部枯褐,使遇害部之上的小穗产生枯白穗。
热门作者: 农业播报侠 种子小百科 农产新干线 农情领航灯 绿色农业防治通 种子故事